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4章 伐元(一)戚帅
第1644章 伐元(一)戚帅
禁卫军的六万大军终于出发了。这一次出动,在高务实的建议之下,朝廷特意张榜宣告出兵时间,并准许京师及周边百姓可至京北大营附近参观,引来了超过十万人的民众围观,以及数以百计的藩属国使节——他们都是年前来上贡拜年的使者团队,被特意留到此时的。
这不止是一次简单的战争,不是一次简单的出兵,高务实要以这样公开的方式来宣扬大明的国威与军威。
这几年逐个创办起来的《京华时报》、《海贸周刊》、《实学动态》对此次出兵提前进行了密集报道,且以京师各茶楼的“茶博士读报”体系为手段,将此战的起因、准备、战前分析、战后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各种分析。
这些分析当然不全是基于真实情况而来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战略欺骗必不可少,不过其中仍有七成为真,尤其是对于当前局势的各种分析列项方面,几乎都是真实的。
这其中不仅包含了朝廷自俺答封贡后二十年来的各种振兴改革,甚至还包括了本次出兵可能动用的兵力——其实也没什么值得隐瞒,几家报刊创办都几年了,一些基本情况早已公开,根本没什么可以保密。
如宣府有兵十三万,大同有兵十二万,山西有兵七万,辽东有兵十八万,蓟州有兵十八万,昌平有兵六万,保定有兵四万以及禁卫军有兵六万这些情况,即便京师百姓也是如数家珍。
如果说真有什么值得讨论的话题,那大概也只有如“各镇究竟会出兵几何”,以及“高经略多久能够荡平蒙元”之类。总体来看,京师的舆论基本被控制得很好,民众没有谁认为这场仗会打输,问题不过是如何赢、多久凯旋之类。
高务实当然知道这会对自己形成某种压力,不过他关心的点也不是自己的压力,而是希望籍此一战改变民间对于国家战争与自己无关的旧思维——这种思维在鞑清末期被称之为麻木。
换句话说,高务实是要用这一战唤醒民族精神,凝聚社会共识。为达成这一目的,自己承受一些压力在他看来是完全值得的。
与此同时,高务实也要用这次出兵震慑各藩属、羁縻,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强大不是嘴上随便说一句“我大明带甲百万”。他要让他们清楚的了解到,这“带甲百万”是何等精锐,是何等实打实的摆在他们面前,成为一道他们跨不过的高山。
别说跨不过,你们连想都不该朝这个方向去想!你们应该哪怕只是想一想,都觉得两股战战,几难人立!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禁卫军此次出兵几乎当众摆出了全部家当。
禁卫军自编成之后也做过小幅度的加强调整,现在拥有第一至第五共五个镇,每镇官兵定额12512人,各由步、马、炮、工、辎五大兵种组成。
禁卫军司令部编有军指挥部一个、军直属警卫标(相当于团)一个、军直属骑兵侦察营一个、军直属独立火炮营(为重炮加强营)两个、军直属工兵营两个。
整体上来说,全军五个镇共计62560人,军直属部队5630人,实际出兵68190人。其实不是六万,应该说是七万。
那么各镇在装备方面的具体实力如何呢?
