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小说最新章节 > 第140章 王化贞四处碰壁,野猪皮开始吃

第140章 王化贞四处碰壁,野猪皮开始吃


第140章  王化贞四处碰壁,野猪皮开始吃人(求追订月票)

        其实兵部尚书熊廷弼一直在关心辽东的战事。

        按照他当初的设想辽东至少要增加到十六七万兵马才能遏制住建州。

        不过随着袁应泰的大败使得大明损失了数万精锐,加之李献忠的精兵计划,如今辽东全镇也不过十万人马,却压的建州喘不过气来了。

        他也不得不承认,宁远伯李献忠不仅仅是作战勇猛,在战略规划上也是一个天才。

        如今朝廷对付建州其实主要是依靠李献忠手下的开原、铁岭、抚顺三路。

        李献忠仅仅凭借手下3万人马就彻底掌握了战场主动。

        而放弃了宽甸堡之后,南线明军的压力顿时减小了许多。

        蓟辽总督阎鸣泰只需要利用上万精兵守住鸦鹘关同清河堡一线,就能彻底稳住南线的局势了。

        很明显如今辽东的“北攻南守”策略不但奏效,而且节省了大量的军费开支。

        光是7万人一年的军饷就替朝廷省下了126万两白银。

        而李献忠攻伐建州更是只出动了2万人,这样的规模即使打上个一两年朝廷也是可以承受的。

        所以对于叶向高提出的增兵辽东,他是不赞同的。

        一来是大大的增加了朝廷的负担,二来也没有这个必要。

        因为建州北面的险要之地,诸如界藩城、萨尔浒、古勒寨已经全部掌握在大明手中了。

        现在赫图阿拉北面只剩下一个马尔墩寨了。

        只要拨发足够的弹药和军备给宁远伯李献忠,要攻克那里是早晚的事情。

        另外从战略层面考虑,如今建州正处在内讧之中,如果明军此时大兵压境,他们肯定会暂时放下内部矛盾,全力同明军决一死战。

        若此时明军暂缓进攻,说不定能让他们继续内讧,甚至出现火并。

        所以熊廷弼不赞成向辽东继续增兵,在宽甸开辟第二战场。

        熊廷弼是内阁成员中最知兵的,他的意见应该是最据权威的。

        不过东林党人为主导的内阁可不是这么看的。

        他们认为此时建州大乱,乃是彻底解决建州问题的大好时机。

        李献忠在马尔墩寨磨磨蹭蹭的,明显有养寇的自重的意思。

        泰昌帝当初就对辽东李家的势力十分忌惮,故而才要求李献忠发兵攻打建州。

        可如今明军的伤亡并不大,战后辽东李家会更加尾大不掉。

        既然李献忠不愿意速攻,那么朝廷只能增加兵马开辟第二战场。

        这样一来肯定会加速建虏的崩溃。

        一来可以避免李献忠独占平定建州的大功,另外也能刺激其加强攻势有助于彻底解决建州之患!

        如今“齐、楚、浙”三党在内阁人微言轻,七位阁臣之中只有次辅史继偕同熊廷弼两人反对。

        由于阎鸣泰是以蓟辽总督兼任的辽东巡抚,很快内阁就让叶向高的得意门生王化贞就出任辽东巡抚。

        而天启帝此时毕竟才刚刚登基,不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

        得知内阁不但拨发了军资,还要给辽东增兵,可以尽快结束对建州的征伐,他就爽快的同意了对王化贞的任命。

        毕竟现在已经不是万历朝了,虽说朝会不是天天举行,但大臣要见皇帝还是很容易的。

        天启帝直接在朝会上应允了此事,司礼监也不可能再驳回内阁的相关票拟。

        不过魏忠贤还是利用自己秉笔太监的权利对内阁的票拟进行了修改。

        叶向高等人原本是要想彻底架空阎鸣泰这个蓟辽总督,让阎鸣泰直接搬出辽东坐镇蓟州。

        司礼监以阎鸣泰坐镇辽东劳苦功高为由,拒绝让其撤离辽阳。

        有阎鸣泰这个蓟辽总督坐镇,多少还是对王化贞有一点制约的。

        不过阎鸣泰知道自己在这个蓟辽总督任上应该也呆不了太久了。

        因为他已经听到了风声,内阁有意将原本三年后的京察提前举行。

        大明规定每六年要对南北两京的官员进行考察,谓之“京察”。

        京察时,四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亲自考察,四品以下的官员由吏部、都察院会同考察,如果考核不合格的官员,则会被直接罢黜,削职为民。

        四品以上官员的京察主要是通过臣子写“自陈疏”的形式,由臣子自己向皇帝报告过去六年工作中的种种不足,希望皇帝能够罢黔罢黜自己。

        皇帝在看完自陈疏后,通常对臣子多加鼓励,然后将其留任。

        所以这种四品以上官员的京察往往是留于形势,根本就无法起到监督的作用。

        而万历后期由于党争的兴起,京察则是直接演变成了党争的工具。

        谁掌控了吏部和督察院就能对其他党派进行清理。

        万历45年的那次京察中,“齐、楚、浙”三党就是利用京察直接将东林党人几乎全部清理出了朝堂!

