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崇祯重振大明凤凰北斗 > 第355章 韩王藩国

第355章 韩王藩国


对于海外封藩这件事,诸王态度不一。

    边疆的藩王因为地方穷困、经常拿不到宗禄,还要在异族入侵时担惊受怕,他们对于迁移到海外,心中比较犹豫——

    既不舍得现在的生活,又觉得移藩海外也差不到哪里去。而且皇帝对海外的藩国放权,他们能真正掌握权力。

    内地的藩王则是安享富贵惯了,大多不愿动弹。尤其是楚王、蜀王这样以豪富著称的,更不愿迁到海外。他们只想保住自身富贵,不愿去海外打拼?

    但是问题在于,楚王陷入了楚藩案,能不能继续当楚王还是两说之事。

    蜀王因为距离远,现在还未抵京。再加上前几年的奢安之乱,让蜀王着实担惊受怕了一阵子。他现在态度如何,诸王说不清楚。

    各个藩王之中,以秦晋两藩地位为尊,但是秦王和晋王这次都没有来,来的都是世子。

    秦王世子朱存枢,是个只知玩乐的。他在西安城早就玩腻了,如今来到京城,陷入了新的安乐窝里。

    对那些藩王和世子的想法,朱存枢故作不知。在他们鼓动自己出头时,朱存枢道:

    “开藩事情重大,需要父王拿主意。”

    “我写封信给父王,看看父王怎么回。”

    打定主意要拖时间,在京城多玩一阵子。

    晋王世子朱审烜,和朱存枢的态度一样,都不打算掺和这件事。

    当初秦晋两藩因为实力强劲,在靖难之后着实被成祖等皇帝折腾过一阵子。他们都知道皇帝的利害,即使不愿移藩,也不敢公然反对皇帝。

    剩下的藩王之中,周藩支系最多,周王朱恭枵又颇有见识,历史上曾经主动出库金五十万,帮助官兵抵御农民军。

    他知道当前的宗室政策是不可能持续的,别的不说,周藩七十七个郡国现存有四十二个,这些人靠定额宗禄根本养不起来。宗室政策改动,是迟早的事情。

    如今皇帝要把宗室移藩海外,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朱恭枵内心虽然有些舍不得富贵安逸的生活,但在理智上知道是对的。无论其他藩王和世子怎么劝说,他都不出头反对皇帝。

    其他的鲁王、代王等等,在皇帝面前基本是说不上话的。这些藩王和世子无法,又去寻找福王朱常洵。希望这位皇帝的叔叔,能够带头反对。

    福王作为曾经和泰昌皇帝争夺皇位的人,政治上的敏感性是有的。他知道自己在这件事上,绝对不能出头反对——

    否则当年就阻止他当太子、现在被皇帝起复的东林党人,一定会逮着他喷一顿,甚至把他发配到鸟不拉屎的地方去开藩。

    再加上他曾经争夺皇位,心里还有些雄心,对于去海外开辟藩国,是有一些念头的。

    面对让自己出头的藩王和世子,朱常洵向他们道:

    “分封事关重大,是陛下和大臣决定的事情。”

    “咱们这些没实权的藩王,有什么资格反对?”

    “我劝你们少在这个地方费力气,想想在哪里开藩是正事。”

    “若是周边的好地方都被挑走了,最后剩下的藩王,就只能去烂地了!”

    不但没答应他们的请求,还以宗人府左宗人的身份,教训了这些人一顿。让这些藩王和世子上表支持移藩、主动迁往海外。

    这些藩王和世子挨了一顿训,转过头呸了一声,打消了去找右宗人潞王的心思。

    当今潞王朱常淓是个信佛的,也是孝定李太后的子嗣。他对皇帝宣扬九莲菩萨信仰极为满意,整天以“潞佛子”自居,和很多高僧往来。

    可以说,潞王的耳根子很软。而且因为幼年丧父,性子非常软弱。年前皇帝从藩王那里借钱,对福王还需要把他的母妃郑贵妃送过去,对潞王就给了个右宗人虚职。潞王听到皇帝的旨意当即就从了,根本没有闹腾。

