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小说免费阅读 > 第106章 一切为了江山永固

第106章 一切为了江山永固


第106章  一切为了江山永固

        “以四书五经选拔人才,万万不可!”

        杨宪斩钉截铁的声音,在府衙内回响。

        朱标看着杨宪,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开口道:“杨卿是认为四书五经有什么问题吗?”

        杨宪摇了摇头,回道:“四书五经,作为儒家经典,本身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甚至其中教的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我看来都很好。”

        说到这,杨宪顿了顿,接着开口道:“但是他却不适合作为科举考试的选题。”

        听了杨宪的话,朱标更加困惑了。

        “怎么说?”

        杨宪没有卖关子,直接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开口道:“诚如殿下之前所说,科举考试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也就是说这些被选中的人,都是将来的大明官员。”

        “拿县令来说,他身上所要具备的能力,是如何发展治下一个县的经济、民生,如何管理治下百姓,如何做好治安等等。小到开河修路,农作物种植,大到商业发展。还有比如像今年这样的灾年,来了之后,如何应对.”

        “朝廷真正需要的是这种务实有能力的人才,而不是那些满脑子只知道学习四书五经的读书人。有些读书人甚至连五谷都不分,说大道理擅长,各种儒家经典也是信手拈来,可这与国何益?”

        “我们要的是能够解决具体问题,能够为百姓干事的人。”

        “殿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还有四书五经的字数是有限的,而考试的次数是无限的。

        这也注定了,以四书五经为考核内容的科举考试最终会变得更加扭曲。明中后期,便产生了所谓截搭题。

        所谓截搭题,是科举考试八股文的一种特殊命题方式。

        明清八股文题例出《四书》之内,用一句、数句或一节或全章为题,其后为避免重复,采用割裂经书文句,截断牵搭作为试题。

        明丘濬《大学衍义补》:“近年初场出题,往往强截句读,破碎经义,于所不当连而连,不当断而断,而提学宪臣之小试尤为琐碎。”

        因此这种取士方法,不仅扼杀其他学术,也毁儒学,毁经学。等于是在儒家里头,又来了一次罢黜百家,这种考试方式对真正的儒家而言都是一种摧残,而且永远产生不了新知识。

        儒家思想,自然不可全盘否定。

        可打这么个比方吧。

        有个人小学一年级考试全班得第一,结果他就非要一直读一年级,谁劝都不好使。

        而且最最要命的还是魔改版的。

        原时空明朝固定了科举考题只能从四书五经出,还是朱熹修订过的版本。

        清朝规定连答题都只能从四书五经答,也是朱熹修订过的版本。

        这种科举考试能选出什么有用的人才,那才是真正见了鬼了。

        更多的是,被科举制度逼疯的读书人,范进中举可不是什么孤例。

        朱标是越听越心惊,因为眼前的杨宪批判的已经不仅仅只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的科举制度,竟然隐隐有着向数千年儒家开炮的趋势。

        可他又不得不承认杨宪讲的有道理。

        朱标现在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如果大明科举真的以四书五经取士的话,那么,

        大明要亡!

        朱标明白这件事的严重性,甚至直接关乎大明国运,他没敢耽搁,眼下到了饭点,可他连饭都顾不上吃,又是准备直接赶回京城。

        在路上,朱标在心里暗自祈祷着,自己的父亲千万不要这么早下决定。

        看着朱标离去的身影,杨宪眼神闪烁不定。

        <div  class="contentadv">        他心中清楚,在这件事上,即便是朱标,也未必能够劝得动朱元璋。

        回京后。

        朱标直奔目的地。

        “父皇,以四书五经取士,儿臣认为万万不可!”

        接着朱标便是将杨宪在扬州时,与他讲的那番话,原原本本和朱元璋讲了一遍。

        听了朱标的话后,朱元璋沉默了。

        说实话,对于科举取士,他并没有看到这一层。

        因此这才沉默。

        而朱标见到自己父亲这个样子,还以为朱元璋将他的话给听进去了。

        事实则不然。

        朱元璋仔细思索了一番后,发现这些弊端,并非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事情。

        科举考试!

        八股取士!

        在他看来,科举的首要作用是牢笼志士,让天下的聪明人全部进入到科举的牢笼之中,而不是要天下有才之人,人人都能人尽其才。

        他要的是江山永固。

        在江山永固面前,一个县城发展与否,一个县官是否真的有能力带领全县百姓致富奔小康,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流水的流官,铁打的胥吏。

        县令没有才能也不打紧,只要胥吏们还在,就不会太差。

        这点从朱元璋制定的匠户制度便可以窥见一二。

        匠户制度,说直白一点,其实就是将职业固定了下来,比如你是陶瓷烧制工人,那么你们全家注定也是,不管是你的孩子,还是孙子,甚至是后代的后代,全部都是陶瓷工人,没有改变;要是家里世代从医,那么后代也全部是医生。

        朱元璋要的是天下百姓各司其职,各就其位。

        这么做的目的,与科举一样,同样只是为了那四个字。

        江山永固!

        要是杨宪知道老朱此刻想法,就会发笑了。

        这天下哪有恒享昊命不变的,哪有不变的天下呀。

        他很想问一问老朱,你见过哪个朝代有百代的君王啊,封建王朝最长的东周,也不过二十五代。

        “老大,这事我已经定了。”朱元璋看着朱标,沉声道。“这也是你老师宋濂大学士,以及一众文官大臣们的意见。”

        “父皇,这事弊端太大了。”朱标还想着做最后的挣扎。

        朱元璋却是就这么看着他,然后没好气道:“我知道你这番话,八成是来自杨宪之口,这小子,现在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真是什么话都敢讲了,枉自揣度帝王心意。”

        “父皇,杨卿也是为大明着想考虑,他绝对没有其他意思。”见朱元璋有迁怒杨宪的意思,朱标连忙开口道。


  (https://www.24kxs.net/book/2261/2261292/11596802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