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赵策英
第213章 赵策英
沈皇后闻言眉头微皱,说道:“陛下,从兴和邹氏感情甚笃,这皱氏刚刚去世,让他续弦,他心里怕是不情愿。而且之前我也问过他,从兴的意思是想娶邹氏的妹妹进门。”
赵宗全摆了摆手,说道:“今时不同往日,从兴如今可是国舅爷,堂堂侯爵,那邹家小门小户的哪里配的上他?从兴若是抬举邹家,让她做个偏房便是。”
“可是邹氏毕竟是为了救我而死,而且我也听闻英国公对这个小女儿宝贝的紧,若是让她给从兴续弦,英国公心里也不痛快。陛下若是想联姻,不如让英儿娶吧。”沈皇后说道。
邹家虽然门第不高,但是邹氏平行样貌皆不输一些名门闺秀。
不仅和沈从兴夫妻和睦,她和这个弟媳妇感情也非常好。
邹氏为了救她而死,临死前心心念念的就是两个儿子。
沈皇后觉得沈从兴续弦娶邹娘子的妹妹不仅对两个孩子好,也回报了邹家的恩情。
当然了,她也知道赵宗全让沈从兴和英国公府联姻的目的。
于是便提出让赵策英娶英国公的女儿。
在她看来赵策英比沈从英更合适,毕竟赵策英是嫡长子,以后的太子,未来的皇帝。
若是赵策英娶了英国公的女儿,英国公必然死心塌地的忠于他们一家。
“不行!”赵宗全闻言想都没想,脸色有些难看的反对道。
赵策英娶英国公之女,确实比沈从兴合适,但是以英国公在军中的威望,若是在加上赵策英的身份,两人若是成了翁婿,他就要睡不着了。
虽说沈从兴是赵策英的舅舅,沈从兴娶和赵策英娶看似没有什么区别。
可实际上区别很大。
沈从兴娶英国公之女,若是赵策英想要造反,沈从兴很可能会帮忙,但是英国公却不会掺和。
若是让赵策英娶,一旦他想造反,沈从兴和英国公都会帮助他。
赵宗全虽然觉得赵策英不会造反,但是他自己现在正年轻,才三十多岁,他觉得自己再当几十年皇帝完全没问题。
赵策英能甘心当几十年太子么?
这也是他登基后,不立赵策英为太子的原因。
“为什么?”沈皇后质问道。
她虽然出身低,没什么权谋心计,但是赵宗全反应这么大,还是让她感觉到一丝不对。
之前赵宗全私底下和她说过,不立太子是因为赵策英年轻气盛,想打磨他几年。
但是现在看来,好像并没有那么简单。
赵宗全也知道自己刚刚有些太激动了,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朕现在相信的人不多,耿介川、段成泳那两个能力平庸,不堪大用。能够信赖的也只有从兴和顾廷烨了。朕需要他们两个来帮朕收拢兵权,顾廷烨是宁远侯府顾家的人,他那个兄长虽说继承了爵位,但是体弱多病,只有一个女儿,眼看着活不了多久了。”
“朕没有封他爵位,就是想让他继承宁远侯的爵位,以顾家在军中的威望,朕提拔他,倒是不担心有人不服。但是从兴就不一样了,他之前不过一个厢军指挥使,骤登高位难以服众,他娶了英国公之女,这一切就不成问题了。”
沈皇后闻言打消了心里的猜测,忧心道:“可是从兴那边怕是不会答应。”
赵宗全说道:“他那边你好好跟他说说,他也不是不顾大局之人。”
“等他回来,臣妾劝劝他吧。”沈皇后叹了一口气说道。
赵宗全点了点头,说道:“你那妹妹朕想把他许配给忠敬侯的弟弟,你觉得如何?”
忠敬侯郑家,是勋贵中少数从开国一直兴盛到现在的人家。
郑家世代忠良家风极严,每代都有子弟在军中效力,上一代忠敬侯刚刚二十出头,就在十几年前和西夏的战争中战死了,留下两个幼子。
前几年长子成年,承袭了爵位,虽然官职不高,但是郑家在军中的威望仅次于英国公,和坐镇西北的定国公孙家,都不逞多让。
沈皇后闻言一愣,说道:“陛下,我之前不是和伱提过,想把玉珍嫁给仲怀么?”
