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章 我给大家指条赚钱的路
第二天上学,谢东生找到他。
“小潘,你的想法校领导都特别支持,也跟几个语文老师说了,他们都说会全力配合你。而且所有语文老师都要求加入文学兴趣组,她们会将有意愿参加的学生组织起来?”
“程校长指示在校区内多增设几个黑板报,你们文学组有好的稿件,我会让人编排好,并且让美工基础好的,争取定期把黑板报编写好。”
“放学后,在办公室开个碰头会吧。”
谢东生同时把一张表交到他手里。
“说到贫困家庭,我们学校有一半的学生家庭都处在贫困线以下。缺衣少食的,连书包和文具都买不起的,比比皆是。”
“这张表上的十几个人,是贫困中最贫困的学生,到现在为止,他们连十二块的学费和书本费郁还欠着没交,更不用说平时的生活费了。”
潘大章扫了一眼,只见表上有十八个学生,总共学费也才216块。
他掏出钱递给谢东生:“麻烦你去财务帮我把这些同学的学费缴了。找个合适的时间,我见见这些同学。”
他想了想说:“这样吧,叫这些贫困学生,今天中午放学后到老农贸市场旁边的五金店找我,我有话跟他们说。”
第一节课是数学课,老师拿来了新的课本和练习资料。
宣布了安排补课的时间。
从今天开始, 晚上安排一节课时间,由数学老师给大家补课。
特别是一年级已经报名的同学务必要参加。
决定也成立数学竞赛组。
同时物理和化学两门课也是一样的操作。
潘大章只好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把老师安排的作业做完。
好在这个年代, 学生的作用不会那么多。
学生基本上处于放养状态, 当然个别勤快的学生是另外一回事。
课间休息时, 他在走廊上碰见温小芹,跟她说了中午放学后, 约了十几个贫困学生去五金店会面的事。
“放学后,我要参加文学兴趣组的会,可能会迟点回去。你负责接待他们。”他对她说。
“要安排他们吃饭吗?”
要做十多个的饭, 估计会来不及,毕竟下午还要上学。
“他们应该会吃过午饭再过去吧。”
他看那张表上,三个年级的学生都有。
有些同学他都认识。
男女同学都有。
其中就有一个是一班的吴翠云。
课间休息时,谢东生找到她,低声跟她说了几句话。
吴翠云还把感激的目光投到潘大章身上。
这女同学成绩中等, 只是性格比较内向, 平时很少跟人说话。
穿的衣裳都打了不少补钉。
脚上穿的是一双老式布鞋。
虽然破旧但是浆洗得非常干净。
语文老师也在课堂上通知文学兴趣组的同学, 放学后到会议室开会。
潘大章也并不知道具体有哪些同学报名参加了文学组。
中午放学, 他来到办公楼会议室。
看见同桌程雪梅和她堂妹程雪莲,以及昨几天在路上堵他的林水莲也在。
除了涂永媚和五个语文老师, 还有十几个男女同学。
其中女生占了七八成。
谢东生把程校长也叫了过来。
程子恒做了热情的讲话。
然后他就离开了。
谢东生让潘大章给大家说几句。
潘大章说:“爱好文学写作, 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大家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写作中提高和进步。”
“我们以学校黑板报做为我们的阵地,择优抄写在黑板报上。做什么都有一个过程,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可以推荐到冈州市报刊杂志上发表, 或者到省报, 国家级刊物。”
谢东生:“我们的小潘同学,不仅仅是有名的诗人,在几个大刊上都发表了有影响的作品,长篇小说也一直在连载。”
“有这么好的老师在我们身边,假如不知道向他虚心请教学习,就是我们的损失了。”
然后他让各位发表自己的想法。
涂永媚举手说:“我是大章的语文老师,平时也喜欢写写诗歌,然后投到报刊杂志去,可是因为水平有限。每次都是遭退稿,有些是石沉大海。”
