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证道法
“不是一样能够得出晒盐法来,这不是徒耗朝廷的精力!”杜如晦不由道。
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语,点头道,“但这个过程会有人思考,哪怕多一个人去问为什么,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
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不由一愣,却停下了向李泰直接索要的态度。
因为在杜如晦看来,李泰是圣人的儿子,他手上的东西自然是属于圣人,而圣人的东西自然是属于大唐的,大唐的东西收归国有又有什么不对,甚至是理所当然的。
顶多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上奏为燕王美言几句,相信圣人也会赐予燕王奖励。
反正现在的燕王已经就封,不再身在长安,再怎么样奖励,难道还会废了太子,让燕王回长安不成。
但杜如晦没想到李泰居然会拒绝自己,这倒让杜如晦有几分疑惑。
而李泰看着杜如晦道,“杜相出身京兆杜氏,如果有人打着朝廷的名义,向您要你们杜氏典藏,说是要上交给朝廷,那您会怎么对待这个人,算不算是不死不休!”
“……”杜如晦自然明白,要是谁敢这么说,乱棍打死那都是轻的。
杜如晦却神色凝重道,“不瞒燕王,若真有人这般言语,我定然让人那棍棒打出杜氏。
不过书籍经典与这些奇淫巧技到底有所不同,岂可混为一谈!”
“若真只是无用的奇淫巧技,杜相又怎么会还在这里与我言语呢!”
李泰看着杜如晦道,“实际在我看来,不论是杜家珍藏的典籍,还是我们研究出来的晒盐法都是智慧结晶。
只不过杜家典籍多是儒家智慧的结晶,教授得是如何做人做官。
而这晒盐法,则凝结了农业学府上下师生智慧的结晶,教授得是如何快速获取食盐而已。
也许在您看来,您所掌握的高人一等,但实际上在我看来都一样的,都是智慧结晶。
我之所以不借,不是因为我舍不得,而是因为若因为您一句话便把这东西给您,那就是糟蹋了我农业学府上上下下为了这晒盐法所付出的心血。”
“杜相,除非圣人亲自下令让我必须要交,不然这晒盐法我是不可能白白给朝廷的!”
听到了李泰的话语,杜如晦不由皱起眉头。
虽然杜如晦一路做官到了仆射,秉承得更是实用主义。
但因为到底是儒家的经书教授出来的,杜如晦对晒盐法这种技术多少有几分傲慢。
所以杜如晦才会直接开口向李泰表示朝廷要这奖励。
不过,面对李泰的直言不讳,杜如晦思索了一会儿之后,道,
“但燕王还是会把晒盐法的原理告知朝廷,这样跟燕王直接告知晒盐法又有什么区别?
重新走一趟这样的道路,就为了证明您的正确吗?”
“不!”李泰摇头道,“重要得不是我而是过程,是要证明证道之法的正确,!”
“证道之法?”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陡然一愣,有些不理解李泰的言语。
而李泰则从容不迫道,“这是我们学院里面提出的一种近道而证道的方法。
寻找大道真理三千,然后将其重新拼凑成统一大道。
所以我们能够根据日之法则与水之法则推出晒盐法的合理性,再由这晒盐法的合理性证明日之法则与水之法则的正确性!”
“如此便互证了!”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忍不住眯起眼睛。
这时候的李泰看着杜如晦仿佛有所觉悟的目光继续道,
“杜相对我来说,钱不是什么问题,甚至就算朝廷掌握了晒盐法,难道就能一下子在整个大唐普及开来吗?
说实话以大唐对基层的把握,必然是要先交给世家大族,然后再慢慢向着民间蔓延。
十年时间能在沿海地区普及开来,就算一件很是了不得的功绩了。
而这一段时间,难道抵挡得了我赚钱吗?说实话,这对我的影响微乎其微。”
杜如晦也无奈的点点头,毕竟现实不是游戏,一个技术出现到普及,哪怕朝廷力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推行开来的,再说朝廷对于推广这一项的动力也不大。
毕竟其他盐业会本能抵制,同时朝廷又不需要对外销售。
那生产那么多盐,让物价更进一步的降低做什么!意义何在?
