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新晋成员黄小牛
“前日晚间,村里来了几个外乡人,悄摸摸的去了里正家,也不晓得是来干啥。”
“今儿一大早,里正就带着几个人往山上去了,好像是要选一块坟地。”
“坟地?这是啥人要葬到咱山上去?”
“不晓得呢!神神秘秘的,里正还不让我们说。”
日头将要落下,晒场上正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老老少少都出动来收拾曝晒了一天的谷子。
今儿丰收,晒场上就欢声笑语的比夏收时多了许多的鲜活气,云萝也正在自家的竹簟上收拾谷子,听到旁边几个大娘和阿婆的对话,不由得一愣。
这个时候上山选坟地?还是外乡人?
她这段日子忙着秋收,忙着清理、晒谷子,还要一点点为开食肆做准备,忙得脚不沾地,山上都好些天没有去了,也是第一次听说村里有外乡人来选坟地这件事。
不过她本也不是爱管闲事和八卦的人,此事听过就放到了一边,没有想要去探个究竟的心思。
她的注意力收回,弯腰将收拢成一堆的谷子扒拉进大畚斗里,然后抱着畚斗将谷子倒进了箩筐。云萱和文彬则一人握扫把,一人拿畚斗的跟在后面,将云萝扒拉过后零落在竹簟上的谷粒全扫进畚斗里,务必要保证不落下一粒谷子。
收完谷子,云萝还得将竹簟卷起来堆成一堆,盖上稻草以免晚上落雨打湿了它们,又或者扛到旁边人家的屋檐下借地儿摆放。
别人家都是大人扛着竹簟放去能躲雨的地方,唯有她家是矮墩墩的小丫头气都不带喘的扛起了两卷竹簟,从旁边看去,只看到成卷的竹簟下面飞快的捣腾着两条小短腿。
如果不是刘氏张着手臂,一脸忐忑和无措的跟在她身边,她还能走得更快。
“娘,你往边上让让,蹭到你就不好了。”自己挺着多大个肚子,难道就没点数?
刘氏看着几乎要被两卷竹簟淹没了的小闺女,无论内心还是面上都是十分的无奈,忍不住的要伸出手去扶那颤巍巍的篾卷儿,皱着眉头只觉得心肝都在颤抖,“放着让娘来,你才多大点的人儿,当心把身子骨给压坏了!”
你还一扛就扛了俩,是不是若肩膀上放得下,你能一口气把所有篾簟都扛起来?
旁边还有人在吆喝着:“小萝咋这样厉害?都扛得起两卷簟!”
“小萝自小就比别人的力气大,干活又利索,这么小就顶得上一个壮劳力了。”
“还是二哥二嫂有福气,家里的孩子一个个都勤快又懂事,小萱的胳膊这是也好了吧?瞧着没啥毛病的样子。”
云萱单手拎着扫帚,抿着嘴腼腆一笑,说:“嗯,已经好了。”
其实还没好,多用点力就会觉得伤口那里隐隐作痛,现在也就能拿个帕子、扶个扫把的,更多的她就是想使力气也使不出来。
不过跟刚受伤时比,真是好得太多了,也没有那时候以为的这只胳膊都没用了。
在刘氏的一路围堵之下,云萝已将自家的几块竹簟迅速的堆叠成三角形,然后一起把稻草盖到上面。
即便晚上不下雨,也能遮挡露水和清晨的薄霜。
一切收拾妥当,等郑丰谷扛着扁担过来挑起最后一担谷子,云萝他们也各自拎着畚斗、扫帚一起回家去。
家里也挤挤挨挨的摆放着盛满谷子的箩筐,她家分家时分得的七亩田全都丰收,满满当当十个箩筐都盛不下,还有更多堆放在西次间的地上,粗略算算,怕是能有两千多斤呢!
相对于后世的亩产两千斤,此时一亩田能收三百斤粮食就已经是丰收了,可惜云萝对曾经简直是司空见惯的高产粮食并不曾特意研究,所知的也多是在课本上学到过的些许理论知识。
“还是得再多置办些箩筐竹簟,都不够晒放粮食的。”刘氏笑盈盈的抱怨着,真是没想到还会有抱怨家里的器具不够盛放粮食的一天。
郑丰谷点点头,说:“还得找宝根打一个谷仓,不然这么些粮食晒干了都没地儿藏。”
分家的时候,这些细碎的东西分的也不多,总共才给了四张竹簟,三双箩筐和一根扁担,因为考虑到秋收时要用,郑丰谷赶紧请邻村的篾匠帮忙添置了好几张竹簟和箩筐,但仍是不大够用。
最重要的谷仓也是万万不能缺的,这就得去请木匠帮忙了。
这些事情,在分家前多是郑大福和孙氏在操心,分家后事事都要自己摆弄,就发现家里真是啥啥都缺,只造了新房子还远远不能过安生日子。
当然,房子是一个家里最重要的家伙什。
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桌边盘算了盘算,说说家里还要置办些啥东西,文彬还很是有模有样的拿出了纸笔将东西都一一列了下来,这写下来一看,顿时把爹娘给惊了一跳。
这满满当当的写了一张纸,都是家里缺了需要置办的?
