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耕耘贞观小说名字 > 第三十章 世家的根基

第三十章 世家的根基


  “嗯,图书馆!”李泰点头道,

  “在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让纸张的成本下降。

  但即使如此,这件事情真正惠及到的人,也只像我这种皇家子弟,或者其他的豪门世家。

  普通百姓这么多年来却依旧很难被接触到书籍。”

  听到李泰这话语,马周叹了一口气,这世道就是如此,普通人读书太难了。

  哪怕他出身贫寒,但到底能读得起书,就算再怎么样贫寒,又能贫寒到哪里去!

  就好像士族这个阶级再怎么样的跌落,总归是比田舍郎要高上一级的。

  李泰道,“所以我想在这里建设个图书馆,里面藏书万卷。

  只要我们学府学子愿意去看,那就都能在里面一直看下去。

  并再给每个学生制作个学生证,原版书籍不允许借阅,但凭借学生证与学分,可以提供纸墨供给他们抄录。

  对啊!学分!”

  李泰眯起眼睛,自己想大范围弄货币自然有些不方便,但在学校里面弄些学分应该还是可以的,并且也可以对以后尝试纸币进行简单实验。

  “怎么?又想到了什么东西!”马周看着李泰略带着几分好奇的问道。

  李泰说道:“学校里虽包吃住,但增值服务是不可能免费提供给这些学生的避免他们养成书呆子。

  所以我想要用学分来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尊重。

  而比如食堂的私人小炒,比如说图书室提供笔墨进行抄写。

  甚至学分足够也能请你给他们私下里去授课。”

  “听起来倒像开元通宝,只在学校里使用?能相互交易吗?”马周问道。

  “不行!”李泰摇头道,“因为我们需要让他们树立知识是珍贵的意识。

  但如果能交易,随着时间的流逝,只要稍稍引诱很可能就会把学分给交易出去,肯定会向着少数人集中。

  但用学分交换了的资源在学生手中自行流通,我们不去管。

  毕竟出了校门,要跟最狡猾也最质朴的百姓打交道,到时候肯定会有人占他们便宜。

  现在在学校里也要让他们知道这学分可不好拿!”

  “只制定规则,只要不越线那就不去管吗?倒有几分道家思想。”马周若有所思。

  李泰说到了这里倒是有几分的手舞足蹈:

  “而且学分我们提供起来也方便,比如春季与秋季的开垦,我们都会提供学分。

  比如每个季度的年级考试,也会提供学分,甚至一些教学任务,也可以提供学分。

  学分所代表的就是他们在农业学府里面取得的汗水与努力的证明。

  所以学分的记录也分成两种,一种是当前学分,另外一种是最高学分。

  如何更好获得学分,证明了他们在这学府中获得的成就。

  而如何使用学分则是证明了他对资源优秀的利用。”

  “我有些听明白了!”马周点头道,“这倒是一套在学校里的运转的不错制度。”

  “既然这件事情弄明白了,那么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李泰拍拍马周的大腿,很是看好马周道,“相信这件事情,你一定能做好的。”

  “是是是!”马周听到李泰的话苦笑着点点头。

  不过马周很快皱起眉来,开口道,“不过,话题回归图书馆,你想建设这么个建筑倒好说,但这建筑最重要的可不仅仅只是建筑本身而是需要书籍,而且是大量书籍。”

  “那就只能去找阿耶要了!”李泰的话语说到这里略微带着几分叹息。

  “想要从皇家收藏之中抄录,这有些不合礼法吧!”马周有些困难道。

  “没什么难不难的,不要脸总归是能够弄来一些的!”李泰一副豁出去的表情,

  “这样,倒要先把活字印刷术给弄出来,否则总不能靠雕版把宫廷内的书籍给印下来!”

