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江水绿,海门红,群英荟萃
卯时二刻,天边泛起了鱼肚白。
京口城边,大江与海水的交汇处,微风起伏,波浪冲荡,发出哗哗的响声,正映衬着黎明如此的寂静。
京口城中的百姓大多还在熟睡。
到了重阳这一天,收获和播种的农活初步干完,可以稍稍的松口气。
但是那北固山下却已经热闹了起来。
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的北固山山前的平地上火光通明。
一片大空地围着四边,十几步便支起一个大火盆,燃烧着熊熊火焰在这天未大亮的时候进行着照明,放射光芒。
每一个大火盆前都有四个卫兵在一旁站岗。
五颜六色的兽旗在火光的映射下迎风飞舞,给这沉沉消退的夜色天上最后的光辉色彩。
空地外面的小道上,甚至是草地上都站满了人。
三千名来自四方的书生在此处等待着检查。
长长的队伍排了六队。
豫章的单独站两队,其余两千名来自荆州、扬州、徐州等地的排成四队。各队都是五百人。
各自拿着自己的报名信息、官府给的凭证,在此处等待检查。
检查过一个身份无误,便放进去一个。
虽然三千名文人需要等待,但是刘备等人为了这件事儿也是早做了准备,下了大力气,留下了充足的人手,因此动作也不算慢。
卯时四刻的时候,天边已经泛红。
红日虽然才刚刚露了一小块脸颊。但它放射出来的光芒,已经比那成百上千的火盆更加的炙热耀眼。
三千名文人的身份已经核查无误,全部进入了空地中,在士兵的看管下开始从山道上山。
从山下抬头仰望北固山,曲曲折折的山道时隐时现,隐约在翠烟之中。
天边虽然已经有了亮光,但是在这早晨却还显得有些低暗,若非山道上每隔十几步便有一名士兵手持火把站在一旁。很容易走着走着便已经不知身在何处。
苍翠的青山之中,有火把构成了一道火龙,儒生们踏着开辟的山道前行,如同踏在火龙的背脊向天边的楼阁登去一样。
隐没在山间的亭台楼阁若隐若现,在翠烟的遮蔽之下,时而半抱琵琶。
山间没有大片空地,所以这么大的书院,许多建筑却都分散在山林之中星罗棋布。
这些亭台楼阁做工却也并不一致,如此大的工程,在仓促的赶工之下,有些精致而有些普通。
朴实无华的灰蒙蒙的瓦片,与墨绿的树叶引为一体,像山石一样,普通而又坚实。
精致一些的楼阁,刷满红漆的柱子支撑着飞檐翘角的琉璃瓦,在半边红日的照射之下耀起金光,金碧辉煌,在山势的映衬之下,更显大气磅礴。
文人们踏着步向前走,眼前的壮美,四周的幽静,以及全都肃穆着并不多言的同伴,使他们心里也愈发的感觉到神圣。
于此时大汉建筑风格的朴实不同,那飞檐翘角,金碧辉煌的琉璃瓦明显的不是这个时代的建筑风格。
董良的古建筑不是白学的,谁在诸葛亮那里得到了总设计图,但并不是没有加入自己的想法。
飞檐翘角,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的部分。若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常被称为飞檐翘角。
飞檐的起翘角度越高,则屋面的反宇弧度越大,直接影响雨水顺瓦面向外排出的角度,起翘越高,出水方向更向外,就可以避免雨水溅入屋内。
飞檐凌空,翘起的屋檐像是将楼台神秘的面纱揭开以角,由此也可以获得更大的采光面,使屋内更加的明亮。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道: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这里的阿房宫,其实就是杜牧的想象,他是将唐朝的建筑形式放在了咸阳。
秦汉时期的古建筑是没有飞檐的比之飞檐的灵动,显得硬朗古朴。
此时此刻,董良和刘备等正站在书院的高台上向下眺望。
为了重阳日的讲学,董良提前两三日便已经住在了这山上。
而刘备、诸葛亮等人也是在昨天夜晚就已经来到了这里。
除一部分要在山下值守的官员之外,京口城中大多数有名有姓的大人物全都云集于此。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董良和刘备对这次讲学的重视。
刘备身边有诸葛亮、庞统、关羽、董良等人。
一侧有英姿飒爽的周瑜带着吕蒙等原江东武将,另一边则是张昭,顾雍以及众多江东本地官吏。
洋洋洒洒汇聚一堂,也算得上是群英荟萃。
凭栏远眺,居高望远。
天边的红日已经彻底的从地平线上跳跃而出,悬挂于辽阔的海面之上。
浩荡江水如同玉带绕过北固山,如同浮玉暗中带绿,江水与海水交界之处,也可见到那泾渭分明之景象。
红日高挂天边,与海水连为一体,如同海中龙门现身,将碧波的大门映照的通红。
低头看山下空地,火光摇曳,人头浮动。
曲曲折折的火龙上,一个个英姿勃发的儒生稳步向前。
“各州群贤毕至,如此可称群英会否?”
