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五百九十三章 月球月面科学考察站规划蓝图
随着月球月面大型数据天线系统架设完毕,吴浩领着张俊他们重新出现在了心月狐航天指挥控制大厅。
见他们到来,余成武带着周向明随即热情的迎了上来。
略微寒暄两句,吴浩随即看着屏幕道:“那就开始吧。”
好的,余成武闻言点点头随即吩咐道:“将考察站月面01到10号监控相机的画面全部都调出来。”
“明白!”
随即,大屏幕上面的数据画面消失,十个监控视频画面窗口出现平铺在大屏幕上。这些视频画面窗口里面的图像都大同小异,都是荒凉的月球表面,以及黑色的宇宙背景,有几张上面还能够看到地球悬挂在半空中。
“我怎么看着有几个画面是重复的?”张俊观察了一番随即好奇的询问道。
听到张俊的询问,余成武笑着看向了周向明,后者见状随即回答道:“这是十台监控相机,全部都部署在大型数据天线上面。
根据角度和位置功能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广角固定机位,转动机位以及特种机位三种机型。
首先是固定机位,位于天线桅杆的,最下面总共有四台。它们能够对于天线周围三百六十度庞大区域进行覆盖,且因其采用的是超高清广角相机,具有很强的分辨率,且所拍摄出来的图像不会出现畸变。
通过这些超高清广角相机,我们就可以实现对于整个月球月面科学考察站附近区域进行实时高清监控,并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控这些机位的角度,来实现重点监控。
在其上面三台属于是转动相机,它们可以实现三百六十度自由转向,通过调节对任何角度进行监控,并且还可以对附近的移动物体进行跟监视。
比如我们的智能操控机器人在工作的时候,通过它们就可以实现不间断跟踪监控。
三台转动相机都属于超高清相机,可以同时跟踪监控多个目标,这将会作为我们的今后运用的主力,用在科考站建设和其它一些科研项目之中。
在上面三台相机呢,除了最顶上一台全景相机外,剩下两台都是特种相机,一台红外光谱相机合成孔径相机,用于监控红外光谱信号。而另外一台则是超高清长焦相机,用于监控远处区域。”
听到周向明的介绍,在场众人都点了点头。跟着吴浩他们来的邹小东则是看着大屏幕上的这些画面不由询问道。
“这个大型数据天线建在哪里了,怎么不见着陆器呢。”
“着陆器在这儿!”周向明放大了一个画面,指着远处的那个白点冲着邹小东说。边说还边在操控手上键盘,随着画面的不断放大,大家终于是看清楚了着陆器的全貌,以及着陆器附近摆放的那些包裹。
“这个着陆器距离天线咋怎么远?”张俊不由好奇道。显然他也没想到,天线居然距离着陆器这么远,需要放大画面才能够看到着陆器的身影。
天线距离着陆器的距离大概三百五十米左右。说着,周向明调控出来了一张月球卫星地图冲着众人介绍道。
“大家请看,这就是知海西北部,里菲山脉附近的月球卫星地图。地图西面就是里菲山脉,这里就是我们着陆器的着陆地点,这个白点就是。
而我们的天线就是建立在这个白点西北方向三百五十米处,就是在这里。”
讲到这里,周向明换了一张卫星地图,这张卫星地图和前面那一张一样,只不过上面被用彩色方框和线条以及文字标注了很多区域。
“大家请看,这就是我们整座月球月面科学考察站的卫星规划示意图。”
“图上东南方向这个区域,也就是淡黄色圆形区域,就是我们的着陆场。整个着陆场直径五百米,我们的着陆器在着陆场圆心大概十米的位置进行着陆,就是这个白点。
着陆场西北区域,这里这个点就是我们的大型数据天线系统,在它的北侧这一片平坦区域就是我们的月球科学考察站核心区。
这边靠近里菲山脉这边,是我们所建设的一个物资设备仓库,主要用于一些物资和设备的存放。靠近西北区域的这块则是我们的一个资源储存站,这里面储存着我们所采集来的水资源,以及电解所得到的液氧液氢等等资源。
而在考察站东北方向呢,则是我们所规划的太阳能发电站。这一片区域都将用于太阳能电池帆板的铺设安装,旁边是与之配套大型储能电站,用于储存太阳能电站所发的电。
在考察站东面呢,则是一望无际的知海平原,我们在这里设立一个户外试验区,用于进行一些月球月面的户外暴露实验。”
讲到这里,周向明语气一转和善笑道:“当然了,这只是我们的设计规划方案,具体如何施工还得因地制宜,根据相关的需求对这份规划方案进行一些改变。”
“五百米的着陆场,这个规模并不大。”吴浩听完周向明的这番介绍点评了一句,然后说道:“你们如何来保证每次着陆的精度,让着陆器都降落在这个范围之内,确保考察站的安全。
第二个问题,着陆场这么小,后续的着陆器该如何降落,容得下其它的着陆器吗。”
听到吴浩询问,余成武和周向明二人也收起笑容,认真对待起来。
主管技术方面的周向明则是冲着吴浩解释道:“是这样的,这个着陆场只是我们为日后着陆上升器所规划的主着陆场。
目前降落在这个着陆场上面的这些着陆器,后续会根据我们考察站的建设需要而进行拆解,着陆器上面的这些零部件和材料都会运用到我们的考察站建设之中,避免相关的资源浪费,这一点在我们这艘月球货物运输系统着陆器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进去了。
至于后续的着陆上升器,相比于这总一次性着陆器,操控更为精细,十四公里的降落高度,可以实误差不大于五十米的精准着陆。因此我们有信心,也有充足的能力保证着陆器的着陆安全,以及我们考察站的安全。
除此之外,为了应对后续需要,我们还会在主着陆场外,建立规模更大的副着陆场。后续可以根据任务需要来随时进行更换使用。确保考察站的安全不受影响。”
(https://www.24kxs.net/book/2223/2223826/73360158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