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三国之银狐小说 > 第401章 走马凉州

第401章 走马凉州


“三年北伐吗?”

        十二月八日,襄阳皇宫西殿内,刘备在偏厅接见了诸葛亮和沈晨。

        现在三省制下,全国政务往往在尚书台、中书监和门下寺那边就解决了,只有实在拿不到主意才找刘备。

        所以刘备现在每日还是比较清闲,除了看看三省和诸葛亮已经批示过的公文以外,就是时常关注目前他们自己的军事情况,等待着北伐中原。

        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刘备自感身体也每况日下,不管帝王将相,还是才子佳人。纵你绝代风华,岁月永远都是唯一的敌人。

        在临死之前能够一统天下是刘备最大的愿望,因此随着平定江东之后,北伐的心思也是越来越重,时常谈起此事。

        只是谋士团都知道现在还不是北伐的时机,所以一直在苦苦劝说,这才令刘备没有立即发动北伐战争。

        不过朝野谁都知道他的心思,虽然大家都在劝说,却也不敢直接给他一个日期,以免到时候不能做到,被刘备怪罪,因而所有人都只是推脱等待时机。

        而今日沈晨却给了刘备一个确切的时期。

        偏厅内三人分列而坐,刘备盘膝坐在主位上,虽然日益苍老,可倒还算精神矍铄,体态也很健康,并没有因为老迈而走不动。

        只是他自感年岁越大,体力和武艺也不像年轻时候,可以随便马上征战四方,因而这才自觉日不久矣。

        此刻他听到沈晨给他的三年北伐的回应,不由叹息道:“三年时间,会不会太长了些。我如今已六十有二,再过三年,谁都不知道是否还能活着,怕不见那日呀。”

        “主公。”

        诸葛亮笑道:“主公的身体一直十分康健,上马打仗都有可为,又何惧这短短三年岁月呢?”

        私底下见面的时候,刘备很少自称朕,与关张都是兄弟相称。与诸葛亮他们也没有开大会那么肃穆,往往让他们继续按照以前那样称其主公便可,比正式场合要随意许多。

        “唉。”

        刘备叹了口气,随后又思索了一会儿,问道:“真的要三年吗?”

        沈晨回答道:“主公,操之过急并非好事。高祖虽三年亡秦、五年灭楚,但那是因为天下大乱,民心所致。如今北方日益安稳,曹魏实力强大,需缓图而不可急于求成。当效仿秦国,步步为营,方可气吞天下,一统寰宇。”

        “嗯。”

        刘备双手摁在自己的膝盖上,然后看着桌案抿着嘴唇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说道:“虽然北伐要三年,但这三年也不该就此虚度,应该准备才是。”

        “自然。”

        沈晨说道:“所以我想调往汉中。”

        “去汉中?”

        刘备诧异道:“晓卿镇守南阳十余载,忽然要去益州吗?”

        “是的。”

        沈晨说道:“与北方交战,骑兵必须要有。河南河北一马平川,骑兵来如风去如电,曹丕在淮南仅有数千人,就是因他们骑兵可以迅速驰援之故。所以他们有的东西,我们也必须要有,而且还要比他们更好。”

        刘备想了想就道:“既是如此,那为何不去凉州?”

        沈晨苦笑道:“翼德叔叔不是在凉州吗?他性情如火,又喜欢喝酒惹事,我和他脾气相冲,若是要强行管着他,说不好会闹出矛盾来。”

        “此事易尔。”

        刘备笑道:“我与翼德也数年未见了,连我登基他都不来,兄弟也确实该见一见。我令你为雍益凉大都督,兼凉州牧,迁使持节,督巴蜀、关中、凉州军事,治凉州民事,你看如何?”

        “多谢主公。”

        沈晨高兴地拱手行礼。

        这就是要把整个四川、甘肃、汉中等地的军权,以及甘肃的民事管理权交在他手上了。

        刘备就是这样,只要得到他的百分百信任,从他那要官还真是容易。

        比如诸葛亮初出茅庐,就被他任命为集团第四人。

        不过这也是他知人善用的结果。

        历史上刘备知道马谡不堪大用,于是叮嘱诸葛亮不可重用。

        结果他死后诸葛亮还是忘记了刘备嘱托,重用马谡。

        果不其然,街亭一战马谡被张郃大败。

        现在张飞去西凉,是因为刘备知道张飞本身就是骑将,在西凉驰骋,犹若鱼入海水,鸟上青天。

        但他去西凉也只能是暂时。

        张飞为人性情粗狂豪迈,是个优点也是缺点。

        在平日里刘备和关羽可以管教他。

        可一旦独自外放,这种性格就变成了喜怒无常,骄傲自大,容易惹出事端。

        虽说西凉捷报频传,张飞虎步关陇,打得叛乱羌人溃不成军。

        但也据说这是因张飞过于苛刻,导致羌人屡次叛乱。

        所以干脆趁着这个机会把张飞从西凉调回来,让沈晨过去取代他。

        沈晨不仅能打仗,而且性格较为中庸,上马可行军,下马可安民,正好可以对西凉羌人恩威并施,刚柔并济。

        如此顺利将羌人收服,且治理好雍凉之地,便可以对关中形成夹击之势,为收复旧都做好铺垫。

        这就是刘备的识人之明呀。

        顺势答应了沈晨前往西北的请求之后,刘备就问道:“孔明,晓卿,关于北伐,你们做何感想?”

