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张辽突醒悟,谷昌欲发兵。
张飞见张辽同诸葛亮久久不说话,便想要打破沉默。
但诸葛亮见他要开口却立刻阻拦了下来。
诸葛亮何等聪慧,自使团名单拟定之后,他便知道了刘辩的用意。
只是他颇为惊讶的是,原本以为自己日后会同赵云搭班子的,却没想到陛下挑选了在朝中毫无人脉根基的张辽。
但随着一路入益,诸葛亮逐渐明白了刘辩的用心。
那张辽虽无人脉,所要依靠的便只能是陛下的圣恩。
而维护新政,文臣可以与世家有所牵连,但武将却是万万不能的。
一旦各地的世家能将手伸到军中,那便又会是一场黄巾大乱。
而不选别人并非是刘辩信不过其他将领,只是相较于其他人,信任张辽的成本要低得多。
书中代言甚多,但此事在张辽脑中不过是数十息的愣神罢了。
等他回过神来,立刻面向洛阳的方向,恭敬地行礼道,“陛下洪福,得此运粮之物,日后若起战事,便能少募民夫,此物于民亦是有利啊。”
诸葛亮见他如此说,自然是明白得紧,他当即拉着张辽道,“文远将军,谬赞了,此物在下于京中便有腹稿。”
“陛下也曾指点一二,只是苦于无地施展,如今倒好,可叫在下将其制成。”
“别的不说,此番若无将军相护,在下是万万不敢定下如此冒险之策的,此后便有劳将军了。”
张飞见两人突然的客气,有些摸不着头脑。
张辽立刻道,“孔明若是不弃,回京之后愿同高顺一起跟孔明学习。”
诸葛亮闻言,点了点头,立刻转头看向了张飞,“翼德将军,有劳你遣人将第一批牛马送去铜仁。”
张飞虽然摸不着头脑,但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其实此事还需要多谢皇叔,两位将军在采取霹雳车的木料时,皇叔却在为这牛马取材。”
“此事在下定会如实禀告朝廷,为皇叔在此事上再请功劳的。”
张飞虽然不知道诸葛亮为何特意提及自己的大哥,但听到大哥能因此得了功劳,倒也乐得如此。
次日一早,刘备、张飞、诸葛亮、张辽,连同祝融夫人,都在谷昌大营中齐聚一堂。
由于此刻刘备的尊位最高,所以便由刘备开口。
“诸位,此刻我军已经备好了军械,当是出阵成都之时。”
祝融夫人闻言道,“难道不需我家大王带兵回援吗?”
刘备闻言摆了摆手道,“此事拖则生变,与其苦等援军不如主动出击。”
“此刻我军当携新胜,大破畏惧我军兵锋之军。”
“但不论粮草还是各方面的帮助,夫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以为,此战除却我汉军将领外,夫人也当一同参与指挥。”
此言说罢,祝融夫人意味深长地看了看诸葛亮和刘备。
其实此刻汉军提出这一条件并非是想同祝融夫人分功劳,而是想将祝融夫人当人质。
一旦祝融夫人出现在了成都城下,也就意味着南蛮同他刘焉明面上的决裂。
而这决裂也就意味着,前线的严颜很有可能会对孟获下黑手。
当然不仅如此,还意味着孟获若是相信书信之言,提前领兵回援,便也不能置身事外,向着坐收渔翁之利了。
诸葛亮见祝融夫人不语,立刻道,“夫人,你也看到了,以我大汉之力,并非没有通知益南之地的能力。”
“只是我大汉尊重为我们守护西南边陲多年的大小部族,愿意在不干涉部族内部政事的同时,给予部族我大汉能做到的最大帮助。”
“如此优厚的条件不仅仅是因为夫人部族的贡献,更是因为南蛮部族不与汉通的主要原因是在刘焉压迫的问题上。”
“既然夫人能同我们朝廷达成共识,我们自然乐得夫人同大王领部族与我大汉永昌。”
诸葛亮说罢,指了指祝融面前的永昌郡道。
祝融夫人闻言,眼睛微微I一亮道,“先生此言当真?”
“自然当真。”
“但先生又如何保证去了一个刘焉,不会来第二个呢?”
诸葛亮闻听此言,说道,“刘焉之所以要吞并益南,便是想要对抗朝廷的新政。”
“这新政颇为复杂不是一两句就能同夫人解释清楚的,在下便长话短说了。”
“新政的主要方向,便是收回各地郡守、州牧、刺史过大的权柄,回归朝廷。”
“如此一来,各地的政务小事自理,大事便要由朝廷处置。”
“类似于益州这般离京较远的州郡,朝廷也会派遣深谙新政惠民之道的官员前来管理。”
诸葛亮说到此处,祝融夫人立刻插嘴道,“惠民?”
“既然夫人对此处感兴趣,那在下便浅浅地说上两件。”
“第一,先前为夫人开山造田,便是新政中的一条。”
“此外,朝廷还会在益州各郡开设乡学,郡学,不论部落族人还是汉人百姓,不分贵贱,只要愿意皆可入学。”
“除了乡学,对于夫人而言最大的好处便是互市贸易了。”
“届时夫人的部族不会再单单与益州本地汉人交易,当然也不会受到益州本地官员得到挟制。”
“互市一旦打开,夫人便是与我大汉各州郡的商人做生意,便是本地的官员,也不过是收取一些铺面租金,管理费用罢了。”
诸葛亮十分浅显地说了三条与祝融夫人切实相关的新政,听得那祝融夫人连连点头。
她又开口问道,“先前所言,各乡、寨,设立典农官一事是否也在新政之中?”
“自然是在的,不仅如此,典农官朝廷只会派出一任。”
“后续的典农官,便要夫人派一批人同朝廷派出的典农官学习如何更好地进行农桑之事了。”
“此外,方才所言的乡学、郡学,也会开设典农相关的课堂,如此一来,后续典农官的人才储备,夫人也无需担心。”
“不出十年,夫人的部族之中便能拥有自己的典农官、医师、匠人、商人了。”
听到此处,祝融夫人不再犹豫。
大汉开出的条件已经不能用优厚来形容了,简直是针对性的扶持了。
“好!先生助我在前,大汉送粮亦在前,我没有不信先生,不信大汉的道理。”
“我只求,皆是大汉分管益州的主官,可以从几位当中选出,只要此条可行,我同大家立刻出兵!”
(https://www.24kxs.net/book/2621/2621171/1111071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