        如今东林党人想将京察提前,很明显就是要利用京察进一步清理“齐、楚、浙”三党的官员,使得朝廷变成东林党的“一言堂”。

        一旦东林党彻底掌控了朝局,那么自己这个蓟辽总督是一定会被他们拿下的。

        不过这次辽东巡抚的换人,却在辽东官场引起了轩然大波。

        因为红透山运铜的利润中,有一成归属辽东巡抚衙门,这一成直接被阎鸣泰当做辽东官员的福利分给了众人。

        此外李献忠又将营口关税的三成给到了阎鸣泰,阎鸣泰也会拿出一部分分给下面的官员。

        而且运铜线沿途的沈阳同辽阳官员也能额外的搞到一些收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李献忠同阎鸣泰如同这些辽东官员的衣食父母。

        即使不在李献忠直属的开原三路,他们同样享受着辽东走私以及私设海关带来的福利。

        很显然王化贞这位突然降临的辽东巡抚,在这里并不受众人的欢迎。

        王化贞是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此前长期担任户部主事以及右参议,对于辽东走私的情况他早有耳闻。

        他也知道以自己的资历升任巡抚肯定是不够格的,何况还是九边之首的辽东巡抚?

        如今增援辽东的兵马还在路上,他正好可以抓一抓辽东走私的问题,顺便借此树立其自己的威信。

        很快他就得到了准确的情报,许多商人利用辽河上的运铜船走私货物到开原,然后再从开原出关转卖到蒙古诸部。

        这可是李献忠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他正好可以借此树立威信,让这些辽东的官员们知道该站在哪头?

        开原是李献忠的老巢,那里根本就是铁板一块,就算他派人去查,估计也查不到啥线索。

        于是他决定突击检查辽河上的运铜船,抓到他们利用运铜船走私的实锤!

        为了防止有人通风报信,他并没有调用辽阳的明军。

        而是直接动用了自己的直属卫队,这些人都是自己从京师之中带来的,绝不会走漏消息。

        很快在辽河同三岔河交界的河口处,就出现了四十余艘四百料的浅船。

        这也是大明内河标准的漕运船只,每艘船的载货量约为三百石的样子,船上配有十名船夫和卫兵。

        而船头上飘扬的矿旗,则表明了这些船是负责运送铜矿的矿船。

        巡抚衙门的书吏对王化贞说道:“启禀王巡抚,根据可靠情报这些运铜船上装着大量貂皮准备从营口运往天津港贩卖。”

        在王化贞的授意下,这些士兵很快就设卡逼停了船队。

        运铜的矿吏怒问道:“这可是辽东的运铜船,你们何故阻挠?”

        书吏说道:“巡抚衙门接到举报,说有人利用运铜船趁机搞走私,我们奉王巡抚之命在这里设卡检查,还请你们给与配合?”

        此时只听见船舱内传来一个尖锐的声音:“辽东巡抚衙门真是好大的胆子,居然连辽东矿监的运铜船都敢查验,你们难道不知道这些铜锭是叶赫部上贡给陛下的,耽误了运铜的进度你们承担的起这个后果吗?”

        王化贞没有想到辽东矿监马云居然也在船上,于是他也只得走上前台说道:“马公公亲自押运铜矿,真是辛苦了。本抚这也是接到多次举报,故而只得在这里设卡查验,还请公公配合!”

        马云也没有好气的说道:“咱家是奉命回京向陛下汇报铜矿的情况,王巡抚今日一定要查验也行。若是查出了走私的货品,咱家一定揪出走私之人给王巡抚一个交待;可若是你们今日找不出证据,这耽误运铜的事情咱家也一定会向叶首辅讨一个公道!”

        看来这回是彻底得罪这位马公公了,不过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谢谢马公公配合,王某就只有得罪了。”

        很快王化贞手下这些巡抚衙门的兵丁就登船进行检查。

        这些兵丁将船的里里外外都检查了一边,就差没有翻过来了。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根本就没有查到任何走私的货物。

        这是马云指着一个大箱子说道:“这箱子里装的乃是咱家的私人物品,王巡抚是不是要打开来瞧瞧里面有啥走私品?”

        王化贞只能抱拳说道:“多有打扰,还请马公公恕罪!”

