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元辅小说名字 > 第1953章 朝归倭附(圩三)天津港外,舰队归来

第1953章 朝归倭附(圩三)天津港外,舰队归来


第1953章  朝归倭附(圩三)天津港外,舰队归来

        阴风怒号,黑云蔽日。

        今天的天气看起来并不算好,若是寻常时刻,大家能不出门一定会尽量不出门,以免突然一场冬雨淋头浇下,闹个受寒着凉。

        然而,今天的天津港却依旧人流如潮。尤其是港区京华主码头附近,更是接踵摩肩,黑压压一片人,把能站人的地方几乎全都站满了。

        这些人,除了一些原本就在码头工作的人之外,其余人几乎都是来迎接高务实和北洋海贸同盟随征舰队的。

        少傅、太子太师、文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兼平倭经略、南宁候高务实此次归国的名义终于是定下来了。按照朝廷的宣谕,高务实此番回京,是因为战事“暂告段落”而“回京述职”。

        经略一职原非常设,任务期间是否需要回京述职,本身是很灵活的。基本上,如果任务进展顺利但并未完全完成,而经略本人可以抽空暂离却不影响任务的进行,再加上皇帝认为的确有必要面谈,那么经略就可以回京述职,这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毕竟是皇权社会嘛,如果皇帝要求你回京述职,那么以上前提都可以不需要,你收拾收拾行装就得马上回京做当面报告,也就是所谓的陛见。

        这一次高务实回京,本质上就属于这一类。只不过,圣旨里头把前面那些原因统统都说了一遍,以示皇帝陛下不是信不过经臣,而是因为前线已有大功,需要经臣回来亲自讲述,让皇上和朝廷上下共贺之,因此这里面更多的是有褒赏之意。

        海贸同盟的舰队颇为庞大,即便天津港已然是天下有数的大港,也没法让整个舰队一次性开进来,只能根据航道安排鱼贯而入。

        此番高务实出征时的“海上亲兵”由北洋海贸同盟大包大揽,京华及靖难勋贵诸家各出约一半组成。

        这其中,包括二级战列舰一艘,三级战列舰三艘,一级巡洋舰四艘,二级巡洋舰六艘,武装运输舰四十六艘,共计六十艘。其中“京华认证”的“专业战舰”就有十四艘之多。从船员人数来说,则是约一万三千人。

        专业战舰也就是战列舰和巡洋舰,全部由京华北洋舰队提供,占北洋舰队专业战舰总数的近四成实力。高务实的旗舰正是那艘二级战列舰“东昌”号,此舰舰名出自于高务实辽南之战的揭幕战:东昌堡之战。

        这支舰队论舰只的数量规模不如朝廷的平倭舰队“本体”,但如果按总吨位来算,则反而还超过平倭舰队。当然,作为一支不将接舷战作为主要海战模式看待的炮击舰队而言,同盟舰队船上所载兵力还是不及平倭舰队多的。

        不管怎么说吧,六十艘大海船扑面而来、鱼贯入港的场面还是令很多人感受到巨大的压迫力,而由于这是己方舰队,一瞬间的压迫感过后,带给人们内心的就立刻变成了激动。

        心潮澎湃之下,也不知道是谁忍不住高呼了一声“大明万胜”,立刻引得在场所有人效仿,纷纷扯着嗓子大喊“大明万胜”。从一开始纷纷杂杂的乱喊,最终汇聚到一个节拍上,一声声的“大明万胜”不止震动了码头,甚至连正在入港的舰队都听得清清楚楚。

        高务实站在“东昌”号的右舷边上,身旁站满了因为暂时没有防务任务而被他带回来的各路将领,以及舰队本身的一些高级家丁。

        听到码头上“大明万胜”的欢声雷动,董一元忍不住恭维道:“此战之后,侯爷的威名真真是响彻寰宇、无分海陆了。”

        高务实笑了笑,微微摆手,却没有说话。

        但他没有说话,董一元却有话说:“侯爷,末将自十四岁从军以来,历时已逾四十载,能以此战结束戎旅,过程虽有颇多遗憾,但结果总算可以告慰祖宗。末将自知在这一战之中表现不佳,让侯爷失望……”

        “古人言‘兵凶战危’,就是因为战场之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意外,其中有些可以避免,有些难以避免,还有一些原本就是赌博,也只能去赌。”

        高务实转过头,摆手打断他的话,道:“永兴之战营中爆炸一事虽有人为原因,但你原先做出的战略构想本身没有什么错,错的是彭信古。此番本阁部特意带伱回京,也是要为你在皇上面前说分一二,这一点你可以放心。”

        “劳阁部为末将操心,末将真是惭愧无地。”董一元叹了口气,又有些失神地道:“可惜了彭信古……他们家。”

