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流寇在线 > 第八百一十八章 高职低配 百官郊迎

第八百一十八章 高职低配 百官郊迎


  自涿州北返,陆四于良乡停留二日,因河北巡抚夏大军从京东赶来。

  去年,陆四命改北直隶为河北省,以夏大军为河北巡抚,省治原先拟设在真定府,后考虑真定离河北省域东部较远,境内人口不及东边的保定府,故夏大军上任后结合实际,上书请求将巡抚衙门驻地改设保定。

  陆四准,又命罢裁天津总督、巡抚职衔,降为府,划归河北。

  这样,河北省便是东至山海关,西至真定府,南至大名府,北至长城龙门所,全省人口现查实入册计三百一十五万六千二百余。

  河北的人口数据相比河南要好多得多,因为整个河南省现在总人口不过一百余万。

  河北(北直隶)前明时期总人口在千万以上,其人口下降并非农民起义造成,而是受清军四次入关影响。

  山东省也是如此,人口下降接近三分之二。

  顺天府在前明行政规划中是受北直隶领导的,现在则从北直隶剥离,直接隶属政务院。

  天津地区实际是河北省人口最多,经济最繁荣的地区,甚至天津是整个明末以来北方保存最完好的地区,可以说未经战乱。

  一方面是因为天津在明朝时期为锦衣卫都指挥驻所,拥有完整的军政体系和坚固高大的城墙,另一方面则同满洲入关后天津实际领导人、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降清有关。

  因为天津的政治地位在明朝时同北直隶平起平座,人口经济也是“发达”,故而不少人认为不应该将天津划给河北省。即便要划的话,也应当将河北巡抚衙门放在天津这座繁荣之城。

  对于河北省治究竟放在何处的问题,陆四曾与夏大军书信两次。

  夏大军从前不识字,但自任淮军镇帅以来,却是自请老师学习,如今已能读书,提笔写信更是不在话下。

  虽然文笔远不如那些进士老爷们,甚至信中偶尔会出现别字、误句,但相比左潘安、徐和尚等同一级别的高级将领们,显然是胜出许多了。

  至于那个只会画三个圈圈的沈瞎子,更是远远不如。

  陆四拟南征结束,于北京组建一个高级将领军政培训班,这个培训班不培训别的,就是让一帮带兵打仗的将领坐下来同孩童一样读书识字,如此才能让这些将领们更适应工作,否则长期不识字,手中的权势肯定会被幕僚(师爷、参军)们变相夺走。

  对于河北省治设于何处,夏大军给出一个陆四有些意外的答复。

  他认为河北全省残破,若将巡抚衙门放在天津,则其余各府将来必受“冷遇”,进而导致河北省于将来发展重心难以平衡的问题。

  陆四问天津很富,人口也多,将省府放于此处,以先富带动后富不好么。

  夏答:“哪个有钱人肯和穷鬼称兄道弟?”

  陆四遂确定以保定为河北省治的决心,并谕河北省域规划政务院不得更改。如此为河北保留两个大港口,一为天津,二为秦皇岛。

  原清廷任命的天津总督骆养性在归顺后仍被任命为天津总督,现天津划归河北,总督自是不再设立,考虑骆养性于天津任上表现还是不错,陆四便改任骆养性为河北布政使。

  由从一品总督改任从二品布政,骆养性的“政治”待遇肯定降低,故而陆四又在给骆养性改任谕令上特意补了一句,即“该臣仍享总督俸禄”。

  此事被北京方面总结为四个字——“高职低配”。

  高职低配可以很好的解决当下大顺降官问题,前番满清为了拉拢安抚前明士绅官员,只要来降都官升一级任用,结果造成若干总督、巡抚。这些人有的汉奸一条道走到黑,死在大顺军刀之下,有的却也审时度势,光荣反正。