顾廷烨几次救赵宗全父子,在赵家也住了一段时间。
几次接触下来,沈皇后也有意把妹妹嫁给顾廷烨。
当时顾廷烨隐姓埋名,谎称是汴京小世家的子弟,不过那时候赵宗全也不过是一团练使,沈从兴是厢军指挥使,官职都不高,倒也门当户对。
虽说现在知道顾廷烨是侯府嫡子,但是他们家也一跃成为了皇族。
说起来两人依旧般配。
而且郑家家风极严,以她妹妹的性格嫁过去肯定要吃苦头。
但是顾家就不一样了,顾廷烨上面只有一个继母,关系还不好,加上有她这个皇后姐姐撑腰,日子必然不会难过。
更何况顾廷烨以后可是要承袭爵位的,嫁过去以后就是侯府大娘子了,而郑家的爵位被长子继承了,次子即便娶了她妹妹,最多被重用罢了,爵位短时间肯定没希望,就算以后立了功,最多也一伯爵罢了。
“这件事朕也仔细想过,那顾廷烨之前和英儿兄弟相称,让他娶你妹妹,以后英儿如何面对他?”赵宗全说道。
要是别人,嫁给顾廷烨确实合适。
但是沈皇后的妹妹不成,他还想让沈从兴和顾廷烨来执掌兵权,若是顾廷烨成了沈从兴的妹夫,两人关系就过于亲密了。
“陛下,你之前可是都答应的。”沈皇后说道。
之前还在禹州的时候她就和赵宗全提过,那时候赵宗全说顾廷烨还在丧期,不合适提,等顾廷烨丧期过了再提。
“这不是此一时,彼一时嘛。咱们现在根基浅薄,如履薄冰,凡事都得多做考虑。”赵宗全说道。
沈皇后闻言叹了一口气,说道:“那陛下看着办吧。”
她知道他们一家现在的身份不同以往了,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利益得失。
……
“二郎等等我。”
袁文绍一回头,看着跑过来的赵策英,连忙躬身行礼:“见过桓王殿下!”
“欸~二郎这就生分了。”赵策英不悦道。
“殿下,礼不可废,若是臣不讲礼数,怕是那些谏官都要弹劾臣了。”袁文绍笑道。
“唉。”赵策英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说的对,现在身份变了,是得注意些,倒是没有以前那么自在了。”
“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总要学着适应的。”袁文绍笑道。
“哈哈,说的对。咱们边走边说。”赵策英笑道。
“是。”袁文绍应了一声,落后赵策英半个身位。
<div class="contentadv"> “你啊你,走快些,本王有话问你。”赵策英说道。
“殿下请说。”袁文绍拱手道。
赵策英和袁文绍并肩而行,小声道:“你对这次和西夏的战事怎么看?”
袁文绍沉吟了一会,说道:“必然凯旋而归。”
赵策英瞪了他一眼,说道:“本王想听的是真话,你别说一些好听的糊弄我。”
“殿下,臣说的就是真话。”袁文绍说道。
“哦?”赵策英惊讶道:“愿闻其详!”