刘氏不识字,就听着文彬在那儿捧着纸一个个的往下念,小的有碗筷,大的有锅灶,中间还有锄头钉耙等农具,连扁担都仅有一根得再添两根。
不过像是削根扁担支杆,打些篓子簸箕草垫这种简单的活计,郑丰谷都能自己上手。可像是编席子、筛子、笸箩、大篮子这种精细的活儿,就得去请篾匠师傅了。
又比如,郑丰谷能自己敲个小板凳出来,但大的谷仓、桌凳、水桶木盆就得去请木匠师傅,不然自己做出来的不像样儿。
刘氏听得头晕,“咋连灶头都得买啊?”
云萝就跟她说:“镇上的那些小食贩每天来来回回的都拉着一口小炉灶,咱就买那种。”
“可咱也不需要每天来来回回的拉锅灶,那墙角不是已经打了两口灶了吗??”
云萝想了想,说道:“我们既然要开个食肆,只一口两口锅灶怕是不够呢,那屋子小,再打灶头就挤不下了,还是买一两个小巧的炉子,专门用来温着热汤热粥,靠着墙摆放比灶头省地方。”
郑丰谷点点头,道:“是这么个理儿,眼看着天就凉了,总不能开着铺子却让客人吃冷的,确实得多备上几个炉子,天冷了还能给屋里添些热气。”
说到天要冷了,云萝转头往郑小弟面前的纸上看了一眼,发现果然漏了很重要的几样东西,就说:“天冷了,家里的被子都不够呢。”
分家出来,他们就只有自己屋里的两床厚被子和两张褥子,还是使用了多年,许多地方的棉花都板结成一块一块的,一点都不暖和了。
“还有每个人的棉衣棉裤都不能缺。”
刘氏嗔了她一眼,“你先前拿回家那么多料子,还不够给你们做上几身新衣裳的呀?”
“那买些新棉花,反正也要做几床新被褥,买棉胎的时候再多称几斤棉花就够了。”家里每人的袄子里塞的棉花也都很陈旧了,穿着硬邦邦的还不暖和,新衣服里面塞旧棉花什么的,想想就觉得对不起新衣服。
拉拉杂杂到后头,发现缺的东西真是越说越多,刘氏禁不住的有些头晕,忙挥挥手让大家都散了,还是赶紧各自回屋睡觉去吧!
次日早晨,将谷子挑到晒场去摊晒好,然后郑丰谷就去老屋那里借了牛车,带着云萝一起往镇上去了。
云萝看看牛车,又看看郑丰谷的脸色,有点好奇的问道:“爹,奶奶就这么把牛车借给你了?”
郑丰谷晒然一笑,“不然还能咋地?”
“没骂你几句?”
郑丰谷顿时咳了一声,没什么底气的跟她说道:“你奶奶就那么个性子,当小辈的让她说几句又不会少一块肉,听着就是了。”
老娘骂亲儿子,云萝也不能说啥呀。
她跳过这个话题不再说,看着前面慢悠悠拉着车的老牛,说:“爹,我们也买一头牛吧。”
郑丰谷无奈的看着她,他有些纳闷,他这小闺女花钱咋这样大手大脚的呢?虽说家里现在不缺几两银子吧,可也不是这么个花钱法,“你娘昨晚还说了,让我们俭省些,莫要以为家里有多少银子就可着劲的花。”
云萝想了想又摇头说道:“要不还是买驴子吧,驴跑得快,我们以后开了铺子可能要经常往镇上跑,买一架驴车更方便。”
她倒是想买马呢,可马这种战略物资轻易是不会流落到庆安镇这种小地方来的,就算有,也多是些被筛选过一轮又一轮的劣等马,价格又贵,少说得好几十两银子,真不如驴子来得实惠。
郑丰谷听着小闺女这么一说两说的,也忍不住有些心动了。
其实家里现在也不缺这几两银子,买一个也无妨吧?不过还是牛好,既能拉车又能耕田。
郑丰谷于是就这么一路晕乎乎的被云萝拉着买了锅碗瓢盆小炉子,锄头犁子铁钉耙,细棉料子新棉花,以及其他的许多零零碎碎的东西,直将牛车都堆得满满当当的,最后还往镇东头的牛马市场去挑了头小牛犊子。
他好歹也养了这么些年的牛,还是有些经验和眼力的,挑的小牛犊子眼神明亮,体格健壮,活力十足。
一直到付了银子,他才猛的回过神来,盯着挨蹭在他身边的小牛有些傻眼,半晌小心翼翼的问了声小闺女:“今儿这都花了多少钱呐?”
