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阶段取材参考
副本的主要架构来自于戚继光的抗倭事迹,后面的史料原文基本上也都是从相关史料中搜集的,简单改了几个字。
其中,邓元敬的人物原型是戚继光与邓子龙,林襄敏的人物原型是胡宗宪,王宗昌的人物原型是王士琦。
三箭定乾坤是戚少保年谱耆编中记载的真实事件,作战的细节则是来自于定格动画纪录片《戚继光》,强烈推荐。
林襄敏的军资问题以及内阁的相关剧情主要是取材于当时的历史以及《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的相关剧情。
蒲宁港之战的原型是岑港之战,南河城之战的原型则是戚继光的夫人防守新河城以及抗倭战争中王士琦的南原之战。
王宗昌的墓葬的相关情节同样是以王士琦作为原型,历史上的王士琦虽然在抗倭援朝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但死時在《临海县志》中的记载确实是“帑无長物,旅榇萧然”,直到1954年墓葬才被发现,出土了一大批金冠金带等珍贵文物,实际上是后来皇帝赐予的墓葬,改变了人们原本的认知。
徐先生当然就是胡宗宪的幕僚徐渭,历史上他远走塞外其实并无记载他与戚继光有交集,书中安排他们见面是为了凸显“封侯非我意”的主题,与某些养寇自重的历史人物形成对比。
然后简单说一下取材的基本原则。
之所以采用魔改的方式来写呢,主要还是用真实的历史存在许多弊端。
比如,历史的真相谁都不知道,有些事件和人物只能通过史料原文记载去推断,而有时候推断的结果可能是大相径庭的。
就比如说某个官员,史料中确实有许多贪污、巴结权臣的记载,但同时他又做了许多实事。那么他巴结权臣具体是为了谋私呢,还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官位好做大事呢,这谁也说不清楚,不同人在评判的时候标准肯定会有很大的区别。
又比如一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难免会有一些缺陷,真正意义上的完人少之又少。
而且,很多细碎的历史情节难以集中,情节上紧凑度会差一些。
所以就采用了这种魔改和缝合的方式,可能是把很多不同人物的事迹放在一起,也可能是改变了某些细节。
就像《大明王朝1566》中把胡宗宪几乎刻画成了一个完人,这個肯定是与史实不完全相符的,更多的是表達一个美好的願景,表达一种期待。
更多是演绎性质的,而非纪实。
所以书中的一些英雄人物,本身也是表达一个美好的愿景和期待,并不一定跟历史上的原型完全符合。
尽可能凸显这些英雄人物光辉的一面。
我写完一段剧情都会把原型写出来,大家也不用非要一一对号入座,如果对某个原型持不同意见,也可以保留。但没必要因为某个原型在历史上可能存在一个小瑕疵,就因此来将他全盘否定。
当然,我取材的时候,肯定也都会取材自一些公认的、毫无疑问的功大于过的人物,肯定不会出现给一些公认的垃圾洗白的情况。
最后求个月票,下个副本应该会更有意思。
(https://www.24kxs.net/book/2202/2202907/72131951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