        诸葛亮回答道:“我与晓卿都认为,应该先取关中,收复失地,再取河南河北。”

        “为何是关中呢?”

        刘备问。

        诸葛亮就从怀中取出舆图,上前摊在刘备桌案上道:“主公请看,关中与关东有秦岭、五行山阻隔,一旦发生战事,曹魏很难立即驰援,因而相比于河南和淮南,关中更容易取得。”

        “嗯。”

        刘备赞同地点点头:“不错,其实此事我也问过太尉,他亦说先取关中,后攻河南。”

        沈晨就说道:“曹丕他们不可能想不到我们会先打长安的主意,所以他在长安布置了数万大军,自以为万无一失,却不知道待我们休养三年之后,大军包围长安,必令其丢失三辅之地。”

        诸葛亮也笑道:“届时主公可以引主力大军北上至叶城与曹魏主力对峙,牵制其兵马。大将军自江东北攻淮南,攻略合肥,如此三路兵进,两处佯攻,实际上我们的最后一路却是从武关北上,汇合雍凉兵马,直破长安!”

        “妙啊,妙啊。”

        刘备满意地说道:“晓卿常说谋国必须要做战略,今日这战略,便是先得关中吧。”

        “正是。”

        沈晨应道:“不过关中千里荒无人烟,粮草运送不畅,因此这才需要步步为营,缓慢图之。我去雍凉之后,必在陈仓储备粮草,组建大队骑兵,千里奔袭长安,打曹军一个措手不及!”

        刘备就激动地说道:“好,晓卿还需要些什么,尽管跟我说,我必全力支持。”

        “其它倒没什么,就是找主公要三个人。”

        沈晨笑道。

        “谁?”

        “赵云、庞德、于禁。”

        “于禁?”

        刘备一头雾水:“令明是凉州本地人,善于骑兵。子龙亦是虎胆骑将,要他们我可以理解,于禁一个降将,未必肯卖命,要他作甚?”

        荆州之战结束之后,光曹魏和江东的俘虏士兵就多达二十余万。

        现在江东俘虏士兵随着孙氏覆灭,江东归于刘备,因此江东士卒要么遣散回乡耕种土地,要么愿意留下来继续从军者,就择其精锐,加以训练成军。

        唯有曹魏的降卒目前还被留在南阳盆地,成为了屯田之卒,娶妻生子,反而留在南方繁衍生息。

        汉末以来,随着天灾、瘟疫、战乱、饥荒等条件影响,人口大幅度下降。

        青壮往往被征召为丁,使得男少女多的情况较为常见。有些像二战时期的欧洲,男女比例虽然没有夸张到欧洲那个地步,却也严重失衡。

        因此曹魏降卒还是可以得到安置。

        唯独曹魏的那些投降将领却是个比较头痛的事情。

        他们的态度倒还不错,毕竟要是态度不好,那就直接杀了便是了,无需麻烦。

        可态度恭敬愿意归顺,刘备又不敢重用。

        要是年轻些还好。

        像历史上的王平,他本是巴地賨人,因曹操迁巴西人口至洛阳,在洛阳从军又回巴地打仗,被俘虏后算是回到故乡,年纪轻轻,就地娶妻生子,无需担心忠诚度。

        但于禁那帮人都是五六十岁老头,家族都在北方,有亲人牵挂不说,还很难再娶妻生子,于南方重新组建家庭。

        所以这些曹魏降将不太好安置。

        重用的话怕他们叛投,或者关键时刻搞事。不重用的话,这些都是北方精锐将领,经验丰富,明明归顺了却不能用,也十分可惜。

        因而刘备就只好先给了他们一些闲散官职,帮曹丕养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孙权现在是大汉安乐侯。目前居住在襄阳的安乐侯府,还时常被刘备邀请来看歌舞。

        汉末三国魏晋时期对于投降的君主还是比较宽仁,会给予一定优待,直到刘裕才开了杀亡国之君的坏头,现在还是文明时期,刘备自然不可能做这种事情。

        听到刘备询问自己为何要于禁,沈晨便笑着说道:“于禁虽是降将,但他熟悉曹军作战体系,会训练士卒。既已投降归顺,若是不用的话,确实有些可惜,何况我也不用他带兵,只要他随我去西凉即可。”

        “就怕他趁机逃走啊。”

        刘备担忧道:“若是让我帮忙训练我军士卒,一旦他逃走之后,岂不是泄露军机?”