        高务实微微皱眉,看了董一元一眼。董一元无奈中带有几分伤感地道:“彭信古之父是为护卫末将而死,时任末将中军车营游击,死时身被七刀十三箭,当时是嘉靖四十三年……

        他的叔父也是随末将征战而死,死于隆庆元年。当时他先是被一箭射瞎了左眼,末将命他退下,但战况正值焦急,他不肯退……死时身被二十余创,因失血过多而亡。

        他死时,末将正执其手,问他有什么话要交代。他已经不能回答末将了,只是用力瞪眼,看着彭信古。他没有儿子,只有一女还不幸夭折了,所以一直把他兄长的儿子当做自己的儿子看……”

        高务实沉默了,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就是狗日的战争啊,一将功成万骨枯。打输了不必说,打赢了一样有伤亡,而伤亡在统计中不过是个数字,事实上他们却都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他们的生死,即便不说人伦惨剧,至少也往往关乎一个家庭的未来,甚至一个家族的兴衰。

        可惜彭信古的问题高务实却没法松口,这件事不仅本身很恶劣,更关乎到大明朝之后的军队正规化建设。

        永兴之战董一元军中火药库爆炸这件事,从发生上看起来似乎颇为蹊跷,但其实有迹可循。问题的爆发点在彭信古,但根源却发生在平播之战以后。

        当时平播之战胜利结束,董一元部奉命北调。原先朝廷是打算让他回镇甘陕,不过他走了一段时间之后风闻南宁候有意亲征朝鲜,立刻认为朝鲜一定会是个立大功的地方——毕竟高务实亲自出马的战争,对于手底下的将领而言从来都是刷战绩。

        董家本来就是世家将门,他和兄弟董一奎也都算是当世名将之一,虽然比起戚继光、李成梁这种老一辈自然颇有不如,但比起晚辈之中的麻贵、李如松而言则还能胜在资历更老。

        然而,董家兄弟虽说这些年来都立了不少战功,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也吃了不少挂落。至于官职,那自然是时起时落,加衔就更不用说了,运气好的时候加衔宫保,运气差的时候一撸到底。

        总而言之,平播之战以后他好歹把宫保捞了回来,但恩荫却还差了点,不够儿子们分的。于是董一元心动了,他想跟着高务实去朝鲜,随便刷点战绩把儿子们的前途安排妥当,自己今后的人生也就可以悠游林下、含饴弄孙。

        但是他所部之兵在平播之战中损失不小,一部分是战死,一部分是伤残,这都是硬生生的损失,一时半会儿很难补齐——补齐的意思并非仅指兵员,还指训练之类的事。

        他当时能凑出来的家丁约莫三千左右,说少倒也不少,在甘陕将门里头算是实力雄厚了。以三千家丁为核心,带个两三万大军出征也是寻常事。然而问题就在于他要从哪凑“两三万兵”去。

        由于图们汗西遁之后西北压力增大,董一元知道自己最好不要建议朝廷从西北调动太多军队,除了自己三千家丁之外,调动的西北边军最多不要超过一万。

        这样的话,即便自己只带两万非家丁军队出征朝鲜,也还有一万人的缺口需要补齐。董一元左思右想,联络了自己几名因故在此前几年中被撸掉职务的旧部,商议出了一个好办法。

        这个办法非常具有大明特色:由董一元出面请战,表示自己过去的几位旧部都愿意出人出力为皇上效死,只要兵部肯给“编制”就行,而人员问题则由诸将自己想办法。

        一般而言,朝廷收到这种请战书之后通常都会批准。原因有二:其一是这批人主动请战本身值得嘉许。他们此前被撸掉职务有很多都不过是文官掌控武将的手段,也就是你本来没有很大的过错,但我偏要随便挑个错来压一压你,让你知道谁才是爷。

        大明的武将大多数都有这种经历,甚至一辈子都在这种“破格启用-立功受赏-犯错被贬-戴罪立功”的循环中打转,董一元的旧部们当然也逃不掉。而与此同时,在朝廷看来现在这种时候倒也正巧是让他们戴罪立功的时机。

        其二则是朝廷认为他们的家丁堪用。世家将门并非只有东李西麻这种高级将领扎堆的大将门,也有很多小将门。无论大将门还是小将门,基本上都有数量不等的家丁队伍,这些队伍也正是他们成就将门的力量之源。

        既然如此,朝廷当然认为董一元既然敢牵头代他们请战,那这批人麾下肯定都有不少家丁,搞不好他们这几年一直都在努力训练,就等着一个好机会戴罪立功呢!

        这叫什么?遣将不如激将啊,用这样立功心切的将兵,他们上了战场还怕不能拼死作战?所以这批人的实力是有保障的。

        兵部算了算各地的兵力,发现随着防区的扩大,抽调兵力的确是越来越棘手了,既然董一元和他的旧将们主动请战,那就让他们去好了。

        于是,董一元顺利拿到了出征的机会,但果不其然的是,朝廷只准他带走陕甘一万边军,而除开他自己的三千家丁之外,他还必须敦促自己的旧将们凑齐一万两千人随征,使总兵力达到两万五千,这样也才符合一位总兵该有的力量。

        拉旧将一起戴罪立功是常有之事,董一元把任务分派下去之后也就没太在意,谁知道这偏偏就是隐患发生的地方。

        董一元的旧将中就有彭信古,原是一名游击,此前因故被撸职务已经长达七年之久。在这七年里,彭信古颇为倒霉,诸事不顺,由于他的老领导董家兄弟也时不时倒霉,因此也帮不了他多少忙。

        彭信古于是上京“打点打点”,可惜他身份不够,在京师忙来忙去两三年,也没见到什么说话管用的大人物,反而把家业折腾得差不多,甚至连原先拥有的千余家丁都散得七七八八,彭家这个小将门眼看就要黄。

        偏偏就在此时,董一元打算请命东征拉了他一把,可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然而,家丁没了怎么出兵?

