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生1985:苟回山村干大事小说名字 > 第157章 心事重重

第157章 心事重重


从安南大学出来后,陆明轩捏着2万元赞助的校企合作的协议,加上之前与省农科所签订的专题项目赞助合作协议,算是解决猪饲料科研、育种、防疫等产业中的系列核心问题,终于卸下压在心头的重担。

  从启动到投入运营,连续两个多月的奔波,西山村养殖产业算是走上正轨了。

  制作发酵饲料的方向,是陆明轩代表振兴饲料厂提出的研究方向之一。

  实际上,西山村猪厂已用上了发酵饲料,这已是这个时代闻所未闻的新东西。

  这是陆明轩根据前世记忆,将各种粉碎的秸秆、玉米芯、各种糟渣(如豆渣、木薯渣等)等与5%以上的玉米粉混合(当然不使用玉米粉,也可以用糖蜜)。

  每2立方物料再加入1包“饲料发酵剂”,含水量60%左右,最后放入发酵池、桶、缸中压实密封进行发酵,7-15天(有明显的曲香味)后,即可使用。

  这个方法,首先给杨先松之前圈养的38头猪使用,原先喂养6个多月的仅平均102斤猪,一经使用了发酵饲料后,效果极为明显。

  仅15天,生猪皮毛明显光滑油亮,接着仅用2个月时间,增肥到200斤左右,全部顺利出栏。

  时间成本是原来的30%,物料投入成本,也仅为杨先松原来的50%,这样实打实的数据,与一天天眼看着吹气球般育肥生猪的效果,让杨晨、杨先松顶礼膜拜,那从心眼里佩服的一体投地。

  父子俩对陆明轩已是敬若神明,所以对于投入3000多元,且使用不到半年的猪场,不用陆明轩多说,父子俩连夜带人拆除,腾出地方作为规划中的物流、外来车辆的停车场。

  但陆明轩需要进一步优化产品配方,结合养殖厂提供的全流程的实时数据,研制出更科学高效的饲料,为下步推向全省、全国作准备。

  生意上的压力一松,解决父亲陆胜军的问题,再次极度迫切地摆到台面上。

  想着必须要通过回校读书,才能解开父亲的劫难,陆明轩纵使千般拒绝理由,但都在事关父亲陆胜军性命面前,统统化为云烟。

  既然读书是必须要读了,那就必须把这个工具用好。

  没错,陆明轩把返校读书,当作解决父亲陆胜军生死劫难的工具,所以必须让工具真正起到工具的作用。

  因为心头压着父亲的大事,陆明轩放弃了见一见陆雅芝的想法,而是急切地回敢江山县,至于谢恩陆雅芝,那只能放在以后另作安排。

  想着这一世,陆雅芝对自己的持续帮助,让陆明轩觉得越来越亏欠她,比如:与省内高校、农科所的合作,没有陆雅芝的牵线搭桥,陆明轩自认凭自己当下的能量,无法做到,勉强做了也无法做的这么顺、这么好。

  再比如,饲料厂技术员、设备调试等相关专业人员,没有陆雅芝不遗余力地,到处为自己物色退休的专家人才,他陆明轩更不知要走多少弯路,付出多少代价。

  总之,这份情越欠越重,越欠越觉得不好意思面对她那娇艳的俏脸。

  坐着省城到县城的大巴,一路上,陆明轩就这么忽儿这个问题、忽儿那个问题地思忖着。

  或放进心头压力所致,突然想到姑父徐达林,想到他人浮于事、嗜赌如命,想着他时不时地耍着那点小聪明……

  想到这些,陆明轩不觉又心疼起陆胜军,是啊,不管风里雨里、还是寒冬酷暑,拉着载满货的平板车,东奔西跑的重活、累活都靠陆胜军。

  这就罢了,到地点摆摊做生意时,该你徐达林出力了吧,还是不行,主要出货、赢利,还要靠陆胜军。

  最可恨的是:纵使如此,徐达林还动辄从他本就少的可怜的出货中谋取私利。

  陆明轩心疼陆胜军一肩扛两家的辛苦,更心疼如此付出,结果却被狼心狗肺的徐达林害了。

  想到此,陆明轩心情就糟糕透顶,连同刚刚签约安南大学的喜悦,都被冲的干干净净。

  “这个牛皮糖……”陆明轩恨恨地呢喃道。

  其实陆明轩看到徐达林的问题,陆胜军不知道吗?

  陆胜军统统都清楚,三年的朝夕相处,徐达林就如同每天都有小刀子在他心上划。

  陆胜军只能忍着这种折磨,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徐达林是他妹婿。

  因为妹妹陆胜兰,纵使再折磨,再难捱,陆胜军都要咬牙扛下去。

  陆胜军很清楚,如果他放手徐达林的结果,那就是再次走上老路,游手好闲、嗜赌如命之下,败尽家财、永无翻身之日。

  陆胜兰何谈过日子?嗷嗷待哺的三个孩子怎么办?因此,不能不舍力留着徐达林、看管住徐达林。

  中巴车行走在破旧的山道上,如一个醉汉,一路摇摇晃晃地爬行着,本就不快的车速,再加上沿路不断有客人上下车,抵达江山县时,已是晚上9点。

  思忖着,初冬的夜市应当差不多收摊了,想着要和父亲谈谈,却让一哄而上的人力三轮车围得走不动路。

  这是人力两轮车的改进版,人力三轮车和两轮自行车驱动原理一样,只是车辆自重更重些,所以也更费劲些。

  别小看这行,在山区城市骑这个,没把子力气与锻炼适应,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或许因天色已晚,大家大多等在车站拉客,放眼望去都是带着不同颜色的遮阳篷的三轮车,折叠在客座后方,形成车站门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看着一个个汉子谄媚的笑容与拉客声,陆明轩怔忡片刻,还是随意地坐上一辆车。

  照顾别人生意,也是美德,何况如果从三轮车潮中挤出去,一路上不知要拒绝多少双期待的眼神。

  四十来岁的汉子,边用力的蹬着车子出车站,边扭头说道:

  “小哥,要送到什么地方?”

  “东刘队,杨角庄磨坊那边;”陆明轩回道;

  “好嘞!!”

  陆明轩家与车站,差不多等于从城西到城东,这是超2公里的大单子,汉子瞬间喜上眉梢,回应的极为响脆。

  一路上,汉子不时回头,笑意盈盈地找陆明轩没话找话……

  陆明轩想,估计是职业习惯,对他的搭讪,陆明轩因为心头压着沉甸甸的大事,哪有心思闲扯,只是以或“哦”、或“嗯”地回应,话自然就谈不下去了。

  街上人已很少了,穿过街道后,走进黑漆漆的巷道,更是极少有人走动。

  这个时代的城市亮化,实在是没有什么亮化,对这一进夜间,到处漆黑一片,让陆明轩心生不安全感。

  但车夫如同有夜视眼,在漆黑的巷道里依旧边按着车铃,边快速穿行着……


  (https://www.24kxs.net/book/2703/2703685/1111097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