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 > 第 29 章 神奇的赵军

第 29 章 神奇的赵军


“报!”

  突然赵军大乱,紧盯着军营情况的探子赶紧把第一手消息传了回来。

  彼时扶苏正与将军们商讨行军路线,扶苏负责旁听,将军们负责讨论。

  “赵军果真乱起来了?”

  将军们虽然并不意外,但还是挺惊喜的,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反馈了。看来这些士兵还挺好挑拨的,估计还是之前李牧的事情给闹的。

  上一回他们误会李牧被处决之后,就被煽动过一次。哪怕后来劝住了,有些人估计心里依旧憋着火。

  大家总觉得底层的庶民淳朴好骗,其实也不见得。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很多人就十分敏感,估计早就有人怀疑李牧走了之后分粮的承诺会无法兑现了。

  流言只是个导-火索,炸开了原本就存在的雷。

  王翦抬手,示意众人先安静,听探子细说。示意完才仿佛慢半拍地想起来现在军营里地位最高的是长公子,赶紧为自己的越权而请罪。

  扶苏心里感叹了一声老[jian]巨猾。

  老将军可不是真的疏忽了,人家是故意为之。

  本来对方在军营里是一把手,现在多了个不怎么会打仗的公子,处处掣肘,可不得试探一番。

  王翦特意玩了这么一手,扶苏便不得不给出准话了。

  比如宽慰老将军:

  “将军不必如此,我来之前如何,来之后也都照旧。军营一切由将军做主,无需在意我。”

  这么一来,以后王翦做出任何决定之前都不需要请示他,只要事后知会一声就好。还有像今[ri]这种议事的情况下,也是由他王翦负责主持大局,所有人都得听他的。

  王翦“受宠若惊”地谢过公子的体贴,这才让探子接着往下说。

  探子道:

  “赵军哗变,士兵们直接堵在了赵葱和颜聚两位将领的营帐之外,讨要说法。两人的亲卫挡住了士兵不让进去,推搡之间就生了火气。”

  两边都不高兴,一下子就闹了起来。

  赵颜二人当时正好在一处营帐里,听到外面动静不对,就开始紧急商讨对策。不过耽误了这么一会儿,外头差点真刀真枪地打起来。

  后来两人看无法拖延,便走出来主持大局。他们倒是给自己辩解了,稍微安抚住了不满的士兵。

  眼看危机暂时解除,没想到又生出新的变故。

  之前说了,士兵围住了两人的营帐,但他们却在同一处。也就是说,另一个营帐里头是没有人的。

  亲卫如实告知了士兵人不在,可愤怒中的人群哪里听得进去?这在他们听来就是将军假装不在,想装死糊弄过去。

  再加上亲卫态度不是很好,越发火上浇油,激怒了众人。于是那一头空营帐之外就打上了,没有将领安抚,谁也不服谁。

  王翦听罢,分析道:

  “普通士兵甲胄都不齐全,只怕要吃亏。”

  别看他们人多,实际上亲卫有铠甲有

  利刃(),

  (),

  一开始根本没想动手,说不准连武器都没带。

  探子点头:

  “确实如此,士兵只是怒气上头伸拳头打人,亲卫感觉到被冒犯,直接动了刀。”

  赵国和秦国不一样,赵国那边普通士兵只是庶民,而亲卫将军一类的基本都是贵族出身。小贵族、落魄贵族,那也是贵族,不少人心里是有傲气在的,瞧不上庶民。

  眼看庶民居然敢打自己,他们哪里还管二七二十一。这种不服管教的刺头就该杀[ji]儆猴,于是亲卫二话没说把人杀了。

  见了血,事情就很难压下去了。

  士兵们被同伴的死亡一刺激,同样不管不顾起来。他们原本只是想冲进去看一看将军是不是真的不在,现在谁还顾得上什么将军,杀掉亲卫报仇才是正事。

  所以这头赵颜二人才安抚好士兵,那头士兵已经靠着人多力量大杀光了亲卫、翻完了营帐。确定人真的不在,又结伴往这边来找人。

  这群杀红了眼的士兵根本不管其他,来了就直奔仇恨最高的两位将军。

  他们还搜刮了之前那些亲卫手中的[jing]良兵器,战斗力大增。一拥而上之后,混乱中击杀了这边的亲卫,就连赵颜二人都没能幸免,双双殒命。

  主将死了,其余小将领赶来也很难稳住局面,赵军就此大乱。

  “现在赵军内部混乱成一团,尚未选出一个能服众的将军暂代主将。”

