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饥民安排
即使几天的奔波很劳累,赵逊还是很早就醒了过来。以前醒来就开始办公事,可今天却无公可办。
刚洗漱完毕。远处传来叮叮当当的响声。他拿出怀表看看时间。刚好6:30。
这是早上
护卫们也起来,罗德生为照顾赵逊早起来侯着了。
赵逊要看早上的街市,叫了罗德生,一个护卫,一个师爷一起逛街。
结果其他护卫不干了,认为保卫工作是他们的责任,还是罗德生安排他护卫离他们远一些,毕竟赵逊不愿引人注目。
四人前面走,其它人远远跟随。
沿着街道,往集市走了一圈,在米市,篾市,药市与赶场百姓一阵交流,在街上吃了早饭,继续逛街,除了与百姓交谈,赵逊越来越沉默,不知在思考着什么。
下午,赵逊他们来到学校,
学校是重要的安置中转站,整个学校教室全被用成安置灾民,学校外面还搭了很多竹棚,形成了一条街。
街上写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都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别哭,亲爱的兄弟姐妹",“这儿就是你的家”等标语。
每个竹棚都编有号方便管理,
有许多带着红袖套的人在服务。他们背着药箱问珍,甚至还看到了戴着红袖套的洋人。
有人拿着话筒在喊话:“大家注意。要上茅房的。一直往左边走。男茅房画了一个男人。女茅房外面画了一个女人。为了大家的健康。不要随地大小便……”
“……一会儿吃饭的时候,叫到一个窝棚。就去一个窝棚。没叫到的就等一下,不要一窝蜂去。保证每个人都有吃的。”
赵逊不禁佩服,这里聚集了上万饥民,饥民有最基本的保障,而且秩序还井然。那些带红袖套的恐怕有好几百人。甚至还有很多小孩子和女人。
赵逊了解了一下,这些小孩子和青年人很多都是学生。他们不仅来自于仁义社控制区,还有从乐山,犍为威远,富顺,青神赶来的青年志愿者。
有这些青年、少年、妇女作为志愿者,饥民们忐忑的心安定了很多。
因为他们不像骗子。
在学校外面。密密麻麻布满招工的摊位。许多人围着在咨询。
招工人员声音有些嘶哑:“我们是水运处的职工。水运处主要就是在上游,把木头砍了,扔在水里。冲到我们这儿,把它捞起来,平时的工作就是巡查河道,看见木头搁浅了,把它重新弄进河里,每个巡查员大约要负责20里的河段……基本工资是两块钱。那还有一些补贴。算下来大概就是3块钱……”
“我们是苏稽丝厂的,我们招的是16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女工。工厂有食堂。单身宿舍。基本工资是1块5毛。有提成,多劳多得。我厂平均的收入大概是三块左右。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也就是四个时辰。做六天休息一天。……”
“对不起,我们卷烟厂的装烟工,只招残疾人……”
“我火柴厂的也只要残疾人……”
“我们是马车运输队的,只要男人……。”
“服装厂招女工……”
“皮革厂男女都招……"
看得赵逊眼花缭乱。还有毛纺厂,棉纺厂,各个矿山,钢铁厂,以及畜牧业养殖基地,烟草种植基地,茶叶种植基地等等等等。
赵逊突然后悔了。照这情况,仁义社完全能吸收这些饥民,如果仁义社吸收了这些饥民。工农业会更上一个台阶。
但粮食问题他怎么解决呢?
以前他认为仁义社无法解决粮食问题。看了这种情况。他的心里也没底了。
……
田文英报的是苏稽缫丝厂的名,己被录取,她到竹棚里把她唯一的一套换洗衣服给了妈妈,自己身上的衣服已破烂不堪。
"文英,你还是把衣服拿去吧……"。
"妈,厂里的人说了,要发工作服,我用不着。"
田秀英十八岁,要不是旱灾,她就嫁人了。
她还有一个十三妹妹,两个弟弟,一个十六,一个十岁。
逃难中十六岁的弟弟和她未来的丈夫一起去找吃的,却失散了,现在也不知在何处。
她父亲报的是沙湾铁矿,考虑到现在那边现在女性就业机会少,她就暂时在苏稽工作。以后那边女的就业机会多了才过去一家团聚。
弟弟跟爸爸妈妈去沙湾,妹妹在苏稽进技校学文化和职业技术。
他们家是幸运的,很多逃难的人都死在路上,他们一家人除二弟走失外,总算熬了过来。
一路上,遇到的人都说,到了嘉州就好了,仁义社出了名的仁义。
咬着牙一路来到嘉州,一上岸就遇到家人般的关怀。今天她就要去工厂报道,妹妹已经去了技校,明天爸爸妈妈和小弟就要去沙湾,今天就是她们分开的时候。
虽然知道仁义社好,但前途未知,心里还是慌慌的,空空的。
“秀英,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你要照顾好自己,有时间就到这来找一下你弟弟,妹妹就交给你看了,她要是不听话你就打。”
分别,总有说不完的话,直到听到喇叭里喊丝厂的女工集合了,她才拿着破碗出了门。
回头,看了看倚在竹棚门口的爸爸妈妈,连忙回头,眼泪夺眶而出。
在领队的带领下,四、五十个女工来到丝厂厂区,然后有人来接,念名字分配到各个班组。由班组长领走。
总务科的当场发给生活必须用品
田秀英和另外两个姐妹分配到杨惠芳的班组,那是一个漂亮的小姐姐。
杨惠芳班组共十二人,分住两间相邻寝室。
新人全部安排与杨惠芳一个寝室,杨惠芳成了田秀英的师傅。其它两个新人的师傅分是叫苏燕和张香。
“你们现在好哦,我们以前全是自家带的”,师傅们帮她们拿东西,帮她们铺床,新人们感动得稀里哗啦。
“你们别谢我们,二天你们成了老工人,新人来了你们也要这样做,新人总是害怕受欺负,心头不安,你们这样做她的心头就觉得踏实,听到没有”
“听到了,师傅。”
"上班时间每天八小时,早上八点至十二点,然后吃饭休息一个小时,一点到五点,五点等下一班的来接了班就可下班,下一班的上班时间是从下午五点到十二点。每天下了班,都还有一个小时的文化课。"
"啊,还要学文化呀"
“当然要学了,记到,是不要钱免费学的,这种事只有我们仁义社才会这样对大家好,由仁义社教育部门考核,认到一百个字工资涨一角,认到一干个字,工资就涨一块”
"涨一块?"新人们很惊奇,一下就充满了斗志。
好大一笔钱,这些女子以前几十文钱都沒揣过。.
(https://www.24kxs.net/book/19/19124/10968508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