刘备感觉老怀大慰,忍不住的哈哈直笑,畅快的开口问道。
“北顾书院依山而建,吸引各州士子,云集来投,四方之英才汇聚一堂,如何不能称作是群英会?”
回答刘备的非是诸葛亮、庞统,也非是董良,而是张昭。
张昭略带苍老的声音此刻也显得有些激动。
跟随孙权之时,他兢兢业业,但却像是一个背负着高山的老王八,他是江东的定海神针,身上压力巨大,维持着整个扬州。
那如今跟随刘备之后,在刘备的壮志感染之下,在此勃勃生机的集团的前进的氛围之下他也有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感。
此刻他感觉自己不再像是那背着石碑的乌龟,反而感觉自己是狂风,自己是乌云,正在浮着一条真龙,腾空而起,直上九霄。
“山名北固山,书院是北顾书院。只希望我们能早日北顾中原,饮马黄河,还于旧都。”
刘备在着山风的吹拂下,畅想着未来。
东边的红日照射着众人红光满面,山风的吹拂,让人胸襟开阔。
“如今群英荟萃,主公文有卧龙凤雏张先生顾先生,武有关张赵周等,皆是天下难得之英才。曹孟德如今,虽挟天子令诸侯,但所依靠着也不过是曹家、夏侯两家而已。”
“再看这山下,众文人云集而至,蜂拥而来。便可知天下人心之向背,有北顾书院在此,自然可吸引四方之才为我等所用,北顾中原不远矣!”
刘备听了董良这样说哈哈直笑。
“众目睽睽之下,今日我是帮不了你了。这么多英才等着你前去讲学,看你如何施为,可莫要马失前蹄,丢了颜面。”
董良知道刘备在担心自己,又在明里暗里的打探着自己要给卖什么关子。
董良早已为了此次的讲学做了十足的准备。而且为了一战成名人前显圣,就连刘备他们都隐瞒的严严实实的。
作为一个年轻人,有那么大的舞台去给自己展示的机会,不能不让人心中向往,心潮澎湃。
“主公放心,为了今日,我早已有了十足的准备,万无一失。”
“若你今日能成,必然声名大噪,存初时至今日,还没有一个雅号嘞。”
关羽笑呵呵的说道。
董良也笑着摇头,“我是隐居山林,走的也早,没个长辈扶持,可没什么先生帮我宣扬卧龙凤雏什么名号的。”
“好一个促狭鬼,正说着,却又骂到了我们的头上。”
诸葛亮笑骂他。
“正是正是,今日讲学完毕,却要给他起个好名头,咱们做他的长辈,给他宣扬宣扬。”
庞统也翘着自己的小胡子笑着占便宜要替董良宣传名头,顺着董良的话说,就算是他的长辈。
“我的好山长,学生们已经基本上到了一多半,是不是该去前面准备了?”