以禁卫军第一镇为例,全镇装备万历二式刺刀款步枪6880支、万历二式骑枪1680支,京华产陆军三号炮54门,京华产陆军二号炮24门,京华产陆军一号炮6门(此次未携带),战马、挽马6712匹(骑兵人均3.2匹,实际配属3匹,剩余为军直属预备和炮兵拖车使用),偏厢战车及辎重车826辆,全员被甲(因兵种差异而有多种款式,包括轻、重、长、短各类)。
简单地说,这个配置如果把枪支、火炮的水平提升一下,仅从配备比例而言,别说现在还是1592年了,就算放到1892年,那也是列强主力部队的级别。
于是京师百姓和各藩属国、羁縻地区的使者就看到了数百门源源不断的轻重火炮炮车在步兵、炮兵的护卫下向北进发。
八千多名身着明光罩甲、骑跨具装战马的重装骑兵簇拥着军指挥部,中军主阵一面“蒙元经略高”、一面“大明禁卫军司令戚”的醒目大纛,在乍暖还寒的春风中高高飘扬。
中军主阵中虽然有一辆气派华贵的马车,但马车的主人,被称之为“天下第一文帅”的蒙元经略高务实却并未端坐车中。此行他穿着一身大红坐蟒曳撒,骑在一匹高骏的金甲白马之上,与身旁一身戎装的禁卫军司令戚继光大帅并辔而行。
当然,说是并辔而行,但眼尖的看客一定能发现,骑术极佳的戚大帅始终能控马走在稍稍落后高经略的位置,至始至终绝无分毫逾越。
唯一与众看客原先所想有些差别的,大概是这二位的神色。
大明朝也是有“刻板印象”这东西的。常人一般认为文官大臣面对武将就该是一脸严肃,仿佛对方欠了他几万两银子还不出来的模;而武将面对文官大臣则应该是战战兢兢的样子,连腰都得时刻弓着,回答问话时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才对。
然而众人惊讶的发现,此行一路上戚大帅都是面色严肃郑重的模样,而高经略反而面带微笑,一路谈笑风生。看高经略的动作神色,似乎一直在评点禁卫军的军容军貌且评价颇高,旁边的戚大帅虽然在回话时经常微微躬身点头,但面上却并无谄媚。
这可着实让普通人开了眼,联想到茶博士们读报时常说,高经略反对“视武将如走狗”,强调“凡为国出力,即当栋梁待之”的话,不由多了几分思考和钦佩。
连绵不绝的大炮,寒光闪烁的刺刀,川流不息的战马,飞舞飘扬的军旗,一切的威武强大都已在不言之中述说着大明的威严,刺激着吃瓜群众们的感官。
很多人开始不由自主地振臂高呼:“大明——威武!”
终于,所有的“大明——威武”开始变成齐声高呼,一时之间声势滔天,震得许多使节耳膜轰隆,面色微变。
当安南使者头一个跟着举起右臂,大喊“大明——威武”之后,大明金国、朝鲜王国、南疆诸国、女真各部以及朵甘都司、乌斯藏都司等处使者,也都忙不迭跟着“欢腾”起来。这其中甚至还有不少南洋小国的使者,以及代表建州左卫的努尔哈赤异母弟穆尔哈齐。
“堂堂战阵出塞北……”禁卫军中军之中,戚继光大帅感慨道:“二十年前,末将岂敢有如此奢想?我大明能有今日威势,故有先恩相文正公开风气之先,恩相东野、凤磐二公萧规曹随之为,而实赖司徒之力也。继光不才,惟一命以效之。”
“戚帅言重了。”高务实依旧面带微笑,说道:“天下施政,其策当久,若无三代首辅之奠基,谈何今日之军威?我常想,执国柄者当怀一念: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若能以此行政,何愁万民不服、社稷不固、四方不靖?故若此战功成,三位前相之功尤当铭记。”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戚继光喃喃念了一遍,立时肃然道:“末将曾闻,‘审格局,决一世之荣枯;观气色,定行年之休咎。’今聆司徒教训,方知鸿鹄高志,继光受教了。”
“学生岂敢言教。”高务实摇摇头,也收敛起了笑容,正色道:“戚帅与学生相交多年,当知学生或于战略稍有心得,但于战术却并无深研。故此战学生虽为经略,兵事细务仍需戚帅不吝指点……如今开战在即,敢请戚帅高见?”
戚继光当然知道高务实这话只能听一半,毕竟如此一场决定大明声威的大决战,又是在多年以前就开始潜心谋划的大战,以高司徒行事的风范哪能没有定策?不仅肯定有战略规划,甚至作战计划都绝对不止一个两个。
不过他觉得,高司徒这样说也不完全是谦虚。毕竟,掌握数十万大军的经略不可能去为每一位将领的作战任务思考具体战法,这个层面本就该是一线将领们自己的事。而说到一线作战,戚继光若谦称第二,此刻的大明恐怕没人敢说自己第一。
戚继光对此其实也是有预案的,因此听了高务实的话便道:“不知司徒以为察哈尔会如何应对此战?”
