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终有一别(此卷终)
这日天气很好,晌午后正是阳光大炽之时,卢龙塞城门大开,巴图骑马在前,乌日苏马车在后,还有两辆架子车,上面堆放着长公主的赏赐,若拆开那些油纸包裹,就能看到,那是一摞摞的书籍。
赵胤和白马扶舟携卢龙塞将领几人,送至城外门二里。
时雍也跟着去了,许久没出城门,空气清新,阳光温暖,心底仿佛开出大朵大朵的花来。随着晏兀两国盟书一签,战事宣告结束,连天空的鸟儿盘旋都自在许多。
“驭——”
前方是个山口,层峦叠嶂几不见天。巴图停下马步,调头朝赵胤等人拱手示意。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孤与诸位就此拜别吧。”
赵胤止马停步,众人纷纷停下。
乌日苏也是打了帘子从马车跃下来,低头朝众人揖礼拜别。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诸位,后会有期。”
赵胤还礼道:“后会有期!”
巴图看他仍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样,微微一笑,“后会有期!”
他扶住缰绳,调头策马,“驾!”
乌日苏回头看一眼,朝众人道:“大都督再会!”
赵胤:“再会!”
乌日苏深深吸了口气,然后缓缓站直身子,上了车,扬起鞭子在空气里发出噼啪的一声脆响,“驾!”
几匹马儿在官道上踏出蹄声阵阵,晌午阳光尚好,官道上的人、马,风,仿佛凝成了一幅静止的画面,渐渐模糊,被时光一点一点吞食,变成一幅斑驳的画。
白马扶舟衣带飘飘,凝目许久笑道:“走远了,还舍不得回吗?”
赵胤道:“回吧。”
时雍轻轻抬头,看着站在人前的二人,再透过他们望向远处连绵不绝的大青山。
秋季已尽,快要入冬了,山峦翠色变黄,万物渐渐沉睡,连同那些埋藏的心事,悉数化在这片山峰里。
——————
历史的车轮碾过这发黄的一页,重新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光启二十二年十月初三,寅时,兀良汗大军集结完毕,拔营起寨,浩浩荡荡离开青山大营,往北而去。途经各个关隘要地,纷纷加强戒备,民间百姓则是悬挂经幡,燃放鞭炮,祭祖谢天。
当年兀良汗王阿木古郎与大晏皇帝赵胤于京师议盟,两国和平了三十九年,如今巴图匆匆南下又匆匆而返,民间各有揣测,无一不说这场战匪夷所思,因不知退兵原委,就突发奇想地编造出了很多说法。
同一天,大晏京师举行了隆重的告天祭祀。
僧录司禅教觉远大和尚主持法祭,皇帝身体欠佳没有出席,由九岁的皇太子赵云圳代皇帝登坛敬献祭礼,并昭告天下,嘉奖三军,晋升抚北军将领,同时对深受战争影响的几个州府减免赋税。
宝音长公主一行人在卢龙塞停留七日,启程返回天寿山,东厂众番役和厂督白马扶舟随行护卫。
甲一带走了兀良汗二皇子来桑,直接解送京师。
三日后,圣旨到达卢龙塞,抚北军副将霍九剑领兵北上松亭关,沿途各地军屯布政司重新整肃,该下狱的下狱,该提拔的提拔,各有命数。
光启二十二年十月十五,朝廷钦差到达卢龙塞,交接军务后,赵胤、魏骁龙等一干将领回京述职,锦衣卫众人随行。
启程那日,卢龙塞下了今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银装素裹的卢龙塞,白茫茫一片,垛墙、箭楼,哨塔、烽火台,在褪去硝烟后,这里俨然变成了一个素净的世界。校场上,将士们持戟列阵,相送远道而来的京军,有些相处得好的甚至抱头痛哭。
离别的雪花,终是染上了浓重的悲伤。
卢龙塞城门外的官道边,纛旗在雪风中翻飞,一个刚刚修筑的碑亭,崭新地伫立着,亭子四角和柱身被红色的绸缎包裹,扎上了胜利的红花,但是碑石上还没有刻字。
“大都督,请您题字。”
卢龙塞守将熊丰双手捧上笔墨。
竖碑载事,一为歌功颂德,二为警示后人。
赵胤看着雪白的纸和铺天盖地的雪花,没有动笔。
“千秋功过,一点浮云。是非成败皆出自书生笔墨,我何须写。”
守将捧着纸笔,仰着头,一脸雪花和尴尬。
时雍看了他一眼,笑道:“大人写罢。千秋功过虽不值得提,但千百年后,说不准就是一个景点,可为百姓谋利呢。”
赵胤回头看她。
她今日戴了顶毡帽,小脸团在围巾里,笑盈盈地满眸飞雪,大黑在她腿边绕来绕去,似乎在追逐着雪花,黑色的皮毛和雪花竟似融入成画。
恰是美人美景!
