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印钞机?(求月票!!!)
高丽汉城郊区。
盆塘一片荒地正在破土动工,现场大型机械、工人忙得热火朝天。
两辆高档轿车停在了工地外,陈永基也不等助理拉开车门,自己推开车门走了下来。
后面一辆车上,陈华英也跟着下了车。
二人看到眼前规模庞大的施工现场,脸色阴晴不定。
陈永基直接对助理道:“去把这里的负责人叫来。”
“是。”
很快,助理就带来了工地的负责人,是个中年秃头。
秃头见到陈永基后,连忙鞠躬,顺洋建筑在顺洋集团属于边缘业务,但他作为中层管理,还是认识陈永基的,这也要得益于陈养喆的用人制度。
陈永基指着施工现场问道:“这里在建的是什么项目?我记得最近两年集团都没有批过这么大规模的项目,难道是你们顺洋建筑接的私活吗?”
要真是私活顺洋建筑那帮高管肯定早就屁颠屁颠的上报邀功了,陈永基这么说不过是诈一诈这个秃头罢了。
果然秃头连忙解释:“冤枉啊副会长,没有集团的命令,我们哪敢接什么私活,这个项目是陈养喆会长亲自下的命令。”
陈永基跟陈华英兄妹俩对视一眼,心道:果然如此。
“哦?你说的都是真的?把你们的施工图纸拿来我看看。”陈永基不动声色的对秃头厉声道。
“千真万确啊副会长,我怎么敢骗您呢。”秃头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赶紧叫手下去拿施工图纸。
不多时,施工图纸就送到了陈永基手上,陈华英凑上前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陈永基却是越看越惊讶。
见哥哥明显看出了什么,却一言不发,陈华英有些不耐烦:“喂,这到底是什么?”
“工厂。”
“工厂?”
陈永基的目光在图纸上滑过,一字一句的道:“不,准确来说,应该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
“工业园?”陈华英还是一头雾水。
陈永基看妹妹这幅不学无术的模样,不禁一阵心累,自己的队友都是什么臭鱼烂虾,要不是看她还有利用价值,早就把她一脚踢走了。
“这么说吧,顺洋半导体的工厂你知道吧?”
“嗯。”
“这座工业园要是全部建成了,有六个顺洋半导体那么大。”
陈华英闻言吃了一惊。
陈永基面色凝重的收起了图纸:“你也猜到了问题的严重吧?爸爸在集团会议中从未提及这里,也就是说,这片工业园并不在顺洋集团的版图内。”
不在顺洋集团的版图内,也就是说不在她们将来继承的财产内,陈华英原本不太擅长思考的大脑,也在这一刻开始疯狂运转起来。
“是浩俊,一定是那小子干的!”
陈永基看着差点没把嫉妒写在脸上的妹妹,不禁暗自摇头,老爷子想干的事情没人能阻止,同样的,老爷子不想干的事情,就是拿枪指着他的头也很难让他点头。
这不禁让陈永基怀疑,难道老爷子是想把顺洋集团拆分开?为了避免将来继承权争夺?
不过有一点陈永基知道妹妹说得没错,这里面肯定有老二儿子的一份。
“大哥,这本来应该是属于你我的财产,不能让浩俊那小子平白占了!”陈华英气急败坏的道。
陈永基暗暗冷笑,这个蠢货,要是老爷子真的只把这么点产业留给老二一家,他恐怕做梦都要笑醒了。
“回去吧。”
“什么?”
陈华英不可思议的看着大哥,怀疑自己听错了。
陈永基也没有跟她废话,冷笑道:“我想顺洋集团里,恐怕有人比我们更关注这个项目。”
稍加思索,陈华英才恍然大悟。
.......
两天之后,是顺洋集团一个月一次的高层会议。
然而,这天一大早,就有许多股东来到了会议室,一副气势汹汹的模样,弄得顺洋集团的许多高管心里惴惴不安。
一股压抑的气氛笼罩着会议室,准备茶水的助理小心翼翼已的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生怕遭了鱼池之殃。
上午九点,陈养喆终于来到会议室。
“会长早。”
“会长早安。”
陈养喆一眼就察觉到了不对劲,扫了一圈原本不该出现在会议室里的股东们,不露声色的说了句“坐。”
等待众人落座后,按照惯例,就是各个子公司的社长汇报上一个月的经营情况,然而,就在一位社长站起身准备发言时,一个股东直接打断道。
“等等,在座的哪位是顺洋建设的社长?”