  人反正归顺,大顺肯定不能将他们罢官赶回家,于是高职低配就可以很合理的解决这批降官工作问题。

  天津方面除骆养性这个总督改任河北布政使外,原天津巡抚张忻则改任河道参议。

  同样,西营降臣也适用“高职低配”。

  除孙可望、李定国及汪兆龄、胡默等原大西中央政府的官员外,近来陆四又将张献忠任命的四川总督张以泽改任为山东布政使,天授府知府周综文往淮安任职漕运参政官。

  陆四这次专门在保定停留两天,一是就河北境内官田罚没问题于夏大军这个实际主政官交待,另外就是就河北发展问题讲几点自己的看法。

  河北因原是北直隶,境内有很多前明时期的皇庄官田,清军入关后在河北也大肆圈地,现在大顺成了北方之主,关于这些土地如何分配就成了为政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陆四实事求是的方针下,夏大军首先将被清军圈占的田地发还原主,没有原主的则同皇庄官田一起统计。

  整体上执行两个策略,一是就近,一是就军。

谷</span>  “就近”原则就是先行发配土地附近贫民,使百姓有地可耕。

  “就军”原则就是将大量成片土在一无原主,二无百姓可分的情况下,专门拨出用于配分大顺有功将士。

  对此,陆四原则上同意。

  自家即将做天子,追随自家的将士们肯定也要有富贵。

  富贵之基础,一是权,二是钱,三是地。

  三者之中,地又为基。

  这是古往今来封赏基础,陆四这边纵有其它方式,但也必须尊重这个基础。

  夏大军又请求废除明末以来一切加派钱粮,如三大饷一律停征,今后赋税只征正额及火耗。

  “今后赋税如何征法,待我回京后会另有安排。”

  陆四所说的另有安排自是“摊丁入亩”这一政策。

  现下北方多地少人,原地主阶级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可以说是被削弱了七成,因此大顺看上去是一穷二白,举目为艰,但却又是一张可供陆四泼墨的白纸。

  任何前人、后者的改革措施,在陆四这里都可以得到自由发挥。

  因为,根本没有反对者。

  反之,南方就不是陆四想干嘛就干嘛的了。

  “河北眼下困难,但只要抓住地和海,河北将来是大有作为的。”

  陆四明白告诉夏大军,除了恢复地方民生,与民休养,轻徭免役外,他这个河北巡抚也要将眼光看远些,不要盯着河北这点人和地。

  因此,河北省可以利用天津港口,组织官方的海贸船队,与朝鲜、倭国互通有无。规模上去后,中央这边也会给予政策支持,将来整个大顺朝都要走出国门到海外去做生意。

  “地是死的,人是活的。”

  “地里的东西再多,也不及大海中一瓢水。”

  “都说当官要为百姓负责,要让百姓过得好,所以千百年以来当官的就想着让百姓在家好生种地,面朝黄土干一辈子,累死累活不过养家糊口。这个不好,咱们大顺的官不能这样干,咱们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有地不叫有钱,有地也不叫好日子,得有钱。怎样才能有钱,那就是得做生意,同天下人交往...”

  陆四将天津这个出海口的重要性详细于夏大军说明,并且给了夏大军可以调动水师的权力。

  只要夏大军不傻,他这个河北巡抚一定能够通过天津给全省的百姓谋取福利。

  但如何防止天津将来因为海贸坐大,形成官商集团进而导致天津这个府压过河北这个省,陆四也有些想法,只是这些想法怕是他这个隆武帝驾崩也不会有实施的时候。

  将来事,总有后人解决。

  离开良乡时,同夏大军一赶赶来的河北布政使骆养性向监国推荐了一个人材,是原通政使王公弼。

  陆四觉得骆养性这人很有意思,虽然气节不昨样,但识人眼光却是不错,其向清廷推荐的党崇雅、房可壮、李化熙、张忻等虽然都属于“汉奸”,可偏偏又都是治世人材。

  如党崇雅、房可壮、李化熙现在都在六政府担任侍郎,属于“专业对口”,很大程度上巩固了大顺中央政府,解决了不少迫在眉睫的问题。

  王公弼这个人的履历也不错,在明朝时可谓是铁骨铮铮的好官,曾做过山东巡抚,可惜却在通政使任上降了清。

  不过失节于当下已是小事,因此在结合王公弼过去任职情况后,陆四欣然命王公弼赴青海出任布政使一职,以协助青海巡抚辛思忠治理青海。

  同河北巡抚、布政等会晤后,行营便直接赴京。

  至卢沟桥,大顺左辅顾君恩率文武百官前来郊迎。


  (https://www.24kxs.net/book/2302/2302316/69364008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