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崇祯重振大明完整版 > 第342章 皆能开国成诸侯

第342章 皆能开国成诸侯


定下紫阁功臣的名单后,朱由检当即下令,由董其昌为他们画像、黄立极等大学士作传。

    在编撰《国朝纪事》和《三朝纪事》时,优先撰写这些功臣的传记,同时要编写他们的年谱和履历,让天下官吏学习。

    这些人的著作,也要编成文集,并且要选择优秀的篇章,和传记中的事迹对应,编撰为《紫阁功臣选集》。

    这部书以后要向全天下发行,让人们都知道功臣的事迹。用整个朝廷的力量,宣传紫阁功臣。

    群臣听着皇帝的这些命令,对紫阁功臣更加羡慕起来。知道这些人被列入紫阁功臣后,和其他臣子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例如之前和商辂齐名的彭时等人,以后在名声上,再也无法和商辂相提并论。

    紫阁功臣的名号,把功绩相近的两人完全区分开来。

    而且这还不止,朱由检再次重申了一道命令,让世人知道自己对功臣的优待。让人们知道紫阁功臣的称呼,绝不是一个虚名:

    “紫阁功臣后裔,若是有能力者,允许去海外开辟诸侯国。”

    “封国的级别和最大面积,由其祖上被封赠的爵位决定。”

    “例如李如松被追赠宁远伯,他的后裔可开辟宁远伯国,封疆面积最高方三百里。”

    “张居正被追赠江陵公,他的后裔可开辟江陵公国,封疆面积最高方五百里。”

    “并且允许其为封国城隍之神,诸侯在封国可以像郡王一样立五庙,在宗庙祭祀祖先。”

    “成功开辟封国的家族,以后在《国朝纪事》和《三朝纪事》上,要单独列为世家,记录有功者事迹。”

    这个命令,让群臣惊愕之后,激动得几乎疯了。作为儒家士子,敬天法祖的观念,几乎刻在了他们骨子里。天地和祖宗的地位,在他们心中有着非常重的地位。

    皇帝这个命令,让紫阁功臣的后裔可以把祖先当成神灵祭拜、也可以为祖先建立宗庙。这让他们听到后,如何不感到疯狂!

    “孔子曰: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

    “这是真正的分封建制啊!”

    刘宗周出言感叹,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群臣纷纷认识到,皇帝推行封建制的决心是坚定的,而且是真封建。

    想到宗庙祖先,他们开始尝试着,询问紫阁功臣之外,紫阁贤臣是否也享有这个优待。

    朱由检看着群臣期待的目光,道出了他思索许久的打算:

    “紫阁贤臣受到的优待,相比紫阁功臣低一等。”

    “紫阁功臣的后裔能开辟封国,紫阁贤臣没有爵位者、其后裔只能开辟领地。”

    “这些领地可以按爵位称为子爵领、男爵领、爵士领,领主拥有的权力少于诸侯。”

    “具体如何规定,由刘先生制礼规范!”

    把功臣的封地,细分为诸侯和领主两个等级。其中领地的最小面积是方十里,诸侯国的最小面积是方百里。诸侯可以有领主做附庸,但是总面积仍受到限制,不能超过所拥有爵位的最高面积。

    这样能让海外的封臣以诸侯国为核心,形成一个个封地群。让小领主能够依靠诸侯国存在,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诸侯国能以这些领地为屏障,但是这些领地在周边,也限制了他们肆意扩张的权力。

    这些细则,朱由检简单说了一下,让刘宗周等人商讨,制定更完善的礼制。

    群臣也彻底拜服,认为皇帝的重制礼乐不是虚言,而是参考周礼,开启新的封建。

    虽然封地只能在海外,但是在宗庙、神灵的诱惑下,很多人都动了心。

    他们心里面也充满了建功立业的心思,觉得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放在紫阁里——

    让自己能在宗庙接受供奉、能作为神灵被祭祀,同时为自己的后代,谋个世代富贵。

    很多人想到一直被皇帝称赞登极功劳、几乎确定能成为紫阁贤臣的黄立极,更是羡慕得眼中几乎要冒火:

    这个人到底是走了什么狗屎运,才能以平平无奇的事迹,得到这么多优待?

    对主持封贡的孔贞运,同样也有人羡慕。更有当时在朝堂上的,此时后悔不迭:

    如果他们当时勇敢点,主动请命去草原上主持封贡,林丹汗封贡的功劳,绝不会落到当时只是左春坊左谕德的孔贞运手里。

    这桩功劳在如今,可是代表紫阁贤臣的席位。前元后裔的彻底臣服,怎么也能在青史上记一笔!

    尤其是礼部侍郎孟绍虞、王祚远,此时最为后悔。封贡的事情本就该礼部主持,但是他们的畏难,让孔贞运得到了机会,被皇帝加礼部侍郎衔,主持封贡事宜。

    如果他们当时主动请缨,孔贞运怎么争得过他们?

    孟绍虞后悔之下,更想到了皇帝之前让自己制定印刷通用规范字表。这件事皇帝让他和张瑞图一起主持,如今还没完结——

    因为他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这上面,还在按以前的习惯,慢斯条理做事。

    现在想来实在大谬,因为这代表着紫阁贤臣的机会。

    从报刊的红火程度来看,这个字表定好后,功绩会非常大。成为紫阁贤臣,绝对毫无问题。

    所以他已经决定,回去就抓紧办这件事,免得朝堂上人事变动,皇帝换其他人主持。

    张瑞图也同样想到了这件事,在被皇帝惩罚、几乎确定要离职后,他已经决定要好好完成这件事,给自己争取个紫阁贤臣的机会。

    可以说,朱由检之前安排的各种事,都被群臣想了起来。此时他们都发现,皇帝安排的难事,其实都是机会。

    例如让吏部推行磨勘法、考成法,让户部清丈田亩、实行分税制,让礼部和刑部整理礼法,让工部和少府寺开发各种技术……

    这些以前他们觉得为难的事,此时都变成了机会。只要能够完成,大概率能成为紫阁贤臣。

    还有人野心更大,想到了天下的各种乱子。之前他们觉得天下不安、做地方官很难,此时方才觉得,这些是更大的机会。

    例如西南的乱子、辽东的乱子,无论平定哪一个,都能成为紫阁功臣,而且还可能不止一位。

    就是次一等的草原战乱、东南海盗,在皇帝指挥下相继被安抚后,负责这两件事的孔贞运、朱一冯,也能成为紫阁贤臣。

    所以很多官员心中,已经有外放督抚的想法。不再把地方官视为畏途,看不起地方官员。

    朱由检通过设立紫阁,挑动所有臣子的建功立业之心!(本章完)


  (https://www.24kxs.net/book/2493/2493980/1111078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