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我是赵括,人在长平全文阅读 > 第三百二十章 千里转战终入秦

第三百二十章 千里转战终入秦


  话及此处,赵军裨将哪里还不知道信陵君扣关之心已坚。正如赵王括所预料的那般——胜利已经蒙蔽了众人的眼睛,杀死了众人的理智,裨将在心中再次赞叹着王上的先见之明。

  随即裨将从怀中掏出锦囊一件,缓缓展开,一边竖着拿在手中展现给帐中诸人观瞧,一边缓缓说道:“我王有令:只需周王畿与河内杀敌,  不许踏足函谷半步!既然君上与两位将军主意已定,请恕末将王命在身,无法陪同各位!”

  说着,竟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中军大帐。

  好嘛,大战未起,先损战力一万余,而且还是战力最强的一万大军!

  信陵君好想翻脸将人拦下,  将赵军的一万多人给吞了,  可是仅存的理智告诉他,绝不能同时得罪两个超级大国。

  于是三人只得大眼瞪小眼地看着赵军裨将的离去,甚至一句狠话都不敢放。毕竟谁敢放狠话,保不齐就被另外两人给告到了赵括耳中。

  但一万多赵军的离开,并未打消信陵君扣关的决心。

  “十万大军,攻下函谷,足够了!”信陵君给自己打气道。

  赵军离去后,径直便往河东而去,而赵军走后,联军又在周王畿,哦,现在叫做魏国洛城修整了数日。

  而趁着修整的时间,联军又进行了一次整编,简单来说就是楚国、韩国的仅剩不多的兵力被信陵君全部吞掉,景翼和韩国将军彻底成了傀儡和摆设。

  而令信陵君惊喜的是,就在大军修整期间,不少被秦军追杀逃逸的士卒在听闻秦军大败后,居然重新回到了军中,  而原先不足十万的兵力,  瞬间膨胀到了十一万!

  这无疑给了信陵君更大的信心。

  随即,信陵君带着着十一万大军便踏上了西行的路程!

  而比信陵君还稍快一些的是武安君白起,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带领大军入函谷主持军务,反而带着化整为零的千余将士,再次悄悄地溯泌水而上,往河内郡而去。而关中(咸阳)的八万大军则震惊中,跟着将军王龁,向着函谷开拔。

  一直昼伏夜出的赵括,也终于带着万余骑兵挨过了最难的河西之地,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原野之上!

  三只军队,如同三只利剑,分别指向着他们渴望的地域,而终究鹿死谁手,就看接下来的战事了!

  草原之上,上万铁骑尽情驰骋着,手中长戟已经握紧,箭已在弦,而他们的目标,  正是不远处的一个义渠的小部落。

  之所以冒着被秦军发现的危险,偷袭义渠部落,原因很简单:赵括没有给养了!

  为了保证穿插的快速性,在战场模拟的帮助下,赵括所率的骑兵几乎是带着刚刚够穿过河西的给养出发的。

  当然,这个用于临时补给的义渠小部落也是早早计算好的。

  甚至因为一旦放掉女人孩子、甚至降者不杀,必然会暴露自己的行踪,自己的行动也将进入倒计时中,可要是真的屠干杀尽,自己的这只精锐打完此战也就要不得了。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赵括所率的骑兵通通穿的是黑色的秦军制式的衣物和铠甲。

  哪里来的?去岁长平战场上不要太多哦!

  虽然这样已然避免不了自己的暴露,却至少能够拖延十数日乃至数十日,而有这功夫,自己早已穿过义渠国,奔向关中了。

  没有后顾之忧的赵骑,很快攻破小部落,操持着河东口音的赵骑一边冲杀一边高喊:“降者不杀。”

  早已被秦兵杀怕的草原人,只以为秦兵过境,纷纷跪地请降。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一个小型的部落便在赵括的掌控之下。

  部落的族老还试图请见赵括,却被一把拦住。赵括明白,自己只是个过客,要尽量少的接触,才能尽量久地瞒住。于是指挥着麾下将粮草、马匹一装,不过一个多时辰的功夫,赵骑便再次踏上了征途。如同迅捷的风儿一般,消失在了茫茫草原。

  一路向西。

  转而向南!

