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第一臣小说全文阅读 > 第五百四十八章 轰轰烈烈的祭祀行动

第五百四十八章 轰轰烈烈的祭祀行动


  报纸的出现,算是极大丰富了百姓生活,至少在茶余饭后,有了谈资。尤其是城市里的百姓,哪怕不识字,也喜欢抽空去茶馆,茶摊坐坐,专找那种有人读报的。

  要一壶茶,听一段报纸,即解了渴,又充实了精神,可以带着双重满足,回家睡觉了。

  其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老百姓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当有限。或者干脆点说,几乎为零。

  首先,书籍是很昂贵的,其次除了四书五经之外的杂书,由于印刷数量稀少,价钱更昂贵,或者干脆就是有价无市。

  满世界找,也买不到一本。

  所以说很多穷书生,只会之乎者也,一点有用的东西都不知道,那也就不奇怪了。

  普通百姓了解历史,了解外面,除了长辈讲故事之外,也就是一些说书唱戏的江湖艺人。

  能从家里学到多少,那要看长辈如何,通常世代务农的家庭,又能知道多少呢?

  至于江湖艺人,他们倒是口若悬河,可仔细一听,就知道他们讲的东西,和历史大相径庭,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像三国这种重灾区,艺人只是捡前面热闹的讲……哪怕是三国演义成书之后,多数情况,也不会讲到结尾,甚至到走麦城,或者白帝城托孤之前,就给结束了。

  毕竟后面越来越悲伤,普通的百姓大约也和读者们的胃口一样,我看书图个乐,凭什么写那些悲伤的部分,给我们个大团圆的快乐结局不行吗?

  你让我们伤心,我们就不看,不花钱,让你喝西北风去!

  这样做的结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很有趣的民间史学……在民间史学里,大唐朝是瓦岗山的那帮英雄好汉打出来的,李世民就是个很文弱的摆设。

  岳飞的后人是继承遗志,发兵北伐的,那个让人咬牙切齿的金兀术,是被牛皋俘虏了,还有气死金兀术,笑死牛皋的段子……在民间历史的宇宙中,大宋朝自然是中兴了的。

  我们当然不能否定民间的故事的价值,这当然代表了百姓的一种美好愿望,脍炙人口,流传很广,没有什么不好的。

  只是在民间的体系之外,似乎应该有一个真正的历史教育,让百姓多了解一些真实,塑造共同的记忆,培养共同的价值观。

  这份文化的积淀,正是华夏文明的源泉。

  而如今的大明,正在利用北伐的绝佳机会,果断展开了补课行动。

  经过报纸的宣扬,许多人第一次知道文天祥,知道了大宋灭亡于蒙古人之后,知道了崖山惨败,神州陆沉。

  再向前追溯,有靖康之耻,岳飞的冤案……让人不忍卒读。

  过去张希孟写文章,主要宣扬的范围还是读书人,各个学堂,也包括军中将士,距离真正的全民普及,还有相当距离。

  这一次却是大不相同,至少对于市民来说,第一次相对完整接触历史,也是第一次知道张相公这些年在鼓捣什么东西……

  说来惭愧,以前总觉得张相就是那种能掐会算的活神仙,是上天派来,辅佐明君圣主的。

  现在大家伙才闹清楚,原来张相是替大家伙说话的,人家非但不搞什么愚弄百姓的手段,恰其相反,人家是主张教化百姓,让更多人读书明理,都是为了百姓好的事情。

  天可怜见,这都十多年来,张希孟的主张才终于传播到了民间,成为许多市民耳熟能详的东西……很慢吗?

  非但不慢,甚至还有那么惊人。

  毕竟才十年之功,就能得到这么多人支持,如果再给二三十年,想要改变整个天下,也不是不可能。

  了解历史,追思文丞相,知耻而后勇。

  燕云十六州,北伐大都,收复故土。

  饭馆,酒楼,街头巷尾,百姓们越来越多议论这些事情,越来越明白,北伐的含义。

  蒙古人夺走了天下,把我们变成奴仆。

  时至今日,我们要北伐中原,驱逐胡虏,把属于我们的土地拿回来!

  拿回来干什么?

  既不能吃,又不能喝。

  还要增加税收徭役,辛辛苦苦,又要战死疆场,有什么必要吗?

  有!

  当然有!

  我们都是这个国家的人,谁过日子不想家业兴旺?不想今天买个椅子,明天买张床?