高务实道:“我意察哈尔只有三种可能的应对之法:其一,集中兵力,专打一路,辗转周旋,以疲我而胜;其二,如永乐时残元故智,我进则退避三舍,我退则重据旧地,如此我军劳师远征损耗巨大,察哈尔看似狼狈却难伤根本;其三,不与我战,远遁外喀尔喀和林旧都,保存实力觅势再起。”
戚继光微微一笑:“如此说来,其此战除却第一条之外,后两条法子都是避免与我军作战,意图以拖垮我补给线为法宝,留待将来再作计较。而且即便第一条法子,最终还是要避开我军主力锋芒,以拖取胜。至于打我一路,无非展现其不肯示弱之心。”
高务实点头道:“我军此番足以集结数路大军,而每军不少于十万,即便单路对上察哈尔及外喀尔喀全军亦不落下风。如此环环相扣而互为犄角,但凡不露破绽,其实图们想先破一路也是难上加难。”
“那也就是说,图们最有可能的选择仍是避开我军绞杀,重现成祖伐北时胜而难灭,蒙古总能死灰复燃之境况。”戚继光道:“既然如此,我军此战之要义便很明确了,那便是不可满足于击溃或驱逐,而必须加以歼灭或成建制降服!”
“然也。”高务实欣然道:“欲成此势,戚帅有何高论?”
戚继光叹道:“原本最好的法子其实是效李卫公故智,不仅八方四路张网合围,且以一路精兵突袭汗庭,杀人斩首,一击制敌。
不过,鞑虏虽拙于智计,如今却偏有布日哈图此等英才。依末将观之,此人或曾读到此战而着意防备,因此突袭之策虽未必不可用,却不可如李卫公一般仅以三千精骑为之,否则一旦遭布日哈图看穿,此行凶矣。”
高务实对戚继光的回答毫不意外,微笑道:“戚帅所言甚是……但不知可有后文?”
戚继光笑道:“观今日盛大出兵,末将以为我军此战即便确有奇计可行,司徒也必不肯为之。”
“哦?戚帅何以有此一说?”高务实笑问。
“无他,只因司徒此战不仅求胜,更欲为大明造势也。”戚继光目光炯炯,说道:“兵法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末将观司徒今日出兵,不止是为伐灭北元,更是欲以此胜而威震八荒,慑诸蛮夷于乱前。既如此,若我出兵数十万,最终却只靠一场偷袭而致胜,则何以布我天威于四海?
惟设天罗地网,使北元走投无路,乃至拼死一搏亦无济于事,只能引颈而就戮,如此才能威加海内,万邦臣妾。
故此,末将斗胆一猜:司徒此战必不以奇技妙策为然,而将狮子搏兔,四面张网,以堂堂之阵力破之!”
高务实哈哈长笑,虚指了指戚继光,赞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戚帅。”戚继光连道不敢,高务实又道:“戚帅既知我意,想必亦有全我此意之策。”
戚继光道:“此战之重要,末将以为图们、布日哈图亦是心知肚明且早有准备。彼在北而我在南,即便我军势大,所谓四面合围也难以布置,其实多半只能形成东西南三路夹击。
如此北路一空,便成了围三阙一之势,其仍有机会伺机攻我一部,以观我军虚实,或以小胜振奋其军心,以便长期周旋。此时我北路既空,彼等仍有机会依靠骑兵优势逃出生天,则我军追之甚难,数十万大军难以奏效。
为免这般局面发生,末将以为此战之关键便在于设法以一路强军悄然北上,堵死其北逃之路,守株待兔,等着图们一头撞上。”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和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抚琴醉梦遥”的9张月票支持,谢谢!
(https://www.24kxs.net/book/1655/1655531/11726735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