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小说全文阅读 > 第108章 科举改革

第108章 科举改革


第108章  科举改革

        科举制度,不仅是对中国,事实上对整个人类历史都影响巨大。

        它一定程度直接影响了西方文官制度的设立,而西方文官制度,说白了就是咱们后世的公务员考试。

        很多厉外拉同的人,并不知道这玩意儿其实是出口转内销。

        早在法国大革命前夕,也就是启蒙运动时期,西方传教士和商人就把中国的科举制,介绍到了西方。

        18世纪的这个科举,已经走向八股文完全僵化了,可就算是这样,西方人仍旧对这推崇备至。

        原因很简单,因为法国大革命前夕的法国,政治权力被贵族和僧侣阶级,被教会所把持。而新兴的第三阶级想要权,当然就非常仰慕中国的科举。

        朝为田舍朗,暮登天子堂。

        科举给了所有人以平等竞争的机会。

        一个时代如果没有提供阶级上升的通道,那离危险就不远了。

        阶级固化,龙生龙,凤生凤。

        你生下来,你爸是什么样的,你就是什么样的。

        朱元璋的匠户制度、军户制度,就是这种情况。

        人生一眼望到底,你觉得这样的时代你说可不可怕。

        当然制度、工具是好的,可在封建王朝就慢慢变了味。

        科举制度,成了钳制读书人思想的工具。

        秦始皇当时只能用最粗暴的手法,焚书坑儒,不让你读书。

        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独尊儒术。我让你读书了,但我只让你读一种书。

        明清科举,以四书五经为主的八股科举,则是将这方面帝王心术发挥到了极致。我不仅只让你读一种书,而且我还让你甘之如饴的读这一种书。

        总之经过朱标的一番劝说,朱元璋终于是暂时放下采用四书五经,八股取士的打算。

        不过,科举仍旧是要推行的。

        四书五经、八股取士不可取,那么要如何正确的为国家挑选人才呢?

        朱元璋将这个头痛的问题丢给了朱标。

        这件事既然是他这个好大儿提出来的,那么自然也得由他解决。

        朱标哪里知道这个,他眉头紧皱。

        心事重重离开太和殿。

        杨卿一定会有办法。

        解铃还须系铃人。

        四书五经、八股取士的弊端既然是他提出来的,那么他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朱标看了一眼天色,一张英俊的脸,立即耷拉了下来,变得苦涩不已。

        刚回京城,又要赶夜路去扬州?

        如果是一些小事,直接书信往来就是了,可像这种事关江山社稷的大事,可马虎不得。

        必须得当面请教。

        杨卿不是说直接连通京城扬州的京扬公路,已经在修了吗,到底什么时候能够修好啊。

        牢骚归牢骚。

        朱标办起事来,毫不拖沓,立马喊来内侍、护卫,让他们安排出行事宜。

        这些内侍、护卫们也是几天长途跋涉刚回京城,还来不及休息,又要出发,心里直叫苦。

        可人家太子都没说苦,他们自然更加没话讲了。

        <div  class="contentadv">        夜色中。

        一辆从马车从京城北门而出,直奔扬州而去。

        扬州。

        府衙。

        当杨宪听了朱标的讲述后,心里还是小吃了一惊。

        他没想到,朱元璋竟然真的取消了四书五经的八股取士。

        看来朱元璋骨子里,还是一个英名雄主。

        当他知道世界之林,还有强国环伺时,激起了他的雄心壮志。

        在这雄心壮志前,钳制思想这种事情,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

        “杨卿,如今父皇虽然暂时打消了用四书五经取士的想法,可现在问题到了我这边了。为了大明长远发展,科举势必还是要继续进行的,杨卿既然指出了问题所在,想必对于如何为国取士必然也早已经有了办法了吧。”朱标开口道。

        对于此时的大明而言,自然无法生搬硬套后世的公务员考试那一套。

        申论即策论,倒是可以保留。

        他想了想,决定结合后世的高考。

        “量才而用,专业取士。”杨宪沉思片刻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朝廷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便选拔什么样的官员,比如需要发展农业,就需要出与农业相关的卷子。比如需要发展经济,就需要出经济算学一类的卷子。水利、断案、天文.等等不一而足。”

        这与后世大学选专业的情况类似。

        对于一个人来说,毕竟人生的长度是、时间有限制,而学海无涯嘛。

        因此需要提前决定一个明确的方向。

        “对于朝廷来说,真正需要的是这些能够为百姓干实事的官员,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当然如果选拔的是县令这种综合性官员,则可以选择以策论为主。”

        杨宪继续补充道:“为了避免一些人除了专业性知识,其他一窍不通的情况,可以增设一门普科,考试内容可以为公共基础知识。这样也起了一道保险,起码确保了这些人的基本素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听了杨宪的话,朱标眼前一亮。

        不过随即又将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这样一来整个科举涉及面太广,工作量实在是太大。

        杨宪又给出了解决的方案。

        “科举没必要和之前一样三年一次,可以每年一次,但每年无需所有科都进行招考。当年朝廷需要哪方面的人才,或是有官员空缺了,再进行招考就是了。”

        这已经是杨宪能够给出的最好的方案了。

        朱标在心里仔细一琢磨,眼睛立马亮了起来,赞叹道:“不愧是杨卿,总是能够想到好法子。”

        “殿下,不要笑的太早了。”杨宪看朱标如此开心的样子,忍不住泼了一盆冷水。“科举如此改革,必将遭到天下儒生的强烈反扑。”

        听了杨宪的话,朱标果然冷静了下来。

        身为当代大儒宋濂的学生,对于自己这个老师的脾气,朱标再清楚不过。

        如果真的推行这样的科举改革,他已经可以想象到时候他的老师会说什么话了。

        朱标越想,脸色越白。

        这改革的阻力之大,简直难以想象,一不小心或许就要捅破天了。


  (https://www.24kxs.net/book/2261/2261302/11596802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