第二百三十五章科举试毕
时间转瞬即逝,转眼间,两天时间已过,科举结束。
众多学子熬过了这三天非人的折磨,出来后自当好好享受。
各酒楼茶馆、青楼舞榭高朋满座,互相熟悉的学子相邀而行。
鸿宾楼内。
李严与几位好友同坐而列,想谈甚欢,忽地一名学子说道:“太子殿下中途换题,诸位兄台如何看待。”
众人闻言不语,李严开口说道:“太子殿下既如此,想必自有考虑,我等何必自寻烦恼。”
“哼……”一旁不远处的学子听到此话,语气颇为怨恨地说道:“李严,莫要如此虚伪,事实如何,你我心里清楚,无非就是试题泄漏,太子变题补救罢了。”
李严眼神一变,这姓钱的可不是什么善茬。
“钱兄,谨言慎行,科举泄题,有何证据?”李严提醒道。
李严的话说的没错,虽说此次参与科举的士子大多都心中有数,可许多人都不会说出口,因为一旦说科举泄题,那么也就是表明他们之前便得到试题。
试题已然与他们得到的秘卷不同,没有证据,仅凭太子临时变换试题推断科举泄题,此等事怎能让天下人信服。
姓钱的学子一脸愤懑,明显就是考的不理想,怕是百分之百准备要栽了,不然不会有如此大的怨气。
好不容易花了大价钱买了秘卷,第一场时题目都对得上,这不得把他们希望不大的人高兴坏了。
正当奋笔直书之时,忽然说变换试题,这不得把他们心态搞崩,若不是有之前三名学子的榜样在前,众学子怕被驱逐,他们早就闹了起来。
不过姓钱的学子也就是发泄发泄,也不敢过份,毕竟还未放榜,一切皆有可能。
李严见状也不由的担心起来,这暴风雨前的平静……
而赵昕这边,则是安排人手准备阅卷。
阅卷也是一件麻烦之事,首先你的糊名易书。
其实,大乾朝考生送给阅卷官员的试卷,并不是考生的原卷,而是经过了誊抄过的。这个过程,叫做“糊名易书”。
科举收卷后,首先会将考生的卷子交给弥封官,由弥封官们把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折叠掩盖起来,用空白纸弥封后,再加盖骑缝章。
此所谓“糊名”,即把包括考生姓名在内的个人信息隐藏起来。
之后,为防止考生在试卷上留下记号,或是阅卷人员认出自己熟悉考生的笔迹而作弊,还会由专门的誊录人员将弥封后的试卷如实地重抄一遍。为了防止誊录有误,誊录人员每天的工作量均有限定。此所谓“易书”。
为了保障“易书”过程的公平,防止誊录手从中做手脚,大乾朝对誊录程序有一套严格的规定。
一般担任誊录的官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并对顶替冒名入场、代人改篡者从严治罪。
其次,就是誊录手不得携带墨笔入场。誊录试卷时,誊录手统一使用朱砂红笔,所用的纸张数、墨水颜色均要一致。
由于,考生的原始试卷是用黑墨书写的,所以称为“墨卷”;而誊录后的卷子,是用红笔写的,故称为“朱卷”。
最后,誊写校对完毕后,还要进行”对读”,即将真卷与誊录卷送交对读官核对,核对无误后,由对读官在试卷上盖章。
同样还是为了保证考试公平,大乾朝科举考试会将阅卷责任全部落实到具体个人,每道程序除有人监督外,每份朱卷上至少还要有六个各环节负责人的签印。誊录手、对读官的姓名、籍贯也要留下来,标注在墨卷的末尾,以备查验。
大乾朝科举阅卷分为内、外两拨人,即所谓“内帘官”和“外帘官”,“内帘官”负责阅卷,“外帘官”负责考场事务和监试,内外帘官不相往来,有公事在内帘门口接洽。且整个阅卷过程,所有官员都必须住在贡院内。
糊名易书之后,便是阅卷了。
试卷先分送给各阅卷人员进行评阅。试卷分送,是在主考官、同考官的监督之下来抽签分配的,所以阅卷人员批阅试卷是随机的,整个过程赵昕都在当场主持。
阅卷人员将初阅后中意的卷子推荐给同考官,这类试卷叫“荐卷”。同考官就是副主考,如果他中意哪份荐卷,就会在卷上批一个“取”字。批了“取”字的卷子会被送给主考官,如果主考官也中意,则会在试卷上批一个“中”字。
手续繁杂,亦是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的公平,即使程序严谨,也不免出现因主观因素破坏考试公平的现象。
