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486筹钱
第487章 486筹钱
杨照担任辽阳副总兵后,张居正的算计自然就落空。
不过这貌似是张居正第一次产生扶持一帮亲信的念头,至少魏广德是这么猜测的,因为很快张居正就恢复了常态,脸上也洋溢出笑容,唐汝辑和殷士谵正在说着的内阁之事似乎就是他高兴的理由似的。
唐汝辑有些迂腐,这是魏广德对他的评价。
嘉靖皇帝都已经定下来的事儿,他以为内阁还是应该参照惯例继续上奏才是,丝毫没有考虑到可能因此恶了皇帝,更不说此时内阁阁臣们大权在握,谁又喜欢多添掣肘。
不过此时,不管是内阁还是西苑的嘉靖皇帝,对下面人的讨论都充耳不闻,因为在他们眼前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需要处理,那就是从哪里搞钱。
明朝户部对于每年的收支其实在年初就已经有了计较,该用在那些方面,都是有预算额度的。
今年,东拉西凑总算把重建永寿宫的支出给康平了,可是因为宫中失火的缘故,嘉靖皇帝要重录《永乐大典》的决心也更加强烈。
特别是在永寿宫失火后不久,御马监又再次失火,已经让嘉靖皇帝对宫中內侍的能力非常忧虑。
严嵩在位时,嘉靖皇帝就已经多次找阁臣讨论过此事,而此时又在西苑再次召徐阶、袁炜觐见,商议此事。
“陛下,去年因永寿宫走水烧毁宫中大部分龙涎香,现户部高尚书正用结余部银四处采购龙涎香,当是没有多余银两筹办此事。”
徐阶知道,嘉靖皇帝现在已经铁了心要重录大典,本身此事也是益处多多,可就是户部没银子,想要皇帝拿内库的钱,还是算了吧,内库经常没钱,都是强行从户部索要。
为了避免因此引发重大后果,户部是真的必须备下一些银两应付内廷需要的。
“陛下,抄录大典是大功德,只是工程浩大非短期之功,臣请陛下延后,留足时间,期间内阁协同户部筹集所需银钱。”
袁炜这时候已经不是侍郎、尚书,当然知道当大明朝的家有多难。
各处的银子,大多走户部的账,可户部银子就那么多,支出去就没有了。
没了钱的户部,在有需要紧急拨付的时候,就只能找内阁,从其他各部借银子。
不在其位时,还可以在下面骂骂咧咧瞎起哄,现在自己上位了,自然不能继续这样,得想办法解决。
没银子,怎么过日子,那自然是节流,开源太麻烦了。
嘉靖皇帝想要重录大典,人手简单,可笔墨等费用可是不小,能省一点是一点吧。
不管怎么说,只要开始重录,每年几万两银子的笔墨银子是少不了。
“朕今日召二位来此,就是问你们有什么法子?”
御座上的嘉靖皇帝只是淡淡开口说道,要是信了这些大臣的话,那什么事儿都不要想着做了。
自从登基以后,嘉靖皇帝理解最深的就是不能轻易相信这些大臣的鬼话。
经常在他面前说这不许那不可,可要是恩威并施之下,再释放一些利益,即便过分一些他们也会捏着鼻子认了,对他们来说,官职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用官职相要挟也不是正途,内阁阁臣可不是不入流的官员,可以随意撤换,所以大部分事儿都还是只能商量着来办,大家各退一步,想办法磨合好就成了。
筹银子,这样的难题,袁炜可真不在行,此时他只是低垂着头,眼观鼻鼻观心。
而徐阶也知道,今日发回来的那份奏疏,貌似这份信任还真不好接。
这是严嵩离职后,嘉靖皇帝要做的第一件事儿,若是自己不能圆满做好,自己这个位置怕也坐不稳当。
徐阶此时大脑在告诉思考寻找办法,回忆当初类似情况下严嵩又是怎么处理的。
最先想到的,自然是从常盈库借银子,先把事儿办起来。
可现在才年中,要还这笔银子的话,最快也要到来年,户部新的规划出来的时候安排进去。
常盈库的借款能拖半年之久吗?