袁文绍斟酌了一下,说道:“殿下,虽说西夏国主亲政有一年时间了,但是之前西夏太后亲族乱政这么多年,西夏国主亲政后,光是肃清内部都需要不短的时间。西夏这次偷袭,完全是因为得知逆王造反,以为我大周内部不稳”
“之所以能够攻破数座重城,是因为西夏发兵太过突然,加上兵力过多,边军没有防备。即便如此,定国公都能止住西夏的攻势,由此可见西夏完全是仓促动兵,准备不足。”
赵策英闻言点了点头,道:“继续说。”
“而我大周不同,新皇登基,边境将士必然想在新皇面前立功,万众一心之下,必然能够打退西夏来犯之敌。”袁文绍说道。
仁宗皇帝宽仁,对于军中武将来说,即便打了败仗,也不一定有多大事。
但是现在换了新老板了,他们摸不清楚新老板的性格,生怕成了新老板立威的那只鸡。
而且将士们都知道,这是新老板继位后的第一仗,打赢了新老板必然会重赏。
打起仗来,必然会拼命,加上西夏准备不足,打退并不难。
更何况赵宗全并有临阵换帅,派去的援兵依旧归定国公调遣。
“听你一席话,本王倒是松了一口气。”赵策英笑道。
这一仗不仅赵宗全担心,他这个做儿子的也非常担心。
“殿下谬赞了,臣不过纸上谈兵罢了,结果如何,臣也不敢保证。”袁文绍拱手道。
他只记得赵宗全平叛后,确实打过仗,具体和西夏还是北辽打他就不清楚了。
不过他知道结果,确实是打赢了。
因此他才敢这么自信。
“呵呵,二郎太谦虚了。”赵策英笑了笑,问道:“二郎,若是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袁文绍闻言一愣,没想到赵策英竟然会问他这个。
沉吟许久,袁文绍摇了摇头,说道:“暂时大周并不具备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实力。”
“仔细说说。”赵策英说道。
袁文绍抿了抿嘴,说道:“从太祖开始,除了先帝外,每代帝王都试图收回燕云十六州,都以失败告终。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北辽在这么多年的防守中,已经适应了守城,加上北辽有大量的汉人,在器械上并不比大周落后多少,另外还有西夏牵制,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非常难。”
汉人和游牧民族之间各有优势,游牧民族的优势就是全民皆兵,而且还全是骑兵。
加上游牧民族生存环境恶劣,好勇斗狠。
不过游牧民族不擅长守城和攻城。
而中原王朝恰恰相反,单兵上确实不是游牧民族的对手,却善于制作各种先进器械,利用城池。
但是北辽占据燕云十六州,早已适应了守城,加上北辽重视汉家技艺,善待那些工匠。
汉人讲究什么士农工商,但是在北辽,工匠的地位反而是汉人中最高的。
而且北辽还把汉人那套以夷制夷学的很是通透,划分南院北院,用汉人管理汉人。
认真说起来北辽是一国两制的开创者。
可以说历代君王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并不单单是重文轻武的原因。
若只是重文轻武的原因,那太祖皇帝能够一统天下,作为开国皇帝,能力自然不用多说,却数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二郎的意思是,若想收复燕云十六州,要先解决掉西夏?”赵策英惊讶道。
“没错!”袁文绍点了点头,说道:“这些年能够保持三足鼎立的局势,算起来也要多亏西夏。若是不先灭掉西夏,想收复燕云十六州,难于登天。”
西夏在北辽占据优势的时候,会帮助大周。
等大周占据优势的时候,却又反过头帮北辽。
而历代皇帝对于燕云十六州过于执着,也不吸取教训,每次都是打北辽。
反而让西夏一步一步坐大,最后独立建国了。
赵策英眉头微皱,说道:“可是若对西夏动兵,北辽一样不会坐视不管。”
这一点以前也不是没人想到,只不过打西夏,北辽一样会出兵,相比较起来北辽的威胁更大。
袁文绍摇了摇头,说道:“若是打西夏,北辽并不会第一时间出兵,会等到西夏撑不住的时候才会出兵,想着坐收渔翁之利。因此若是想对付西夏,必须速战速决。”
“这不可能,西夏数十万兵马,不可能在短时间灭掉西夏。”赵策英说道。
“所以臣说大周目前并不具备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实力。若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得先快速灭掉西夏,只能先提升国力了。”袁文绍说道。
其实在他看来,现在不管是对付西夏和北辽哪一方都不太现实。
更重要的反而是解决内部的积弊。
目前三冗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
这个问题不解决,朝廷根本没有充足的钱粮,说什么都是空谈。
“如何提升国力?”赵策英追问道。
袁文绍转移话题道:“殿下,西夏这些年一直在经略西域和吐蕃,特别是吐蕃,许多部落都已经被西夏吞并了,之前西夏内部动荡,暂缓了对吐蕃的吞并,此战过后,西夏必然会继续吞并吐蕃,若是让其把吐蕃所有部落吞并,到时候蜀地也要面对西夏的兵锋了。”
若是想提升国力,必然要谈到变法,袁文绍不想谈论这个话题。
自古以来,主张变法的有几个好下场?
(https://www.24kxs.net/book/2581/2581079/11565398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