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这条线是强者用来约束自己的(4k)
这些渔民是大明的子民。
小琉球王子所作所为,等于是在随意杀戮大明子民。
这也难怪朱标会如此忿怒了。
要知道因为历史原因,小琉球几乎在历朝历代都是在接受中原王朝的善意与资助。
在汉代,小琉球(台湾)和大琉球是一个整体,名“东鳀”,官方记载中属于会稽郡的行政管辖。
三国时期琉球和台湾更名为“夷州”。
一直到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动乱时期,这才分出去的。
因此无论大小琉球事实上都是中国的国土。
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在,大明之前对小琉球一直多有照顾,即便是改了朝贡制度,对它的要求也是最低的。
原本朱元璋是想要追求和平统治周边这些小国,能够不流血当然最好,甚至可以给他们一定的自治权力。
直接内化为大明的藩属,和那些王爷封地一样。
可这并不代表着,大明就一定要这么做。
因为这条线是强者用来约束自己的,不是弱者约束强者的,如果弱者仗着这条线在就无所顾忌,那这条线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那就打!”朱元璋冷声道。
只是刚刚经历驸马欧阳伦和朱亮祖一案风波,也不知道那些淮西将领们是吓着还没回过神来,还是事先商量好的。
当朱元璋提出要派兵攻打小琉球时,原本本该是踊跃求战的淮西诸将,竟然没有一人主动请缨。
偏生徐达和汤和几人刚好又有重任不在京城。
而且这个时候还有文臣上谏,说朝廷不应为了区区一个两个渔民就妄动刀兵。说小琉球与大明关系多么多么源远流长,多么多么好,可以派使者去谴责小琉球,同时让对方赔偿赔罪即可。
一番话听得朱元璋面色铁青。
朱元璋当然可以直接强制下旨,可这样一来,就变了味道了,只能是暂时散朝,说此事另做商议。
朱标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下朝后,没有多说便径直出城坐上了北上的列车,前往扬州。
扬州城,神侯府。
对于福建省那边发生的事情,杨宪知道消息时间比朱元璋他们都要来得早得多,因为那艘救起渔民的商船正是来自明记。
听朱标讲述他和朱元璋决定出兵的意图,以及一些朝臣大臣反对的声音。
杨宪开口道:“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一些弹丸之地,就和小人一样,畏威而不畏德。”
“按那些大臣所讲,不过只是死几个渔民,不过只是小事,那是因为死的不是他们的家人。”
“况且,难道非得等到再发生一次高丽事件,才出兵吗。”
“要知道当时高丽国可是攻下了铁岭,要不是他们主帅李成桂克制,整个铁岭城的百姓怕是都要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如果每次都隐忍冷静,每次都是在事后给对方教训,即使能给对方打击,但也增加了治理成本!斗争过程不应该是回合制,而是要把敬畏长期刻在对方的基因里。有仇必报的兔子是不能代替温柔的雄狮成为森林之王的。”
杨宪看着朱标,缓缓开口道:“太子殿下,那些大臣说咱大明应该有大国的风范,这事没错,可需得知道一点,这世间所有的仁义与善良都必须得带有锋芒的。”
朱标站起身,朝着杨宪郑重行了一个大礼。
杨宪的话,也更加坚定了朱标出兵的决心。
杨宪接着替朱标分析起此时朝堂上的情势来,他开口道:“这些淮西武将们,此次无论是无心的,还是有意的,对殿下和陛下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什么机会?”朱标下意识开口问道。
“军队改革!”
杨宪推行新政后,先后改革吏制、税制、教育,这一次终于轮到了军队。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最核心的两个权力,就是军队和朝政。
维护皇权最好的手段,那就是军队这个暴力集团。
只要皇权牢牢把控了军队,任何对手,任何敌人,都无法撼动皇权。
这也是朱元璋会敲打那帮子老弟兄的原因之一。
杨宪开口:“想要避免如今朝堂这种情况发生,那么除了中山王、汤帅他们之外,朝廷得培养一批年轻的将领,来取代如今这些淮西将领的位置。”
“最好的办法,便是在京城设立皇家军事院校,用来专门培养大明的高阶军官。”
朱标开口道:“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既然能够成立培养教书先生的学校,那么自然也能成立培养高阶军官的学校,那到时候这个学校的校长非杨卿莫属。”
杨宪摇了摇头,开口回道:“这所皇家军事院校的校长必须、只能是陛下。”
要知道事涉军队,这可是皇帝最核心的权力。
对于绝大多数皇帝来说,别说是外人了,就算是亲生儿子也不例外,谁碰谁死。
杨宪知道朱标并没有多想,没有想到这一层,只是随口一说。
可即便是得到了朱元璋的允许,这个活杨宪也不会去干的,尤其是杨宪如今在军队有着如此高影响力的情况下。
不免会让朱元璋多想,然被被他防备和忌讳。
有系统在,杨宪最终真正的目标是科学的巅峰。
因此他绝不会因为这种可有可无的事情,而陷入到权力斗争的泥泞之中。
杨宪开口道:“可以让中山王、汤帅、曹国公他们负责教学,陛下平时日理万机,实在抽不出时间,挂个名就可以。要的只是这层名分与大义。”
“还有就是,如今大都督府必须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朱亮祖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要知道在洪武朝,军户犯法,地方各郡县是无权过问的。
这也是为什么广州兵马司的人会如此跋扈的原因,甚至直接把当地知府衙役给抓到兵马司关起来。
乃至于驻守在广东的朱亮祖,根本就不受节制。
如今大明军事机构,叫做大都督府,也就是最早之前的枢密院,第一任大都督为朱文正,大都督权力之大,从他负责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一二,节制中外诸军事。
因此大都督府掌管的可不仅仅只有行军打仗这么简单。
这仅仅这时候其中参军府的一个职能,另有行狱司负责掌管天下各卫所中军户的刑名之事。
也就是说军户犯法,当地各级衙门管不了,要告的话,只能去大都督府刑狱司击鼓鸣冤。
明初时就连兵部都是无权过问大都督府的事务。
而且大都督府,更定有屯田法。
<div class="contentadv"> 生产方面,军户也完全是自给自足。
为此朱元璋当时还非常得意地说过一句话“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可这样一来,这无异于是将整个大明的军户和寻常百姓给完全切割开来。
最为重要的是,大都督府权力太膨胀了。
事实上,在杨宪看来,大都督府比中书省更需要马上改制。
原时空,还得等过几年后,朱元璋也终于意识到大都督府权力太大,在废丞相制的同时,为防止军权的过分集中,也废大都督府。改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卫所。五军都督府各设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以中军都督府断事官为五军断事官。
可即便是一分为五的五军都督府,在明初前期,其权力在杨宪看来也还是太大了。
如今大明军队大概一百多万兵马。
可你要知道,一百万多人里头,每一个明军背后代表的就是一个家庭。
在大明洪武朝。
一家平均五口人。
也就是说大都督府手上掌握着的是大明百万大军以及这百万大军四百万上下的家眷!
