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红楼:我是贾琏大结局 > 第15章 激怒

第15章 激怒


(上一章被审核了)

    李冬早晨起来还得负责同班的叫起,免学费和生活费,还有补贴的待遇不是白来的。

    大清早的一通折腾后,书院中间的操场上,甲乙两班的学生正在出早操。几百人排队打拳,口中喊着和哈,很是有其实。

    据说这个做早操的规矩是第一任书院山长定下的,一直延续了下来。

    新学生以后也是要出早操的,这不是拳还没学么?

    贾琏看了一会发现,早操的拳法并不复杂,应该是军中传来的拳法,意在强身。

    这时候看的出来青云书院的特别,国子监那边,贾琏打听过了,根本不用出早操。

    漏刻上显示为卯时七刻,换算一下就是上午六点四十五分。(PS:唐后)

    “各位同学,课程表在墙上,大家可等课间休息时自行查看,现在是早读时间……。”

    课堂里很快就躁动了起来,所有人都在朗读,内容自行选择,非常的自由。

    贾琏的感觉就是吵的脑仁疼,嗯,疼着疼着就习惯了。

    不紧不慢的倒水,磨墨,摊开纸张,抄《周易》。练字的时候,很容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这是贾琏最近领悟出来的新技能。

    别人在摇头晃脑的大声朗读,贾琏则在安静的抄书,成功的做了一回另类。

    贾琏其实不在乎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另类,做另类也没啥不好,至少能省了很多麻烦。

    大概每个老师都有暗中观察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学习的习惯。

    张廷恩此刻正站在后门的边上,看着满堂学子们认真读书的样子,也看到了另类。

    这个季节有个形容词,春寒料峭!这个点虽然不是最冷的时候,却依旧难受。

    这不是在家里丫鬟伺候着读书,这是在书院的大教室里头,特点就是通风,这么大的空间还通风,想保暖的难度非常大,没有现代社会的空调和暖气,保暖手段就是硬抗。

    早读时间,别人都把手缩在袖筒里,书摊开在面前,摇头晃脑的找节奏大声朗读,唯独贾琏一个人在抄写。加之贾琏个头颇高,坐在最后一排,一眼就能看的很清楚。

    坐在最后一排的难处,放在现代社会的课堂就是非常考验视力。

    大周朝的学堂没黑板,也不存在板书。上课就是在老师在上面讲,能听懂多少看个人。

    即便这种书院模式的教学,在这个时代也是比较先进的。

    所以,太祖为何不改革学校呢?贾琏看来这是个疑问,难道说是面位之子?

    手有点僵硬的时候,贾琏停了下来,搓搓手,活动一下关节,正准备继续时,身后传来声音:“你的本经选《周易》?”

    啊?突如其来的声音给贾琏惊了一下,回头一看是张廷恩,连忙躬身抱手:“老师好!”

    张廷恩笑了笑,抬手指了指抄的内容,贾琏这才回应:“还没定本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一遍能加深记忆。即便不作为本经,也有益处。”

    张廷恩点点头道:“如此甚好,为师所治为《春秋》。”

    《春秋》啊?贾琏若有所思,以前就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海昏侯墓葬出土竹简的新闻,贾琏当初还追过一阵。还有所谓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都是出自《春秋》。

    翻译一下,一个事情不给明确的定义,后人可以随意根据自己的需要理解。

    后世有学者认为,儒家不算诸子百家,而是教育机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不是汉武帝选择了儒家,而是汉武帝没得选。儒家把持了教育机构,源源不断的培养出人才。这就不是君主的主观意志能决定的事情。

    当然了,儒学也是一直在进步的,遭到外来文化佛教的猛烈冲击之后,儒家在宋朝完成了一轮进化,理学成为了主流。

    贾琏这一走神,落在张廷恩的眼里,内心并没有不快的意思,如果说贾琏立刻做出反应,表示可以《春秋》为本经,张廷恩倒是会看轻他。

    “学生还没想好治何经。”最终贾琏也没表态,主要是他真的无所谓,靠着强大的记忆能力,他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四书五经都记得烂熟,相关的理学典籍也是一样。现在的贾琏,如果去参加科举,差的大概就是作文的技巧了。

