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崇祯重振大明在线 > 第334章 功臣之首:于谦

第334章 功臣之首:于谦


排除了三杨这一批成宣时期的臣子后,以哪个臣子作为紫阁功臣之首,那就很好选了。

    很多人都想到了一个名字:于谦。

    这个人的功绩,可以说是怎么夸赞都不为过。土木堡之变后,正是在于谦主持下,大明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免去了一次可能堪比靖康之耻的大祸,没有让那时的大明,像宋朝成为南明。

    可以说,于谦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功勋卓著的名臣。再加上他含冤而死,被很多人同情。紫阁中的臣子,都想到了皇帝想把于谦,列在功臣首位。

    和于谦一样担任兵部尚书、而且和当年的于谦一样作为九卿之首,袁可立率先说道:

    “于忠肃公有功于国,当为紫阁功臣!”

    群臣纷纷附和,认为于谦应该是紫阁功臣。

    朱由检对此表示赞同,当即向群臣道:

    “于少保有功于国,确实应该是紫阁功臣。”

    又口占一诗,向群臣道: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于忠肃公,就是大明的岳武穆。”

    “董侍郎,由你为于忠肃公画像,悬挂紫阁之中。”

    “朕要让后人记住,于谦是社稷功臣!”

    对于于谦这个人,不是没有争议。主要的争议点,就是于谦是否是忠臣。

    毕竟在英宗皇帝被俘后,于谦不顾瓦剌的要挟,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所以一些人认为,于谦对英宗皇帝不忠。

    然后在景泰皇帝病重时,于谦手握兵权,却又在夺门之变时毫无作为,坐视景泰皇帝被废。被一些人认为,于谦对景泰皇帝不忠。

    这两件事,让于谦受到一些非议,认为他不是一个忠臣。

    但是从于谦束手就缚、含冤而死来看,朱由检认为他是忠臣。只不过他忠于不是某位皇帝,而是大明社稷。

    所以朱由检称于谦社稷功臣,列在紫阁首位。他要用这个做法,表明自己的态度。

    对于谦排在这个位置,群臣大多是服气的。就连之前把三杨列在首位的内阁大学士,也提不出异议。

    毕竟于谦的功劳实在太大了,皇帝说他是扶保江山的伟人,那是毫不为过。

    而且因为于谦含冤而死,和岳飞的结局相似,深受人们同情。

    以于谦作为功臣首位,能把紫阁功臣的名声,在天下间很快确立。如果有哪个紫阁功臣的名字不太知名,只需要说一句“他和于谦一样都是紫阁功臣”,就能让人知道,这个人有多大功绩。

    朱由检也是因此,把于谦放在首位。总不能像宋朝的昭勋阁那样,列了一堆不怎么知名的人,却把寇准、范仲淹、狄青、岳飞等人,尽皆排除在外——

    事实证明,岳飞英名不朽,宋理宗设立的昭勋阁,则是少有人知。

    朱由检设立紫阁,当然不能犯这样的错误。所以他坚决否定了三杨,把于谦列在首位。

    而且为了鼓励群臣立功,朱由检还要对于谦大力褒扬,要让人们知道,自己对功臣的态度:

    “国初之时,多有功臣被追赠国公、郡公者。”

    “朕以为凭于谦的功绩,也应追赠国公。”

    “拟旨,追赠于谦为肃国公,后裔世袭指挥使。允许在海外开辟领地,成为世袭诸侯。”

    把于谦后人的职位,由世袭杭州卫副千户,正式提升为世袭指挥使。并且允许在海外开辟领地,成为世袭诸侯。

    这个封赠,让群臣大为惊讶。虽然有传言说皇帝打算在海外分封、把世职改为爵位,却一直只是传言,从来没有确认。

    如今对于谦后人的封赠,则把这件事摆在明面上。确定允许功臣之后在海外开辟领地,成为世袭诸侯。

    这个决定,让喜欢封建的臣子欣喜不已。毕竟连他们推崇的明君唐太宗都说过:“不井田,不封建,不足以法三代之治。”

    皇帝在塞外推行井田制后,又在海外推行封建制,让这些臣子内心,可谓激动不已。

    刘宗周等臣子,都认为皇帝在法三代之治、行周公之道。

    那些反对封建的,则觉得封建是一大害,有可能出现诸侯相互攻伐、朝廷不能禁止。

    这些想把一切都控制起来的臣子,天然不喜欢封建。他们以柳宗元的《封建论》,反对实行封建。

    甚至还举出了春秋战国、七国之乱、八王之乱等例子,甚至有人隐隐提出,成祖靖难之事。

    朱由检对此微微皱眉,但他决心早定,对此的态度仍然是不争论,向群臣道:

    “不封建无以酬功。”

    “朕要以封爵封土,让功臣建立藩国,世代与国同戚。”

    “具体如何封建,避免封建制的坏处,众卿可仔细讨论。”

    “朕先说明三点:一是所封之地,至少要在京城三千里外。”

    “二是诸侯国的官员,首先效忠皇帝,由朝廷正式任命,诸侯推荐的本地官员,不能超过一半。”

    “三是对要地实行郡县制,由朝廷派遣官员,直接进行管理。并且设立督抚,管辖多个郡国。”

    “周朝的要服、荒服等五服,或者镇服、藩服等九服,都可以拿来参考。还有汉朝的郡国并行制,更是可以借鉴。”

    “总之,大明礼和周礼不同,要用新的礼乐,制定更完善的封建制。”

    这个说法,得到群臣的认同。很多人也认识到,皇帝对封建的坏处并非没有认识,只是想用封建酬功而已。

    这种事情,群臣谁不愿意。毕竟皇帝是要给臣子分封,让他们成为诸侯。

    再想到皇帝传出来的世职改世爵的风声,群臣更是激动,认为自己若努力立功,有可能获得封地。

    毕竟方从哲、孙如游、刘一燝、杨涟、左光斗等人都被皇帝以辅佐先帝登极有功的名义,荫一子东宁卫百户。

    他们这些在辅佐当今皇帝登极上同样有功劳的,同样有可能得到这个荫叙。

    想到这里,群臣更是羡慕地看向黄立极。认为这个人当真走了狗屎运,如果皇帝以登极功给群臣封爵,必然有黄立极一份——

    谁让他和方从哲、刘一燝一样,在帝位传承的时候,正好担任首辅。

    黄立极同样也想到这里,高兴得胡子几乎要翘起来。先前帮皇帝背锅的一点不愿,顷刻消失无踪。

    和后代获得世代富贵相比,帮皇帝背点锅又算什么呢?

    他此时真的感受到,追随一位明君的快乐。尤其是这位明君,对臣子还很大方。

    可以说,在皇帝的大方赏赐下,海外封建这件事,被大多数臣子认可。和塞外井田一样,成为他们都支持的好政策。(本章完)


  (https://www.24kxs.net/book/2493/2493992/1111079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