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八十三 难道我其实挺喜欢这家伙的?
陈耀的身影远去了,六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露出了放松的神情。
“还以为要被斥责了。”
“我也是,还以为又要被留下来干什么事情了,今天我可太累了,太想回去睡一觉了。”
“我也是,张云,都怪你,伱那个问题,我被骂了三次才问出来一个结果。”
“多谢多谢,等休沐日,我一定请你吃饭……不对,大家一起请,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了。”
“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要不是你问了,我们会知道吗?人家会被骂吗?”
“对啊,就是,要请客肯定是你请。”
“你们这帮不讲义气的,就知道吃!我……我看看我还有多少钱……”
“才发的俸禄!没过去多久!你小子肯定有钱!”
“看看他的口袋!”
几人打打闹闹,说说笑笑,离开了内阁,离开了皇城,回到了他们的出租屋。
忙碌的一天就那么过去了,而明天等待着他们的,是同样的征途。
他们不会停下,也没有停下来的想法。
第二天,他们还是精力十足的投入了生活和学习之中,只不过遭遇训斥和指责这种事情在他们看来,已经不再是折磨,而是一种修行。
以诸葛亮为首,他的这个小分队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学习着内阁的生存技巧,正在用更快的速度学习着为官者的生存之道。
当然,好的学到了不少,不怎么好的也学到了不少。
什么甩锅,什么替罪羊,什么拖延大法什么障眼法之类的,这些官员往往都会掌握的本领,他们也都知道了。
按照诸葛亮的说法,这些本领本身不算什么坏东西,关键看什么人怎么使用,如果能用在正确的事情上,这些本领就是好本领如果用来害人,自然是坏事。
他们学习这些东西,不是为了害人,而是学到之后,让自己能够戒备这样的事情出现,让自己不会成为那个被迫害的人,仅此而已。
但如果用这样的方式去坑害同僚、做出让国家利益受损的事情,是绝对不会被接受的,诸葛亮作为这个小分队的领头人,也绝对不会允许自己身边出现这样无耻的人,如果有,那么大家将不再是朋友。
诸葛亮从来不觉得自己会成为一个坑害他人的恶人,但是不管怎么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当年诸葛瑾的一些遭遇也让诸葛亮提前知晓了官场上的险恶,以及一些飞来横祸。
虽然说做了官之后生活可以得到保障,但是其他的的事情,还真不一定就是好事。
所以该学的,诸葛亮也在学习,比如工部之前和户部、军部周旋的时候,工部尚书阎温所使用的那些话术、那些钻空子的本领,诸葛亮就学了不少,记住了不少,觉得这些事情都是他要戒备的。
如果他以后可以成为部堂级别的高官,那么他或许就能够避免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发生。
越是到了这个时刻,诸葛亮就越是感觉自己能够进入内阁观政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很多事情或许只有在内阁才能接触到,才能亲身体会到,才能明白朝廷是怎么处理那么多事情的,朝廷里的官员们又是如何应对那么多政务的。
遇到自己能解决的,该怎么解决,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但是必须要解决的,又该如何甩锅、找替罪羊,或者蒙骗他人,或者发动人际关系争取更多的时间。
而每到这个时候,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刘备本人对这些事情往往也不会完全知道,就算知道,也不会轻易问罪,而是会对这些事情持一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最开始诸葛亮不是很了解刘备为什么要容忍这些耍小动作的人继续耍小动作,后面他趁着陈耀休息的时候问了一嘴,陈耀帮他解决了这个疑惑。
“哪有人能够天天绷紧了神经全心全意处理全部需要处理的事情?是人都会累,都会有松懈的时候,都会有想要偷懒的时候,因此陛下也不会太注重这些事情。
但是有一点,日常政务可以稍微偷偷懒,拖延一下,有紧急事务的时候,比如紧急军情,那就完全没有这样做的余地了,必须要立刻执行,拖一炷香都别想,小心官帽子不稳。
每到这种事情的时候,陛下会给出一些要求,比如要求这些事情不得拖延,立刻办成,那就办成,其他事情不那么重要的,延后一些,上官也不会紧逼着你。”
诸葛亮对此感到有些不满。
“话虽如此,但是对于朝廷来说无关紧要的事情,对于当事人可能就非常紧迫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不会产生怨言吗?”
“那也没办法。”
陈耀摇头道:“孔明,你要知道,人是会累的,朝廷官员的数量也不是无限的,总有一些事情无法很好的办成,总有一些事情需要延后办理,就算是陛下,也不能把刀子架在官员脖子上强迫他们不眠不休的处理事情。
所以说这就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情,世上总有很多无可奈何的事情,你一个人精力十足,别人也会累,别人精力十足的时候,你也会累,所以,世上没有那么多两全其美的事情,陛下就常说,两害相权取其轻,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本领。”
“两害相权取其轻……”
诸葛亮低着头沉默了一会儿,没说话。
他觉得这不太好,如果能做到,为什么不去做到?无非是累一点,困一点,但是能够解决掉的或许是能够救下别人性命的事情。
既然如此,身为官员,难道不是责无旁贷吗?
陈耀缓缓摇摇头,觉得理想主义者有些时候也有点不好,会钻入牛角尖,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往往也会要求其他人做到。
但是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哪怕当今陛下如此强势,却也会容许一定程度上的偷懒、开小差。
工部之前有所懈怠,此前甚至还传出了学部郑部堂和阎部堂不和的事情,很多人都说郑部堂是天子亲近之人,阎部堂得罪了他,恐怕要倒霉,但是之后阎温的位置也没有被动摇。
天子惩戒一个人,是需要明确的理由和法度的。
尤其是当今天子前所未有的强调法度的重要性,处理人往往会拿出相对应的法律条文来服众,于是很多官员就学会了,从法律条文当中选择自己偷懒的正当性。
堵住所有偷懒和开小差的途径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怎么健康的,看到诸葛亮有这样的想法,陈耀就及时的劝诫了诸葛亮。
劝过之后,陈耀才意识到自己好像对诸葛亮多了很多奇怪的期待,对他的成长也有了一些之前不存在的想法,甚至于有点想要做他的官场引路人的样子。
这种事情他完全可以不说,但是现在却说了出来……
这算什么呢?