毕竟百姓一斗十钱也不是吃不起,那为什么要把价格压低了。
“燕王这般绕事,是为了传播您的证道法吗?想来当初对付儒家的话,不是空话啊!”
杜如晦看着李泰,经过了李泰的解释后,杜如晦明白了李泰的目的。
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语,沉默了一会儿,道,
“所以若杜相你想原理,我可以给你,让朝廷找匠人按照证道法慢慢摸索。
至于想要直接从我这里获取却是莫想了!”
杜如晦看着李泰的姿态,道,
“只是燕王,您就这般肯定,您的证道法能超过儒家学说,把儒家学说给打败吗!
毕竟你所要面对的却是一个传承了千年的伟大学说!”
“原本它应该还能传承得更漫长的!”李泰说到这里,目光却尖锐起来,道,
“只不过惹到了我,我终究要让它漫长的传承不再漫长!”
杜如晦看着李泰的姿态,不由苦笑了起来,显然有的事情是能让人记一辈子的。
只不过正常来说,小时候被一件事情打击了,应该是留下了心理阴影才对。
但李泰却头铁得想掀翻儒家学说,甚至开始研究出了所谓的证道法。
杜如晦就算是用脚指头去想,也能知道这东西明显就是冲着儒家学说去的。
因为儒家对不对很难说,毕竟儒家自身就不算是完整,一而二二而一,才是正常的思想。
但证道法这种东西,杜如晦看一眼就知道,这东西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
对就能作为指导思想衍生出所谓的晒盐法,而不对的只要现实中找到反例就能推翻。
至于李泰为什么只提供原理,而不直接提供技术,很显然,李泰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证道法的正确性。
因为没有什么比自己亲手做实验证明一件事情更让人印象深刻了。
与之相比,儒家经典的各种学说,不论是哪一派都没有这般的直观与清晰。
毕竟所谓的辩经,更多得是看个人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背后的政治势力,而不是这一门学说到底是不是真的正确。
但现在燕王拿出这种证道法,那就先证明这条道是对的,再用这条道在现实中展现出来,然后彻底的得到证明。
这种东西跟一个人的逻辑思维没直接关系,跟身后的政治势力没有关系。
因为这法则就是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甚至越是聪明的人,反而越是会证明它的正确。
这种东西,不是说想要打压就能够打压的,因为它是客观存在,那随着时间流逝,终究会有人把它翻出来进行翻案。
至于这些打压的家伙,怕是会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杜如晦想到这里,却是感觉到一阵头疼,再抬起头看着李泰说道,“燕王,您来幽州是早有谋划的吗!”
“这怎么能说我呢,还不是你们硬是让我就封的!”李泰看着杜如晦说道,
“只不过,也许就算是你们也没有想到我就封这般遥远的边境之地吧。”
李泰笑了笑继续道,“也就只有这种边境地区,异族与汉族融合,能轻易接受多种学说。
这才方便我把有关证道法的理论进行完善与实践,否则若在长安高陵地区进行传播,怕是孔县男,以及其他的儒家大儒都不会放过我啊!”
杜如晦听到李泰亲口的确认叹了一口气,道,“燕王没必要如此,儒家……”
李泰看着杜如晦说道:“我知道,在我就封后,儒家应该就不会特地的针对我。
顶多就是将来写史书的时候,稍稍污蔑我一下。但我又何必受这污名呢,战就是了!”
