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大结局 > 第109章 克虏炮北上(求订阅)

第109章 克虏炮北上(求订阅)


第109章  克虏炮北上(求订阅)

        北京通州城。

        通州是明代漕粮的终点站,每年米船到了这里,船回头,米入仓,许多乘船自江南北上的行人商贾,达官显贵也会选择在此下船。

        每年运到这里的漕粮、棉布、丝绸、茶叶、木材等来往货物,让这里成为当时热闹繁忙的大型集散地与批发地。

        哪怕现在已是十一月下旬,运河早已结冰,船只无法通行,但仍不影响各地京城商贾来这里批发送货。

        通州城南郊外,一支长长的队伍正在往通州方向走去。

        前路开头的是几辆载人的车辆。车后还跟随着四辆马车。

        只是这马车很是奇怪,平常只要一匹马便可拉车,而这些马车套的至少有两匹马乃至三匹马。车上载的东西更是奇形怪状,看似像什么庞然大物,用专门的车厢盖住,让路人完全看不到里面是什么。

        等到了通州城南,这个队伍也随即停下,前面马车中下来一位年逾五十、身材挺拔之人,径直向其中最大的车辆走去,刚到车前,便屈身拱手道:

        “叶阁老,已经到通州了,这一路上还要多谢阁老解难,否则不知还要被多少人刁难,之藻这里拜谢了。”

        说完便躬身朝马车众人拜谢道。

        “呵呵,振之(李之藻的字)太客气了,想当年利玛窦学士曾在东林讲学,我也是听其讲课,平日交谈甚欢,素来敬佩,更不说你运送克虏炮入京,为臣者忠心国事,咱们一路照应是应该的。”

        “叶阁老谬赞了,我事先收到子先(徐光启的字)的信,他让我把红夷大炮(红夷大炮以后都称克虏炮)在通州交付,后面我就不与您同行了,等到了京城,我定会亲自登府拜谢。”

        叶向高事先也知道此事,于是也不挽留,简单寒暄辞别后便带自己的人先行离开,直接往通州而去。

        见叶向高已走,李之藻看着后面押送克虏炮的队伍,心里感叹,终于到了京师了,一路上太不容易了。

        去年他跟徐光启商议,见辽东战事艰难,就想着从澳门等地购买红夷大炮,于是费尽心机终于从葡萄牙人手里买了四门,准备押送京城。

        没想到刚刚准备要起行,就遇到了广东等官员的阻碍,说他们没有收到兵部批文,贸然运送火炮有违规矩。

        李之藻也是好说歹说才上路,没成想刚到南昌,就收到徐光启来信,说新皇对红夷大炮极其感兴趣,专门从内帑给银十万,并让内阁发文广州布政司通力配合购炮。

        李之藻闻言大喜,于是专门命他的学生张焘前往澳门,继续配合广东布政司购买火炮,聘用炮手。

        而自己则亲自带着这四门红夷大炮北上,等到南京后正好遇见准备北上的内阁辅臣叶向高。

        叶向高这个人消息灵通,是典型的政客。

        他已经得知新皇帝对徐光启等西法党很重视,自然对同样是西法党的李之藻扫榻欢迎,邀请其一起北上,李之藻也自无不允,所以才会有在通州一别的情形。

        李之藻等到了通州后,就嘱咐人把这四门火炮运送到通州大营,孙元化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了。

        等看见李之藻,孙元化连忙热情地亲自过来迎接,作为徐光启的学生,自然对李之藻敬重有加,于是他一边招呼身边的人把这四门红夷炮运到大营中拆解装车,一边就带着李之藻进入营中休息。

        进营的时候,李之藻就看见门营外有许多招兵的摊子跟告示,这种告示他在山东等地、通州城中也见到过。现在山东、辽东等地招灾,许多人就得到了告示的信息来到这当兵找个营生,混口饭吃。

        许多招兵的摊位上都排上了长队,摊位上的招兵官根据出身、身高、气力、能力等把进行层层选拔,不时传来有人听到自己能入伍的阵阵呼雀跃之声。

        看到此情此景,李之藻也感慨道。

        “没想到子先在通州练兵成效这么显著,来的人还挺多的。”

        “是啊,主要是新皇锐意进取,想要改革京营,想必您也知道前段时间的京城南郊三大营营官作乱吧,经此事后,陛下就看到京营士卒羸弱不堪,想要裁撤老弱,招取新卒。

        于是就仿照五军营训练新兵的规矩,在老师所建的通州大营募兵整训,随后送至京营为兵。

        京营士卒的待遇您也是知道的,月饷是一两四钱加一斛米,这么高的收入可是让周边的人趋之若鹜啊,纷纷前来参军。”

