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和顺古镇(5)
虎永刚和宁静边走边聊,按照“福盛隆”那老板的指引,两人来到了后面不远的“寸氏宗祠”。
这原本也在他们的游览计划之内。
寸氏是和顺八大氏族之首,寸氏宗祠又是镇上修建的第一座祠堂,因此这里是一定要来看看的。
那老板骄傲地说,寸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扩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采用的是传统汉文化的宗祠建筑风格。以建祠最早,大门最“洋”、标杆最“牛”,月台最阔、匾联丰富而称雄和顺。
宗祠的大门金碧辉煌,其造型中西合璧:是由三道罗马式圆拱门和具有南亚风格造型的三角门头构成,这是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典型建筑风格。
只见大门外是两层石月台,且都修有石栏杆。
临门月台高出乡前通衢约有两米,通衢外又有一更大月台,月台前有一塘荷花池,荷塘外则是广袤农田。
虎永刚和宁静两人,站在大月台上远眺,只见山清水秀、稻田如绿波,真可谓眼界开阔、风景无限。
大月台的左右两边,分别立有一根高达两丈多的石柱标杆(即古代的旗杆),标杆上有两层方斗。
可别小瞧了这毫不起眼的两层方斗,这是很有考究的: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有很多严格的规矩不能逾越。
由于在明清两朝,寸家先后获取功名的有223个秀才文武生和4个举人,而且还在光绪乙未年出了寸开泰这样一个进士,所以按律允许悬两斗。
而和顺古镇其他的宗祠则无此殊荣,寸氏宗祠的双斗标杆就成了最牛的一个!
此时的标杆,在写有“忠孝礼义、诚信谦和”八个大字,又往大月台两边“八”字分开的粉墙映衬下,显得格外的壮观。
虎永刚两人,从大月台边上两个威武雄壮的汉白玉石狮中间拾级而上,清楚地看到大门外的一幅楹联:
“五岳宗山,百川赴海;
干秋报本,万古流芳。”
门柱上也有一幅楹联:
“立德立功愿万世子孙书香远继;
有源有本问两川父老祖泽犹存。”
两人跨进大门,走过前院,继续上台阶,顿有一种步步高升的感觉。
上完台阶就是前厅,首先印入眼帘的又是一幅楹联:
“嘉佳来临,喜促膝谈心表扬先德;
高堂戾止,愿本身作则训诲后昆。”
而后面正殿的一幅长联,更是发人深省:
“溯从龙于胜国,念尔祖披荆剪棘,幸得西川辟道、南诏结庐、勤劳启沐氏藩风,汗马功勋馨俎豆;
谋燕翼于边陲,喜若族萃处群居,能知报本春秋,传家诗礼,文物为滇中仪表,蝉联科第耀簪裾。”
虎永刚感觉,这个祠堂里,除了楹联多,匾额也多,只要有门柱的地方,几乎抬头就能看看匾额,像什么“明德惟馨”、“ 白发朝仪 ”、“西川世泽 ”、“祖德千秋”、“族裔繁昌 ”、“勋垂百代”、“ 知恩报恩”、“ 德照蒲新 ”、“宗功远继”等等,数不胜数。
一幅幅楹联、一块块匾额,其文墨之深厚、内容之丰富,无不展示着南国望族的儒家风范!
整座祠堂,占地约有2000多平方米,坐南向北,依山面坝而建。
从大门进来,逐级而起,依次建有前院、二门、前厅、客堂、花园、厢楼、正殿。
这些这些轩榭楼阁错落有序,气宇辉宏,其设计之精美,做工之巧妙,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虎永刚和宁静都认为,参观寸氏宗祠,除了欣赏它别具一格、美仑美奂的建筑艺术之外,最值得一提的是,宗祠中悬挂着的“寸氏家训”。
“寸氏家训”为清代光绪乙未进士寸开泰手书,共十六字:礼、义、廉、耻、忠、信、孝、悌、宽、和、谨、勤、慈、让、恭、俭。
这十六个字,概括了做人的方方面面,每字的下面均有解说,并以每字为题,用四字句韵作“家训韵语十六章”,分别书写制牌,和“二十四孝”彩图,一起悬挂于宗祠中堂。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严苛的家训,才使寸氏家族人才辈出,历经几百年也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反倒是越来越兴旺。
从宗祠内张贴的寸先辈的图片和说明不难看出,寸氏后人谨奉祖训,学文的教书育人;经商的达济天下;学武的更是满门忠烈!
