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生之第一锦鲤小说 > 第54话 二小姐可有法子?

第54话 二小姐可有法子?


  大周的科举制度,从县级的乡试,到州府一级的州试,再到全国范围的会试和最终由皇帝决定三甲的殿试,共分四级。

  前面的三次考试,各考三科,内容分别为的经义、诗赋和议论。

  在这三科里,经义主考先贤经典古文默写。只要肯下功夫去记,学子之间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诗赋主考格律的练习应用,这是平日在私塾学堂,或是学子之间组织文会时,对诗作文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也不算多难。

  而第三科议论,则是就往年的国政民情,撰文议论评判。

  大周的科举录才,选取的不仅仅是识文断字的书生,还有能问国事为民造福的大才。

  所以在这三科中,议论成文是最难的一科。

  因为它最接近为官之道。

  但相比于殿试中考到的对策策问,却又不能相提并论。

  议论,是就往年或假想的情境评判议论,只要给出观点,并加以佐证即可。

  这种情境,因有范本在先,学子可猜题提前准备。

  但策问就不同了。

  且不说在朝堂之上面对君主和百官对答,需要有怎样的胆识和勇气,单就问答之间,仅一息片刻的思索时间,都极为考验学子的反应程度。

  而且这问答的内容,都是当日上朝将议的朝中大事,上朝的官员或许对内容都一无所知,更罔论这些新科学子,又哪里有可能提前准备?

  就像眼前那卷轴上所说的,近日黄河春汛,淹了太祖祠一事,在场又有谁知晓?

  许是周夫子也知一上来就出这么一道题目太难,所以才又放宽了限制,一柱香的时间,可以最多十个人合作。

  但饶是如此,这道题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这样想着,天歌缓缓站起身子,向人群中看去。

  此时,众人也似回过味来,知道这道题虽难,却不得不去面对,连忙开始跟周围认识的人邀请组队。

  三个臭皮匠,也顶个诸葛亮,十个士子在一起,定然比三个臭皮匠好多了。

  所以没有人去理会徐淮附加的那句,没有报名的人罔论男女都可以作为队员协助。

  除却一个人。

  当看到人群中挤出的小脑袋的时候,天歌不由伸手招呼,绽开笑颜。

  赵禾嘉迈开脚丫子,凑到天歌跟前,“二姐。”

  “说说看。”

  没有废话,天歌拉着赵禾嘉往一边人少的地方去,边走边问他看法。

  然而就在这时,前路突然被人挡住。

  “敢问小兄弟,可愿组队?”

  天歌拉着赵禾嘉的步子一顿,两人同时抬起头来,异口同声。

  “是你?”

  赵禾嘉看一眼天歌,先问来人道:“公子不是夫子身边的学生吗?也要参加入学测?”

  这个人赵禾嘉记得,那次钱老爷的寿宴比赛上,他一直跟在周夫子身边。

  那人一笑澹声。

  “误会。家父与夫子乃是旧识,先前只是暂居周府,却非是夫子的学生。如今我与小兄弟一样,若是入学测不过,夫子也不会收我。”

  赵禾嘉听罢,正想开口,可是又不自主的看一眼天歌,想要问询她的想法。

  “眼下这么多学子士人,公子为何要选这么一个小孩子组队呢?”天歌礼貌回笑,却觉得眼前这个易家公子目的不单纯。

  易廷益伸手一指不远处的人群,“姑娘可看看那些人,大都是相识相亲之人组队。一来,是否愿与易某这样一个陌生人组队是一回事;二来,组队之后,是否能达成共识又是另外一回事。队友在道合,不在多。”

  “听这话的意思,公子自信肯定能过关,那又何必跟我们组队呢?一个孩子,万一拖了公子的后腿,那可就不划算了。”

  天歌的猫儿眼望着易廷益,其中的戒备不减分毫。

  “那是因为,易某不自信仅凭一人之力可过关。”易廷益坦诚道,“所以看到姑娘和令弟的时候,才想一起组队。先前姑娘和小兄弟都得了夫子夸奖,在下相信,有那样一番见地的人,非是凡俗之辈。”