云萝指着小牛和旁边的一车东西,说:“就这头牛贵了些,花了八两银子,其他的都是小东西,全部加起来也不到十二两。”
郑丰谷爱惜的摸了摸新晋成员黄小牛的鼻子,心里有些发愁。
竟然花了这么多银子,回去怕是要被媳妇挠哦!
愁虽愁,但他还是高高兴兴的牵着小牛,赶着牛车回家去了,半途还遇上了一队运载着大青石的外乡人,他将牛赶到路边让对方先行通过,等到看不见人了才压着嗓子轻声跟云萝说:“这就是要在咱后面山上建坟的那些人,也不晓得是啥来头,里正都对他们恭恭敬敬的,咋还要埋到这穷乡僻壤里来?”
而且还是这样急匆匆的选址修坟,像是等不及了似的。
郑丰谷心里不由得泛起了嘀咕,云萝也诧异的望了眼那已经不见人影的方向,想到刚才擦肩而过时听到的话语声,一嘴官话,那口音跟景玥的有些仿佛,难道也是京城过来的?
不会吧?千里迢迢的从京城跑到江南来修坟?
可这种事情跟他们这些小老百姓应该是没什么关系的,最多也就是茶余饭后的多了点谈资,郑丰谷和云萝都不是爱热闹说是非的性子,短暂的惊讶过后就再次撇开不提了。
父女两赶着牛回家,临近村子的时候又遇上了几个相熟的村民,见他们竟买了头小牛犊子,都纷纷开口问询,那满满的羡慕让郑丰谷越发的笑容满面,跟村民们说着他的新伙计,一个没忍住就在外头逗留了小半个时辰。
到自家门口,刘氏听到动静走了出来,看到小牛也是满脸惊讶,“这是……”
郑丰谷有点心虚的觑了眼刘氏,他自己也不晓得这有啥要心虚的,置办家业,这是多好的事呀!
他没从刘氏脸上看到哀愁不悦之色,就莫名先松了口气,然后摸着小牛的背笑呵呵的说道:“咱家人口少,活却不少,我就想买头牛回来养着,农时耕田,闲时也能拉车。”
刘氏看着喜滋滋的男人,真不忍心泼他冷水,可该说的还是得说,“牛买回来了,关哪里呀?咱家就这么点地儿,除了院子就没别处可下脚了,总不能让牛住屋子里吧?”
郑丰谷顿时就傻眼了,他当时看到牛就满心满眼的都是它们了,想到家里有了牛能干啥干啥,可真没想过还得先找个给它住的地方。
他在院子里转了转,指着南边的一堵墙说道:“要不,先在这里搭个草棚子?”
刘氏默默的把“我还预备着把这里拦起来养几只小鸡呢”给咽了回去,只说:“这地儿狭小,也关不多久,等它长大一些,总得另外给它搭个宽敞些的棚子。”
郑丰谷点点头,心里依然愁得很,家里就院子还有点空地儿,哪里还能再搭出个大牛棚?
文彬从二爷爷家回来了,老远就听见他在喊:“爹、娘,我们家也有牛了吗?”
话音落,人也跑到了门口,一眼就看到挨着爷爷家的老牛站在一起的小牛犊子,顿时眼睛都亮了,小心翼翼的伸手轻摸了一把,转头跟院里的人说:“这是我家的牛?”
郑丰谷笑呵呵的直点头,这一刻,好像新来的牛没地儿住也不是啥大问题了。
把黄小牛先在门外栓着,另一架牛车上的东西也一件件的都搬进了屋子里,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好不开心。
郑丰收溜溜达达的过来了,在门口围着黄小牛转了几圈,进来就说道:“二哥,你家买了头牛犊子这事儿可都在村子里传遍了,你这咋把牛栓在门外呢?”
郑丰谷正和云萝抬着把一个炉子搬进西屋,走出来笑着挠挠头,说道:“买的时候也没多想,回来了才发现家里没地儿搭牛棚,这不,只能先在门口拴着。”
郑丰收的眼珠子骨碌一转,当即说道:“这有啥?我家后院都空着,尽管关到我家里去。”
他家也在前些日子急急忙忙的搬进了新屋,也是一样的只自家人围着吃了一顿,另外的酒席要等忙完这一阵秋收之后再办。
郑丰谷犹豫了下,还是摇头说道:“不了,那半头猪也还在你家拦着呢,咋能啥都往你家塞?”
