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德黑兰大学物理研究所
回荡着波涛的海面上,潜艇的瞭望台逐渐付出水面。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潜行,载着海森堡一家的伊朗U型潜艇抵达了波斯湾的最里面的也是伊朗最重要的港口——班达港。
班达港与和波斯湾之间还有一块陆地作为遮挡,大体可以拿日本的东京湾作为参考。
船只想要进入班达港,必须先通过一条不算狭窄但也说不上宽敞的航道。船只通过航道进入这片被陆地包裹的土地,就可以停靠班达港的码头。
虽然班达港被陆地包围,但这不影响它作为一个优良港口。
最深能够达到15.8米的深水泊位,足够让大型的船只停靠在班达港的码头。
这个这块陆地的遮挡,使班达港来自海面上的威胁大大减轻。
班达港面对的最大威胁一直都是来自陆地上的,和来自天空中的。
第一次两伊战争以后,伊朗从伊拉克身上割去了太多的土地,这让伊朗和伊拉克的边境线到班达港的距离从八十公里变成了两百四十公里。
对于班达港来说,来自伊拉克的威胁减轻了。
现在,最能从陆地上威胁到班达港安全的是科威克,这个英国人在波斯湾沿岸抢夺的殖民地。
U型潜艇的艇长向班达港港务发送入港的请求。
班达港是一个民用港口,U型潜艇作为军舰停泊比较麻烦,特别是U型潜艇现在还在执行机密的军事任务。
艇长和班达港的港务相互协调,最终确定了U型潜艇停靠在港口最北边的泊位。
那里比较深入伊朗内陆,平时没有什么民用船只会停靠在哪里。
潜艇靠岸,海森堡一家终于从幽闭的艇舱中出来了。
接着,海森堡一家又在帝国监察局的护送下,乘坐联通班达港的伊朗纵贯铁路上的火车,北上前往伊朗的中心——德黑兰。
海森堡抵达德黑兰,最先来拜访海森堡的是德黑兰大学的校长德思礼。
德黑兰大学在伊朗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再一次得到了扩建,其学院也从原来的十二个学院重新整合至九个部。
分别是政法学院、财经部、人文部、医学部、农学部、师范部、艺术部、物理部、工程部。
原来的科学技术学院被拆分成了物理部和工程部,其中物理部涵盖了化学学科。
牙科、药理学、兽医学都被并入了医学部,神学院和文学院组成了人文部,法律学院和政治学院组成了政法部。
另外新增的一个学院是财经部,这是德黑兰大学校长德思礼考虑到伊朗将来对财经和管理人才的需求而特别设立的。
德黑兰大学综合性大学的框架虽然已经被搭建起来,但是德黑兰大学还缺乏最关键的一项——教师或者说是有名的教授。
伊朗的科学体系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德黑兰大学中的教师需要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个是刚刚从国外留学归来的海归,一个是高薪从国外聘请的外国教授。
留学归来的留学生大多都比较年轻,而有能力会选择在外国大学跟随导师继续学习。
伊朗政府也不好强硬让他们回国,毕竟这些能继续学习的留学生都是伊朗政府眼中的高端人才,他们学的越多等回国的时候就能为伊朗政府带来更多的知识。
当然,这是有风险的,可能这些留学生学着学着就不回来。
从外国聘请的教授也大多是一些不入流的教授。
德黑兰大学缺少那些可以镇住场面的顶级学者,唯一一个可以拿出来的就是发现高产青霉素菌种的拉赫曼教授。
拉赫曼教授凭借着使用X射线诱导青霉素菌种变异,培育出高产青霉素菌种的学术成果和弗莱明共享了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巴列维对历史线的干预让拉赫曼顶替了弗洛里和钱恩,这也让拉赫曼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伊朗人。
仅仅有一个拉赫曼对德黑兰大学来说是不够的,德思礼想要将德黑兰大学建成成为一座世界名校。
所以德思礼才会第一个跑来寻找海森堡。
在伊朗政府为海森堡安排的住处,德思礼向海森堡发出了德黑兰大学的任职邀请。
德思礼表示自己知道海森堡来伊朗是有更重要的事情——研究原子弹。
原子弹的研究仅靠海森堡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对,它还需要其他的科研人员帮助。
作为伊朗最高学府的德黑兰大学担起了这份工作,其物理部中有许多教师都是从美国普渡大学毕业回国的。
因此,作为国立德黑兰大学校长的德思礼知道海森堡的住处和海森堡来伊朗的目的不足为奇。
德思礼并不要求海森堡经常来德黑兰大学讲课,只需要海森堡在德黑兰大学挂个名即可。
由海森堡担任德黑兰大学物理部部长和德黑兰大学物理研究所的所长。
德思礼表示德黑兰大学物理研究所是专门为海森堡量身打造的,所以只要海森堡答应接受任职,德黑兰大学物理研究所的用地和资金马上就会批复下来。
德黑兰大学物理研究所每年将获得五干万美元的研究经费,这笔资金由伊朗皇室基金会提供。
伊朗皇室基金会就是由巴列维皇室和伊朗其他贵族家族共同出资组成的一个负责资助伊朗国内科学和伊朗国内慈善的基金会。
其目的是向伊朗人民展现伊朗皇室和贵族友善的一面,提高皇室和贵族在伊朗社会的正面形象。
德思礼给出的条件可以说是非常丰富,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但是将来的收获相比,这点付出根本不值得一提。
海森堡在德黑兰大学任职,至少可以将伊朗的物理水平提上一个台阶,科学的进步往往只是靠那一小撮天才。
将德黑兰大学物理研究所交给海森堡从零开始建设,说不定到时候海森堡不忍放弃这个亲手建成的研究所而选择永远的留在伊朗。
海森堡没有考虑到德思礼的‘险恶’用心,欣然的接受了德思礼提出的任职邀请。
毕竟,德思礼向海森堡描绘的是一个简单轻松的工作,还能得到一笔不菲的资金去进行自己的研究。
海森堡只当德思礼是想要借助自己的名声罢了。
(https://www.24kxs.net/book/2288/2288776/10962206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