        沈晨想了想道:“这倒无妨,大不了我把他家人迁至南方来就是。”

        “哦?”

        刘备诧异道:“晓卿有办法?”

        沈晨笑道:“不瞒主公,我在曹魏那边,还是有些人脉的。”

        他说的人脉自然不是指有什么门生故吏在那边,而是从建安初年就开始组建的间谍网络。

        在一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想搞一个地下组织出来,难度是非常大的。

        即便是有间谍,也往往不是组织,而是像孙尚香那样的个人。

        但它的难度其实不在于通讯,而在于组织程度是否严密。

        像春秋之时,就已经有了墨家这样极为严密的组织,一声号令,全国各地墨家子弟立即便能云集而来,即便是面临生死抉择,亦是慷慨赴死,可谓行于黑暗,侍奉光明。

        沈晨就以黄门乡为根基,最早他是派遣乡民北上至许昌,潜入城中以各类营生为掩护,常与孔融等汉朝老臣交流,开展地下活动。

        乡民们因为与曹操之间的仇恨,深恨曹操屠戮徐州,身负亲仇,因此做事隐秘,向来都尽心尽责。

        之后他们挑选人手,也往往都是受到官府压迫的底层,忠诚汉室的士族,以及与曹操打仗败亡的黄巾残部,以仇恨曹魏为纽带,加上独立的上下联系网络,组建起来的间谍组织。

        像当初在陈都的间谍首领王兴便是徐州人,父母亲人都被曹操屠光了,与曹军仇深似海。

        还有潜伏于邺城朱铄府邸的徐音、周隘、李目三人小组,除了徐音是河间人以外,周隘和李目都是徐州人,与曹魏有仇怨。

        即便是徐音,也有反抗曹魏的理由。

        曹操定河北之后,南征北战,对河北横征暴敛,河北民众心怀袁氏,奋起反抗,以至于叛乱四起,其中就有河间人苏伯、田银发动了叛乱,可见曹氏在河北并不太得人心。

        徐音本是河北小世家出身,黄巾之乱后,家族破败,两位兄长好不容易在袁绍那出仕,眼看就要振兴家族,结果官渡一战,两个兄长全都死了,家族再次败亡。

        而像他们这样的例子还有太多太多。

        沈晨特意写了一些文章,讲述曹魏的残暴统治以及对于人性的看法总结,叮嘱他们时常要看,来统一他们的思想,教导他们自己是在为了全国百姓,以及推翻残暴统治在做斗争。

        这些文章慢慢汇总以及梳理,就变成了沈晨差不多完稿的那本《人论》,在思想上依旧以儒家仁爱为核心,但却又带了一点墨家的意思。

        主要在于墨家的思想有点反人性,儒家仁爱思想才是正常的三观,即便是两千年后,儒家“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法治”的思想依旧是正道。

        只是因为统治阶级需要利用儒家思想来奴役百姓,才取其糟粕去其精华,把里面的一些意思歪曲化了而已。

        因此走儒家的路子并非坏事,只是不能成为歪曲其思想的犬儒或者死抱教条不变的腐儒。而应该推崇其真正的思想内核,成为心中有正义感的大儒。

        沈晨把儒家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合了自己的一些哲学看法,加上王阳明的心学以及后世那位伟大导师的思想,杂糅出了自己的沈学,已是开宗立派,成为一代大师。

        在他的思想教导下,北方的间谍组织运行了十余年了,竟没有出现过一次叛乱,曹魏竟毫不知道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有一群人在黑暗中行动。

        于禁出身并非大家族,老妻已经病故,就一个儿子于珪。曹魏也没有清算投降将领家属的意思,甚至都没有在意和考虑过这些问题,因此要想把于珪从北方带出来,还是轻而易举。

        刘备听到沈晨有办法把于禁的家人带来南方,便也没有去问是什么办法,就说道:“既然晓卿已经有了主意,那就按晓卿的意思办吧。”

        “多谢主公!”

        沈晨拱手行礼,长长吐了一口气。

        走马凉州,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但不管是对曹魏的仇恨,还是对一个崭新世界的憧憬,都会成为动力推动着他前行。

        他希望能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世界,并且将他的思想传播下去,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之后历史将走上真正的正规。

        没有五胡乱华,也没有吃人的黑暗南北朝。

        有的。

        只是一个强盛的大汉,以及走上新世界主义变革的道路!


  (https://www.24kxs.net/book/2598/2598838/11652422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