  二十余个日夜的长途奔袭,赵骑又连续地攻破了十余个义渠的小部落,给原本安宁的草原带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暴。

  义渠人惊讶着、愤怒着、咒骂着,可最终都化为了无奈的泪水!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对秦军反制的力量,除了一级级地往上求告,似乎就没有了任何的办法。

  而他们的上级管理者,虽然在义渠地位颇高,但去了咸阳,连站上议政殿的资格都没有,甚至其中还多是秦人。

  其上告的结果可想而知了,老秦人岂会为难老秦人。

  即便有几个秦人和义渠本土的人想要依法办事儿,却也无权处置秦军之事,只得再一次的上告。而他们的上官,这次可几乎全老秦人。再往上还是秦人。

  虽然最终还是有人发现了其中的不寻常——多个部落集中被抢,不像是秦军所为,可那时赵骑早已陈兵义渠与关中的交界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赵括意料之中的事情。

  但有一件事情却是在赵括的意料之外。因为他们所假扮的秦军肆虐草原,而秦国迟迟没有做出反应,导致一直以来还算不错的“两地”关系瞬间出现裂痕。而义渠中的“有识之士”也终于发现:靠谁不如靠自己。

  于是,秦国好不容易才解除的义渠武装,几乎在一夜之间死灰复燃,不少的小部落报成了团,企图对抗一切的外来之敌。而要对抗外界的武力,就得提高自己的战力,而草原的男人天生就是战士,所缺的便是武器而已。

  随即一队队的牧人扮作商旅,带着牛羊马匹前往赵国,换取“铁器”。至于为何不去韩国?韩国在义渠的印象中已经被秦国打怕了,虽有铁都之名,却未必敢将那“铁器”卖给自己。

  而赵括却是秦国的死敌!只是不知,后面秦国公布袭击他们的是赵人而非秦人时,草原之人会作何感想。

  义渠的“独立”思想却也不仅仅是促进了赵国的草原贸易,更重要的是草原上的义渠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眷、部落,不得不留在了义渠,如此一来,加入秦军的人更少了,甚至因为贸易的缘故,对于秦国军马的支撑也有所下降。

  一言以蔽之,赵括成功地挑起了义渠与秦国之间深埋着的不信任,进而导致了秦国从人员、军械、威望等各个方面的削弱。

  但,这些都不是赵括此时关心的。

  毕竟他们已经劫掠完了最后的一个部落,正在一个山坳里做着最后的修整,明日便要踏足关中之地——这片百年没有外军踏足的地方。

  而一旁的李牧伴着赵括,看向远方的袅袅炊烟,心中更是对赵括佩服得五体投地。

  作为亲历者和唯二能与赵括说上话的人,他太知道这二十余日里赵括背负了怎样的压力,又是如何在绝望中为大军找到希望的。

  犹记得初入河西,众将士不明所以,倒还能控制下来,可随着昼伏夜出,渐渐深入河西,前后左右全是秦军的城池,甚至最近的一次,秦军的探马就在山脚之下,一旦被发现,不仅战略意图被破,着一万大军也说不得就要葬送在秦军四面八方的围攻之中。

  不少的将士都全王上改变战略,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蚕食河西方为稳妥。

  可是王上不仅不为所动,反而一次次地劝解起谏言的将士,一次不行就两次,校尉想不通就喊校尉来聊天,士卒想不通就跟士卒们一起讨论。

  完全没有王的架子,更没有用什么军法来强压众军,这才有了如今的众军一心。赵括告诉他:“长途奔袭,一个都不能少,少了一个人,就有暴露的危险!”

  将士们不知道的是,在与他们结束了谈话后,他们是可以趁着白天休息的,但王上不行。

  夜间的行军路线等着他去决策,明日的驻扎地等着他去确定,甚至还要亲自带着探马去查勘。自己还可以跟赵启两人轮换,可是王上始终是一个人,没有谁能够替换他。

  每每想及此处,李牧就有些恨自己为何要擅作主张,为何不能再成长得快一些,哪怕为王上分担一点点呢!

  犹记得攻入草原那夜,赵启来报,补给将断,帐中众校尉皆是惊诧!要知道,茫茫草原,有的是草,可缺的是粮食,一旦踏入其中,天地茫茫,方向再难以辨别,即便大军粮草充足也大意不得,何况是补给将断!