而且,古代阅卷的主观因素极大,为避免有才者因有不负责任的阅卷人员误了前程的,通常,考官会抽查未考中的“落卷”,主考官也有权力调阅副主考官未“取”的荐卷进行复核。
赵昕虽作为主考官,不过大多都交给李维之主阅,自己则是随意抽取看看。
待全部试卷皆阅,赵昕统一归纳一遍,共取士一百二十三人。
科举事毕,赵昕不由地缓下心神,道:“此次会试参与者有三千余人,却取士一百余人,怕是难以交代。”
一般来说,参与会试的都是些“精英”,所以每次科考基本都是百中取一,已成惯例,而按此次会试规模,取士应约三百余人,可这如今,连一般尚未到达,怕是难以交代,尤其是发生变更试题这一遭事,更是无法向士子们交代。
李维之亦是无奈,上前禀告道:“殿下,第一场考试中途换题,俨然影响了士子们,心智不坚着,自是大受影响。”
“好在,第一场之后,士子们发挥还算正常,除却这一百二十三人三场皆可,老臣亦是选取二百余份除第一场较差,其余两场尚且暂可的试卷由殿下定夺。”
赵昕闻言轻轻颌首,考试半途换题,自是影响考生发挥,尤其是当本就知道考题之人,影响更是巨大,发挥失常亦属正常。
虽说不合格的人,赵昕不想录取,可你也得顾及士子们的情绪,发生这一档子事,朝廷却取士比往年少一大半,这责任,肯定都会推到赵昕身上,为将事态降低,赵昕觉得还是得按往年一般取士,百中抽一才为正理。
不过赵昕虽想如此安排,他还是得去请示崇明帝,思虑片刻,赵昕收拾一番,将已录取的试卷和李维之挑选的尚未录取的试卷一并带走,进宫觐见。
乾清宫,养心殿内。
赵昕将试卷恭敬地举起,请示道:“父皇,此次春闱共取士一百二十三人,另有两百余人考卷尚未定夺,还请父皇示下。”
崇明帝接过高贤递上来的考卷,随意挑选了几分观看,而赵昕则是老实地待着。
少顷,崇明帝拿起尚未定夺的考卷,这第一场实在是平庸,崇明帝眉头紧皱,又看了几分,这尚未定夺的试卷都是些第一场没考好的试卷,崇明帝一回味便明白了过来,于是语气淡然地说道:“太子有何想法,不妨直言。”
赵昕闻言悻悻地摸了摸鼻翼,恭声道:“禀父皇,儿臣以为,此次科举,大多学子因儿臣变更试题,影响了发挥,故此,儿臣以为,应当适当放宽取士规章,按往年取士人数录取,以安士子之心。”
崇明帝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饶有兴致地看着赵昕,询问道:“虽说学子因考场变故而导致失利,但亦是表明不堪重用,又何必录取?”
赵昕直言道:“禀父皇,儿臣以为,如今首当其要便是安稳,若士子们因科举而闹起事来,怕是影响朝廷威势,故而儿臣认为,当以安抚为主。”
崇明帝深看赵昕一眼,吩咐道:“既如此,那便按太子之意,今科选士取士三百四十人,就按此来办理,尽快放榜。”
赵昕心中不由地缓了一口气,恭声道:“儿臣遵旨……”
待赵昕躬身退下,崇明帝脸色变得阴沉,此次科举泄题,不见进展,自封存太监上吊自杀后,线索便断了。
不过据沈全汇报,封存太监曾在科举未开之时接触过东宫宫女,至于其他,暂未发现。
咋一看,科举一事颇为蹊跷,太子的“巧合”发现,不由地让崇明帝多想。
而且,那个李严为江南学子…………
太子可是曾去江南赈灾,这一切,貌似过于巧合。
更何况,为什么太子会突然允许丢失票据的李严入院参考……
崇明帝内心怀疑,暗自分析道:“不过太子一向喜形于色,此事不像是太子策划的苦肉之计。”
“这倒是像有人精心策划,陷害太子。”
“太子入宫尚浅,按道理来说,封存太监这等亲信之人,太子招揽尚且难,更何况让他们做如此危险之事,若是太子真能做出此局,那也不会傻到让这么好的一颗棋子提前暴露送死……”
排却这一可能性,剩下的无非就是栽赃陷害,那么,是谁想对付太子…………
(https://www.24kxs.net/book/1654/1654115/69146029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