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小说名字 > 第七十九章 忘我

第七十九章 忘我


()找到回家的路!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两句诗,两名儒生也只能觉得好而已,但说好在何处,比‘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强在什么地方,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来。

        这自是两人还没到这重境界的缘故。

        可是贺知行和徐清长却知道李志常这两句诗,不单单强在质朴自然,更是一种点醒。

        过去他们也听过这种道理,但没有今天这么直观。

        因为李志常以树枝为生机,以大地为纸,借助了天地的便利,自然的气机流转。

        将那种意境,通过这种巧妙的方式,直入他们的内心深处。

        可以说李志常这一番演绎,不止是要压过徐清长所写字那样简单,而是当头棒喝,禅宗的狮子吼。

        种种妙悟,纷至杳来,在电光石火间,两人心灵受到的洗礼,绝非简单的言语描述。

        这就好比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志常这演绎,便让他们的积累,有了质的变化。

        其实这不是说,李志常这有那么厉害,能简简单单施为一番,就胜过两人苦读数十年,积累的学问。

        而是因为他们两人积累深厚,才能借着李志常的点化产生妙悟。

        如同化学实验,有了核心材料,然后可以反应,生成有用的物质。但是如果加上催化剂,就可以将这一过程大为缩短,反应速度,成千上万倍的增加。

        而两人究竟悟到了什么,还得从这诗文中说起。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名为写景,其实染上了徐清长自身的感情~色彩,可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言能达意。

        自来能做到这一步的,都当得起才子之名,可谓出类拔萃。

        但还算不上真豪杰,真大学者。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便显得极其自然,没有浓墨重彩,词句之中,无一处着我,却物我浑然一体。此可谓‘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这便是无我两忘,极高明的境界了。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高下自然有别。

        ‘有我’便不能忘我,一人所见,便有局限。

        而‘无我’,却是以物观物,无处不在,无所不至。

        能够以各种角度,正确看待天地间自然的道理,更进一步,便能洞悉天地变化,宇宙运转,自成一片天地,自有一番不可磨灭的道理。

        可以这样说,能写‘有我’,固然是人才,却局限一方。能写‘无我’,方才称得上豪杰,为万世表。

        这‘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不是李志常所作,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李志常看破徐清长境界的局限,其胸襟气度,自然在徐清长之上。

        所谓三流人物比气力、二流人物比智量,唯有超卓人物,才可以胸襟气度,走到别人走不到的地方。

        “气学一脉认为世上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物质和虚空,都只不过是气的不同形态。唯有领悟了气,才能掌握天道人道。李志常刚才就是在以‘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来描绘一方天地,一方山河,归根到底,不脱离道家忘我之境,不脱超脱物外之情,而这一切,又根基于气的演化。

        那书法的意境,可谓茫茫渺渺,浑然难测,足见李志常的厉害处。”

        贺知行看向李志常,心中不免更加慎重了。

        徐清长大大方方,拱手一礼,说道:“这十几年浑如一梦,直到今天才有所醒悟,这一切都拜李兄所赐。”

        李志常受了对方一礼,并不避讳,他受得起,不接受,反而是对徐清长的不尊重。

        只是淡淡回道:“以徐兄的才学,将来也能领悟到这一点,而且若非徐兄、贺兄这等人物,别人也未必能领悟到什么,终归道可以传,但能否有所成就,仍得看自身心性。”

        “话虽如此,可是若无李兄,还不知道,要多走多少弯路,多蹉跎多少时光。”徐清长不由感慨道。

        贺知行微笑道:“此事当能流传后世,今日能参与其中,不得不说,沾了徐兄和李兄的光,外面不是说话的地方,还请跟在下入内。”

        跟着贺知行的两名儒生,看着两人对李志常态度大变,总结一句,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却觉得好厉害。

        对着李志常态度,也不免自然恭敬了许多。

        毕竟凤山书院,也不是谁都能来的地方,里面的儒生,未必个个都是世情通达,却绝不会是什么蠢货。

        就算之前他们对徐清长有所鄙夷,但是当面也不会做出打脸、讥嘲的举措。

        一行人,不多时就入了书院。

        无论是小武还是香儿都是第一次进入儒学书院,倍感好奇。

        小武才学会勾连天地元气,五感敏锐,感觉到这里的不同。这里的元气似乎很是浓郁,他试着催动心法,可是那元气只往身体里走了一圈,半分都没留住。

        他暗自讶异,却见贺知行对他露出笑意,让他浑然摸不着头脑。

        原来这儒家书院,本就是建在荒芜之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这儒家书院固然天地元气浓郁,却是因人成事。

        乃是前贤大儒,日夜讲学,感悟天地,法则自然演化,后来求学的士子越来越多,潜移默化下,就影响了周围环境,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地方。

        这元气虽然浓厚,却物随其主,充满气学一派的法理。

        小武不同文墨,心中没有气学的法理,跟这天地元气就呼应不起来,在这修行,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此这种大书院所处的地方,虽然极好,却没有修行者出没,因为在这里,根本无法修行。

        若有一日,人人开启民智,有了自我坚持的道理,文思汇聚,便越是难容鬼神。

        一切仙魔菩萨、牛鬼蛇神,都会因为天地间元气被法理、文思充满,不能操纵,失去神通变化。

        那时候便是人道鼎盛之时,又可以称为末法之世。

        天道人道,一盛一衰,上古之时天道大兴,故而人道筚路蓝缕,后来中古诸子,大兴人道,便有了远古练气士的衰落,形成了现在天道人道并肩而立的局面。

        但是发展下去,人道终究会压过天道,到那末法时代,此亦是无可奈何之事。


  (https://www.24kxs.net/book/2233/2233068/85440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