        彭信古不肯放过这样的好机会,于是他把心一横,想到了一个“妙法”:把自己最后的一笔钱全拿去“大撒币”,就在京师征募一批“凶狠敢死之辈”拉去朝鲜作战!

        虽然他手里的钱顶多能维持这批“家丁”两三个月,但彭信古认为问题不大:侯爷出征绝不会亏待将士,只要有名额,足饷足械那是不必担心的,而只要拿到战功,赏赐也从来不会少一文钱。

        换句话说,只要出兵两个月内自己能找到机会立功——立功不难,随便打一仗就行。那么整个计划就圆了,东山再起便能顺利达成。

        彭信古的计划看起来很精妙,简直环环相扣,惟独一件事似乎有点问题:京师之中真的有那么多“凶狠敢死之辈”吗?

        彭信古认为有,于是他招揽了一批……泼皮无赖。是的,没看错,就是泼皮无赖。

        就这样,彭信古钱没怎么花,人头倒是拉得远超预计,等董一元抵京领取军械军饷之时才发现,这厮居然拉出一支看起来“颇为精强”且人数高达约两千的“家丁”来!

        虽说董一元很快发现彭信古这支“家丁”看起来军纪有些败坏,但他找来彭信古询问之时得到的回答却是:“标下这些年过得苦啊,着实没工夫管束,以至于坏了军纪……不过大帅放心,只消一个月时间,标下一定将他们调教得如往日一般无二!”

        董一元想想倒也觉得可以理解,毕竟这家伙被撸了七八年,跑了无数门路还没能捞着戴罪立功的机会,家丁们放任惯了倒也不奇怪。

        至于一个月时间能不能调教得“如往日一般无二”,董一元自然是不信的,但由于他自己也觉得跟着侯爷打仗不会有什么问题,故也就假装信了——总之一切以能够顺利出兵为要!

        大军顺利出征,董一元将从兵部领到的军械分了分,考虑到彭信古这厮倒霉了七八年,自己也没能帮上他什么忙,因此还好心好意给他多分了不少火器,不仅是万历二式火枪,甚至还包括十几门火炮。

        到了朝鲜战场之后,董一元自己其实也对手底下这批人的实力有些担心,因此不敢争取什么打硬仗的机会。

        麻贵也听说他手底下一大票戴罪立功的旧将,都是好些年没打过什么仗了的那种人,考虑到宣大系和陕甘系两系将门之间互相联姻的很多,双方心理上基本都当对方是盟友,故而麻贵便给他们分配了一项简单而功劳却不小的任务:切断南北日军联系,打通汉阳至元山之间的道路。

        顺便,麻贵交待说如果顺利攻取元山之后发现北面倭寇残敌实力不强,可以考虑与努尔哈赤合兵一道将之围歼。同时麻贵还暗示董一元,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其实倒不是作战任务,而是将努尔哈赤手中的女真联军看管起来,别让他们肆意妄为。

        正因为麻贵有这样的交代,董一元才会故意在军械库和火药库附近设立大帐,并且让努尔哈赤一行人来此拜见。

        本质上,他是要用这些强大的火器来震慑努尔哈赤,谁知道彭信古麾下的泼皮无赖根本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竟然搞出一场大爆炸,竟然差点把董一元部和女真联军的高层直接一锅端了。

        这种随便纠集一批泼皮无赖而且不经严格训练就拉出去作战的事,一贯以正规化为改革导向的高务实怎么能忍?如果彭信古一事不加严惩,这正规化何时能有点成效?

        此时“东昌”号已经快要进入泊位,高务实没有多少时间继续这个话题,但他飞快地做出了自己的决断。

        “待会儿我会以个人名义出资,与你一人一半为战死的彭氏兄弟及其家丁建一座……无论庙宇还是道观,并且亲自为其题写匾额。”高务实叹了口气,认真地对董一元道:“但是彭信古之事不容翻案。董总戎,你明白本阁部之意了吗?”

        董一元低头道:“末将明白,不过侯爷与彭氏兄弟无亲无故,此事岂能让侯爷破费?您能题写匾额已经是他们九泉之下都足可含笑之喜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生如夏花980705”、“云覆月雨”、“曹面子”、“klauszx”、“Lilin00”的月票支持,谢谢!

        PS:前两天被系统敏感词搞得心态崩了,今天恢复了一些心情,多补回一千字。


  (https://www.24kxs.net/book/2317/2317510/11726705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