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国子监改革提议
第146章 国子监改革提议
“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旗帜倒下了,下令追击他……”
程伯献紧绷着脸,再一次背出了《曹刿论战》,相比上一次背的磕磕绊绊,这一次明显熟练了许多。
毕竟背过一次,记忆中有了一定的印象,再次回顾,自然容易许多。
“知道这篇《曹刿论战》核心说的是什么?”
很意外,陈青兕问出了一模一样的问题。
程伯献想了想道:“士气?”
这是他最开始的答案。
陈青兕点了点头,问道:“还有呢?”
程伯献道:“细节?”
这是当时翟承休的答案,
陈青兕继续颔首,说道:“继续想想?”
程伯献细细思考了片刻,突然惊喜道:“是赏罚分明。”
陈青兕鼓起了掌,笑道:“不错,士气是取胜的缘由,细节则决定是否能够战果。但赏罚分明才是论战的核心,是因为鲁国国君取信于军民,才有打这一战的资格。若非如此,以齐之强,鲁之弱,哪有取胜的希望?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有基础,才有未来。”
程伯献似乎想到了什么,神色复杂。
陈青兕继续道:“你的出身,注定不可能让你们从小卒开始,如你们先祖一样,在生死历练中成长。”
程伯献抿着唇,有些倔强。
陈青兕笑道:“《曹刿论战》这篇文章,伱读了几遍?”
程伯献道:“不知道。”
他哪里会去记,只是一遍一遍的读,一遍遍的背,免得受罚。
陈青兕继续道:“也就两个半夜吧?我可不信,你平时会拿出来读。”
程伯献尴尬笑了笑,算是默认了。
陈青兕道:“两个半夜,至多六个时辰。六个时辰,靠着自己就能读懂一篇文章。你看,也不是很难。”
程伯献怔了怔,道:“天下文章,何止千万……”
陈青兕错愕道:“你是准备考状元?真要做这美梦,那我反要劝你,将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多打几场马球……”
程伯献听着这赤裸裸的鄙视,不服道:“如果早些遇到先生,还是有可能的。”
陈青兕笑道:“这话我爱听!”他顿了顿,说道:“在课堂上左右是浪费时间,不如跟着先生学学。就跟你练功一样,一开始生涩,多练几次自然好了。”
程伯献也不知听没听进去,作揖离开。
陈青兕拿着自己制定的改革方略,找到了令狐德棻。
这刚刚入内,令狐德棻忍不住笑道:“陈监丞果然了得,程蛮子都让你拿捏了。戒尺,此物寓意确实极好。”
陈青兕将自己的改革方略献上,道:“下官来国子监多日,有许多看法。也不知对不对,还望令狐监正指点一二!”
有程伯献的事情打底,令狐德棻对陈青兕的手段能力也有一定了解,接过改革方略细看。
<div class="contentadv"> 方略细数国子监存在的不足之处,改革的核心主要聚集在两个方面:其一、加强武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二、对于招收生员的管理规划。
国子监的生员一部分是官宦子弟,一部分是庶民生徒。
官宦子弟管理的到位,可庶民生徒的选择就有些乱,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时候都是地方县令一言而决,很容易就存在内幕操控。
这种内幕操控是没有办法杜绝的,但可以将地方州县的文教水平是与官员的政绩直接挂钩。
陈青兕采用考核的方式,筛选生员甚至于淘汰不良生员。
也就意味着地方官员如果靠着手中关系将不合格的生员送到国子监,会直接影响到他的政绩,虽说不能完全杜绝内幕,却也能够限制这种情况。
令狐德棻看的很是认真,有不懂的地方,还会细心问询。
令狐德棻是当代的文儒领袖,他的学问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大唐的文化传承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身为国子监正,令狐德棻并不合格。他更适合教书育人做文章,而不是当国子监正。
他当任监正多年,并未推动国子监的发展。
国子监前进的脚步止步于李世民扩建国子监之时,十数年来都守着规矩。
令狐德棻看着手中的改革方略,听着陈青兕的解释,不住颔首认同。
他虽不懂改革,却也分得清好坏,兼之陈青兕改革方略写得清晰,描述又到位,深入浅出,很容易理解。
令狐德棻是谦诚君子,忠厚长者,感慨道:“陈监丞的提议极好,对于生员的规划,这个需得朝廷同意。某这就上书天子,请他定夺。至于加强武课,某也觉得很有必要。京中现在的风气,老夫也不喜欢。可以做主调拨一些公廨钱,增加武课。”
公廨钱就是后世经费的意思。
令狐德棻口中的风气,指的是乘轿现象。
唐朝尚武,立国之初,文人武将出行多骑马。随着贞观二十年发展,贵族兴起了乘轿的风气。
他们将马车装饰的极为华丽,将此视为身份的象征,出入都坐着轿子。
令狐德棻最看不上这种无用的跟风之气。
陈青兕本以为令狐德棻上了年纪,思想顽固,自己得花费好一番心思才能说动他,却不想这般容易,赶忙道谢。
令狐德棻却开怀笑道:“老夫一直都觉得国子监需要整改,奈何能力不足,不敢妄动。只能萧规曹随,陈监丞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可直接与老夫商议。”
陈青兕躬身作揖。
陈青兕得到令狐德棻的支持,在国子监的宿舍、学堂之间,选择了一块空地,修葺操场,然后又挑了两处地方,修建靶场与马场。
消息传开,国子监上下生员,无不欢欣鼓舞,暗暗期待。
但真正造成影响的还是国子监招收生员的改革规划。
这将生员的成绩与地方官员的政绩挂钩,牵扯极大。至少负责升迁的吏部,掌管户籍的户部都得牵扯进来,无可避免的会带到庙堂讨论。
但陈青兕更清楚,自己的提议一定会得到李治的支持。
因为最大的受益者是寒门,附合李治抬寒门对抗关东士族的大方略。
就在陈青兕提出改革的第三日,陈青兕不出意外的得到了李治的召见。
(https://www.24kxs.net/book/2624/2624806/11578788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