  他们倒是不傻,知道这个时候闹内讧争权是愚蠢至极,所以都在和和气气地讨论。可客观条件摆在那里,他们谁都顶不了这个缺,讨论也是白瞎。

  要是副将们没走就好了,随便哪个出来都能暂代。

  奈何赵颜二人为了排除异己,联合郭开把能赶走的能人都赶走了,生怕分自己的军功,实在是短视至极。

  王翦哈哈一笑:

  “现在正是出击的最佳时机!”

  趁他病要他命,这还等什么?王翦当即下令列阵集合,以最快的速度攻过去,以免夜长梦多。

  同时,他向传讯兵下达命令,让他们通知另外的军队配合出兵,一同攻赵。

  扶苏全程没什么存在感,只在最后这个时候提点了一句。

  “李牧是否身死,在赵军中应当还有疑虑。见到李牧手书的只有他的副将们,其他士兵和将领不一定信这番说辞,我军可以打出李牧已死的旗号动摇赵国军心。”

  何况有手书就代表人活着了?赵王难道不能先[bi]人写下手信报平安,再把人杀了?

  人质在邯郸,生死皆由旁人掌控,什么时候杀不过是一念间的事情。

  王翦眼里闪过一丝[jing]光:

  “不错,哪怕上层将领不好骗,能骗到一部分底层士兵也是好的。”

  反正就先造谣着呗,没效果他们也没损失。

  传令兵很快兵分几路,朝着杨端和、李信、乃至咸阳那边传递消息,片刻都不敢耽误。

  ()  说起来,王翦这家伙也挺会压榨人的。

  这次出兵很可能会将赵国大军一路打得溃逃,到时候一路追击的话,就得有人留守大营。

  原本该是王翦自己留下的,可若让他留下,有些时候就不能及时指导前线的战斗了。毕竟追得太远,来回传消息也费劲。

  而他不留下的话,军中也只剩个桓齮能压住阵,其他大将都分兵在外呢。

  现在倒是好了,有长公子在啊!

  正好长公子不方便随军追击,那太危险了。于是王翦直接请公子坐镇大后方,再安排两个将领协助。

  将领负责粮[cao]调度等,长公子负责当个威望工具人,震慑那些有小心思的家伙。

  扶苏顿了顿,露出微笑:

  “老将军自去便是,大营[jiao]给我。”

  虽然他本来也没打算跟着大军一起追击,待在大营挺好的。但是被人利用剩余价值的感觉,真的很微妙。

  也就是王翦王老将军了,其他人谁敢这么“使用”

  他?

  这还没完,大军整装待发的时候,王翦还邀请了长公子过来送行。

  士兵们早就知道长公子来到了前线,心里也因此对伐赵之战充满了底气。否则金贵的公子王孙怎么可能冒险过来?

  可他们没想到自己还能得到公子亲自相送,本就振奋的士气更是如[ri]中天,个个都恨不得立刻冲过去大杀四方。

  扶苏:不愧是你啊,王翦。

  扶苏很配合地做完了这场戏。

  临行前,顺便不经意地叮嘱了桓齮一句“战场上刀剑无眼,将军小心”。

  上一世桓齮将军就是在这次的灭赵之战中被李牧击杀的,着实可惜。如今李牧虽然提前撤离了,也不代表桓齮就安全无虞。

  每一位大将都是宝贵的财产,能少死一个是一个。所以哪怕明知道这种提醒没什么用,扶苏还是说了一声,期待他能平安地凯旋而归。

  桓齮倒是不知道这些,他感动极了:

  “公子在大营中也要小心,不知赵人会不会狗急跳墙跑来袭营,您身边的那些亲卫绝不可遣散开去。”

  扶苏自然是满[kou]应下。

  不可能的,他是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让护卫们远离自己身边的。在咸阳城里都能遇见刺客,大营也没安全到哪里去,必须要时刻带足人手在身侧。

