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安排
“说起来,我刘基和罗兄以前还曾是对手。”刘伯温思想回归到现实当中,道,“当年我向皇上,也就是当时的吴王提议假意进攻湖州,借此迷惑张士诚,剩余兵力全力对付陈友谅。罗兄当时在张士诚那边出谋划策,想必也已经看出了我的计谋。”
“不错,我是看出来了。当时我就建议张士诚,联合陈友谅进攻金陵。”罗贯中摇头叹息道,“只可惜张士诚就跟袁绍一样,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虽然对我们两个礼敬有加,但我们提出的建议他就是一概不听。”
“这样的主公,就算是诸葛亮在世,恐怕也辅佐不了吧。”施耐庵也在叹息。
“罗兄写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里面的袁绍,应该就有张士诚的影子吧。”高启笑道。他和刘伯温也是读过三国演义的,并且十分喜欢,要不然也不会对二人惺惺相惜。
“不错。”罗贯中道,“我们这些读书人,遇不到贤明的主公是平生一大憾事。就只能在文章里面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情绪,聊以慰藉罢了。”
“不过现在罗兄和施老弃暗投明,投效大明,从此为国建功,也为时未晚。”高启道。
“二位不能在张士诚那里一展才华,在皇帝这里施展抱负也是一样。”
“我们当今的朱皇帝,既有雄才大略又有爱民之心,乃是圣君也。”刘伯温道,“为大明效力,二位将来必定会建立一番大业,名垂青史,不辜负一肚子的学问。”
“不错。”罗贯中点头表示同意,“我们也正是看到了皇上爱民这一点,才心甘情愿出山辅佐。”
不出山就是山东二贤的下场,不过人群都没有说出来。
“说起来那张士诚,真的比朱皇帝差太远了。”施耐庵也感叹。
“是啊,无论是张士诚也好,还是陈友谅也好,都无法和皇帝相提并论。”高启道。
“我和罗兄也算是暗中交过手,真可谓是不打不相识。”刘伯温道。
“不错,不错。”罗贯中道,“在张士诚那边的时候,我就对三位大贤仰慕不已。”
“以后我师徒二人和几位同朝为官,还希望几位多加照拂。”施耐庵道。
“哪里哪里,二位太谦虚了。”高启道,“以二位的绝世才华,皇上必定会对二位委以重任。将来风头超过我们几个腐儒,也是必然的。”
“高兄说我们才华盖世?”施耐庵苦笑,“我们师徒二人,连那人的徒弟都比不过。状元被公主夺去了,我们只是榜眼探花而已。”
“是啊,以我们两个的微末才华,皇上怎么可能给我们重任呢?”罗贯中道,看样子因为输给了朱英娆,颇有些兴致索然。
“二位此言差矣。”刘伯温道,“那人虽然才华了得,但他总不可能把朝堂上的所有官都当了。况且他隐居陆家村当一个私塾先生,属于隐士高人。”
“根本不可能为皇上处理一些实际政务,最多也只是偶尔出谋划策而已。”
“处理朝廷上的政务,皇上还得靠我们这些在朝堂上的人。”高启道。
“真羡慕他的山水田园生活啊!”刘伯温感叹。
“而且,皇上此次西南恩科让我们二人当主考,并大举提拔西南学子,其用意再明白不过了。那就是要我们几个联合起来,制衡那些淮西勋贵。”高启道。
“因此,制衡那些淮西勋贵、骄兵悍将,就是皇上给二位的重任。”
“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施耐庵道,“且看皇上是如何安排我们的吧。”
几人谈论了一会儿朝廷政务之后,又显出了文人本色,开始吟诗作赋,玩起飞花令来。之后又分曹射覆、投壶,弹奏古琴相和。
文人之间的娱乐活动,俗人理解不了。
……
次日,皇上大摆琼林宴,招待全部高中的举子。
宴席热闹非凡,学子们个个身穿华服,弹冠相庆,现场一派喜气洋洋。
皇帝没来之前畅谈诗词歌赋,乐师演奏古曲《鹿鸣》
没多久皇帝驾到,举起酒杯敬所有学子一杯酒,然后说出了对他们的安排:“各位学子,你们都是国之栋梁,将来一定要好好为国建功。”
“中了进士的举子,先每人一本鱼鳞册,到西南各地普查人口,丈量土地,从最底层做起。”
前面两届恩科朱元璋也是这么干的,先让那些读书人上山下乡锻炼,熟悉当地的民风民情。三年之后,再由吏部给他们分配官职,大多数都是当县令。
经过下乡锻炼了的读书人,治理州县的能力明显提高不少,其中还涌现不少名臣。
“至于录取的一百八十名秀才,留在翰林院跟着高启他们做事。”朱元璋又说道。
进士下乡,秀才留在翰林院当编修?
朱皇帝的这一波操作,又把刘伯温高启整不会了。
不过他们也不敢问,只能按照圣旨办事。
勉励了一番学子之后,朱元璋就带着下人离开了。朝廷举办琼林宴,皇帝并不会陪他们吃席,往往只是说几句勉励的话就走。
然后朱元璋又在御书房单独召见了罗贯中和施耐庵二人:“你们两个和刘伯温,高启,宋濂走的很近,这点既好又有些不好。”
“请问皇上,此话何意?”罗贯中表示又听不懂了。
“你二人在西南买了房子,又是以西南学子的身份参考的,因此你们现在已经是西南人了。”朱元璋道,“而目前举国上下,就只有西南实行了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刘伯温高启他们所在的江浙一带,还没有施行这两条新政。”
“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并不是清流文官的天下。”
“禀陛下,臣明白了。”罗贯中道。
“明白就好。”朱元璋道,响鼓不用重锤,罗贯中并不是只会写小说而已,在权谋方面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因此朱元璋相信他是真的明白了。
“你二人的诏令马上就会下达,罗贯中去吏部做侍郎,还有你的学生李子安做吏部主事。施耐庵去翰林院当编修,就帮着宋濂修元史吧。”
(https://www.24kxs.net/book/2077/2077749/1073979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