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怒海覆清1852小说全文阅读 > 第八一九章 大迁徙

第八一九章 大迁徙


  王文浩加快了脚步,阿珍也更加卖力地拉车,他们终于来到了前方的补给站。

  整条迁移道路上,每隔二十里路就会有一个物资补给站。

  持有迁移证的百姓可以免费在这里吃饭喝水,晚上也可以在补给站附近露天扎营。

  现在是夏天,露天睡觉的条件虽然是差了一点,但是不会冻坏人。

  补给站由军队和移民局的官员共同负责,安全上没有问题。

  山东也才刚刚平定,社会治安算不上好,迁移的路上需要有人维持秩序,要不然移民的安全没有保证。

  这些背井离乡的人已经失去了很多。政府不能让他们失去更多。

  “来,吃个饼子。”王文浩用一家三口的移民证领了三个饼子,因为家里有个孩童,还领到了一块糖。

  不得不说华族政府的工作真的做的很细致。

  就连李鸿章都对手底下工作人员的效率感到瞠目结舌。

  华族的基层官员,上岗之前都要经过培训,同时还要熟悉复兴会的纲领,通过思想考察。

  每个人都要定期写思想汇报。

  当然还是会有一些人会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但是华族基层官员的权力已经被分散开来,形成一定的制衡。

  像满清时期那种地方官员胡作非为、草菅人命、鱼肉百姓的事情少了很多。

  “阿浩,听人说关外的冬天很冷,咱们现在过去,安顿下来至少要八月份了,粮食肯定来不及种下了。冬天怎么弄,咱家可只有一件棉衣。”阿珍有些担忧地说道。

  她其实长的很周正,只是长期营养不良,加上经常在户外参加体力劳动,让她的皮肤失去了光泽。

  王文浩与赵赵阿珍乃是青梅竹马,只是两家因为取水的问题闹僵,成了仇家。

  但是两个孩子之间的情愫早就埋好。

  最终这种情愫在他们长大之后生根发芽。

  两人的婚姻没有家人的祝福。王文浩因为执意要娶阿珍,被逐出家门,没有分到一点田地。

  小两口的生活一直非常辛苦,但是两人之间的感情却越来越深。

  “阿珍,咱们要相信官府,你看这饼子,人家不是免费给咱们了,官府要骗人也不会浪费这么多粮食,咱们有啥?除了一把子力气。”王文浩脑子不笨。

  他已经受够了现在的生活,对关外的新生活充满了向往。

  “阿珍,等咱们到了关外,我先帮你们弄个窝棚,支上一个土炕,然后将咱家分到田整出来一部分,种点白菜、萝卜啥的,留着冬天吃,再多弄些柴火。这个冬天咱们吃救济粮,躲在窝棚里烧土炕。我还可以去山里下点套子抓点猎物来给你打打牙祭。”

  “等到来来年开春,咱们种上五亩黄豆、十亩玉米,再种上五亩红薯……”

  “种这么多田,你还不要累死啊。”赵阿珍被丈夫说笑了。

  “不累,咱可以跟官府赊购一头牛啊。关外挨着草原,牛马应该不贵。”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卷啊!一栋不需要很大的土房子,四周全都是自家的田地,刚刚翻好的黑土地黑漆漆的,等种上粮食之后,就变得绿油油的。

  坐在门口看着玉米发芽出苗,扎一些草人放到田里驱赶喜鹊,防止这些坏鸟来偷吃种子。

  小孩子扔在门口,给他弄一摊泥巴活着玩。

  阿珍怀里抱着一个簸箕,给针穿上线,帮儿子和丈夫做件新衣裳。

  做好衣服,再去红薯田中薅一点藤叶给猪圈中的猪仔子吃。

  猪仔都是从生产队领回来的。除了猪崽子,房子后面的兽棚中还有两只羊和一头牛犊子。

  这些小畜生虽然还没长成,但是看着他们一点点长大也是一种幸福。

  这些都是赵文浩的想象。但是吃着手中的饼子,他越发地觉得,这样的生活不是幻想。

  到了关外,他就可以不依靠宗族,不依靠父母,自己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有人觉得搞大农场经济,对国家的工业化更加的有利。

  小农经济会阻碍工业化。

  华族现在已经有一些读书人开始去研究经济。他们认为英国的工业化,起始于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让农民脱离土地成为工人,让土地上的出产变成工业原材料。

  华族现在初创,可以在白纸上作画,应该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农场化经营。

  农民可以变成农场的工人,这样便于提高生产效率。

  董良显然不同意这种模式,他觉得自耕农才是华族的基础。

  自耕农就像是一个维护华族安全的蓄水池。

  自耕农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强,他们可以自给自足。哪怕是发生了经济危机,他们也能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自耕农同样可以为工业输送劳动力。

  而且这些劳动力同样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比如说工厂倒闭了,如果他的工人家里有田地,那么这些工人至少还能回去种田。

  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小农经济的国家。小农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说成了贬义词。

  但是小农经济真的就是一无是处吗?