  而且侍卫毕竟是外人,能允许这么多人进军营重地,真的是老将军给面子了。扶苏要是再允许侍卫们乱跑,那不是纯纯地给别人添麻烦嘛,不合适。

  这段时间扶苏基本不去任何地方,就待在自己的营帐里,出门也是去主将的营帐议事。要不是今天被王翦请来为大军送行,他都不可能跑这边来。

  扶苏看了一眼周围戒备着的士兵,什么都没说,等大军走远了就赶紧回营。

  大家都不容易。

  王翦还得防备他带来的侍卫里有没有细作,特意调了不少士兵在外围了一圈戒备,防止侍卫偷窜。

  虽然这里头有细作的可能[xing]很小,

  但再小的可能[xing]也得防备。

  要不怎么说前线将领很讨厌王室成员跑军营里来呢?不仅王室本人可能指手画脚干扰军事,

  他们带来的护卫也是个大麻烦。

  这次留下守营的将领也不是无名之辈,其中一人正是王翦之子王贲。

  扶苏和王贲更[shu]悉一些,毕竟这是他在位时的大将,那个时候王老将军都去世了。

  不过王贲年纪比他大不少,比秦王政都要大上一些。所以秦二世时期,王贲在朝中的地位就和如今的王翦差不多。

  王家里与扶苏打[jiao]道最多的,其实还是孙辈的王离。

  想到王离,扶苏的表情微妙了一瞬。

  原本扶苏和王离年龄是相仿的,但是,这一世扶苏平白无故大了五岁。这就出现年龄差了,所以现在的王离还是个小屁孩。

  守营相对清闲一些,王贲担心公子无聊会折腾出事情来,有空的时候就会特意过来陪他聊聊天。

  不过两人也没什么好聊的,这天便聊到了王离小崽子。

  提起儿子,王贲满脸笑容:

  “臭小子不知道在家里乖不乖,这么大点的人,整天嚷嚷着要和祖父一起上战场杀敌。”

  要是儿子有长公子这么大了,他肯定把人带上。可小屁孩如今才堪堪十岁,老老实实在家待着吧。

  也不知道王上一统天下要几年,若是速度快一些,他家小子怕是赶不上了。

  扶苏唇角含笑听着:

  “赶不上灭六国也不打紧,北边还有匈奴呢。”

  王离第一次崭露头角就是在六年后的灭楚之战,那个时候正好是十六七岁可以上战场建功立业了。

  他也没堕了王家的威名,在楚燕齐二国的战场上表现不错,得封列侯。

  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王老将军打了一轮百越就高高兴兴养老去了。留下王贲王离父子俩双列侯,在朝中极为显赫。

  这一世眼看着灭六国的进度还能加快,搞不好王离真的会赶不上。就算能赶上,估计也就赶上个燕齐了。

  王离还好,章邯是真的赶不上趟。

  领兵之前是当少府的,少府管的是宫中事务,和军队不搭边。扶苏登基之后才发现这位少府不去打仗太[lang]费了,把人调去了军中,否则章邯险些连打匈奴都得错过。

  不过章邯年纪更小,不着急拎出来培养。

  扶苏和王贲就大秦的下一代武将苗子聊了半晌,王贲还抱怨蒙恬他们成亲太晚了导致自家阿离没几个同龄的朋友。还有个李信至今没成婚,以后生了儿子更够呛。

  扶苏:眼光放宽一点,也不一定非要找武将的儿子玩嘛。

  看看李斯他长子李由,虽然是文官之后,带兵打仗也是不错的。

  王贲:“李斯那家伙年纪忒大,他儿子也大呢。”

  扶苏:“他有好些个儿子,总有年纪小的。不行就等李由成婚,应该和李信将军差不多的时候有儿子。

  ”

  王贲:“……”

  那这样的话,李信不就要矮一辈了?他儿子和李斯的孙子一起玩,他本人好不容易靠着祖父拉高的辈分又降下去了。

  长公子可真坏啊。

  王贲替好友李信掬了一把辛酸泪。

  但如果李信真的沦落到和李由一个辈分的话,他王贲也是不会为好友发声的。毕竟他和蒙恬是同辈、蒙毅和李斯关系不错,他们都是一个辈分的,可不能被李信连累了。

  扶苏和王贲聊得很开心,只有李信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两人聊到一半,忽然送来了新的军情。