宁静对寸家的文人雅士感兴趣,虎永刚只关注那些武将的故事。
号称十代武将世家的“寸家将”,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前清云南武举人,三品武将寸大进,在清末率领腾冲中营清军,在边境英勇抗击英军的入侵;
国军陆军中将、三军十二师师长寸性奇,在民国三十年中条山战役中壮烈殉国,被蒋介石评价为“抗日军中一虎将”;
国军上校、黄埔战将寸品德,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在怒江前线游击作战,其祖孙三代皆是爱国将领,为国家与民族流血牺牲;
云南盈江的寸氏族人寸时金,也是爱国人士,抗战英雄……
从寸氏宗祠出来就是大石巷,巷口有一座木质的牌楼,上书“盛媺幽光”,据说是用来褒扬创办“永茂和”商号的李必盛妻子寸氏的。
这座牌坊虽然很小,却是和顺古镇保留年代最久、最具代表性的全木架结构牌坊。
其飞檐跨度非常大,顶是采用“歇山顶”的结构特点,共有九个脊梁,顶脊的两端各雕有一个叫做“鸱”的神兽。
相传“鸱”为东海的神兽,其尾巴能扇动海水淹没一切。而中国古建筑又都喜欢使用木结构,非常怕火。于是古人就用把“鸱”这个神兽雕刻在脊梁上,来预防防火灾发生。
两人再往巷子里走,只见矗立着的那一座沿巷道的曲线修砌呈弯形的楼房,正是李氏家族的百年跨国商号—“永茂和”的所在。
因为楼型弯弯,所以和顺人形象地把它称为弯楼子,而且美名远扬,以至于腾冲商界的三大商号也称为“东董西董弯楼子”,不提“永茂和”了。
现如今,李氏后人把弯楼子无偿捐献给了当地政府,改建成“弯楼子民居博物馆”了。
弯楼子为三进三院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群,大门为传统中式大门,院内建筑却是中西合壁:
房屋的主体结构采用的是传统中式风格的雕梁画栋,装饰部分却有不少的西方建筑的元素,如拱形的窗、西式的晒台、英国造的钢窗等;
另外,卧室里是中式的古董床,客堂也是古老的太师椅,其它还有来自美国的面包炉、德国的压面机、瑞士的挂钟、法国的咖啡壶、缅甸的雕花柚木椅等等,连仍在一角的洗脚盆上,都印着不知道是哪一国的文字。
这一切都让虎永刚和宁静感叹,李氏族人在“走夷方”发家致富后,生活是多么的“洋气”和奢侈。
宅内和寸氏宗祠一样,也是挂满了名人题写、宣扬儒学、颂扬宅子主人的牌匾。正房上高悬着的“见义勇为”引人注目,旁边厢房还有“耆彦是式”、“齐眉笃祜”、“恩敷寿永”等牌匾。
各处门柱上悬挂的楹联,也都是和顺的名人雅士所撰写。
精雕细刻的中式建筑里,室内有古董床,桌椅,用具器皿都是名贵之物。
转到账房时,财会出身的宁静对那个巨大的洋保险柜产生了兴趣。时隔多年,它依然结实如故,不知道它的密码锁是否还能防盗?
虎永刚却对挂在墙上的中国古老计算器—算盘,有些感慨:当年的账房先生,计算的支出,那是李家人多少的峥嵘岁月?记录进账,那又包含了李家人多少的幸福或辛酸?也不知道精明的账房先生,在算盘珠的上下起落间,有没有把人生这笔“账”算清过?
全部参观完了以后,看着这座当年作为人丁兴旺的李氏族人的住宅、同时又是繁荣昌盛的跨国商号“永茂和”的货物中转站,
如今因为马帮时代的结束,李氏家族的大多数成员也散布到世界各地,空空荡荡地留在这里的庞大“弯楼子”,虎永刚两人颇有一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感觉……
(https://www.24kxs.net/book/2673/2673876/1111090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