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我皇孙的身份被挖出来了最新更新 > 第13章 帮我选上一百人

第13章 帮我选上一百人


  “老吴,你回去记得告诉皇帝老爷子,即便只有三个月时间,但也不能一味赈济,要以工代赈,这样一来,在赈济的过程中也是能为各地增加一些基础设施,如城墙,水渠,堤坝之类的。

  千万不能只赈济,不让他们干活。

  人都是慵懒的,慵懒时间久了,只会惹是生非,横挑鼻子竖挑眼找事。”

  对这些他可是深有体会。

  第一天,粥棚端出,那些流民他感恩戴德。

  跌二天,感恩戴德的少了,大部分流民吃的理所当然。

  第三天,有人开始横挑鼻子竖挑眼,嫌弃粥稀。

  殊不知,这粥可不是理所应当该给他们喝的。

  最关键的是,没了这些粥,他们就得饿肚子。

  朱大福出言,朱元璋点头附和,他长于民间,自是了解庶民的各种毛病。

  这孩子施粥这么久,遇到的麻烦怕是也不少吧?

  “咱不敢保证多长时间后让他们填饱肚子,因而只能放任他们离乡逃命,你既说三个月能让他们填报肚子,朝廷倒是可组织他们回乡,三个月时间,朝廷也可从其他地方调粮,保证他们的口粮。

  另外,再组织他们修渠,以保证之后的灌溉。”

  三个月若卖力修,也是可修不少的。

  之后,一边修,一边灌溉,能长多少庄稼算多少,能打多少粮食算多少。

  ...

  朱元璋本出来换个心情,想不到朱大福竟给了他这么大一个惊喜。

  也没吃完桌上的的饭,朱元璋便起身告辞了。

  “那就这么说定了,咱去告诉皇帝老爷子,你来办这个事儿。”

  这事儿也不是非他办不可的,别人也是能代劳的。

  朱大福怕朱元璋为难,开口道:“我一介布衣,这事儿我怕也做不好,我写一份具体细节,应由朝廷遣人组织种植。”

  朱大福愿把这份功劳送人,朱元璋还不放心别人呢。

  “此事就这么定了,咱马上回宫给你拟旨。”

  老吴这官位也太大了吧,竟还能负责皇帝老爷子的拟旨之事?

  朱元璋走的匆忙,朱允炆只得匆匆跟随。

  离开的时候,还不忘一个劲儿的回头瞥着朱大福。

  这人脑袋是被驴踢了还是怎么着。

  亩产两千斤?可能吗?

  ***

  回了宫,朱元璋去拟旨,朱允炆则去寻了黄子澄。

  “黄先生,什么东西,至少能亩产两千斤,多则能达上万斤?”

  黄子澄眼睛一瞪,满是鄙夷,道:“两千斤,最高产的小麦水稻五百斤都达不到,有何东西能达两千斤,殿下跟着陛下出去,应辨别是非,莫要被那些疯言疯语混淆了视听。”

  听了黄子澄的确认,朱允炆放心了。

  随后解释道:“是朱大福,他和皇爷爷说,他有种东西能至少达到亩产两千斤,让皇爷爷给他一千亩荒地种植。”

  “亩产两千?还是荒地?那朱大福疯了?”

  黄子澄诧异过后,叮嘱道:“殿下别管他,殿下只管安心读书就是,任何时候,读书都是没错的。”

  “对了,陛下可考量殿下关中大旱之事了?”

  黄子澄询问朱允炆,也是想知道自己的见地被朱元璋认可了几分。

  朱允炆带了几分惊喜和自豪,回道:“问了,学生就按先生所教授的回复的皇爷爷,皇爷爷虽没说什么,但已在组织外出的流民开始回乡了。”

  没有朱大福三个月种植出土豆的保证,朱元璋怎会组织那些百姓回京?

  更何况,朱允炆所言,组织那些百姓回京后,是要把那些百姓养活起来的。

  而现在,组织那些百姓回京,则是要以工代赈的。

  这从本质上可就存在差别了。

  “老夫就说过,黄册鱼鳞册乃陛下首创,无论如何都不可破坏,而陛下也是最体恤民情的,无论任何意见只要是站于百姓角度总归是没错的。”

  ***

  就在黄子澄带着朱允炆自鸣得意的时候,朱元璋的旨意已下达到了朱大福那里。

  当然,为了避免亩产两千斤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朱元璋在旨意中,只说把城郊两千亩荒地交给朱大福,由他负责种植新型农作物。

  而且,还允他自行挑选青壮种植,各衙门要给予便利。

  拿着这道旨意,朱大福有些不可置信。

  老吴这效率也太快了吧,他以为旨意到达,至少得明后日了。

  想不到,短短几个时辰便就到了。

  行,老吴效率快,那他也不能慢了。

  ...

  接到旨意的第一时间,朱大福先去城郊瞧了那两千亩荒地。

  那两千亩荒地草长得倒还挺好,可见并非种植不出农作物的。

  瞧过之后,朱大福当即回了酒楼。

  施粥还在继续。

  朱大福随即冲着那些流民喊道:“有个好消息,我要去城郊种植一种新型农作物,需一百青壮,你们谁愿去的,抓紧时间报名,招满即止。”

  他只有能种一千亩地的土豆。

  所以,即便朝廷即便给了他两千亩,他也全部利用不上。

  一百人种植一千亩。

  每人种十亩差不多也能办到。

  朝廷组织流民回乡以工代赈的旨意还未下达。

  因而能留下种植什么新型农作物,也算是对以后的生活有了保障。

  毕竟,这些免费的粥棚,说什么时候没有就什么时候没有了。

  一时之间,人走了大半。

  喂,城郊那里还没人负责登记呢。

  你们现在过去,除了看草也报不上名的。

  朱大福根本来不及多喊,人就已经跑光了。

  算了,他还是抓紧时间过去一趟,自个儿亲自去登记吧?

  ***

  东暖阁,朱元璋下达了给朱大福的旨意,徘徊在房间中考虑着还有什么地方是需要注意的。

  走了几步突然想到。

  那孩子提出以工代赈,在那群流民跟前怕是吃过亏吧?

  突然之间多了数百人让他指挥,没个可靠的帮手怕是不成。

  ...

  很快,朱元璋招来了一身着亲军甲胄的壮汉。

  这壮汉也隶属于亲军护卫,名为何先,已做到了千户。

  “咱交给你个事情...”

  既是亲军护卫,那自然是唯朱元璋马首是瞻。

  即便是朱元璋现在开口让他自刎,他怕是也会毫不犹豫举刀。

  “你去寻那大福酒楼的掌柜,听他吩咐,也保护着他。”

  何先连一句反问都没有,直接接旨。

  随后,朱元璋又道:“那孩子的事情你不必与咱汇报,往后你只听他之命行事就行。”

  那孩子,他放心。

  朱元璋把锦衣卫当做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让他们四处收集情报,但他却是至始至终都不曾让锦衣卫监视朱标的。

  ***

  朱大福安排好酒楼之事风风火火过去之时,只见那里已经有条不紊排起长队。

  这些人什么时候这么自觉了?

  朱大福走近,只瞧一壮汉站于前方有条不紊做着登记。

  看这人腰圆膀粗,也不像是流民啊。

  朱大福诧异,何先起身,并未说明身份,道:“小人瞧这儿聚集的人不少了,便想着帮忙登记一下。”

  说着,便给朱大福让出了位置。

  既然有人帮忙登记了,那当然是最好了。

  朱大福你微微一笑,道:“看来你也识字,你就帮我选上一百人。”


  (https://www.24kxs.net/book/2170/2170914/66724272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