    “嗯,你读过《春秋》么?可有理解?”张廷恩可以断定,贾琏一定是读过《春秋》的。

    当下版本的《春秋》是孔子整理过的,对于历史的记录成分,小于对历史的评判。

    当然这是后来史学界的观点,贾琏稍稍有所涉猎,懂的其实不多。

    “窃以为,圣人修订《春秋》,意在存良史,正人心。故而春秋为经。”贾琏斟酌一番,给了这么一个回答。听的张廷恩脸上陡然一僵,心头微澜,暗道:此子竟有此见识?

    能说出这个话呢,肯定认真读过《春秋》,并且有自身理解的人。对不对的不说。

    张廷恩本身就是个比较有想法的教书先生,对于学生能在读书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理解,并且敢于说出来的举动,内心是很赞赏的。读书嘛,就是要触类旁通,就是要有个人想法。

    “嗯,不错。”张廷恩说完就走开了,贾琏目送他走开,心里暗暗嘀咕,不会说错话吧?我这还不是通俗的解释呢。通俗的解释,以历史的审判代替神的审判的庄严使命(徐复观言)。孔夫子有言:敬鬼神而远之。无疑可以看做在那个时代朴素的唯物史观。

    因此,宗教在华夏没有做大,没有形成神权的原因很多,但儒家功不可没。

    一个学生被老师关注了,自然会引起其他同学的羡慕,尤其是在青云书院。

    学习好的学生,喜欢被老师提问,学习差的呢?正好反过来。

    青云书院的学生,不说都是学霸,至少是直隶境内的学霸。

    贾琏这个另类得到了张廷恩的关注,并且提问。这就让其他人不禁微微侧目了。

    别人都在朗读,就他故意在练字,与众不同,吸引老师的关注。

    个头矮了贾琏半个脑袋的郭松坐在中间的位子,此刻心里很是不忿。入学考试他考了个第四,心高气傲的郭松遭到了不大不小的打击。报名那天他的趾高气扬很现在对比,无疑要低调了很多,尤其是他的算经成绩刚过及格线,贾琏则是满分。

    这一对比,加重了对郭松的打击力度。

    算经的分数占比不高,但必须达到及格线,才有考中的可能。这么说吧,太祖定下的科举规则中,算经不及格,文章写出花来都不行。

    偏偏郭松的算经成绩一般,勉强过及格线的那种。

    发现贾琏被老师关注了,郭松忍不住泛酸了。

    当当当的钟声响起,早读课结束了。郭松起身东张西望,看到最后一排的贾琏正在收拾桌面,忍不住嘲讽对后面一桌的同学道:“有的人制文粗通,字也勉强,考个秀才还行,中举怕是不敢奢望。”

    这话不是乱讲的,科举排名都是先看文章,再看算经的成绩。

    也就是太祖起于草莽,举兵戈而救万民与乱世。威望高,手段强,杀伐决断,才能在科举考试这么敏感的问题上进行改革。即便如此,最初算经占比四成的规则,太祖不在之后,规则也渐渐的给习惯势力改动了很多,算经占比变成了现在及格就行,甚至差一两分钟也行。

    贾琏自然是听到的,换成之前肯定是要忍一忍的,现在嘛,则是不紧不慢的站起来,冷笑着盯着郭松道:“大清早哪来的败犬狺狺狂吠?”

    郭松闻言顿时热血上头,面红耳赤,无法反驳。理由很强大,他排名二十六。换任何一个书院,他的排名都要高许多,唯独在青云书院,算经分数占比完全遵守太祖的规则。

    看见郭松吃瘪,有边上的好友站起来道:“不才正好二十四名,能否称阁下败犬?”

