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焦和老谋深算,刘辩见招拆招。
楼上,雅间之内,刘辩一眼便看出了老者的地位,以及李典武人的身份。
于是他将目光落在了陈宫身上。
而程昱一入雅间立刻便认出了有过一面之缘的焦和。
焦和示意程昱莫要点透,程昱想了想,还是没有告诉刘辩几人的身份。
若是自家陛下能以才识收拢人才,便不必以身份来建立上与下的壁垒。
而焦和见到程昱的刹那,也立刻分辨出了刘辩的身份。
他对于从小长在深宫的刘辩,心中不禁暗叹对方的见识。
所谓见识,并不是说你吃过多贵的东西,与多么位高权重的人交谈过,也不是你曾深入了解过底层的阴暗和糟粕,就能一言以蔽之的。
真正的见识,可以从历史中获取,它是一种对客观事物运行规律的总结与分析,之所以诸葛亮和司马懿这样的谋士,可以智计频出,且有相当的准确率。
就是因为他们立于与世家,从小便能获得族中前辈或为官,或为商的经验总结,这是很重要的。
若是没有这些基础建设,只是农家的孩子,成长为诸葛亮和司马懿这类谋士的几率,几乎可以算是一个奇迹。
而焦和之所以感叹刘辩长于深宫之中,这也是很多世人的一种误区,总觉得皇帝作为权力的中心,皇宫作为全天下有才之人的集散中心,应该是全天下见识最高的那一批人。
其实这是错误的,不然就不会有肉食者鄙这种说法了,而刘辩作为现代人,最为强大的能力,便是此刻焦和口中的见识。
经过华夏五千年不断的权谋、战争、外交的多方博弈,可以说现代人所遇到的各类时政问题,都能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找到相似或是一般无二的事件去对照。
如此的传承,五千年之久,可以说是相当恐怖的一种高纬度的见识。
刘辩缓缓坐下,最终还是把目光放回了坐在主位上的老者。
焦和微微一笑,开口说道,“今日听闻小先生论道,颇有收获,便想请小先生再与我详谈一番。”
“不知先生以为,高祖能抛开自身阶级桎梏而拔高眼界的根基是什么?”
焦和的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深度,大部分人会把高祖这方面的成功归结于运气。但显然这不是焦和想要的答案。
“私以为,高祖之所以能拔高眼界,不仅是因为早年为亭长时的待人处事。”
“首先亭长这一职位,下要接触庶民,上要接触县官,加之高祖交友广泛,显然在早年间已经具备了一些打破固化思想的条件。”
“其次,高祖观之项羽,如同高山仰止,学其精华而弃其糟粕,而项羽观之高祖,则如白云失土,土虽浅薄,却有生发之能,云虽高远,却去留随风。”
刘辩的回答,让一旁的李典和陈宫侧目,不禁坐正了身子,如同学生对待先生一般,洗耳恭听起来。
“小先生观点总是与常人不同,老朽佩服!”
焦和闻言一拱手,继续说道,“不知小先生如何看待韩信?”
“如同秦之名将,白起一般。”
“那先生如何看待萧何?”
-陈宫闻言,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
“丞相之才,世间罕有。”
“当今天下可有人能比之?”
陈宫继续发问。
“颍川荀彧。”
陈宫闻言,有些失落,但又不得不对这个答案拜服,而从这个答案中,陈宫也猜到了刘辩的真实身份。
“那张良如何?当今谁人可比?”
“张良之才,稍弱于萧何,但依旧可当谋圣之名,颍川郭嘉,南阳诸葛亮,河内司马懿,皆有机会同名而处。”
刘辩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对于他来说,他缺的并不是张良,而是萧何,或者说,大汉朝堂更需要萧何这样的人。
毕竟之所以刘辩可以安心地四处亲征,实际上是把军队后勤调度的问题一股脑地都交给了荀彧。
而此刻的大汉之所以需要刘辩亲征,一是为了以后的变革积累军功,二就是此刻的大汉真的缺少帅才和荀彧、萧何这般的内政奇才。
陈宫闻言,失望写在了脸上,他有此两问,不过是想知道自己加入汉室,能发展到什么地步,自古武无第二,文无第一,谁不想成为镇国柱石呢?
而一旁的李典,身为将领,却满脸的喜色,任何武将若得萧何、张良这样的后勤配置,想要立功,简直轻而易举。
几句话间,两人的志向和选择就发生了微小的改变。
“陛下,如何看待袁绍?”
焦和见状不再掩饰,立刻开口问道。
刘辩闻言也不惊讶,能问出这种问题的,必然是知道自己身份的,不过这句陛下,倒是让刘辩明确了老者必然是焦和的事实。
“朕需要袁绍,也要打败袁绍,有他在,大汉北境起码不会被异族入侵,若无他在,韩馥之流,守土亦是难题。”
“人老了就会得病,治不好,人会死,治好了,便又过了一劫,可续人命。”
“王朝也是如此,寿命到了,变革是必然的,与其让异族挑头,朕宁愿袁氏出面,戳破大汉的脓疮,好叫朕,以血补天!”
刘辩说得平淡,但落在焦和耳中却是字字如雷霆。
“臣老了,早就没有争斗之心,族中小辈也无济世之才,臣愿以青州换陛下一句承诺。”
焦和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老刺史请说。”
“焦家并非大族,却也不是小家,望陛下准臣将家小迁往司隶,让小辈得入学宫。”
“不过陛下可放心,焦家小辈,只学工、商、农,五代之内,不再为官。”
焦和说罢,刘辩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此刻青州,实际上的掌控者在孔融手中,而显然焦和是把不再为官当做筹码与刘辩交易的。
可是天下哪有大臣会以家人不再为官做筹码呢?饶是现代的人的刘辩也想不透其中的关节。
“世人皆说焦和无才,好清谈、鬼神这等无益于社稷之事,今日一见,朕才知流言可畏啊。”
刘辩并没有明确自己的态度,若是搞不懂他为何不让子孙为官,这种事情还是不要答应为好,毕竟人主动舍弃一个东西,往往图谋的是比舍弃的更为重要的。
“陛下,大汉终究是要大定的,皆是陛下的兵锋将指向何处?我焦氏一门,愿在民间为陛下先行之。”
焦和见刘辩不表态,只得说出了自己的用意。
此言一出,刘辩当即有些惊愕,心中不禁暗叹,“是啊,为官或有青云直上之时,却也有牵累全族之祸。”
“若是摒除官家身份,不仅可在太平之时,保全族无忧,亦可以世家之名,做出表率。”
“一旦大汉重定,朝堂之上的派系必然会以各自利益为先,比如重开西域都护府这种事情,就必然要先发端于民间,得了实际利益,才能说服没有在西域布局的世家。”
洞悉焦和意图之后,刘辩不禁多看了他几眼。
“老刺史,此事可等朕见过孔北海再议,此刻朕还是需要你的。”
刘辩微微一笑,饮了一杯茶,若是现在答应了焦和,收回刺史的权柄,等刘辩见孔融之时,你是给他呢?还是另立刺史呢?
刘辩当然可以装傻,但是收到消息的孔融,此刻又手握可以决定战争走向的北海,岂会不问?
一来一去若是一个不慎,只怕会将孔融推向袁绍处。
这点从陈宫的失落就可以看出来的。
(https://www.24kxs.net/book/2621/2621168/1111099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