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加快进度


“这....应当是不可能....”

  张文想了想便笑着摇摇头。

  听着这般,赵铭却没有多说什么。

  有些事光听没什么,一定要试过才能知道行不行。

  目光转而继续看向舆图。

  这幅舆图虽然仅有西南道,但在上面空白地区还标注了西北道,以及百越。

  如紧邻西南道以北的西北道,因为缺乏那边的舆图,所以仅仅用文字表述那里是西北道。

  而在西南道以南,则同样是缺乏舆图,只是在空白地区写了百越二字。

  百越也就是西南道以南,播州境内还望再往南的大片区域。

  那边密林遍布,瘴气横生,多以还未招降的土司和一些原始部族为主。

  以如今的大燕与大渊的战事,西北道几乎沦陷。

  之所以西南道边界尚未成为与大渊的接壤交锋地,那是因为西南道整个就如一个硕大的盆地。

  往北同样是群山环绕。

  不过赵铭却不敢大意啊!

  没记错的话,宋蒙之战中,窝阔台就分东西两路进攻大宋。

  出宁夏萧关,经川北阿坝,渡大渡河,避开宋军防线,远程奔袭一千多公里,进袭大理。

  次年,大理国被迫投降。大理失陷后,蜀地直接就面临了来自西北和西南的威胁。

  所以大渊也不一定只会傻乎乎从西洲入手。

  如若复刻前世蒙古的入侵路线,以大燕这边的情况来看,兴许就是从西北道和百越直接两路夹击。

  战事先打起来的,反而可能是紧邻百越的播州!

  这还是大燕的养马地!

  而且赵铭可以笃定,大渊一定会对西南道动手。

  曹文山或许说的是醉话,但赵铭却十分笃定。

  因为西南道的重要性,与前世的蜀地几乎如出一辙。

  前世宋蒙交锋,曾有谋士李实劝其窝阔台,先谋犯蜀,顺流下窥江南。

  窝阔台也认为先侵蜀,次侵襄阳,终侵光、黄的战略设想。

  而且在某些方面,大燕真的和大宋很类似。

  目前死死遏制住大渊南下的就是长江天险。

  同时是在一片名为项阳的天险要地,进行来回摩擦,西军目前就重点囤积于此。

  这项阳就如大宋的襄阳一般重要。

  “张文,科研所那边,炼钢之事如何了?”

  “啊?”

  张文一愣,怎么话锋转折如此突兀。

  “回陛下,尚未听到消息,想来....快...快了。”

  “尽快督促,另外通知王奎,沈玉龙,马氏兄弟,关闻等人,务必加快新兵训练。

  三月后朕要他们的兵初具一战之力!”

  “啊....是...是陛下!”

  张文连忙一拜,心里掀起惊涛骇浪,陛下怎突然如此急切了?

  “陛下,是不是要发生什么大事了?”

  “早做准备吧!”

  赵铭摇摇头,有些事他没法解释的太多,只能尽可能让自己的各个部门提提速。

  “另外让科研所那边尽快新建一个铸甲工坊,同时继续招纳一些人,加大培养匠人的力度。”

  本来他真不至于这么急的。

  但一听到自己率先面对的敌人可能不是西军,反而是大渊,他是真不淡定了。

  西军可怕,但大渊更可怕!

  要知道这可是比前世蒙古铁骑还要强大的存在,甚至还兼备金国初期的锐气,满清巅峰时期的骑射。

  面对这样一群可怕的敌人,赵铭恨不得给自己麾下所有士卒全都装备上重甲。

  当然新建铸甲工坊也是必须的,后续锻造甲胄,需要很多人同时锻造甲叶,那可都是费时费力的活,人越多越好,速度越快。

  他也想过用西洋的那种板甲。

  可是行不通,如若在草原开拓地带还好。

  可西南道,许多地方地形复杂,西洋的那玩意,行动很不方便,而且穿在身上就跟铁桶似的。

  这边本就十分闷热,地形又复杂,不用走多远,人就得热出个好歹来。

  而且那玩意更是耗铁大户,相较之下,本土的甲胄反而对铁料更加节省些。

  穿戴拆卸也会更加方便。

  ——

  “柳先生,你说咱们这西南道布政使到底是何许人也?你对此人可是熟悉?”

  书房内,张文已经离去,取而代之的则是柳文和正与赵铭喝茶对坐闲聊。

  最近柳文和属实很忙,眼下也是好不容易抽出些空闲。

  “陛下您说的是现如今的那位陈布政使吧,陈大人乃隆兴年间进士出身,乃京畿一带人士,原为先皇心腹之一。

  不过近些年其背后势力有些势微,好在他对如今的大燕皇帝属于是若即若离,本身又与江南道关系密切这才能坐稳这位置。”

  “柳先生,如此说来江南道在朝堂势力极大?”赵铭狐疑道。

  “对,也不对!”

  柳先生点点头又摇头,“江南道官员在朝中的确有不小的势力。

  这得益于江南道读书人众多,哪怕朝廷已经加以遏制,减少江南道入朝为官的数目。

  可本身朝堂江南道官员数量就不少,故而收效甚微。

  不过当今大燕皇帝,也是用了些手段,起码在大燕朝堂高层上,江南道人士已经不算多了。”

  “如此说来,曾经江南道高官在朝堂很多不成?”

  “这是自然,在北燕灭亡后,朝堂中枢开始南迁,势必就要迁就一下江南道的地方官员。

  南燕初期,江南道在朝堂上极具话语权,好在南燕的高宗皇帝还算是手段高明。

  虽然当初甚至都不是其先皇选定的太子,但能够在极短时间内稳住朝堂局势。

  更是在各个地方官之中左右逢源,此人功不可没。

  之后几任皇帝也算是励精图治,都是有意识的打压江南道出身的官员。

  只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江南道官员本身就抱团严重。

  饶是如今,江南道虽在朝堂没多少高官,但一些机要部门依旧有他们的人。

  一些底层官员想要往上爬,就须得到江南道官员的默许。

  不过现在嘛.....咱们这位陈布政使大人日子也不好过啊~”

  “哦?~”赵铭有些诧异。

  柳文和摇头轻笑道,“呵呵,现如今乃是秦相当道,秦相一人便是一派,这些年他可没少提拔自己的亲朋门生故吏。

  这年头,大家都希望能巴结上秦相爷,就算不是一派,也会想方设法攀附上相爷这一派。

  现在的江南道,其实多多少少也是沾着点秦相爷的边。不然什么党派在相爷面前都是土鸡瓦狗。”


  (https://www.24kxs.net/book/2708/2708828/1111085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