    所以朱由检对这位王叔非常满意,在知道他喜好音乐、曾经制造出潞琴后,还派了皇家乐团和乐府的人过去,和潞王探讨音乐。

    潞王朱常淓也颇为大方,拿出大笔钱财支持李玉改进钢琴。可以说他现在是一心成贤王,想做出端清世子朱载堉那样的功绩。

    这样的藩王,即使在皇帝面前有脸面,但是在京的藩王和世子,却从来没指望过这个人。

    能领头的藩王都不愿意出头,其他人又没有领头的能力。一众藩王和世子商议来商议去,都没有下定反对移藩的决心。

    反而是之前犹豫的边疆藩王,被福王的话触动,有些动了心思。他们担心大明周边的好地方被封给其他人,自己以后只能去烂地。

    韩王朱亶眘,就是其中一员。他在思虑之后,请来了一位大才,请教封藩之事。

    这位大才,就是在京城名声鹊起的张溥。他现在是《明报》主编、大学士徐光启的弟子,还是皇帝的近臣、经常受到召见。

    朱亶眘听说皇帝册封江陵公国时张溥就在宫中,还参与了分封政策制定。所以他安排人,请了张溥询问:

    “陛下想让诸王移藩,是不是决心已定?”

    “张先生常在御前,有没有得到消息?”

    张溥这些日子游走于皇宫和大臣之家,对韩王也没什么畏惧。斩钉截铁地道:

    “移藩确凿无疑,大王不用疑虑。”

    “您是从陕西过来的,应该知道陕西那边,到底有没有旱灾。”

    韩王朱亶眘想着陕西的情况,微微点了点,又怀着担心问道:

    “陕西那边的旱灾,真的很严重吗?”

    “本王以前也见过旱灾,还没到移民的地步吧?”

    张溥闻言哂笑,说道:

    “以前的旱灾算什么?太祖成祖可从没有因为这些托梦。”

    “如今二祖为旱灾的事情托梦,可见这次旱灾,是足以影响到大明社稷。”

    “陛下为何要把民众迁出去,还要先迁藩王?”

    “不就是担心灾民造反,朝廷顾不上你们。”

    “要我说,大王不但要迁,还要尽快早迁,抢先选个好地。”

    “您看大明周边,有多少地方适合迁徙?”

    取出一幅地图,张溥把苦兀岛、北海岛都指出来,略过日本三岛,又指向东宁岛,说道:

    “东宁岛是陛下决定直辖的,也是开辟南洋的基地。”

    “上面已经设了卫所,将来主要是分井田。即使有贵族想在那里分领地,最大也不会超过方十里。”

    “所以这个岛大王是不用想了,只要大王不想再往南方去,最好的封地就是北边的北海岛。”

    “这个岛虽然比较冷,却不像苦兀岛冷得几乎无法种田,开辟几万顷耕地不是什么难事。”

    “岛上的苦夷实力也不强,比较容易征服。日本册封的松前藩,可以把他们赶走或者给大王做封臣。”

    “可以说这个岛就是大明周边最好的地方,想找到第二个比它距离大明更近的,那是根本没有。”

    “陛下为何把苦兀岛封出去,却又留下了北海岛?还不是留给藩王,作为宗室的封地。”

    被张溥这么一说,韩王朱亶眘确实有些动心。又对这份地图颇为好奇,指着地图问道:

    “这份地图,先生从哪里来的?”

    张溥笑着说道:

    “这是陛下御赐的,让我长长见识。”

    “图上的东西大王不必怀疑,这是太祖成祖托梦时,带陛下从空中看到的。”

    “当今世上,没有地图比这更精细!”

    对于这个说法,张溥有些怀疑。但是在外人面前,他是不会表现出来的。面对韩王,他对皇帝绘制的地图大家夸赞,并且拿出来《坤舆万国全图》做对比。

    韩王朱亶眘对照着两幅图像,对张溥所说的没有比北海岛更好的地方,再无一丝怀疑。

    因为从地图上看,只有吕宋的距离可能和它接近。但是吕宋岛上有佛郎机人,而且在万历年间杀了很多华人。韩王知道自己面对这样的敌人,是没有能力开辟藩国的。

    所以他在心中,越来越倾向于在北海岛开国,作为距离大明最近的外藩。

    就在这个时候,张溥又说了一个消息,促使他下定决心:

    “陛下因为诸王都不主动,已经打算向辽藩、宁藩、伊藩、徽藩郡王下令,让这四藩的宗室去开辟藩国。谁能成功开藩,就由谁承袭王位。”

    “韩王若想移藩,还请早下决心。否则消息传出去,就有四藩的宗室来争夺了!”