分家时,兄弟两共分了一头猪,先前和另一头猪一起拦在老屋的后院,郑丰收他们也搬了新家之后就把那头猪给赶了出来,关进了新家的后院猪圈里,当时还惹得孙氏谩骂了半天,一副她的大白猪被抢了的心疼模样。
郑丰收就说:“二哥你这就见外了,咱可是亲兄弟,借个地儿关两天牲畜有啥要紧的?”
说着又溜达到大门口围着黄小牛转,一副眼馋的模样,“二哥,你说我也去买头驴子咋样?闲时套个车往镇上来回搭客,也能挣些钱吧?”
郑丰谷正将另一个炉子往牛车下挪,这时的炉子可不是后世那种小巧玲珑、一只手就能拎起来的煤炉子,高高大大的一个还是很有些分量的,寻常一个人还搬不动,使用的也是柴火木炭。
听到兄弟的话,他愣了下,也没说好不好的,只说:“桥头的邱大虎不是在赶车吗?”
郑丰收不以为意,“他那是去镇上拉活,只早上傍晚的顺路搭两个人,我是想正经的赶车拉客。一趟就是两文钱呢,我每天只要能来来回回的拉上十几二十个人,挣的比去作坊里辛苦干一天活都要多。”
他把云萝挤到一边,难得勤劳的主动伸手帮忙把炉子从牛车上抬了下来,又抬进屋里去,嘴上继续说着:“也不是只有咱村里的人,这一路过去镇上还得经过好几个村,也都有想要搭车的。我一天多赶几趟,那钱就都挣回来了!”
郑丰谷也不晓得这样好不好,就是觉得有点不靠谱,“也不是每天都有那么些人去镇上的,便是去,也不是啥人都舍得花两文钱来搭车,你还不如好好的种田。”
郑丰收撇嘴不以为然,“种田有啥花头?从年头忙到年尾,也不过能出来那么百十斤谷子,抛去赋税就更剩不下多少了。”
“咋会呢?你家人口少,现在大房子住着,银子也不缺,把七亩田伺候好,尽够吃用的了。”
郑丰收苦了脸,“二哥你也说我家人口少,可不就少嘛,还都是些毛头崽子,能干活的也就我和吴氏两个。可你也晓得,我那两个小子身体弱,至少眼下这几年是脱不开手的,我一个人也伺候不了那么些庄稼呀。”
郑丰谷顿时就皱起了眉头,“不过七亩田,你咋就伺候不过来了?”
郑丰收目光游离了片刻,又嘿笑着说道:“二哥也晓得的,我可没你那么能耐,就我这手脚,两个都顶不上你一个呀。”
“你既然连家里的田都伺候不过来,咋还有空闲来赶车?”郑丰谷不大赞同,他始终觉得种田种地才是庄稼人的本分,万万不能丢了。
可郑丰收也不会听他的,不过是看到了他家新买的牛有感而发,随口说了几句,又哪里会因为郑丰谷的不赞同而改变主意呢?
要不是有个云萝在这儿,他都未必会跟二哥这般亲近。
等到郑丰收回家去,郑丰谷不禁有些忧心忡忡的,午饭时不免就跟家人念叨了几句。
“如果三叔能专心赶车,也没什么不好的。”云萝却觉得这个营生真的挺好,当然前提是郑丰收能认真的干下去,不然说什么都是白费。
一个白水村几百口人,每天总有那么几个要去镇上或者别的村子,未必就没人愿意花上一两文钱来搭个驴车,而这一路往镇上过去,要途径好几个村子呢。
就像郑丰收他自己说的那样,每天拉上十几二十个人,挣的不比去作坊里干一天少。
不然的话,就凭着他以前有郑大福压着还要偷奸耍滑的性子,现在自己当家做主了,还真未必能伺候好分给他的那七亩良田。
这个人干活懒散,脑子却是兄弟三人中最灵活的。
可他如果不干正事,脑子再灵活也是白费。
郑丰谷依然觉得不踏实,午饭后去老屋还牛车的时候就跟老爷子说了说,当即引来孙氏的一声叱骂:“天天把眼珠子落在这些个不着边际的东西上,我看你们能折腾个什么花头出来!”
郑大福紧皱着眉头继续编着他的簸箕,说道:“随他去吧,若是能定下心来,倒也不失为一个好营生。”
怕就怕他定不下心,想一出是一出,白白糟蹋了银子和一头好驴子。
郑丰谷呐呐的点头,作为兄弟,这种事情他也只能提上几句,管太多就显得没分寸了。
放下此事,他转而问候起了其他事,“家里的谷子都晒得咋样了?”
郑大福点点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开来,“老天还是给人活路的,下半年风调雨顺,粮食收回来又天天都有好日头,所有谷子都至少过了一个日头,再晒几天就好归仓了。”
(https://www.24kxs.net/book/2120/2120654/8522024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