  不少将军建议就近攻下一座城池,以作补充之用。

  甚至有人暗暗劝王上回程河东。

  但王上只是微微一笑,根本不慌。

  “明日太阳生气,大军及行开拔,入原后,随着太阳的脚步前进,不过午时,必有部落将补给送上门来!”李牧犹记得王上那抹自信的微笑。

  李牧初时只以为这不过是大王的安慰之语。漫说草原上的部落随水草而迁徙,就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明日的自己会身处那片草场,更何况是从未到过草原的王上。

  可是,这天地仿佛就是钟情于王上似的。

  就在第二日午时许,大军即将失去耐心之时,一柱炊烟在前方若隐若现地飘起!

  随着一场几乎算不上战斗的战斗结束,大军补给又已经充足。

  自己曾不止一次地明示暗示地请教王上是如何做到的,可是王上却只是回答道:“用心去看!”

  于是自己带着满心的疑问继续前行。

  这一进便是七天七夜!

  七天七夜啊!没有义渠人、没有部落,甚至没有多少的动物经过。天地间仿佛只剩下了自己这只队伍一般。

  而大军的补给和士气也在这孤寂的行军中慢慢消磨。

  绝望的气息渐渐笼罩着大军——这行军何时是个头啊!

  就连自己都有这样的念头,何况是麾下的众军了。而王上显然也发现了这样的情形。随即,第七日的晚间,正是用饭之时,王上又将曲长和校尉们聚拢在了一块。

  虽然没有佳酿相佐,几块牛肉下肚,曲长、校尉们也纷纷打开了话匣,王上一一听着,却没有更多的解释。

  静静地听完众人的抱怨,王上咀嚼着牛肉,笑着对众人说道:“想打仗还不简单,明天吧!刚好牛肉也快吃完了,明天咱们找个大部落,谁要是跟上次一样把牛给放跑了!哼哼!”

  “大王,要是把你的牛肉放跑了,你就把握炖了!”一名校尉没大没小地回应道。

  “炖个屁,你的肉是臭的。”王上手中咬了半块的牛肉随即抛向了那名校尉。

  校尉双手一皆,牛肉稳稳到手,颇为调皮的校尉再度对王上说道:“谢我王赏赐!”

  众将士哄堂大笑。

  连日的疲惫、郁闷与烦躁,在这一瞬间便化为了乌有。而一场谈话过后,大军仿佛又焕发出了生命的气机,将士们无不摩拳擦掌地要为王上把那牛群给包揽了。就连伙头兵都开始磨起了宰牛的刀和炖牛的香料。

  短短的两句话,便又重新激励起了大军的士气!这便是王上!

  而第二日的午后,又是如大王所料想的一般,肥美的草地上,一个大型的部落的义渠人们,正悠闲地放着牧。

  其结果必然又是每餐一顿。

  就这样,大军一路高歌猛进,每当补给不足时,就有义渠人主动挡在大军的前方,而被秦人驯化的义渠人,居然成了自己的最好的补给站。

  原本预想的方向问题、补给问题都在大王的轻而易举间化为了乌有。

  甚至大军最大的困难居然变成了——水土不服!深入义渠百里,大军驻扎不知名的河边,一曲中数十人突然腹泻不止。

  还是王上,亲侍汤药,又命大军不准饮用未经烧开的河水,这才又避免了一场非战斗的减员。

  而李牧也通过此事,似乎终于参透了王上料事如神的秘密——水!

  只有有水的地方才有丰沛的水草,有丰沛的水草的地方大抵有那义渠人放牧!

  李牧很快将自己的发现告知了赵括,看着如同孩子一般的李牧,赵括怎么忍心告诉他我是在作弊啊亲!只得拍拍肩膀以示鼓励!

  “多虑胜,少虑败!”许是怕李牧日后走向弯路,赵括还是决定稍稍提点道。

  李牧若有所思中,大军又行开拔!

  直至义渠与关中的边境之上!

  千里转战,耗时月余,一万多大军终于站到了秦国关中的土地之上,而接下来的事情能否继续朝着赵括想要的方向发展呢!

  明月朗照大地,咸阳宫中、函谷关外、泌水河上、义渠边境,无数的眼睛抬头相望,祈求着月神的祝福!


  (https://www.24kxs.net/book/2542/2542214/70046029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