赵胤抬头望着卢龙关塞,崇山峻岭城墙婉转,他抚袖提笔,一行文字遒劲有力,洋洋洒洒:
一夜风来见马蹄,
万千红翠碾做泥。
四海追逐慕名利,
入关须看卢龙低。
千思虑,万思虑,百年巨变成追忆。
年少常夸旌旗好,
不若天地人心齐。
琼枝猎猎冬风来,
江山不夜草萋萋。
风落帽,雪落帽,挥笔扫笺为谁题。
“好!”
卢龙塞守卫熊将军不通诗文,但出口叫好的声音极大,震得时雍耳膜一荡,差点没聋。
她怀疑地看了一眼,“大人,你写好了?”
赵胤嗯一声,交由熊丰,面无表情。
大军整肃待发,他踏鞍上马,执僵扬刀。
“启程!”
大军如长龙般浩荡而行,三日后,碑亭上记载了晏兀两军战事,以及卢龙议和之事,并抄录五军都督闯、锦衣卫指挥使、抚北大将军赵胤题诗。卢龙塞守将,永平府布政使等人纷纷具名于碑亭之上,以戒后人。
————
从卢龙塞出来,沿途可见南逃的百姓拖家带口地返归家园,战事结束的消息早已传遍三山五岳,为这个灾难之年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军行至青山镇时,赵胤下令休整。
青山朗朗,人事已非。
今日的青山镇早已不是当日他们来时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镇外的大坟场在新任县令的主持下已经修筑完毕,衙门的官吏正在挨家挨户地清点人口,备案录卷。
长街上的鲜血随着时间被风雨洗剂得干干净净,只是门楣上那些刀枪箭矢留下的痕迹还忠实地记录着那一夜的疯狂和诡谲。
符婆婆的小店生意好了起来。
战事结束,十里八村的亲戚或是远嫁的女儿都回到青山,为家人祭奠送灵,大坟场的鞭炮声仿佛从来没有停歇,空气里都能闻出一股纸钱的味道。
时雍很想去裴宅看看。
那是一种极为微妙的心理,她不好提,不料春秀率先开了口。
“夫人,少爷……我想去看看。”
时雍看着赵胤,“那你得问将军。”
赵胤嘴皮动了动,没有说话。
裴府外的河水日复一日奔流向前,永不疲惫,三个人带着黑煞步行过桥,看着远处的裴府匾额已经重新挂好,刷了一层金漆,门外的石狮下方,插着没有燃尽的香烛。燃过的纸钱像黑色的蝴蝶在雪风中飞舞。
赵胤道:“裴赋回来了。”
前些日子他已收到裴赋传来的信函,出了这等事,他理所当然返回家乡处理后事。只是,赵胤没有告诉时雍这件事情。
裴府是裴赋的裴府,于他们而言,只是一场虚无的梦境。
时雍的视线穿过院门望向里面的院舍和屋顶,停下脚步,听着耳边的河水声音。
“那咱们就不进去了吧?”
赵胤道:“随你。”
他们没有进去,可是赵胤领兵返京这么大的事情,裴赋又怎会没有消息?他刚去镇上相迎,没有找到大都督,不料却在自家门口看到了他和时雍。
裴赋有些激动,上前行礼,热情相邀。
“来都来了,进去坐坐吧。”
府里没几个下人,温度比他们上次来时更低,可是如今的裴府,没有了之前那种阴冷冷的感觉,同时,也少了那种他们熟悉的熟悉感。
吃了三盏茶,夜幕吞噬掉天边最后的一丝光线,夜色将降,二人起身告辞。
前方,是青山镇的寥寥残灯,后面,是裴府袅袅升起的烟火。
时雍带着春秀走上马车,大黑一跃而上,她笑着放下帘子。
青山镇沉入夜色,被抛在大军的身后,时雍隔着帘子望向长风里打马而行的赵胤,脑子里有片刻的空白,天地也俱是无声。
此去京师,当是繁华盈目,她一介庶民,又当如何?
------题外话------
第二卷“沉默的青山镇”就这样结束了。
接下去,将开启第三卷的内容。
PS:妈呀,为了大驴做首诗,可把我给愁坏了,不想原搬照抄,作者吧又是半壶水,才疏学浅,这平不平,仄不仄,大家将就看,意会就好,别杠(杠就是你对,吼吼!)
PS2:晚上见~
(https://www.24kxs.net/book/1703/1703781/9080640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