“头段时间我把写的东西给小潘点评,经过他点评后, 我发现了问题所在, 重新做了修改,投到《冈州日报》文艺副刊,昨天收到被刊用的消息。”
“取得了小小的进步,这其中离不开小潘的指点。其实小潘才是我写作路上的老师,以后我要虚心跟他请教。”
她的发言让其他几位女老师也被撩抜起了浓郁的兴趣。
纷纷表示以后要把写的东西,让小潘指点。
十几个同学也在心内点燃了文学之火。
潘大章跟大家说了准备提议县宣传部也组织一个文学小组,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出版一个县级刊物发行。
他是俞督县唯一的作协成员,他的建议肯定会被采用。
会议经过讨论,取得了共识。
文学兴趣小组成员,可以不定期组织作品探讨会,要求大家每个星期上缴一篇短篇作品。
由谢东生收集,组织几个老师选出写得好的作品,刊发在黑板报上。
确实水平上乘的,推荐到市报副刊发表。
一致认为值得推荐的,就让小潘点评。
平时间也不影响他。
半小时后潘大章结束会议,回到五金店。
谷蕺</span> 只见十几个贫困生,在五金店听温小芹在说话。
“这几个店都是小潘一手开起来的,他没有拿父母的一分钱,是纯脆的白手起家。”
“我跟他都在甫钱初中读书,以前我们过的日子跟你们现在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我家,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的,每个学期八九块钱的学费都缴不起。”
“我们也是每个星期天,回家里背一个星期吃的米到学校饭堂,但是每斤米要付二分钱的加工费,有时候连这些加工费都付不起。”
“所以我经常占大章同学的便宜,他经常救济我。”
有同学禁不住好奇问道:“自己赚钱,谈何容易, 你们是怎样做到的。”
要是赚钱有这么容易的话, 会有这么多的穷人吗?
温小芹见大章回来了。
于是对大家说:“大章回来了, 让他告诉你们他是怎样做到的吧?我先上去帮我姐姐做饭。哦, 对了, 你们几个吃了午饭没有?”
十几个人都说吃过饭了。
但是潘大章依然还听见有几个人的肚子在咕咕作响。
作为以前经历过苦难的孩子,他也知道,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往往一天只吃两餐饭,中午都是饿着肚子的。
于是他对温小芹说:“多煮一点饭吧!即使他们吃过了,肯定也不是吃的很饱。”
温小芹想:再煮饭的话也来不及了。
于是她跑去农贸市场买了一些包子馒头和油条,还有发糕。
一大包提了回来。
“大家别客气,吃这些也可以充饥。”
潘大章也招呼大家别客气。
他知道这些贫困学生,平时能够吃饱饭已经是他们最大的奢望。
但是众人此时脸露羞涩,听老师说潘大章替他们把学费缴了。
现在又买东西给他们吃,个个都心怀感激。
潘大章看了看他们说:“大家来到我这里,千万别客气。我也曾经是穷苦出身,所以可以切身体会到大家的感受。贫穷并不可怕,只要有心,平时勤快一点,经济上的困境是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解决的。”
他拿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说:“我也饿了,来,大家一起吃,我再给大家讲讲我是如何赚钱发家的。”
众人见他说得诚恳,也纷纷捡起食物吃了起来。
然后专心听潘大章的发家史。
“初中毕业后,我考取了俞督中学。那时候我就考虑,读俞督中学的话可能开支比较大。我父母希望我去矿山上顶替当工人,说没有钱缴我去读书深造。”
“温小芹家也跟我家一样穷,我去大屿山砍柴,路过她家,见她家有几棵杨梅树,上面挂满的果都没有去采收。于是想办法,帮她家把杨梅采收下来,推到墟市去售卖,也挑去县城卖,去大声的吆喝。还帮她家泡杨梅酒,蒸杨梅干,找到县城副食品公司去售卖。换到钱以后,她家才知道原来身边就有几棵摇钱树,自己一直守着摇钱树来饿肚子。”
“或许有些同学会说,我家什么果树都没有,叫我如何翻身?”