    韩王听到之后,心中顿时大惊。因为他知道这几藩虽有郡王,却没有亲王存在。

    皇帝拿出亲王的位子让四藩宗室争夺,估计有很多人会动心。

    尤其是宁藩,在宗室被允许参加科举后,颇是有一些人投身举业。今年这一科,就有宁藩宗室朱统钸考上了进士,还有朱统镇等参加会试。

    这些能考上进士举人的宗室,怎么会没有能力?一旦他们招揽人才下场,宁藩开国的事情,很有可能成功。

    韩王朱亶眘再自负,也不会小看他们。

    然后他从这件事,想到了更可怕的可能,那就是皇帝把各藩的亲王废了,让各藩宗室争夺——

    这对于他来说,是更要命的事情。

    可以说,张溥说的消息看似平淡,却着实吓到了韩王。因为在韩王朱亶眘看来,这是皇帝的威胁。

    只要他不想自己的王位被废,那就最好听皇帝指挥,主动迁往海外。

    否则皇帝找个宫殿陵墓逾制的理由,就能让韩王的位子空出、让韩藩宗室争夺。

    那些有野心争夺王位的宗室,一定会对此欢呼雀跃。

    “这种做法,是要让宗室大乱啊!”

    “陛下怎会如此?”

    忧心忡忡地说着,韩王朱亶眘明显想到了,这件事一旦实施,会带来的冲击。

    诸王和世子如果知道这一点,他们绝不会串联起来想要反对移藩。因为他们的反对,对皇帝来说不值一提,甚至有可能丢掉王位。

    再想到皇帝之前发出的让宗室推荐人才的命令,朱亶眘当时还觉得皇帝是在为宗室开国储备人才。如今看来,还带着威胁的含义——

    如果诸王不听话,就有可能被废去王位,让这些人才争夺。

    诸王和世子如果想明白这个用意,他们绝不敢闹起来。

    张溥看着已经明悟的韩王,却是笑了起来。今日他给韩王说这些话,就是奉旨威胁——

    毕竟皇帝也不想宗室闹得太难看,所以就让他提点,让诸王知道厉害。

    韩王能想明白最好,想不明白的话,他还会说得更直白些!

    好在当今韩王是有些能力的,听出了话里的含义。此时此刻,韩王朱亶眘已明白,移藩这件事势在必行,自己需要做的,就是赶在其它藩国前面,争取选个好封地。

    看着距离大明最近,还有江陵公国、宁远伯国在旁边的北海岛,韩王朱亶眘越来越是动心,问张溥道:

    “本王若想要开国,能获得多大封地?”

    “总不能亲王和公爵一样,只有五百里封地?”

    “韩藩的宗室那么多,得考虑到他们。”

    韩藩郡国三十六,在因为各种原因除去一些郡王后,还有十六个郡王存在。

    而且那些被除爵的郡王,有些还留下了将军、中尉等支系。

    可以说韩藩宗室人数,仅次于人口最多的周藩。

    只给一个北海岛,每个宗室恐怕只能分个几顷地。

    这对普通宗室算好了,但对郡王、将军来说,他们估计会闹起来。

    所以韩王朱亶眘要求,韩藩封地一定要大,或者把郡王另外分封,让他们自己养活支系。

    张溥来见韩王之前,就了解过韩藩宗室情况,甚至还请示过皇帝。闻言顿时说道:

    “公爵封地方五百里,王爵的封地当然一定更大,陛下的意思是方千里。”

    “但是方千里又太大,有可能成为大国。所以朝堂上大臣的意思是,整个藩国方千里。但是亲王的直属领地不能超过一半,其它都封给郡王、将军、中尉。各人的领地加在一起,不超过方千里之地。”

    “北海岛的面积大约三十万平方里,陛下打算从其它地方再划七十万平方里,作为韩藩封地。”

    在地图上一划,把江陵公国和宁远伯国之间的阿速江、黑龙江以东地区,划了一大片给韩藩。

    韩王朱亶眘见到后,顿时心动不已。(本章完)


  (https://www.24kxs.net/book/2493/2493971/1111077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