怕是很难。
户部即便是借银子,至多也不过俩月就会归还。
至于从各部、寺凑银子,怕是先说的天花乱坠,到摊派的时候就叫苦连天,也是烦人。
还有就是从盐、茶税方面做文章,可远水不解近渴。
近些日子,徐阶和袁炜还在和吏部商议,如何调整原来严系官员占住的位置,如鄢懋卿等总理盐政的职位,那都是要换上自己人的。
这些事儿都没有安排妥当,又怎么让他们搞钱出来?
能来钱的渠道还有哪些?
或者说谁手里还有钱?
官绅手里有钱,可这个先例不能开,而且也没有适当的理由。
剩下就是宗室勋贵一家了,他们世袭罔替多少代了,手里积累的财富应该不是小数,只需要各家分摊一些就够了。
念及此,徐阶抬头看了眼御座上的嘉靖皇帝奏道:“陛下,重录大典乃是盛事,当通过宗人府晓谕各地宗室王府知。
想当年成祖时曾言,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方有《永乐大典》问世。
上至太子少保姚广孝、大学士解缙,下至无官无品之儒士陈济等齐心协力,历时数载方成。
今日陛下欲重录此书,当让各王府出人出力,仿成祖之风共襄盛举。”
听到徐阶说道宗室时,袁炜就已经猜到徐阶的打算,待他说完话,果然是让宗室出钱。
这个主意不错啊,让宗室掏银子,不需要朝廷出。
“臣附议。”
徐阶话音刚落,袁炜已经急不可耐表达自己的态度。
在嘉靖皇帝思考徐阶提议的时候,徐阶心里也是苦。
知道嘉靖皇帝有心重录大典,可是自己学生张居正接任国子监祭酒一事却没有安排好,实在是近期事儿太多,特别是严嵩忽然被致仕,打乱了他的许多布置。
当初,不少工作可都是为严嵩准备的,就是希望他不会出面反对。
现在好了,那些都成了无用功。
嘉靖皇帝已经忍不住了,想来很快就要正式下诏重录大典,徐阶在心里叹了口气。
一开始,他是打算让张居正以国子监祭酒和翰林院侍读的十分参与进去,争取一个总校官的职位,现在看时间上是来不及了。
“朕知道了。”
这时候,御座上的嘉靖皇帝终于开口说道,这话也表露出他已经同意了徐阶的提议,让各王府出资,朝廷出力办成此事。
虽然徐阶说的是让各王府出人出力,可朝廷有那么多人,那里还需要他们派人,只需要银子而已。
不过,在徐阶和袁炜觉得今天嘉靖皇帝目的已经达成,他们也准备请辞之时,嘉靖皇帝话题一转又问道:“听说内阁之前一直和吏部在为京察而商议官员改迁之事,现在进展如何?”
嘉靖皇帝问官员调动,徐阶不由心中微动,难道嘉靖皇帝口袋里也有人要安排?
不由得小心应对道:“此次官员升迁,主要是按内、外察结果进行轮换,此事其实去年就已经有所准备,地方政绩出众者或升迁或调京任事,京官能力佼佼者外放增长见识,熟悉地方官府流程。”
“说说已经定下来的人,随便说说,朕也随便听听。”
嘉靖皇帝看似随意的说道。
徐阶和袁炜悄悄对视一眼,只好由徐阶开头,说起几个已经定好的人。
这些,其实是去年就已经定好去向,或者说当时不管是严嵩还是自己,亦或者袁炜都不反对的安排。
徐阶说出几个人名及安排后,发现嘉靖皇帝似乎兴趣正浓的样子,丝毫没有让他停下来的意思,只得继续述说。
“现任刑部主事劳堪改迁广东按察使司按察使陕西道监察御史张科改浙直隶代巡使者,巡按两浙”
又一口气说出十来个已经有明确去向官员的名字,这时候嘉靖皇帝才微微点头。
徐阶见此,知道也差不多了,只要这时候嘉靖皇帝不特意问出某些人,那今日就算无事。
“这些都是已经确定调动的官员吗?”
嘉靖皇帝在徐阶说话停顿的时候插话问道。
“是的,陛下。”
徐阶急忙答道。
“官员调动,这些已经确定的可以尽快下文,也不要待商议好后才统一下文调任,避免官场因此动荡.”
