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隐龙惊唐小说名字 > 第八百四十九章 只想以直报怨

第八百四十九章 只想以直报怨


  吐蕃的消息来得有些晚,可以说,大唐对此根本没有任何应对预案。

  因为逻些城中狼牙卫细作已经全军覆没,李沐同样无法在第一时间知晓此事。

  闻知消息之后,李沐立即召集内阁和军机处商议应对之策。

  但内阁和军机处却没有迅速达成统一意见。

  如刘德威、刘弘基等老臣,认为这不是讨伐吐蕃的合适时间。

  特别是七阁臣之一,礼部尚书孔颖达,他坚持道:“如今吐蕃松赞干布父子刚刚过世,幼主方立,大唐若即刻加以征伐,恐怕有损大唐仁义之名,为世人所不取。”

  甚至连李靖、李勣也不赞同,他们认为,既然吐蕃幼主无法服众,已显内乱之迹象,就该再等等,任由吐蕃内乱暴发,等到不可收拾之时,大唐再出兵也不迟。

  只有马周、李孝恭与李沐想得一样,认为就该趁它病,要它命。

  李沐倒没有反感大臣们的反对意见。

  他明白,这些大臣虽然不赞成对立即对吐蕃用兵,但用意已经与以前不同。

  以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现在,他们是为大唐考虑。

  哪怕是孔颖达等文臣的反对,也是为了大唐的名声。

  只不过李沐实在不想要这名声。

  为何吐蕃可以背弃盟约,入侵大唐,屠戮百姓,而大唐却要谨守仁义?

  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若以德报怨,又以何报德呢?

  李沐只想以直报怨。

  但李沐身为是皇帝,大唐天子,那么总得守些为君之道,遮挡些颜面。

  总不要扯着嗓子大喊,朕就要趁火打劫,灭了丫的。

  所以李沐找了个温和的表达方式,那就是不说话。

  沉默,有时就是一种最好的态度。

  这是国战,对外作战的决策权,不在内阁,也不在军部。

  皇帝不表态,那么谁也无法作主。

  大臣们一时揣摩不到李沐的心思,于是只能等。

  就这样,每天商议,每天没有决议。

  李沐在甘露殿,天天半躺在摇椅上,闭目养神。

  任凭大臣们争论不休。

  到后来,就迷迷糊糊睡过去,就差打呼噜了。

  十天过去,依旧如此。

  直到西南战报传来,李师所部已经全军西进,踏上吐蕃疆土时,大臣们才恍然明白,原来皇帝早就有了决定。

  ……。

  与李沂、韩威会师之后,将五万新兵补充给韩威的西南军团。

  随即下令,由自己的三万神机卫和凉州带来的二万新兵为中军,李沂、韩威各率所部人马两面夹击松州。

  人死如灯灭,就算再有威严,一个死了的可汗命令,肯定压制不住领兵在外的大将。

  特别是如今继位的,是一个年仅三岁的幼主。

  面对十八万唐军的三面围攻。

  吐蕃大军执意西归,与党项人分道扬镳。

  离开了吐蕃,党项独木难支。

  于是,唐军攻下松州之后,势若破竹,三路齐出。

  仅用半个月时间,荡平党项三十二州之地。

  拓跋赤辞自杀,其子嗣尽诛。

  党项灭亡。

  唐军十八万大军囤于唐与吐蕃边境。

  只待一声令下,便可跨境作战。

  李师钱表俊朗,风流倜傥。

  文武兼备,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大唐儒将。

  李沐都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李师恐怕是长安城中最帅的男子了。

  可李师的内心,绝不象外貌那般阳光。

  他骨子里有一种狠,对敌人的狠。

  这不象他祖父李靖持重,更象他的父亲李德謇。

  李德謇可以为了一份执念,追随李承乾谋反,最后落得个流放的下场。

  若不是看在李靖劳苦功高的份上,当时李世民绝不会留李德謇一条生路。

  而李师,其实也一样,他也喜欢剑走偏锋。

  没能力的叫莽撞,有能力的人才叫剑走偏锋。

  但与他父亲李德謇不同的是,李师选对了人,站对了队。

  李师很明白,李沐让他统帅西征大军的用意。

  这绝不仅仅是李沂应变能力不够。

  而是李靖老了。

  人老了就该回家熙养天年。

  军机处辅弼大臣之位就空缺,军机处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李师虽然追随李沐,有拥立、潜邸之功,也有不少战功,但想要入军机,那还差得很远。

  所以,李沐需要为李师添上一笔足以服众的军功。

  这样,至少李师可以在以后有资格入军机。

  西南战场打到现在这个局面,赢肯定是赢定了。

  十八万大军,有神机、神策两卫参战,灭区区党项已经是手到擒来。

  关键之处在于,吐蕃。

  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这就是李沐给自己的考验。

  所以,当李师一得到松赞干布父子先后陨命的消息,立即做出了决定。

  他甚至不向朝廷上书战术方案,直接就做出了出兵决断。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李沐还刚刚回到长安。

  十八万唐军全军西向,三路出击,进攻吐蕃。

  所谓艺高人胆大。

  李师、李沂、韩威三人,都是胆大者。

  先不说始作甬者李师。

  就说韩威,他敢逆旨不予抵抗,率西南军团撤退至大散关,至西南十数州之地沦陷,这个胆子显然不比李师小。

  但他确实做到了,以不足六万军队,生生将吐蕃、党项二十多万大军挡在大散关以西。

  而李沂就不用多说了,他最大的梦想就是领兵驰骋疆场,而不是在长安身居高位,做个安乐郡公或者郡王。

  面对如此战机,要让李沂恪守仁义之道,不去“欺负”吐蕃孤儿寡母,恐怕普天之下,也就只有李沐能拦了。

  天高皇帝远,没人能拦得了。

  问题是李沐想拦吗?

  若论对李师、李沂心性的认知度,恐怕大唐还没人比李沐更了解。

  既然做了这种安排,李沐的心思不言自明。

  李师的出兵命令,得到了李沂、韩威的全力支持。

  征伐吐蕃的战争,就迅速暴发了。

  李师确实够拼命,他甚至连后备队都不留下,三路齐进。

  要么不鸣,一鸣惊人。

  三日后,韩威破栖鸡、老翁等城,击溃吐蕃守军五千人。

  李师攻破维州,歼敌一万八千人。

  李沂过大渡河,占领诸济城,杀敌七千。


  (https://www.24kxs.net/book/1675/1675747/43967409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