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战逼近
李沂听听也对,心想这个局,难道真得是大哥所谋划的?
如果真是这样,那自己还真不应该向伊州进攻了。
想到此,李沂斟酌着说道:“只是大军驻扎于此,三天一过,我军粮草又会缺乏……。”
“大将军放心,每隔三天,小的还会另送三天的粮草过来。”
李沂这才释然,“那就谢谢贵使了。”
“小的告退。”
使者离开后,李沂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可一时想不出来何处不对。
转眼三天过去。
朝廷对李沂大军虽然无法全额补给,但翻越金山传讯还是能做到的。
李沂得到中原十七州再次以李沐的名义,相继叛乱的消息。
刚开始时也以为是李沐使得计谋,也更确定了突厥南下,同样出于李沐与朱邪克勒的共谋。
李沂虽然因父亲之死与李沐有了些间隙,可兄弟之情岂会说灭就灭?
既然大哥要举大事,李沂就算心中有些不赞同以这种方式夺取天下,可也没有抄大哥后路的打算。
也正是这么一想,李沂突然醒悟三天前,自己为何觉得有些不地劲了。
大哥要造反夺取天下,怎会不告诉自己呢?
都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就算是兄弟两因为父亲的死有了些生疏,可相比于朱邪克勒而言,大哥岂会信他而不信自己呢?
再说了,李沂也不相信,李沐会以这种方式夺取天下。
引外族入侵,屠戮本国百姓,这是会被史书记载,受万年唾骂的啊。
李沂是知道大哥平定李承乾叛乱,拿下长安又拱手让出的。
真要造反,那时岂不比现在到时候合适?
况且,叛乱的十七州中,没有一州在江南,这更不合乎情理啊。
李沂骤然醒悟到这其中有诈。
可想不通,诈在何处。
表面上来说,一切都似乎顺理成章。
可细细口味,又觉得哪都有破绽。
李沂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
随即召集麾下将领商议。
可这批将领打仗在行,朝堂政治之事,却一筹莫展。
李沂随即将心中疑问写了道奏折送回朝廷。
一面对麾下将士做了些布置。
李沂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想不通,那就“问”呗。
朱邪克勒的使者果然又送了三天的粮草过来。
而此时,李沂一声令下,将这数十人全部捉拿。
几轮鞭子抽打下来。
就有人招供了。
可这些人中,包括头领知道得并不多。
他们招供,朱邪克勒率联军南下确实是为了帮助吴王夺取天下。
至于朱邪克勒每隔三天才送些粮草过来,一是为了将神策卫拖在金山,二是如果李沂太早进攻伊州,会引起欲谷设、薄布恃勤的警觉,背后出现了唐军,为使得联军分裂。三是为了等联军攻下甘州之后,让神策卫插入伊州、焉耆、高昌一线。
阻止欲谷设、薄布恃勤两部北返。
到时,朱邪克勒会与神策卫南北合击,将欲谷设、薄布恃勤歼灭。
由此奠定朱邪克勒在西域的绝对统治地位。
这样一来,南有李沐,北有朱邪克勒,中原与西域两相呼应,天下尽在囊中。
李沂有此信了。
这方案确实能说服人心。
如果真按照这些人招供的,李沐与朱邪克勒确实是这个阴谋最大的获利者。
可李沂心中最大的疑问依旧没有被解开。
李沐为什么要瞒着自己,难道仅仅是因为这阴谋太缺德,而不想让自己知道?
难道李沐认为朱邪克勒的实力比自己的神策卫更能依靠?
还是因为李沐已经完全不信任自己了?
李沂犹豫不决,也正是因为这些疑点,李沂没有直接做出决断。
他决定再等等,等局势明朗一些。
李沂再次派心腹回长安,找京城狼牙卫确认,李沐究竟是何打算。
另一面,李沂好言宽慰,释放了这数十人。
并且答应一如既往,按朱邪克勒的计划继续滞留在金山。
以此换得三天一次的粮草补给。
可私底下,李沂削减将士每日一半口粮,存储起来。
……。
就在李沂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中原的叛乱又增加了八州。
正如长孙无忌在朝堂所说,各地与李沐有染的世家开始自发地动起来了。
这个时代的通讯太差,传讯基本都是靠人力送信。
可这一来一回之间,消息往往滞后,形势就会大变。
各地世家听闻十七州叛乱,觉得这种规模自然不是普通人能营造得出来的。
或许是为了家族的利益,也或许是因为真的拥戴吴王沐,更或许还是垂涎从龙之功。
他们自发地以吴王沐的名义举旗造反,声援和响应前十七州的叛乱。
一时间中原大地风声鹤唳,叛乱形成燎原之势。
各州府兵捉襟见肘,根本无法首尾相顾。
转眼间,其中十三州州府被占领,大唐社稷出现崩溃的苗头。
短短半个月,局势糜烂到这种程度。
是李世民乃至所有朝臣无法预料到的。
雪上加霜的是,朝廷刚刚得报。
被李世民派往江南的钦差张玄素,在徐州地界被一伙不知名的盗贼劫杀。
张玄素连同随行钦差依仗数十人,还有三百禁军全部被杀,无一人生还。
京城朝野上下一片同仇敌忾,誓言与胡族、江南决一死战。
这种形势下,李沐是不是真的造反已经不重要的了。
李世民随即下旨,判定吴王李沐为反贼,以江夏郡王李道宗为帅,淮南道行军大总管张士贵、河南道行军大总管李袭誉辅之,左领军将军契苾何力为左先锋,右武候将军丘行恭为右先锋,率六万禁军与张士贵、李袭誉麾下四万禁军会合,再征发河南道、淮南道各州府兵十二万,共计二十二万大军囤于扬州至和州一线。
此旨意一下,三天后,楚州河南道行军大总管李袭誉率二万禁军与扬州淮南道行军大总管张士贵的二万禁军合兵,向润州而去。
润州刺史常何宣布奉旨平叛,将府兵调至南线,对苏州形成防御态势。
顿时,大量的兵马调动起来,官道和直道上无数的军队穿梭如织。
大战一触即发。
(https://www.24kxs.net/book/1675/1675747/42912671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