嘉靖皇帝显然并不反对这次官员调整的方案,而且涉及官员品级大多不高,许多人他也只是有点印象而已。
今日之所以问话,也是要让徐阶、袁炜知道敬畏,他做为皇帝可不是什么也不知道的。
徐阶和袁炜告辞出了玉熙宫,走向西苑大门的时候,徐阶还在心里盘算这次官员调动是否有自己没有注意到的细节,特别是他报出的十几个官员名字。
他不知道,这些人里面有没有嘉靖皇帝要关注的人,不过细细思考一番,发现好像又没有。
这些人,品级低,自然平日里基本没可能和皇帝接触。
有些想不明白,比如劳堪,那是严嵩那会儿就已经确定了去向的,京官外放地方,只要本人愿意,朝廷不会反对。
实际上,大部分地方官员想的都是如何回京,哪里会主动往外跑,也只有为钱而去的。
至于张科,那是魏广德接到他的书信,好吧,在陕西待久了想换地方,知道浙江、福建等地缺官员,战事频繁,张科也想去那里历练,借此机会累积功劳。
魏广德就把此事告诉张居正,请他托徐阶办理的。
福建,那地方可不是好去处,徐阶很用心的给她安排去做两浙御史,至少现在浙江可比福建好,除了还有小股倭寇骚扰外,没有大的战事。
摇摇头,徐阶想不明白也就不想了,和袁炜一起离开西苑返回内阁。
今日的事儿又多了,本来只是处理各地送来的公文,现在还要把吏部的人叫来,商议下那些官员的任命可以先下文,让他们调动起来。
至少,今日在嘉靖皇帝跟前提到的十数人是要优先下文调动一下了。
而在他们离开后,嘉靖皇帝静坐在御座上想了想,才对黄锦说道:“之前的话你也听到了,尽快安排,把消息递到各地王府里,看他们的表现。”
在他说话的时候,黄锦就已经躬身听令,待嘉靖皇帝话毕就答应一声。
黄锦心里知道,这次让各王府凑钱的事儿,还不能说的太透彻,自家主子这是在看下面那些亲戚有多少人和他同心。
说起来,虽然贵为皇帝,可是对各地藩王,很多时候也是有些束手束脚。
不管是皇帝还是朝廷都缺钱,可那些亲王、郡王个个都有钱的紧,年头越长的家底越殷实,可这又能怎么样,钱是人家的。
皇帝,算是皇室的大家长,可是也不能随意指挥那些亲戚,要钱就更别指望,也就是在承袭和分封的时候才会有求于京师这边,送上不少好东西贺寿或是什么。
进贡,那都是按常例来,谁也不会多拿出半分。
对他们来说,爵位就那样,别指望给皇帝送钱还能加官进爵。
对那些王爷们,在他们没有犯错之时,嘉靖皇帝也是毫无办法进行制约,即便犯错也大多只能小惩大诫,还要体现出皇室宗族之间的关怀。
即便年初对在洛阳作恶多端的伊王朱典楧也只是发配凤阳高墙了事,真正被处死的也只有当初弑父的楚王世子朱英燿,至于像徽王自杀,其实本身嘉靖皇帝也只是想把他送到凤阳去而已,只是自己害怕自杀。
因为自己身份的原因,虽然已经坐稳了江山,可是嘉靖皇帝依旧对各地藩王府抱有戒备之心。
宗人府,最初是由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洪武三年时称大宗正院,到了洪武二十二年改称宗人府,是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
设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以时修其玉牒,书宗室子女适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谥葬之事。
明初,宗人府官职均由亲王担任,如第一任宗人令就是秦王朱樉。
永乐时期,宗人府不再由亲王管理,改由专以元勋外戚大臣兼领宗人府的事情,不专门设官。
宗人府又归于礼部管理,而它所管辖的事都移交给礼部,设置经历一人,官职为正五品,负责文书档案的收发、管理工作。
此次,嘉靖皇帝就是要通过宗人府向各王府下文。
(https://www.24kxs.net/book/2587/2587878/11636009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