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淮王催臣上奏疏
第221章 淮王催臣上奏疏
正七品内阁大学士胡惟庸,此时心神全然不在伏案上摆放着的且摊开的一份奏折上,虽然他的目光看上去似乎是盯着它看。
自大明淮王分封百官后,得知自己是内阁的成员,且职位七品时,说实话,他的心里还是极为忧虑的,为自己的前程而担忧。
不过,在得知内阁成员每日所做之事后,他的心里是狂喜的。可是,这种狂喜并未持续太久,他逐渐地从内阁所做之事中,看出来了一些端倪。
愈是深思,他那失去的担忧,又失而复得。
他心里极为害怕,内阁这样新产生的办事机构,作为内阁的成员,在官位品级上,不会有太多的调整。
然后,他就日思夜思,甚至夜里失眠,终于琢磨出了一点苗头:那就是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对于他而言,人生第一等大事,自然是自己的前程是否远大。
如果内阁之官的前程注定不大,那么,他就要想方设法,尽可能地跳出这种泥坑,免得越陷越深,直至最终再也无法有希望跳出来。
这,也就是他现在心不在焉的原因。
胡惟庸缓缓抬起头,他的余光偷偷地打量着正坐在伏案上的淮王程德。
见到淮王并未注意到自己,胡惟庸观察了一会儿,便沉思片刻。
尔后,胡惟庸决定不能坐以待毙,他想道:为了自己的前程,拼了。
他准备提出一些治理地方的国策,从而顺势提出请求将自己从内阁这个机构中摘出去。
就当胡惟庸准备站起来的时候,胡惟庸没想到的是,在这个时候,宋濂却率先站了起来,胡惟庸见此,只好沉住气,并顺便看看宋濂想要做什么。
宋濂的举动,也引起了其他内阁成员几人的注意,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宋濂,眼里露出疑惑的神情。
宋濂并未理睬众人的打量,而是先走出伏案,接着,规规矩矩地向着程德行了一礼,然后开口道:“启禀淮王,大明初立,百废俱兴,大明虽已有八部,但人才尚少。微臣以为当以大明国名义面向天下而首开科举,一来昭显淮王王者气度,二来天下士子皆盼着能一展所长,并为此苦等久也,若淮王重开科举,天下士子必感恩戴德前来相投,假以时日,这天下英才,尽入淮王名下,而我大明将会一统天下。”
宋濂话音刚落,其余众人,纷纷诧异地望着宋濂,但转而倏忽间,他们都将视线落在淮王程德身上。
宋濂提出来的这一建议,众人心中虽然恨不能第一个提出来的人是自己,但他们还是感到有些庆幸,毕竟,此事必须要经过淮王程德的首肯才行,而且容易触怒淮王。倘若淮王不点头,这建议始终还是建议。
只是,令其他人所失望的是,程德并没有因言下罪。
于是,其余人都很羡慕地望着站着笔直的宋濂,他们都知道,这宋濂的建议,至少淮王未反对,而淮王未反对,也未表态,恰恰说明淮王也在思量间。
宋濂或是瞧出了这一点,立即趁火打铁,连忙道:“淮王,天下英才投靠我们的多了,相应的,投靠陈友谅、张士诚、刘福通、元朝等势力的英才就少了,久而久之,我们大明必然强于其他各势力,此臣弱敌之言,还望淮王听之纳之。”
宋濂说完后,便立即站在一旁,默默地低着头并目视地面。
他知道,自己该说的都已经说了,至于成不成,那就取决于淮王最终是否同意了。
宋濂耐心地等待着程德的抉择,其余众人也在暗暗观察着,他们都在想,这宋学士之言,还真是善言善策。
其他人也都屏息凝神,默默地等候着。
程德陷入了沉思。
眼下之际,若是重开科举,会不会对前方的战事有什么影响?
而且,重开科举面向的是全天下的士子,谁知道这些来南京城的士子是不是有各势力所派出来的探子?
这不是把自己暴露在天下人面前吧?尤其是一些核心机密之类的事务还未做好转移。
实际上,程德也深知宋濂所说的重开科举带来的一系列好处,但问题是,冯国用、李三七、耿再成三线作战,对于大明财政来说,还是带来了不少的压力。
倘若在这个节骨眼上再重开科举,那么,就意味着这方面投入的物力和财力将会是巨大的,而这,与现有实际情况相比较,综合衡量了大明财政开支,还是不符合大明国的利益的。
依照程德所想,以大明国的名义重开科举一事急不得,得慢慢来,至少等冯国用、李三七、耿再成他们都再建新功才是。
而且,这几日,他也接到了冯国用给他写的回信,冯国用告诉他,接下来一个月以内,他必定拿下整个庐州路,而且他已经针对彻里不花布置了天罗地网,这一次彻里不花大军将会在劫难逃。
冯国用还在信中详细地陈述了他的所有布局,程德看完后,对于冯国用拿下整个庐州路的信心很大。
除了冯国用这边,耿再成那边,虽然取得了巢县,但在攻打无为州时,却被无为州那边的元军给拖住了,虽然耿再成再三表示定能早日拿下无为州,但程德也通过耿再成的字里行间知晓这短时间内,耿再成或许难以取得更大的战果了。
至于李三七那边,虽然拿下了当涂城,但程德宁愿李三七没有拿下的好。
不过,好在刘伯温将此事给压了下去,不然,程德都要亲自前往当涂城去问罪李三七了。
思来想去,目前他所能做的事情,便是不拖冯国用的后腿就行,而不拖他的后腿,就是保证大后方的稳定,给冯国用足够的底气。
倘若真的在这种关节眼里重开科举,将会平生一些变数,也对大后方的稳定是一种巨大的考验,而且,之前一封匿名的举报信信中涉及的那些人,他都还没有处理,锦衣卫还在暗中取证中,如果这些人不处理掉,就必然无法让自己的大后方稳定。综合考虑下,重开科举并不符合程德心中的利益预期。
于是,程德的目光落在了宋濂身上,平静地开口道:“重开科举一事,本王思之再三,考虑到冯国用、耿再成还有李三七三路大军在前线作战,为了避免出现一些变数,此事延后再提。目前的重心还是放在实施大明富国强民国策上,其余不相关的就不要再提了,避免节外生枝。言而总之,就是大明要稳中求强。”
宋濂张了张嘴,最后苦笑道:“淮王英明,是微臣考虑不周。”
胡惟庸等人见此,则是纷纷暗暗思忖:淮王,究竟是如何想的呢?
程德见众人都沉默了,便出声道:“本王希望诸位能够同心同力,这大明能否最终击败其他所有对手,还要靠大家的努力。不日,冯将军必然能够传来大捷,希望诸位为大明国强盛而积极献言献策,只要是有利于大明的,本王都会采纳。还望诸位私下之余,都能上一道奏疏给本王,时间期限最好是在半个月内。”
“微臣遵旨!”宋濂等内阁成员纷纷起身躬身应道。
“你们都继续忙吧,本王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
程德说完此句后,便匆匆离开了书房,往罗燕屋里而去。
胡惟庸望着程德离去的背影,目光陡然间有些阴郁。
(https://www.24kxs.net/book/2560/2560490/11623734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