难道我其实挺喜欢这家伙的?
陈耀搞不清楚。
但是他很快想通了。
诸葛亮受到的重视,注定了他将来只要别犯原则性的错误,就一定不会翻车,那么和他打好关系也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刘备把诸葛亮安排给自己,何尝不是有着这方面的想法呢?
诸葛亮以后飞黄腾达了,有今日的关系,陈耀觉得对自己也不会是一件坏事,要是这家伙以后真的能走到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高度上,自己作为他的官场引路人,也是面上有光,不是吗?
这样一想,陈耀也就不纠结了,后面他对待诸葛亮的态度就温和了不少。
主要诸葛亮也越发的熟练,基本上没有再犯什么错误,甚至于当陈耀发现诸葛亮有一些处理政务的意见的时候,他还会把一些政务试探着交给诸葛亮来处理。
诸葛亮处理之后,陈耀再看他的处理方式,惊讶地发现三件事情里有两件都是可以直接交给各部门拿去参详的,他根本不需要补充什么或者修改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耀就没有再让诸葛亮去跑腿了,而是把更多的事情交给诸葛亮做,自己给他把关,合格的就直接送走,有问题的就提出来,让诸葛亮知道,并且接受诸葛亮就这些事情对自己的质疑。
他会给出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经验之谈,诸葛亮听着,如果认可,那就修改,如果不认可,也会给出自己的看法,除非陈耀能够彻底说服他。
一开始这是个轻松的工作,等三个月的最后半个月里,陈耀发现说服诸葛亮渐渐变得很有些难度,甚至于某些时候,他会反过来被诸葛亮说服。
有一次他和诸葛亮就一件事情展开议论的时候,陈群经过,感到有趣,就站着听了一会儿,等最后陈耀想要坚持自己的看法的时候,陈群居然出言支持了诸葛亮,觉得诸葛亮的意见才是对的。
陈耀顿时无语。
难道说诸葛亮才花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已经从一介官场菜鸟成长到了可以适应内阁高强度工作的地步了?
更让他无语的是,不单单是诸葛亮,跟在他身后的李维、张云等五人,也开始上手政务处理了,也能够为他分担工作了,他交给五人处理的事情没有诸葛亮那么多,但是这五人交给他的答复的合格率,超过了八成。
陈耀后面询问了一下诸葛亮,得知六人下班回去之后,也会交流今日处理的事情,互相之间把困惑拿出来交流,互通有无,激烈争论,成长的速度非常之快。
如果说诸葛亮是妖孽级别的快速,那么其余五人多少也能算是五头牲口。
在诸葛亮的带动和影响之下,这五人原本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前途,居然也开始出现改观了,至少在陈耀看起来是这样的。
观政期的最后七天,内阁里的官员们都开始羡慕陈耀有诸葛亮等六人那么好的帮手。
这六个人成长的太快了,陈耀这边的事情基本上已经可以被六人包圆了,意见被采纳的概率超过九成,陈耀的工作强度大大下降,甚至有空喝茶了。
因为陈耀的潇洒,陈群都看不过去了,观政期倒数第五天的时候,诸葛亮被陈群喊到了身边,陈群拿出一些等级比较高的事务给诸葛亮看,让诸葛亮给出处理意见,正大光明的把诸葛亮从陈耀身边夺走,变成了自己的临时大秘。
然后诸葛亮经过半天的不适应之后,快速的适应了起来,在陈群给出了一些指导之后,诸葛亮以令他感到惊异的速度成长起来,很快就能给陈群提出一些很不错的看法,还能联系到各部门之间当下的人际状态,给出一些人际上的建议。
比如学部和工部之间僵硬的状态,还有户部和工部之间相当敌视的状态之类的。
总而言之诸葛亮通过这三个月的学习和成长,已经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内阁新手了,甚至于已经开始向新手到老手之间的状态过渡了。
陈群交给诸葛亮的事情最开始往往不能直接采纳,陈群会相对应做出一些修改,然后再递给刘备,当作内阁的参考意见,但是观政期倒数第二天的时候,陈群发现自己需要修改的部分已经比之前大量减少了。
观政期最后一天,陈群拿了十件事情让诸葛亮处理,全都是益州物资转运的事情,牵扯到工部、户部和军部还有好几个地方官府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路线安排、民夫安排都挺困难,钱怎么安排,粮食怎么拨付,谁来负责一线管理,出了问题怎么办,备用方案等等等等,几个部门来来回回交换意见,吵得挺厉害。
刘备让陈群整理出一个头绪,陈群觉得头疼,就把这个事情交给了诸葛亮,看看诸葛亮有什么看法。
诸葛亮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把十件事情联系到了一起,然后抽丝剥茧,把事情理顺了,在下午刚开始工作没多久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处理意见递交给了陈群。
陈群接过了诸葛亮的处理意见,看了起来。
看了一会儿,他皱起眉头,坐直了身子,仔细的看了起来。
再看了一会儿,他更加仔细的揣摩起了这里头的一些建议和看法,再往后,他完全是用惊异的态度在对待诸葛亮给出的看法。
(本章完)
(https://www.24kxs.net/book/2349/2349039/1901219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