  家要越过越兴旺,国家就要越来越大,老祖宗没丢的土地,我们要守住。

  老祖宗丢了的土地要拿回来。

  老祖宗没占领过的土地,要想办法弄到手。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日子一天比一天兴旺。

  这才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后人。

  这种堪称朴素的观点,快速在民间流传开。

  家国一体,渴望着大明朝越来越好,盼望华夏大地,越来越繁荣昌盛……民心如此,百姓的支持自然而然。

  其中山东的复旦学堂,主动凑钱,买了一艘万石粮船,捐赠给朝廷,用作运粮。

  复旦学堂的动作,弄得济民学堂万分尴尬,这个最早成立的学堂,自诩天下第一的圣地,竟然落到了后面,简直没法面对天下。

  济民学堂只能紧急动员,师生一起,捐赠出五万贯宝钞,用作军费。

  此外各地百姓,提供粮食布匹,主动出工,帮着运输粮草。

  军工作坊的工匠们,利用休息时间,加紧赶制武器,多制造兵器五千件,悉数送到军前,交给将士们使用。

  从上到下,相比起从前的动员,这一次百姓们更加主动。

  过去是建立在均田基础上,遇到了战事,百姓要主动服役,帮助打赢战争,保住土地。

  而这一次更多的市民被动员了起来。

  为了大明朝,为了让国家更好……一种基于华夏子民的荣耀,责任,使命,正在快速酝酿,萌发。

  毫无疑问,曾经的成吉思汗,激发出了蒙古人的凶猛善战,随后的日子里,东西方的世界,都在蒙古铁蹄之下颤抖,颤栗,惶惶不安,跪倒屈服。

  而如今中原大地,数以千万计的华夏子民,他们醒来之后,能给世界带来什么,哪怕张希孟都不敢预料。

  他只是知道,来自民间的力量,越来越磅礴,越来越宏大。

  人们已经不只满足于祭奠文丞相……镇江的宗泽墓,杭州的岳飞墓,这都是朱元璋曾经去过的地方。

  人们齐聚这里,朗诵昔日的祭文,一起振臂高呼,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不论老人孩子,都沉浸在强烈的振奋中。

  原来这一次用兵打仗,征收税赋,调集民夫……不是什么边庭流血成海水,朱皇开边意未已,而是收复故土,拿回祖宗之地。

  身为华夏子民,炎黄苗裔,正该出一把力气。

  绍兴府山阴县,陆游的坟墓旁,也聚集了无数的人,其中就有十几名陆氏的后人。

  他们手捧着文章,跪拜在先人的坟前,放声大哭。

  “快看看吧!王师就要北伐了!”

  “王师不但要收复中原,还要北伐大都。”

  “燕云之地也要拿回来了!大宋朝没做到的事情,我们做到了!”

  “大明万岁!吾皇万岁!”

  人们的呼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可惜的是,此时距离陆游去世,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

  他寄希望的宋室,在几十年后,一败涂地,别说光复中原了,就连自己都混没了。

  如今的大元朝,已经过去了近百年的时光。

  中原豪杰,华夏子孙,终于积累了足够的武力,不但要收复中原,还要恢复燕云。

  这一次我们必定能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享受万民祭祀荣光的不只是陆游,在济南,人们也念诵着辛弃疾的诗词,聚集在城外,纪念这种壮志未酬的词人。

  只是相比别处,济南的百姓还多了一层,那就是这一次北伐的督师张少师,也是他们济南人。

  光复燕云,山东父老,义不容辞!

  整个大明,各种祭祀活动不断,民心士气,都达到了顶点……

  这股强大的风潮,自然而然,刮向了福建,刮到了陈友定的治下。

  这位曾经鹤顶红不离手的八府之主,此刻是心惊肉跳,坐立不安。

  虽然明军的矛头是北方,但是他也随时面临着覆灭的危机。

  讽刺的是,陈友定甚至不敢扩充兵马,积极备战。

  他生怕自己的举动会招来大明的进攻,做人到了这份上,也是没谁了。

  只是陈友定没有料到,他千方百计,防备大明,却没有料到,大明还没出手,他自己的治下就乱了套。

  大明的种种纪念活动,不断的宣传,许多报纸文章,都流入了福建等地。

  尤其是泉州,更是深受影响。

  许多年轻的学子聚集在一起,读文章,抒发感叹,心向往之。

  就在大家伙议论憧憬的时候,突然有人站了出来。

  “咱们还有什么脸说这些?别处都是纪念英烈,一起出力,共同北伐,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倒好,当初出卖背叛大宋,又跟着元廷吃香的喝辣的,那一家无耻之徒,还在那里作威作福呢!”

  这一句话,几乎点燃了火药桶。

  众多年轻人脸色涨得通红,气得拳头握紧,咬牙切齿。

  “这话说得对,咱们太丢人了!”

  又有人红着眼睛道:“说这些干什么?有本事咱们动起来,北伐中原不行……咱们就把城南的那一家给灭了!”

  这些年轻人们终于按捺不住,他们冲了出去,呼朋引伴,直接冲到了城南的蒲家大宅。

  这是一片占地足有三百亩的超级豪宅,光是豢养的打手,就有几百人之多。

  年轻人们试图从正面冲进去,遭到了打手的反击,双方互有伤亡……短暂的僵持之后,有几个年轻人竟然绕到了旁边,偷偷爬了进去,用火把点燃了蒲家的粮仓。

  刹那间,火焰腾空,宛如一根巨大的蜡烛,照亮了半边天……

  ------题外话------

  那啥,小的试着改一下更新时间……明早再发,先早点睡了。


  (https://www.24kxs.net/book/1729/1729954/71956807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