陈养喆眉头紧锁,却并没有插手。
顺洋建设的社长是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小心翼翼地站起身。
股东立即厉声道:“我听说顺洋建设在盆塘接了一个很大的项目,相当于六个顺洋半导体,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作为股东,却毫不知情?”
小老头心头一颤,下意识的看向陈养喆。
图穷匕见,陈养喆恍然,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目光扫了一眼在场的股东,以及,陈永基兄妹三人。
“姜社长,有什么话你就照实说嘛,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陈养喆缓步走到顺洋建设姜社长的身后,按着他的肩膀笑道。
姜社长吓得差点没尿裤子,心里那叫一个苦啊,他在顺洋集团就是个边缘人物,高层会议只能坐在最靠后的位置,平时这些大人物看他一眼的兴趣都没有,哪边他都不敢得罪啊!
可是,陈养喆已经点名了,姜社长只能颤颤巍巍的站起身。
“这个项目是我们最近才接到的,还没来得及向上汇报.......”
股东们一阵交头接耳,都是一副:你骗鬼,的表情。
姜社长无奈苦笑,在没有摸清楚陈养喆态度的情况下,他可不敢把对方供出来,得罪了股东顶多是受些责骂,人事权还掌握在会长陈养喆手里,得罪他,自己立马就要卷铺盖回家了。
陈养喆很满意姜社长的回答,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随后回到了会长的座位上。
“还是我来替姜社长说吧,这是一家芬兰企业在高丽投资建造的产业园,主要的业务是做移动电话,我个人在里面有一点股份,在我的强烈要求下,这家芬兰企业同意生产所需的半导体,全部采用我们顺洋的产品!”
所谓的芬兰企业,其实是秦浩让吴世贤注册的,主要是为了在收购诺基亚电子信息部门时,安抚官方跟高科技人才的抵触情绪。
同时为了最低限度的避免顺洋集团的干预,秦浩跟陈养喆也约定,新公司不跟顺洋集团发生直接关系。
像工业园区的建设,也是在陈养喆给出可以先行垫资50%工程款的情况下,秦浩在同意交给顺洋建设来做的。
陈养喆之所以一直没有在顺洋集团说这件事,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为了面子,老爷子傲着呢,他可不想让人知道,他,陈养喆!对这家新公司完全没有掌控力。
听陈养喆这么一说,股东们的态度都缓和了不少,没有了之前的咄咄逼人。
陈永基跟陈华英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才不相信老爷子在那家公司,只是占了一点股份呢,按照老爷子的性格,向来是只吃大头的,小打小闹的股份,他压根就瞧不上。
这是铁了心要隐瞒财产啊!