  李泰咬咬牙,这件事情无论如何自己都要把它给做成了。

  李泰非常清楚,普通百姓想要跟士卒竞争真的太难了。

  自己所能做得也就只是尽可能的给他们一个能够公平竞争的渠道。

  但他们到底能不能真正的竞争出来,那是谁都不知道。

  “让你让楚客的墨科研究一下,先制成单字的反文字模,等到需要时再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李泰道,“按照这个思路让墨科的人再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把活字印刷给研究出来。”

  马周点头道:“听起来倒是有意思,我试着跟他说一下!

  不过最近他把所有心思全部都放到筒车上,你可别太指望这种东西能够快速的弄出来!”

  “我们现在连图书馆都还没影子,就算等到图书馆建造了起来也不着急!”李泰说道。

  “这我就放行了!”马周点点头,说道,“那您有其他什么事情?”

  “回长安一趟,这件事情越早落实越好!”李泰对着马周挥挥手,直接干脆道。

  听到李泰这话语,马周也就没多说什么,很快李泰前往长安东宫。

  而马周去找杜楚客,简单的说,李泰又给他加活了!

  李泰倒没直接去找李世民,毕竟哪怕他是自己的老爹,自己也不是想见就能见的。

  而且这件事情严格来说是蹭着朝廷的便宜,私下里做做也就算了,但要真放到朝廷上讨论,李泰感觉那几个儒家大臣就算同意,也会惨沙子进来,到时候却也麻烦。

  所以李泰第一时间便来见长孙皇后,李泰感觉这件事情还是从她这里获得帮助比较方便。

  “今天既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你怎么有空回宫来见我!”

  长孙皇后听到了李泰,倒笑盈盈的看着李泰说道,

  “不过,你来得也正是时候,这新做的龙须酥,且来尝一尝。”

  说着便端了一盆金黄色的龙须酥到李泰面前,李泰也不客气,便拿着玉制筷子夹了一块,放入嘴巴中,道,

  “这龙须酥的味道香脆可口,果然还是阿娘这里的最好吃!”

  “就你嘴甜!”长孙皇后点了点李泰的脑袋,说道,“今天找我来有什么事?”

  “娘,青雀这么点小心思,您这就看穿了,这让青雀怎么说得出口!”李泰道。

  “你若是真说不出口,也不会当初去灭蝗灾,现在更是要建农校了!”

  长孙皇后说到这里一顿道,

  “你呀,我打小就看出来了,真要有要做得事,那可是会把半张脸皮丢到另一面!”

  李泰听到长孙皇后的话不由想到,这是看不起自己吗,自己肯定不要整张脸啊!

  “这样你就同时拥有二皮脸和不要脸了!”长孙皇后点点李泰的脸皮恳切道。

  “娘~”这声倒是相当婉转动人,任何人听了怕都会忍不住的一阵哆嗦。

  “好好好!不取笑你了,你想开个农业学府不容易。”长孙皇后叹息道,“到底啥事?”

  李泰却是认真道:“我想要建立个图书室,如同崇文馆一般想要藏书万卷。

  但与之不同的是,只要是农业学府的学员,便能进入其中进行阅览,甚至能抄录。”

  “这个事情却是有些不好办……”

  长孙皇后听到了李泰的话语思索了一会儿,说道:

  “你是想要选择从崇文馆内的典籍进行抄录是吗?但这件事,我不同意!”

  “为何?”李泰听到了长孙皇后的话语,却有几分疑惑。

  而长孙皇后道,“你既然已经开府,更立下灭蝗功勋,我便是不再把你当做小孩子。

  你且清楚,自从你父亲登基,国家就从没有安生过,兵灾旱灾蝗灾接连而至。

  这段时间最重要的是要团价朝廷的文武百官共度难关,而不是要做出刺激他们的事,从而让原本和睦的朝廷出现不必要的动荡。

  所以,你希望我同意你抄阅崇文馆内的书籍,我是不同意的!

  甚至如果你直接去找你阿耶说,我也会阻止这件事。

  不是它不是好事,而是它不是时候!”