刘备催促着董良。
董良却晃着脑袋。
“我还没曾着急,主公却急个什么。真是什么不急什么急。”
“去!”
刘备照着董良的屁股就来了一脚。
众人闻言皆是哈哈大笑。
这些江东的旧人看着刘备等闹成一团,虽然可能也会腹诽,不像个主公的样子没有威严,但是心中也未尝不会羡慕。
一个多月以来,与刘备等相处之间,屡屡见到这样的场景。如此君臣和睦的景象,谁又会不喜欢呢?
虽然嘴上都说着君主要有君主的威严,要杀伐果断。
可是君主的刀自然是架在臣子的脖子上的,谁又不喜欢上司笑呵呵的和自己说话,把自己当成一家人,而不是喜怒无常,随便了就要把自己的人头借走。
董良笑着拍一拍自己的屁股。
莫说刘备是自己的主公,就是刘备眼看着就要成为自己的老岳父,让他踹上一脚也没什么。
何况还是自己先秃噜了嘴说刘备是太监呢。
“走吧走吧,各位,你们先去下面坐着吧,我准备准备,你们就要看我登台表演了。”
众人又笑闹一番,便从这边离开,回到了大讲堂的侧面。
而董良则与刘备他们分离,带着马良去做最后的确认。
在大讲堂的空地上,已经有数千人落座了。
这里的桌子却不像是正常的汉代的矮座条案,那么一个人一个占的空间太大。
而是有些类似于董良后世的双人课桌。
两个人,一张桌子,一张条凳,密密麻麻分成六个方队,中间留上过道。
三千人的数目太大,自然需要拥挤一些。否则这大讲堂内也盛不下那么多人。
每一个方阵前都竖着一个牌子,上面有各个方阵的编号。
当学生们穿过大门,来到了这大讲堂中,拿着报名时官府发的凭证,上面有自己的个人编号。
然后再对比方正的编号,按照几行几列去寻找自己的座位。
越来越多的人在准备落座,寻找着自己的座位,过道也显得有些拥挤。
本来还有些空旷的大讲堂,此刻挤满了人,闹嚷嚷的,终于打破了早晨北固山的平静。
此刻就连进入大讲堂的大门处都有些拥挤了。
一旁站岗的士兵见状,也开始上去帮助管理秩序。
让大家不要着急,不要拥挤,慢慢的排队进去。
门外的人重新排好阵型,百无聊赖的四处观看着。
山景虽然壮美,但是最有趣的还是眼前的这个大门。
大门的建筑风格和大讲堂的一致,都是飞檐翘角,优美大气。
不过这建筑形式并不是主角,即便是它第一次出现在大汉。
真正的主角还是大门上牌匾的四个大字。
“江山北顾!”
这四个大字是董良题的,用的并不是隶书的字体。
而是选择了自己学习的唐楷。
这个时期的字体正是由隶书向楷书、行书转换的时候。
看书还没有走向成熟,一切都在摸索的状态,而董良这四个字俨然已经有了庄严的法度。
这自然引起了这些文人的注意。
这四个大字,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正是董良学习的,有颜筋柳骨之城的颜体字。
而字上的内容则更加的引人注目。
江山北顾四个字一语双关,有江有山,正是这脚下的长江,还有这北固山。
北固改为北顾,问鼎中原之意昭然若揭。
这些熟读圣贤书,一心想要在官场上有所作为的人,自然有这个政治敏感度。
众人心中想法各自不同,不知道他们是看到了机会还是感到不满。
时间已经到了辰时中,天已经大亮,太阳跳到了天空上。
起了个大早,又爬了段山坡这些文人们已经开始感到有些饥肠辘辘。
但是董良并没有给他们准备早饭。
不过也已经事先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他们报名的时候,便已经通知他们早上自备干粮。
于是乎,当所有的学生三千人齐齐整整的坐在了大讲堂中,啃干粮的声音一时替代了刚才找座位的嘈杂。
(https://www.24kxs.net/book/2107/2107459/72295472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