然而,陈养喆目光一扫,陈永基跟陈华英兄妹俩瞬间就哑火了,心虚的低下头,不敢吭声。
之后的高层会议就进行得波澜不惊了。
........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
吴世贤花了三个月跟诺基亚就电子信息部门完成了交割,并入新公司“SAMSUNG”的研发部门,同时对原先的人员进行了重新的优化分配岗位。
另外秦浩还在高丽开设了“SAMSUNG”分公司,主要招收外观设计、电子程序开发等研发岗位,由于待遇优厚,同时采取的是职业经理人晋升模式,吸引了大量高丽的高尖端人才争先加入。
这也一度引起了不少高丽财阀的不满,不过有陈养喆保驾护航,这些财阀也只能是打打嘴炮,跟陈养喆抱怨几句。
事实证明,高丽其实还是有人才的,经过历时半年的研发,第一款“SAMSUNG”样机问世。
这是一款翻盖手机,虽然跟后世不到半个巴掌大小的翻盖手机相比,显得比较臃肿,但跟如今动辄砖块大小的“大哥大”相比,这款手机就显得十分小巧玲珑了。
“这个翻盖的设计是谁想出来的?简直就是完美!”陈养喆摆弄着样机,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当然,他感兴趣的不是手机本身,而是这款手机背后能够带来的庞大收益。
吴世贤的目光落在了秦浩身上,这个翻盖的设计自然是秦浩提出来的,不过他对于这个时代能把手机缩小到什么样,心里还是没底。
一开始,他的要求是将手机重量减轻到500克以下,然而后来在芬兰研发部门跟高丽外观设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将手机的重量减轻到了只有300克。
这个尺寸已经到了一个巴掌能够握得住的地步,这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手机了,虽然它的功能还十分简陋,只能打电话,连短信功能都无法实现,而且一旦信号偏弱,就会出现断线、噪音,但这并不是手机本身的问题,而是基站不足导致的。
“这个,手机,什么时候可以量产?”陈养喆兴致勃勃的问。
秦浩看向了吴世贤,吴世贤会意,赶紧汇报道。
“我们的工业园区在上个月刚刚完成了第一期的交付,设备已经第一时间入场调试,预计这个月底就能开工了。”
陈养喆冲吴世贤笑了笑,满意的点点头:“不错,动作很迅速。”
秦浩呵呵一笑:“怎么样爷爷,职业经理人制度还是有好处的吧?”
陈养喆瞪了孙子一眼,没说什么,他从来也没有否认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优势,但他有自己的考虑。
秦浩知道,要撼动老爷子这么多年来形成的价值观是很难的,不过没关系,积少成多,只要“SAMSUNG”继续发展下去,两相对比,老爷子很快就会发现,僵化的顺洋集团在“SAMSUNG”面前,就像是行动缓慢的老爷车。
陈养喆看着意气风发的孙子跟他的手下吴世贤,暗自叹了口气,要是自己的后代都能像孙子一样,他又何必发愁什么用人制度呢,一想到自己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女,陈养喆就是一阵头疼。
........
1991年9月1号,吴世贤在秦浩的指示下举行了一场产品发布会,宣传的产品自然就是第一代“SAMSUNG”。
而这款产品主打的宣传标语也很简单——第一款真正的手机!
在此之前,大部分的手机都只能算是移动电话,最轻的重量也不低于800克,一只手根本掌握不了。
当吴世贤从口袋里掏出样机时,全场鸦雀无声,差不多三秒之后,整个会场都疯了一样,镁光灯差点闪瞎了吴世贤的双眼,他只能勉强保持微笑向在场的记者们展示。
仅仅一天时间,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这些主流报纸都纷纷刊登了吴世贤手里握着手机展示的图片,电视台的报道也随之将这场发布会的内容带到了欧美的千家万户。
一款体型小巧,真正可以拿在手里把玩的手机,你不想拥有吗?
至于高达1999美元/台的售价,压根就不是问题,毕竟摩托罗拉的MicroTAC售价都要高达2500美元/台呢。
更何况,这款叫做“三星”的手机除了经典的黑色外,还有七种绚丽的颜色可以选择,这对于受够了千篇一律黑色移动电话的女性用户来说,简直就是致命诱惑。
短短一个月时间,“三星”在欧美的销量就超过了50万台,跟后世动辄上千万的销量相比,看似不值一提,可要知道这是1991年,而且接近两千美元的高昂售价,能够达到如此销量,已经让全世界震惊了。
而且,这还是在很多国家经销商面临缺货的情况下,如果不是产能不够,这个销量至少还能提升十万。
“三星”的爆火,让陈养喆都有些眼红,甚至多次亲临工地,敦促顺洋建设尽快完成第二期工程。
陈永基跟陈华英就更是酸得牙都快掉了,那可是50万台啊,每台1999美元,算下来就是接近十亿美元的销售额,就算抛掉各项成本,只算10%的利润,那都有一亿美元,一个月纯利润一亿美元是什么概念?
这简直就是个聚宝盆啊,不,聚宝盆都没这么快,完全就是个印钞机!
这下,陈永基跟陈华英兄妹俩就更坐不住了,经常旁敲侧击的试探老爷子的态度,做梦都想把“三星”弄到自己手里。
(https://www.24kxs.net/book/2192/2192868/73341605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