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一千八百种坏毛病 > 第124章 老朱的殿试

第124章 老朱的殿试


第124章  老朱的殿试

        阅卷方面,经过最初的混乱后,有太子朱标在统筹全局,事情很快就步入正轨。

        综合知识考卷是有标准答案,打分同样制定了标准。

        至于策论卷审稿,与以往并没有太大不同,不同的只是考题本身以及出题立意不同而已。

        时间飞逝。

        终于到了放榜的时候。

        一大早,礼部衙门大堂外,就聚满了人。

        临街商铺人声鼎沸,街道读书人络绎不绝,酒肆高谈阔论不绝于耳。

        “放榜了!”

        “放榜了!!”

        这时一声放榜的喊声响起,现场就如同在沸油的锅里掉入清水一般,直接炸开。

        街道上,酒肆内的读书人纷纷朝着礼部衙门大堂方向狂奔而去。

        大榜前,早已经是聚满了人,将大榜围得水泄不通。

        “让一让!”

        “前面的人让一让!”

        十几个士兵护卫着放榜的考官,硬生生挤出一条路来,走到大榜前,最后将加盖了礼部章的榜单粘贴在了大榜前。

        大榜两侧,杏花开放。

        杏花下。

        则是人间众生相。

        有人欢喜有人愁。

        “果然落选,辛苦准备这么久,真是不甘心啊”

        “中了,我竟然中了,哈哈!”

        “我也上榜了!”

        也有站在杏榜下,直接破口大骂的。

        “不公平,今年科举考试根本就不公平!”

        “就是,所考的内容与圣人言毫无关联,有违读书之道!”

        “此届科举考试,有失公允,我要求重考!”

        对于这些失败者的狂吠,没人理会。

        这些所谓的读书人,喊累了,也就会散了。

        站在人群中的李进,抬眼看去。

        从榜单最后开始扫起,一个个往上看。

        没有,没有,还是没有。

        他越看心越凉。

        落榜了吗?

        李进嘴角扬起一抹自嘲的笑容,看来还得继续回去教书了。

        已经到了榜单前排了,还是没有自己的名字。

        不过做事情,有始有终,是李进一直以来的习惯。

        他还是决定看完整个榜单。

        李进瞪大了眼睛。

        看着处在榜首位置的李进二字。

        即便沉稳如他,在看到这个结果时,脸上也是难掩激动之色。

        李进不仅上榜,而且还中了榜首会元!

        这几乎是读书人最高的荣誉。

        他做了几次深呼吸,这才平复下来,对于杨宪就越发感激。

        他自认为如果没有那几个月时间扬州教学生涯,他是绝对拿不到这个名次。

        <div  class="contentadv">        甚至如果自己还是保持以前那种读书人固有的思维,名落孙山也说不定。

        会试上榜的考生,便是贡士。

        对他们来说,之后还有最后一场考试,那就是殿试。

        不过由于,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被黜落的问题。

        因此只要会试上榜,功名便已经稳了。

        到了这一步,考生们基本不会有心理负担,要庆祝的可以庆祝起来了。

        当然大部分人,还是在认真准备即将到来的殿试。不过经历过先前这种魔鬼会试,殿试要考什么,他们一下子也没有底,更无从准备。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

        出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只有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为赐进士出身若干人,第一名称传胪;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若干人。在一、二、三甲的都泛称进士。

        中了进士,功名就到了尽头。

        会试的题目由朱标出。

        而殿试的题目则是由朱元璋亲自定,对于自己这个题目,朱元璋十分满意。

        在朱元璋看来,他出的考题不仅完全满足科举改革的要求,而且还能顺理成章引出下一次科举考核朝廷所需要的人才,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此次恩科科考题目是由朱元璋、朱标父子自己出的,可事实上其实都是在受到杨宪影响后做出的。

        也就是说其实杨宪本人,才是这场科举改革的真正引导者。

        大明首次恩科,一共选出贡士三十六人。

        这也是大明的第一批贡士,这些人也将是朝廷的未来栋梁。

        常言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为了让他们能够扛起江山社稷。

        朱元璋心中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决定让这批知青上山下乡,时间就定在三月上旬,也就是今年春耕的时候。

        在这之前,还有一场殿试。

        大殿前。

        “皇上有旨,召新科贡士入朝殿试!”随着内侍官的喊声落下。

        三十六名贡士昂首挺胸,迈过龙道,往大殿走去。

        多少学子寒窗十几载,为的就是这一刻。

        这三十六人无疑是幸运的,恰好迎来了科举的变革。

        如果还是按照以前四书五经的科考模式,此刻这大殿上,就不一定有他们的位置。

        朱元璋端坐龙庭上,扫视着下方众学子。

        学子们由于第一次上朝堂面圣,大部分人都显得有些拘谨,不过总体上来看气质都还是不错的,虽然紧张,却并没有出现那种畏缩的情况。

        尤其是站在前面的李进,竟然丝毫不怯场。

        这人就是老大提起的那个李进吧,确实是人中龙凤。要不是还有殿试要举行,朱标怕是早就召见李进了,因为关于“如何快速实现国库充盈”这一考题,李进的回答,可以说是完全答进朱标的心里了。

        朱标从李进的回答中,看到了杨宪的影子,这才是最让他欣喜的。

        目光从在场三十六名学子身上一一扫过,朱元璋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他对于这场科举会试结果很满意。

        大殿上,所有人都等待着朱元璋出题。

        朱元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开口道:“抬上来吧。”

        话音落下,大内侍卫们抬着三大筐稻谷从大殿外走了进去。

        稻谷?!

        众考生看着这三筐稻谷,都懵逼了。

        这又是什么意思?

        这次科考,不仅会试作妖,殿试也是如此吗?

        这熟悉又糟糕的感觉,让他们内心升起了不好的预感,想起会试三天的折磨,有些人就脸色发白。

        也有一些心思活络的学子,立马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进行剧烈的头脑风暴。

        尽力将这稻谷与考题结合联系在一起。


  (https://www.24kxs.net/book/2261/2261289/1159038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