杜如晦听到了李泰言语中的决断,叹了一口气,也不再多说什么。
毕竟杜如晦不是那种迂腐书生,李泰的所做所谓只要不危害大唐根基就好,而且看起来若是燕王的证道法能够多出几种能与晒盐法媲美的技术,那儒家经书变一变也不是不可以。
只不过杜如晦明白,李泰的证道法是不可能推翻掉儒家的,甚至这证道法也很可能会反而被儒家吸收。
比如通过格物致知,儒家便能把整个证道法给吃干抹净,消化后成为儒家经典的一部分。
说到底儒家学说是一门正统的政治学说,像证道法这种纯粹的学术学说,是不可能替代政治学说的。
毕竟儒家学说的背后有整个朝廷,甚至整个华夏。
不过,李泰反抗儒家学说,杜如晦是乐得见成的,甚至可以写一份信给孔颖达,好好笑话笑话孔颖达。
杜如晦相信孔颖达怕也乐得有李泰这般的鬼才出来挑战儒家学说。
为什么整个大唐是封建时代的巅峰,其中最重要得原因就是由百家争鸣的学说,在大汉独尊儒术后,通过这近千年的时间彻底被儒学吃干抹净,让儒学发展到了巅峰。
至于北宋甚至明朝的儒学,基本上就是儒学因为穷途末路后,只能走各种小道了。
现在的大唐儒学对那些穷经皓首的酸儒来说,以为儒学已经是至善至美,但实际上对于孔颖达这些大儒来说,看不到儒学应该如何发展,这才是最头疼的。
现在已出现王通这种,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路子,但实际上这更能说明,儒学的道已经到尽头了,只能通过触类旁通的道路继续艰难走着。
但说到底儒学是入世道,佛道两家的道理顶多给儒学做补充。
想儒学能像吸收法家那样,彻底吃干净后的全面提升,甚至还出了个唬人的儒皮法骨的说法来,到底差太多了。
所以,李泰以想要以掀翻儒学为目的,自己创造出一门学说来针对儒学,至少在这些大儒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刺激。
不管李泰最终能够研究出什么来,对这些儒学大家来说,等到太子登基后,就是要收割李泰的时候了,到时候磨刀霍霍连人带骨头全部吞噬干净。
毕竟对儒学来说,当初百家争鸣时,自己都把其他的学说给彻底吃干净了。
现在到自己彻底独霸时,难道还怕李泰这连火苗都算不上的火星能逃出自己的手掌?
李泰看着杜如晦,显然就是一副啊你对对对的样子,对李泰的言语,哪怕李泰是燕王,杜如晦也就脸上保持几分的恭敬。
至于相信李泰会成功?对不起,杜如晦半点相信都奉欠。
李泰明白,杜如晦到底不是自己的同路人,不过,杜如晦能理解自己的行径也就是了。
反正自己也只是不想要与杜如晦有敌意而已,便大大方方的把原理交给杜如晦。
看着杜如晦离开,李泰马上便写信给李世民,然后乖乖写了有关晒盐法的原理。
同时表示如果朝廷缺盐的话,自己便马上把晒盐法上交上去。
只不过自己现在希望能多几分研究证道法的人才,如果可以还是尽量把这晒盐法原理传播出去。
说实话,对李世民来说,自己手上绝对不介意多一股势力。
不说扶持这股势力与儒家学说进行对抗,单是这门学说的存在本身便能对儒家学说有着一定的制衡作用。
所以,很快李世民便给了李泰回信,什么与儒家抗衡,挖儒家墙脚之类的话以后给我少说,你阿耶我还有国家大事处理,没时间陪你胡闹。
不过,你这证道法倒挺有意思的,可以深入去研究研究,多出一些类似晒盐法一样有助于国家富强的技术。
另外冬天寒冷,你要记得保暖,你母亲亲手编织的大氅,天冷穿上!
好吧,对杜如晦能看明白的事情,李世民自然也看得明白。
知道李泰离开长安去幽州苦寒之地,就是为了避开儒家研究证道法。
自己看得出来,李泰心中憋着一口气,一口就是要狠狠咬儒学一口的气。
自己作为李泰的老爹能怎么办,能支持就支持呗,反正在边疆地区影响不大。
“青雀走后,这高陵的农业学府谁主事?”李世民发出给李泰的信后,转头对王内侍道。
“燕王就封后,现在农业学府的山长是吕才。”王内侍连忙对李世民回答道。
“派人宣旨,让吕才明天来两仪殿见我,我倒想知道什么叫做证道法!”李世民开口道。
“遵命!”听到这话,王内侍连忙道。
(https://www.24kxs.net/book/1731/1731266/71233751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