  说到这里,易廷益顿了顿,一脸自信,“再者,易某相信,你们也会需要我。”

  天歌看着眼前的易廷益,愣怔一瞬,便点了头。

  时间宝贵,一炷香的功夫,不划算与这么一个人你来我往的论断。

  再者,或许这个易家公子真能帮上什么忙也说不准。

  易廷益见状,对着二人拱手,“在下姓易,字廷益。”

  天歌点点头,没有说话。

  赵禾嘉则还礼,“易大哥。在下姓赵,名禾嘉,这是我二姐。”

  “说说看,有什么想法。”

  彼此介绍完,天歌便直接出声相问,也没有点名道姓。

  易廷益倒是乖觉,先主动开口以示诚意。

  “黄河每年汛期两次,一次是春日回暖化冬冰的春汛,一次是秋日雨季的秋汛。这一次淹没汾州的,就是春汛。

  想必二位知道,本朝皇帝本是齐哀帝林琰在位时亲封的征西大将军,林氏昏庸纵容贪虐,导致民不聊生,才有了陛下取而代之。陛下临位后,改国大周,年号庆和,追封生父为太祖皇帝。这太祖祠,就是陛下生父的墓祠所……。”

  “这些我们都知道。”

  天歌面色不悦,打断了易廷益的普及。

  林氏如何昏庸无能,魏宁这个征西大将军又是何等英武,她一点都不想听。

  这些跟题目有关系吗?

  没有。

  那么又有什么必要提呢?

  更何况是一个连林琰都没见过的人,他易廷益又有什么资格评价?

  他们给他一个哀帝的称号,他就真的恭仁短折,德之不建了吗?

  荒谬!

  天歌愤然的时候,易廷益却不知自己哪里说错了话,不由一愣。

  赵禾嘉连忙缓和解释道:“易大哥别介意,实在是时间有限,我二姐又是个急性子,还望你别往心里去。”

  这话一出,天歌也意识到自己方才的情绪太过激烈,背过身解释,“时间有限,易公子若是有诚意,就说点大家都想知道的。”

  “是。”易廷益拱手,继续说自己的看法:

  “对于这样的情况,按照朝廷惯例,就算是国库开支已有定数,也不应该刻薄祖宗祠堂,所以拨款重修肯定是常理。但若只是如此,这道题难免太简单了些。

  方才题面上说,今年国库开支已有定数,暗含的意思,便是如何在不动用国库的情况下,地方上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寻常方法,无非开源节流。但这次淹没的,毕竟是皇家宗祠,不能将就,所以节流只怕困难。那就只有开源,而且是不引起民怨的开源——若是因此激发民怨,陛下当初讨伐林氏取而代之的理由,只怕就站不住脚了。

  所以换言之,这道题考的,是如何让地方官员,在不增加赋税不激起民愤的情况下,增加地方上的资财。”

  听着易廷益侃侃而谈,赵禾嘉不由点头附和。

  “确是如此,皇家宗祠,仅凭地方之力,肯定难以修建完成,所以这道题并不是真的想让地方上来修建太祖祠,而是问如何合理增加地方财政,好避免以后再有此类祸事发生,减缓国库压力。”

  易廷益看他一眼,面露欣赏。

  这次入学测的题目,是他所出,所以他知道这到底到底想问什么。

  可是他没有想到,不过是自己的旁敲指点,这个孩子就已经反应过来。

  关于黄河春汛这事,在他出上都的时候,朝中已经讨论的不可开交,但陛下都一直不满意。

  后来还是到了青城,在跟周夫子一番交流之后,他才知道皇帝一直不点头,在等的是什么。

  一个太祖祠淹了,可以国库超支补休,可是各地的天灾人祸,每一年都时有发生,那个时候,还能一直靠国库吗?

  与其要国库补足,不如地方上先富起来。

  “然而各州府情况不同,所以这个富起来的办法,就很难说了。”

  易廷益叹口气,就算直到如今,他也还是没有想出来。

  周先生说,这个赵家二姑娘是个聪明的,不知她可有法子?


  (https://www.24kxs.net/book/1788/1788222/45370861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