要知道即便在杨宪带领下,大明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到了洪武十一年这个时间节点,大明人口也不过六七千万上下。
军户差不多就占了大明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朱标在听了杨宪的话后,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也就是说,只要大都督府真出了什么事情,那就一定是天塌了的大事。
如今大都督是曹国公李文忠。
作为曾经的义子,又是他的亲侄子,从小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带大。
朱元璋还可以放心。
可之后呢?
因此改制迫在眉睫,权利要收拢,不再需要什么大都督了,三军统帅必须得是皇帝自己才行。
“不仅大都督府要改,卫所制度也要改。”杨宪接着开口道,反正要改,那就趁着这次老朱也对如今军事机构运行不满的机会,直接一次性改到位。
“杨卿,卫所制度可是出自刘先生之手。”朱标开口道。
大明的卫所制度是朱元璋和刘伯温当时共同商讨出来的结果。
他们借鉴了前唐的府兵制,当然并不是全盘接受。
当时朱元璋和刘伯温这对君臣,就曾经深度探讨过,为什么前唐这么好的府兵制最后会彻底形同虚设,乃至到最后甚至直接被停废。
刘伯温指出了其中的关键性原因。
其中一点最为关键,要知道府兵制的兵员,是要自备马匹、武器这些东西的。
木兰辞理由描写花木兰代父从军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正是因为当时花木兰所在的南北朝用的也是府兵制。
府兵制度下,官府只发放重兵器和战马,其余驮马、轻兵器以及资装、口粮全部需要府兵个人自备。(换在现代,就是坦克、机枪、火箭筒和头盔、防弹衣这些国家负责,其余军装、携行具、步枪、刺刀、寝具乃至单兵口粮完全由士兵自备——对了,还有机动用的车辆也要自备。换现在根本没法想象。)
初唐时,朝廷有钱,府兵除了授田外,兵员战死之后,家人可以获得一大笔的抚恤金,这样一来,唐军自然是个个悍不畏死。
但是长年累月的大战下来,即便是富裕如大唐,库房里也没有余粮啊!
无论任何一个朝廷,都不能保证自己能够永远处在鼎盛时期。
唐代完成统一之后,虽然也在不断对外扩张,但府兵的授田一直无法保证(敦煌出土文书中大把应授百亩、实授二十亩的例子)。
之后别说授田,就连抚恤金逐渐拖欠,后面就干脆直接不给了,府兵的战斗力自然就跟着锐减。
没钱没田,谁还卖命啊。
府兵制运行到了后期,不仅仅是兵穷,连将也穷。
一开始,那些将领还不敢明目张胆的喝兵血。
但是能够做到将领的,头脑还是有的。
其中一些人很快便是发现了制度漏洞,开始大发横财。
这个漏洞就是那些阵亡将士的兵器。
毕竟一场大战打下来,兵器丢的到处都是,而且主人们都战死了。
又有谁知道这兵器、战马是谁的?
起先时,这些兵器和马匹也就全都交给了这些将领支配,倒也没人注意。
可渐渐地,便有一些缺德的将领逐渐发现。
自己手下兵士死得越多,好处就越多。
对他们而言,一场战争最好的结果就是获得惨胜。
这样一来,朝廷既能够给他们封赏,他们能够捡回来的兵器和战马也多。
至于如何套现获利。
之前说了,刘伯温指出府兵制最大的问题就是府兵制的兵员,是要自备马匹、武器这些东西的。
这些缺德的将领们正好把他们捡回来的兵器、马匹重新卖给新兵。
这样一来不就是正好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了吗?
简直了不是。
一时间,缺德的将领们都开始大发战争财。
可时间久了,下面那些士兵也不是傻子。
我辛辛苦苦过来替朝廷戍边,想着找长官买点兵器。
结果买到手的竟然是自己二大爷、三大舅的遗物。
换成谁是这个新兵,谁心里也好受不了!
就这种情况,还打什么仗啊。
府兵制的基础是很强封建性的军事地主阶层。
隋唐以来不断扩大府兵兵源的副作用是,一般的自耕农阶层根本无法承担府兵的巨大支出。
这也是府兵制淘汰的原因。
(https://www.24kxs.net/book/1658/1658282/11460363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