  “这样啊……”李泰出师不利,却没想到自己原本以为能顺利劝说长孙皇后会这般困难。

  说实话,李泰所认为的李世民跟真实的李世民到底是有区别的。

  这时候的李世民可不是脚踹突厥,吊打高丽的李世民。

  贞观朝的前几年几乎是李世民做皇帝最憋屈的时候。

  在天时上老天爷是各种灾难轮番在大唐土地上轰炸。

  如果仅仅是这也就算了,在外面突厥依旧是对大唐虎视眈眈,翻翻史书,大唐对突厥的最好战绩除非是李世民亲征,否则基本就没有赢过。

  若李世民没发动玄武门之变,甚至玄武门之变失败了,那在李承乾与李渊的带领之下,靖康之耻说不定会提前上演。

  而在内部,李渊到底不甘心被李世民夺了皇帝的位子,不说野心勃勃的想要复辟,但等到他真正释怀,还是要等到颉利可汗来长安跳舞。

  所以若果李世民跟他的臣子们出现了裂痕,那李渊肯定会想办法夺回皇位。

  要知道现在李渊都死赖在太极宫,而李世民也就暂时居住在东宫也能看得出,李世民想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先努力渡过这一段艰难的时期再说。

  这点李泰看不出来,但长孙皇后自然看得清楚。

  如果现在让李世民把崇文馆的书籍给李泰的农业学府复制一份,不是说不可以,但对于很多世家官员来说心中多少会有几分的嘀咕。

  毕竟李泰的学府招收的甚至连寒门都不是,其中很多都是泥腿子。

  经过大汉的发展,魏晋的极致发展,五胡乱华的毁灭性打击,然后又在隋唐后有回光返照趋势。

  此刻世家只要是存活下来的,那都是死死的抓着手中的家学不放。

  因为比较起土地,家学才是保证他们哪怕跌落尘埃,也依旧能一飞冲天的唯一筹码。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王家,自从王允开始,王家是不是就是激活了传说中全族献祭,气运滔天的神通。

  王陵、王慧龙、王颁……虽然这家族每次被人或是全族或是几脉的进行剿灭,但只要有一个人活下来了,那么这个人就凭借着王家家学直接一飞冲天成为当世顶尖。

  然后手刃仇敌,重新建立新的王家,再等待下个忍不住对王家动手的强者出现。

  总而言之就是,一般情况下王家属于一流世家,面对其他五家七望可能会差那么一两分。

  其他世家一般也不太带着王家玩,但王家要是真出事情了,其他家族肯定会搭把手。

  因为在南北朝时期,王家太出名了,不仅是“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

  更重要得是只要王家被灭门了,并有一个逃出生天,那这人就会化身这个时代的龙傲天。

  在这不讲道理的世道,用不讲道理的方式横行天下。

  不管仇敌是,谁都能灭了对方全族,是权臣的权臣死全家,是君王的君王灭社稷。

  经历得多了,五姓七望都感觉这家族太邪门了,趁机投资一波好像也不是很亏。

  所以其他五姓七望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待着进行着家族传承,但王家好像整个中原大地哪哪都能出现王家的身影。

  就是因为王家被灭得多,逃得多,火种播撒得多了。

  但这也证明了王家家学的珍贵,有了王家这个例子在,那哪个世家不珍惜手中家学知识。

  这又怎么会对朝廷肆意传播知识无动于衷,经历了五胡乱华南北朝,谁还认为自己家族就一定能够传承千年,只有自己手中家学知识才是让自己的存在最踏实的根本。

  所以科举只是给寒门士子一条崎岖小道,靠着家学底蕴世家依旧能够俯视芸芸众生。

  但要朝廷连这些典籍珍藏都无条件的给百姓看,那不是要跟世家子弟摊牌了!

  这让世家之人又怎么忍得下去,至少对于现在的李世民来说,绝对是动摇根基的事情。

  别看整个唐朝慢慢把科举制度发展了起来,甚至形成了牛李党争,但那是中后期的事情。

  而现在在这贞观期是世家仅有的几次回光返照,整个贞观名臣基本都出自世家!


  (https://www.24kxs.net/book/1731/1731278/69088632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