  并非如此,小农经济衍生出了小富即安的思想。一家人靠着几亩田,真的就能够将生活给过下去。哪怕是外面爆发经济危机了,他们手中没钱,至少还能维持自己的生活。

  家里的米缸有米,房前屋后有蔬菜,实在不行,酱菜缸里还有腌好的咸菜,鸡鸭鹅牛羊养上那么一点,偶尔去河里钓几条鱼,摸点螺狮便可以解决那少得可怜的肉食需求。

  无论什么时候,农民手中有田,手中有粮食,只要不过于盘剥,这个国家的根基就是安全的,国家就不会乱。

  王文浩吃完饼子,检查了一下自己的独轮车,孩子蹲在一个箩筐中玩着手里的一个木头玩具,非常认真。

  赵阿珍将糖块咬了一小块给了孩子。

  孩子嘴里含着糖,哈喇子都滴到了衣服上。

  “阿珍,今天就到这里吧,晚上咱们在这露营。”

  王文浩觉得自己估计走不到下一个补给站了。

  大部分人都想早点赶到港口。听说越早到的人,分到的地方就越好。

  这可以理解,种田的人都知道,这土地有好有坏,有的靠近河边,有的地里石头多,有些还要清理掉林木。

  有人冒险前进,晚上不在补给站休息,结果被人给抢了。

  抢了东西倒没什么,到了补给站还有东西吃,就怕连命都丢了。

  补给站这种接力移民的模式是李鸿章搞出来的。

  这个时候,他正在泰安府沂口镇边上的一处补给站。

  他并非过来查看补给站的情况。

  而是来兴师问罪的。

  就在刚刚,李鸿章暗访了边上的镇子。

  在镇子中的一处餐馆吃饭的时候。

  李鸿章偷偷跑到了后院的仓库。

  果然在这里发现了补给站的面粉。

  这些面粉还装在原来的口袋里,上面有着专门的标签。

  这些面粉是上海滩的面粉厂出产的,一眼就能够认出来。

  地方上的餐馆根本就买不到。

  那么这些东西的来源就很容易说清楚了。

  补给站的公房中。

  一个穿着青色制服的男子被押到了李鸿章的面前。

  “你叫徐大海,好大的胆子啊,朝廷的东西也敢动,现在是什么时候?这些粮食是给百姓救命的,运到这里花了多大的代价,你知道吗?”

  那个徐大海是补给站的站长,以前是某县的吏员,能写会算,办事能力颇强。

  他很顺利就通过了华族的官员招募考试。分到基层工作。

  没想到这人本性就贪。很快发现了补给站的漏洞。

  每天那么多的迁移百姓在这里吃饭,消耗的粮食是海量的。

  于是这人就勾结周围的商贾,偷偷贩卖了一些粮食。

  做账的时候就说这些粮食是被移民吃掉。

  按照李鸿章制定好的章程。

  这些移民每天可以在补给站获得大饼三张,不可以多拿,也不能少拿。

  吃不完可以给别人。

  之所以制定得这么刻板就是为了防止底下的人钻孔子。

  但是还是有人发现了漏洞。那就是移民领了东西之后需要签字画押,也就是签收表。

  上面核对物资就是根据签收表来的。

  但是老百姓大部分都不会写字,他们只会按手印,而且都是官员让他们怎么按他们就怎么按。

  底下的站长就让人伪造手印,虚增领取的人数。

  这样的话,对应的粮食就能弄出去卖掉。

  但是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这样的事情涉及到不少人,不是一个站长就能够弄起来的。

  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仓库管理员,司务长都能够知道其中的端倪。

  这样消息就泄露了出去。

  李鸿章年纪不大,非常精明,他早就猜到会有这样的情况。一开始就暗中派人调查这种情况。

  他甚至派人假装成移民,暗中调查是否有这样的暗箱操作。

  还真被他查到了。

  这是华族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以后他还要在华族混的话,就要将此事给办得漂亮。

  那个站长此时就跟泄了气的皮球一般,佝偻着身子跪在地上。

  “大人饶命,小的知道错了。”

  李鸿章冷哼一声:“哼,本官治不了你的罪,你自己去跟裁判所申辩吧。”

  那个站长如同死狗一般被拖走。

  华族对官员贪污受贿的处理非常严厉。虽然没有到剥皮充草的地步。

  但是基本上这辈子也完了,最轻也要被发配到边远海岛。

  这可不是去荒岛求生那么简单。他们去了荒岛要负责开荒,不是得病死掉,就是被野人杀死,在南洋的一些偏远热带岛屿,流放犯的存活率十不存一。


  (https://www.24kxs.net/book/2131/2131376/10936484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