        听到孙元化的说道,李之藻也是颔首赞同。

        有钱好办事,这个道理李之藻自然懂,这么高的报酬,比边军强多了,而且还是天子亲兵,众人定会踊跃报名。

        <div  class="contentadv">        等孙元化带着李之藻一行人进了营房,随即就叫人过来侍奉上茶。

        “世伯,老师现在忙的实在脱不开身,不过已经给我嘱咐过了,明晚就在家中设宴款待您呢,您现在这里暂且休息,等我这边把朝廷送往辽东的火器运送上车,就与您一起回京。”

        “不妨事,以国事为重,你就忙你的事,我也不累,就让我也跟着伱在这营中瞧瞧吧,我看这也甚是新奇。”

        孙元化爽快答应,于是就让李之藻跟随,出了营门,直接往通州大营营库去了,还边走边解释道。

        “您不知道,皇上现在对老师可是重用的很,现在老师已经是工部侍郎,陛下也让内廷兵仗局的火药司跟工部的军器局合并。

        让老师一同掌握,专门制造火器,现在主要是鸟铳、灭虏炮(佛郎机炮)、克虏炮等火器。

        自从两个机构合为一后,如今做事效率大增,老师又根据去年新筑的吕宋大铜炮,按照我大明铸炮法新铸克虏炮,比西洋火炮更轻、可用车拉动,还可以用于野战,现在一月可以产出20门左右,其他火器另算。

        只是辽东战事紧急,于是皇上便下令新铸的二十门克虏炮,和从京营仓库选出一万把鸟铳等火器统统送往辽东,也得亏您来了,这又有四门可以用了。”

        听着孙元化的解释,李之藻有种沧海桑田之感,这变化真的是太快了。

        他去年去澳门购置火炮的时候还有朝官百般阻拦,说浪费钱财,现在新皇一登基就立刻把克虏炮铸造起来了,心中感叹世事无常、风云变幻啊,庆幸老师如今圣眷正浓。

        “能赶上就行,当今皇上真是雷厉风行啊,说做就做。”

        李之藻不由感叹道,孙元化也在一旁点头应承。

        说着二人就来到了仓库,这时书吏正在一一清点数额,随后登记造册后,就让人把鸟铳等火器搬上马车。

        “原本这些事可以走水路的,只是现在天津府新设,水师也没有建起来,只能走陆路,一路加急马不停蹄,应该在年前就可以赶到辽阳。”

        孙元化看着这些火器感慨道,其实他心里一直有一个领兵作战的心思。

        他跟随徐光启手把手炼制了克虏炮,对他的铸造、性能以及如何使用了如指掌。见这次有去辽东的机会,就想向徐光启建言由他来护送这批火器至辽东,之后就留在辽东领兵作战,实在不行,负责铸造火器也行。

        但徐光启想到朱由校曾嘱咐孙元化研发燧发枪,再说辽东太过于危险,因此就没有同意,这让孙元化甚是遗憾。

        李之藻也知道朝廷在登莱、天津设巡抚,新建水师开辽东海运一事,他本就是江浙人,又崇尚西学,自然知道海运的重要性。

        “海运确实重要,我曾听利玛窦先生说过,西洋人驰骋大洋,我看过他们的船只,比之我朝永乐时期的三宝太监所造的宝船小得多,但他们就依靠这些船只,不远万里来到我朝,获利甚多。

        现在朝廷只是开辽东海运,如果以后能让漕粮经海北上,那就不知道能省多少粮食了。”

        他心中早有开海运的心思,所以在知道这一消息后,就嘱咐他的学生李涛在广东搜集克虏炮之余,再多给朝廷找一些海运人才来。

        清点火器之事本就繁琐,得亏书吏较多,并在大营中士卒帮衬下,才让进度加快了不少,到午时的时候就已全部装点上车。

        孙元化见清点完毕后,就去押送官吏画押,下令让他们直接出发不要延误军机。

        此事弄完后,孙元化在这里的事也了了,便恭请李之藻上了马车,护送着一行人向京城走去,通州距离北京有四十余里,在古代也不算近,晚上在驿馆住了一宿后,第二天一行人就到了京城。

        安顿好李之藻后,孙化元直接前往工部军器局,在火炮作坊中见到了忙碌的徐光启。他现在虽为户部侍郎,但知道研制克虏炮一事至关重要。

        这段时间为了把克虏炮的产量跟质量提上去,同时研制出更轻便的型号,每日在处理完本部事物外,就泡在火器作坊中与铸炮师傅商议筹划,看看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也正是这种钻研的劲头,让他很快有了成果。

        求订阅!求评论!

        可以加下面的书友群讨论!


  (https://www.24kxs.net/book/2608/2608715/11600161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