“我家跟你家一样,什么果树都没有。于是我跑去收废品,开始是走路去,把收来的废品挑去收购站,转手就是一笔小的收入。别看收废品这一行不起眼,但是收入会比干其他的强。现在工人上班,一天都才一二块钱。有可能你收一天废品赚的钱比那些工人多。成本是从小积累的,对不对?”
“后来我又发现一条更赚钱的门路,去冈州百货大楼批发电子表和丝袜,去汽车站,人流量多的地方去售卖,晚上还去河堤路摆摊。赚的钱比当工人拿几个月的钱都多。”
“大家晚上有空去外面夜市多逛逛,看人家摆摊做小生意的。我们还在读书,但是可以利用晚上时间去做点小生意。”
他想起潘修明的事情。
“我仓库那边有个潘修明,他不要父母的一分钱,利用业余时间制作木制家具。”
他指着五金店摆买的木桶,木盆,饭甑说:“这些就是他制造的,一个月得手工钱也有三四十块钱。”
“隔壁的电器店,那个黎卫国,是俞督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会电器修理,跟人合伙开店,一个月赚几百块……”
众人听得面面相觑。
特别是几个高二、高三年级的同学,更是脸呈羞愧,有点抬不起头的味道。
潘大章继续:“各位有什么想法,缺启动资金的话,尽管向我借。我相信大家的为人,写个借条我都会借钱给你。”
“我跟大家说,千万不要以贫穷为借口而放弃自己的学业。勤工俭学别人可以做得到,为什么自己不能。我有一个堂侄,比我大一岁,他每年的暑假和寒假都去他舅舅砖瓦厂打工,赚到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
“汽车站不少上了年纪的老大婆,身上背着瓜子饼干葡萄干或者香烟花生等东西,挨个去推销,赚的钱供家里小孩读书,一家人的生活开销。”
“有些人会觉得放不下脸子,觉得开不了口。抱着这种心态的人,我认为他是最可悲的。你都已经揭不开锅,吃饭都成问题了,还放不下你高骄的架子。”
“你父母没有能力赚到足够的钱用来改善一家人的生活,难道你也甘心走父母的老路。况且你父母没读过书,想事情比较简单。可是你现在已经是高中生了,有知识储备,有文化底蕴了。首先就应该从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开始吧。”
潘大章啪打啪打说了一大通,句句话都象鞭子一样抽打在他们的身上。
连女生都觉得无话可说了。
人家温小芹也是女生,摆摊赚钱,去人流量多的地方吆喝卖小物件,也早已是轻车熟路。
一班的吴翠云低声说:“潘班长,我也要去卖电子表和丝袜。”
高二班一个女生说:“小西门夜市那里晚上有很多人摆摊的,我也要去批发一点货去摆。”
另外有男同学说:“我觉得去电影院门口煮茶叶蛋、或者煮花生,搞点瓜子卖都行。白天上学去不了,就晚上或者星期天不用上课时去。”
“或者晚上找个好的路口,专门煎油炸包吃,我觉得都行。”
众人议论开了。
此时熊兰从外面跑了回来。
“收了多少?”潘大章问她。
这小妮子中午12点到1点都去固定一个点收购国库券。
近段时间收了不少。
熊兰从兜里掏出50块国库券说:“才收了50块,不多。”
他蹬蹬蹬跑上三楼去吃饭。
潘大章:“我还给大家指另外一条路,拿钱去收国库券。象刚才这个小熊兰才十三岁,她每天中午和下午花二个小时,固定去一个工人上下班比较多人经过的路口,去收国库券。”
“她从那些职工手里,花五折收来,我这里保底8折收。刚才她收了50块,大家可算算她赚了多少,一个小时赚了15块。”
“单单俞督县城都这么大,所有单位的职工,手上都有几百元钱,别说花五折,就算是四折,都有人愿意兑换。”
当场有几人表示愿意去做这个。
“天天大榕树那个地方都有一个人在收这个,我觉得我也能干。”
温小芹走下来,让潘大章上去吃饭。
潘大章对她说:“搞个新的本子,看有那个同学要借本钱的,都可以借给他们,记录清楚就行。”
(https://www.24kxs.net/book/1722/1722876/70668289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