        他明白,自己这是让人给坑了。

        于是恼羞成怒的王化贞直接率兵来到了营口码头。

        他想要直接在码头查获商人走私的证据。

        却不料,自己尚未进入码头就遭遇了一队明军的拦截。

        数百名骑兵将他们挡在了营口港5里之外。

        即使自己亮出了辽东巡抚的身份,对方依旧没有放行的意思。

        <div  class="contentadv">        为首的将领说道:“末将耀州游击祖大寿,奉命驻守营口港。”

        “这里乃是辽东铜矿的运输港以及‘驻朝明军’水师的补给港口。没有辽东矿监马公公或者大明驻朝鲜总督宁远伯李献忠的指令,末将不敢放王巡抚进入营口港。”

        王化贞冷哼了一声,说道:“你一个小小的耀州游击居然也敢阻止本抚入港巡查,若是今日我一定要进港口检查呢?”

        随后王化贞身后的明军拔出了佩刀。

        祖大寿笑着说道:“莫说是王巡抚,即便是辽东矿监马公公同样无法去‘驻朝明军’的水寨检查;宁远伯亲自前来依然无法前往铜矿码头。还请王巡抚不要难为末将!”

        “若是王巡抚一定要进港查验,请拿出阎总督的手令来!”

        “不然请恕末将不能放行。”

        祖大寿说完这句话,他身后的骑兵则是直接举起了手中长枪。

        虽说双方人数差不多,但是王化贞明白他从京城带来的那些花架子兵,哪里是这些辽东边军的对手?

        何况营口的港口外还有城墙的阻隔,就算他们能打败眼前的明军,依旧无法进入港口。

        原本他以为只有李献忠下属的开原三路他这个辽东巡抚管不了。

        结果他发现一个更残酷的现实,恐怕整个辽河以东他全都管不了。

        这辽东究竟还是不是大明的辽东了?

        看来蓟辽总督阎鸣泰同李献忠早就穿一条裤子了。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有些事情他还是要管的。

        他回到辽阳城想找蓟辽总督阎鸣泰要进入营口港的手令,却发现阎鸣泰到古勒寨前线去了。

        而此时辽阳城内有大批饥民聚集在他的辽东巡抚衙门前。

        今年辽东大旱,超过七成的土地绝收。

        尽管朝廷已经减免了今年的赋税,但没粮食的老百姓得要活命啊!

        原本蓟辽总督阎鸣泰兼着辽东巡抚的工作,还令人煮一些叫做番薯的东西混着一些野菜赈济下辽阳城的灾民。

        可自打王化贞上任后,就没干过赈济这活。

        饥饿难耐的百姓只好将他的巡抚衙门给围了,要求辽东巡抚开仓放粮。

        这大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原本的一些义仓,甚至是官仓的粮食都已经发放过好几批粮了。

        现在的粮仓里都能空的都能跑马了,连一只耗子的看不着。

        数以千计的百姓,他们的面容憔悴,衣衫褴褛,心中的愤怒和不满在他们的双眼中闪烁。他们包围了巡抚衙门,每个人的目光都紧紧地盯着衙门的大门。

        他们大声地呼喊,声音中充满了痛苦和绝望。他们要求打开仓库,发放粮食,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生存的机会。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更为激进,他们举起残破的农具,挥舞着破烂的衣物,声嘶力竭地怒吼着。

        衙门内,辽东巡抚王化贞脸色铁青。

        其他巡抚衙门的大小官员则是战战兢兢,生怕自己成为王巡抚的出气筒。

        今年的大旱使得粮价一涨再涨,目前粟米已经达到了2两银子一石,大米更是3两银子一石。

        不过好在出现了一种叫做番薯的东西,仅卖5钱银子一石。

        若不是这些番薯,恐怕饿死的人就更多了。

        王化贞说道:“这番薯哪里可以搞到?”

        书吏小声说道:“这番薯是平虏堡种出的,今年辽东大旱,也只有平虏堡的30万亩土地没有绝收。”

        “之前阎总督赈灾用的红薯乃是宁远伯令平虏堡上交的赋税,如今也已经用完了。”

        “不光是辽阳,除了宁远伯下属的开原三路外,恐怕其他各路的饥民现在都已经停了放赈。”

        王化贞又问道:“那城中的富户呢,这种时候他们不是应该出力赈灾吗?”

        书吏说道:“阎总督已经动员过多次了,目前就连地主家里都没有余粮了。”

        王化贞倒吸一口凉气,他还真是接了一个烂摊子。

        阎鸣泰,李献忠你们够狠!