  这几[ri]大军趁乱袭击,果然让赵军吃了大亏。士兵们根本无心恋战,有人甚至不怕死地抢劫了粮仓就逃,弄得赵军节节败退。

  士兵们这个时候哪里能管那么多,秦军来势汹汹,他们也害怕啊。

  反正留下来抗击秦军也分不到粮食带回家救急,而且看这架势赵国都不一定能打赢。要是打不赢,分粮就彻底成了空谈,想都别想。

  这么算下来,还不如抢一把就跑。

  抢多抢少都不吃亏,抢的多了带回去还能匀出一些做种子。

  正好最近是[chun]耕时节,带着种子回乡,便能赶上今年的种植。[chun]夏两季靠着野果野菜应当饿不死,到了秋天收获了粮食,这一年的苦[ri]子可就都熬过去了。

  相反,要是老实地留在军营里打仗,等到打完怕是都到夏季了。那时候即便分到的粮食多,也只能带回去吃掉,就这还不一定能撑到来年[chun]耕。

  打仗不要消耗粮食的吗?消耗一[bo],回头发下来的能有多少?够他们撑过冬天并留出足够的种子给来年播种吗?

  士兵们不是人人都会算这笔账的,但总有人脑子活泛。他们自己算完还告诉同乡,一个传一个,就有不少人心动了。

  至于其中到底有没有秦国细作悄悄推[bo]助澜,那就见仁见智了。

  毕竟之前士兵打死将军那次,也说不好有没有细作煽风点火——就是那么巧,局势完全按照秦军最期待的方向发展了。

  “赵军里逃兵不少,仗着上层混乱没有主将,抢了粮仓就跑。一部分守粮士兵还监守自盗,甚至主动开仓,协助大家一起搬抢。”

  守粮兵也是没办法,他们有的自己也心动了,有的则纯粹是挡不住那么多人。为了守粮搭上自己的[xing]命不值得,最后干脆打不过就加入。

  等将军们得到消息去制止的时候,粮仓都被搬空了不少。

  主将死亡、士气大跌、兵卒逃亡、粮[cao]被抢,桩桩件件的倒霉事凑到一起,兵仙下凡也没辙。

  秦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得赵军节节败退。连收拾家当再溃逃的时间都没有,最后给秦军留下一个凌乱的大营。

  王贲跟着亲爹打仗这么多年,几乎没见过这架势。

  他呆了呆:

  “所以赵军留下了很多东西在原地,都被我们接手了?”

  传讯兵点头:

  “对,尤其是笨重的军事器械,基本都还在。”

  王贲嘶了一声,那这[bo]赵国亏大了啊。

  所幸他们的军事器械不算太多,毕竟赵国打的又不是攻城战。反而是秦军这边,大营里其实不少云梯战车一类的,都跟在后头缓慢前进呢。

  王贲和扶苏吐槽道:

  “赵军是守城的,怎么还搞成这样?”

  他们秦国的攻城车也不知道抵达城下了没有,这岂不是完全没派上用场。

  传讯兵满脸笑容:

  “士兵逃亡时把城门开了。”

  守城虽然占了地利的便宜,却也阻拦了士兵逃跑。所以士兵就得把城门打开来,否则得困死在城里。

  其实大部分士兵都是往后方逃的,他们家在后头。朝后的城门开了问题不大,这边地形不好,秦军很难越过去包抄后面。

  也是因为这个,将领那边只着重防守了面对秦军的这个城门,没让人有机会打开。

  可是问题也出在这里。

  “赵军里有士兵家住我们这个方向,他们要回乡,不可能往反方向跑。所以从背面的城门出来之后,他们就抄小道绕到了正面。”

  扶苏明白了:

  “我军拦截住了那些人,问出了小道的位置?”

  秦军远道而来,对附近远不如本地人[shu]悉。而且小道不方便大军行走,大部分时候军队不会特意去打听这些。

  不过现在情况不同,赵军自己混乱起来了,哪怕安排小股部队奇袭进城也不怕。所以王翦当即决定派人抄小道绕后,混入城中,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城里正乱着,又是趁着天黑行动的。这股进入的部队都没引起什么注意,可见赵军对城池的管理已经彻底失控。

  最终小股部队干掉了守门的士兵,主动打开了正门。大军浩浩[dang][dang]地从正门进入,城池就这么被攻陷了。

  赵将们此前还在焦头烂额地处理军粮被抢的事情,一堆麻烦事挤在一起,根本忙不过来。

  他们派人去追逃兵,结果出去追人的士兵又趁机跑了一些。

  有的是直接跑的,有的是追到人之后抢了对方拿走的粮才跑的。还有的为了逃跑杀了其他忠心于将领的士兵,因为对方阻拦自己当逃兵。

  总之整个赵军内部十分魔幻,人生百态全能看见。

  赵将们手里能用的人越来越少,人越少处理事情越慢,收到消息的速度也约慢。这就导致秦军破城这么重大的消息他们也是最后一刻才知道的,根本没机会补救,只能丢下辎重,逃命要紧。

  秦军进城之后,抵抗最激烈的反而不是赵国士兵了,而是城中的庶民。

  你就说离不离谱?

  庶民们还记得几十年前长平之战秦国杀了四十万赵国儿郎的事情,赵人几乎家家都有男丁死在那次的战役里。

  这群庶民恨透了秦军,尤其是家中的老人们,拼了命也要提着笤帚之类的东西冲出来复仇。

  反

  倒是那些赵国逃兵,都是年轻的儿郎,对上一辈乃至是上上一辈的仇恨没那么刻骨铭心。否则让他们逃跑,他们怕是也不肯。

  传讯兵十分唏嘘:

  “这些老人宁死也不肯投降,有些人被按住之后宁愿咬舌自尽。”

  男儿郎还没有老妇人有骨气,着实可笑。

  扶苏安静地听完,叹了[kou]气,什么都没说。

  长平之战难说对错,秦国养不起那么多降卒,又不能放人回去继续对抗大秦,除了杀掉没有别的办法。

  这么做确实为后来秦赵对战奠定了极佳的基础。

  因为赵国缺少男丁,往后好几代都人[kou]紧缺。光有女人怎么生孩子?只能慢慢等仅有的男娃长大,一代代重新攒人[kou]了。

  反正现在这个阶段,赵国还是缺人的,尤其缺能打仗的士兵。

  秦国十分感激白起消灭人[kou]的[cao]作,毕竟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哪怕这么做导致了赵国少有城池肯投降、灭赵之后赵地也需要大量时间才能被秦国消化,对大秦来说也是利大于弊。

  说起这个,扶苏又问王贲:

  “之前有几座赵城投降了,城内情况如何?”

  他们当时只关注了城池归属,没太在意底层庶民的意见。那些城主基本都不是土生土长的赵人,否则或许也是不肯投降的。

  想到这里,扶苏一顿,心道也不见得。毕竟能当城主的人,又不是庶民,家里约莫没有儿郎死在长平之战里。

  王贲没想那么多,他摇摇头:

  “城里庶民的反抗也很激烈,不过那边的情况比这边好一些,倒是多亏了长公子的提议。”

  长公子之前向王上进言,说赵国大旱、饥荒严重,既然有城池愿意主动投降,秦国不如支援一些粮食,帮助城中灾民渡过难关。

  当时大家只当公子是爱惜人[kou],有些激进者甚至认为公子这是想要施恩赵人,借此营造好名声。

  便是军中,也有部分将领略有微词。

  他们认为粮[cao]珍贵,应该留着打仗,怎么能分发给赵人?要是拿去赈济秦国庶民他们也就不说什么了,赵人凭什么?

  不过他们有意见没用,王上经过多番考量还是同意了。

  后来众人才知道,是他们目光短浅了。赵人拿到赈灾粮之后,闹着不肯归降的都少了。

  往[ri]的仇恨是一码事,现在家里要饿死人了。这些粮食是救命的东西,死人总没有活着的儿孙重要。

  更何况,还有不少家庭的老人已经在饥荒里去世,剩下的都是对亲人仇恨度没那么高的年轻人。

  传讯兵也道:

  “王将军也认为这招不错,已经将赵国剩余的军粮分发给愿意归顺的赵人了。”

  现在城中的情况就是不肯投降的死光了,其余人被收买或是不敢反抗。赵军全部跑掉,王翦留了一部分人清点财物,继续带着剩下的大军追击。

  至于攻城器械,哦,还在路上,没追上大部队呢。

  赵人也挺能跑的。!


  (https://www.24kxs.net/book/1660/1660917/1111110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