        其实辽阳城里还是有粮食的,为了开辟第二战场,朝廷刚刚拨发了12万石粮食。

        如今面对这些饿疯了的饥民,他也只有先拿出2万石粮食出来施粥,先顶一阵了。

        然后王化贞赶紧上书要求内阁继续加拨粮食赈灾。

        而此时蓟辽总督阎鸣泰,则正在开原的宁远伯府同李献忠二人大快朵颐。

        李献忠指着桌上的一堆牛羊肉和番薯说道:“如今辽东大旱,粮食尤为宝贵,就连本伯也是十余日没有吃到大米饭了。”

        “不过我这里别的没有,番薯同牛羊肉管够,还请阎兄不要嫌弃。”

        阎鸣泰同李献忠乃是生死之交,此刻他也顾不得形象了,抓起一个小羊腿就啃了起来。

        他在辽阳日子过的也凄惨,倒不是他吃不起这些。

        但全辽东的百姓都在受灾,好些人连野菜都吃不上了,他这个蓟辽总督也不好大鱼大肉。

        他还带头将三餐减成了两餐,啃了不少天的番薯。

        番薯这玩意说实话饱腹感不强,一会就饿了。

        长期吃着玩意虽说饿不死,但是人没精气神,也没有力气。

        阎鸣泰说道:“这番薯的产量真有那么恐怖吗?”

        李献忠说道:“目前辽东这天气一年可以种两轮,收获期大约在百日左右。每年的三月中旬到1十月上旬适合种植。”

        “亩产可以达到7-10石。”

        阎鸣泰吃惊地说道:“也就是说平虏堡的30万亩良田,你一下子就收获了200多万石番薯。”

        “这不管饱的东西,你卖5钱银子1石,实在是太黑心了吧?”

        李献忠说道:“朝廷都已经下令免税了,本伯还是以缴税的名义给你送去了20万石番薯。不然辽东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大明建国至今,有几个商人一次捐助20万石粮食给朝廷赈灾的啊?”

        阎鸣泰说道:“是为兄失言了,不过你这招可真够损的。恐怕目前王化贞已经被那帮灾民搞的焦头烂额了吧。”

        李献忠坏笑着说道:“我们一步步将建虏慢慢地逼到绝境,这个王化贞居然想直接过来摘桃子,岂能让他如愿?”

        “阎兄也别觉得5钱银子换一石番薯贵,要知道这番薯如今在建州可是5两银子一石,而且有银子你还买不到。”

        如今努尔哈赤的背伤日益严重,几乎已经到了无法入睡的地步。

        而他的大金也就如同他的身体一般,已经快要撑不住了。

        如今已经11月了,虽说秋收早已过去,可今年的大旱导致他们几乎是颗粒无收。

        和代善闹翻之前,他们还能从朝鲜获得一些粮食。

        可如今代善已经在朝鲜自立了,建州也失去了获得粮食的通道,这使得他们彻底断粮了。

        原本皇太极控制两红旗的家属,是想留到他继承汗位后要挟代善的。

        可如今他们哪里来多余的粮食,供养这些人质?

        最终同代善达成了协议,代善以15万石粮食,换回了两红旗的大量家属。

        这样一来起码八旗战兵的粮食解决了。

        但是建州女真的族人以及汉军的家属同朝鲜的包衣,他们可就无能为力了。

        那些建州的老人又拿起了弓箭前往山林中狩猎,渔民则是在河中捕鱼。

        可即使这样仍然有大量的百姓被饿死。

        好在此时奸商范永斗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以5两银子一石的价格向建州出售了10万石番薯。

        得到了这批番薯后,赫图阿拉才避免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这时努尔哈赤将皇太极同范文寀召到了自己的寝殿之中。

        他说道:“看来这次粮荒我大金依靠自己是熬不过去了,有没有可能从明国那里想想办法?”

        范文寀说道:“明国同样也是大旱,目前辽东的粮食也涨到了二三两银子一石,并没有比我们好到哪里去?”

        此时皇太极说道:“我已经同代善沟通过用粮食换朝鲜包衣的事情,代善那边也同样已经有朝鲜人饿死了,他不可能养活那批朝鲜包衣。”

        努尔哈赤陷入了沉思,他说道:“既然如此我们也不得不做长久考虑了,这些贱民与其饿死还不如成为我大军的口粮。”

        听到这句话时皇太极同范文寀相互对视了一眼,最后皇太极说道:“我明白该怎么做了。”

        很快那些城中的老弱就被赶出了赫图阿拉,如今这个情况也只能让他们自生自灭了。

        然后二十多万朝鲜包衣被他们分批带进了建州深山的峡谷之中。

        尽管除了执行任务的正黄旗,没人知道那些朝鲜包衣去了那里,但是八旗兵每天食物配给中居然出现了肉干。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

        感谢书友“解蛋蛋”、“球场不三不四”、“张雨朦”、“违规人生”的月票支持!


  (https://www.24kxs.net/book/2626/2626456/11574584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