    贾琏听了竖起拇指赞道:“阁下好风骨,非要跟败犬相提并论。”

    先抑后扬,阴阳怪气,尖酸刻薄,这是三项办公室的斗争主打技能。贾琏可太熟悉了。

    贾琏一番话赢得了半数同学的认可,有的拍桌子尖叫,有的哈哈大笑跺脚助兴,有的摇头晃脑口称“妙哉!妙哉!”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了起来。

    十三四岁正是脸比天大的年龄,迎头遭遇到来自老板凳以不要脸为战术指导思想,互相伤害为战术目的的招数,一时间天昏地暗,无地自容。

    这位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同学,被贾琏如此不要脸的招数技术性击倒,颤抖着坐下后狠狠的锤桌子。看着帮衬自己的好友如此不敢以及,郭松更是羞愤不已。主要这位帮忙的好友说法的实在是打击面太广了,引发了众怒。这策略本身就有问题。

    李冬这位班长赶紧起身:“肃静,肃静!”

    众人给面子安静了下来,李冬又道:“各位,同学一场,何至于此?”

    有心搞事情的贾琏阴阳怪气的开口:“班头这和稀泥的手艺不去做瓦匠太亏了。”

    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尤其是这个年龄段的热血少年,更是喜欢伸张正义。

    这不代表贾琏被认可,仅仅是因为看不顺眼而开口说话,也有表现一下的意思。

    这样的人还不少,这不,贾琏前排的一个同学就开口了:“不论是非!”

    这话深得诸多同学的认可,立刻有人附和:“是非曲直一眼可见。”

    两下就把李冬和郭松架起来了,郭松愤而起身自辩:“我可没点明道姓!”

    贾琏呵呵冷笑道:“你要真点名道姓了,我敬伱是一条汉子。阴阳怪气的像个娘们!”

    论如何激怒一个热血少年,有两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一个是说他娘气,一个就是绿他。

    郭松瞬间被激的热血上涌,如同一只进入战斗状态的猎犬,握紧双拳,额头上青筋绽露。

    如同一堆干草堆,只要一个火星子,就能熊熊燃烧。感觉到有好戏看的同学们,也没人开口劝说,反而纷纷围观。李冬已经彻底傻眼了,他也没经历过这个,完全不知道怎么办。

    贾琏正待丢火星子的时候,门口传来一声咳嗽,众人看过去才发展张廷恩站在那。

    呼啦啦,一阵骚动,人人各自归位,贾琏心里一阵无奈和遗憾,晚一分钟都能打起来。

    贾琏并不喜欢大家,只不过想让张廷恩滚蛋,不然总有个不安定的因素在捣乱。

    至于什么通过个人魅力感化的想法,那是绝对没有的。

    个人出身已经决定了,贾琏即便以文官身份进入官场,也会被多数同僚们排斥的。

    个别不排斥的,还得警惕是不是别有用心。

    大周朝的朝廷结构近似明朝,感觉就差一个土木堡之变了。

    张廷恩双手空着上了讲台,若无其事的面对下面的学生时,李冬开口:“起!”

    众人起身,齐声喊:“先生好!”张廷恩点点头回一句:“各位同学好。”

    李冬一声“坐!”众人落座后,张廷恩才开口:“开学第一课我来讲,四书各位都比较熟悉了,不熟的也考不进来。所以,我讲的内容为《春秋》。关于《春秋》,哪位同学有了解的,起来说说。”

    有同学台下举手,张廷恩点点头:“说。”

    “回先生,孔夫子笔削《春秋》,乱臣贼子惧。”

    不断有同学起身回答,陆续有那么十几个,可见事先读过《春秋》的学生不少。

    张廷恩面带微笑看着下面的学生,眼神不经意的扫过贾琏这里,发现这家伙在发呆。

    贾琏就是觉得有点无聊了,现代社会有学者主张,孔子没机会接触《春秋》,也自然就没有修春秋的机会,否则为何在《论语》中从不提《春秋》呢?

    贾琏个人的观点,对于这些喜欢别出蹊径的学者,他的观点看看就行了。四书五经学的再好,对于贾琏而言并不重要,学这些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似乎感觉到有人在观察自己,贾琏立刻做出了反应,对上张廷恩的目光时并没有躲闪。

    “贾琏,你说说,怎么看待《春秋》?”

    被点名的贾琏心里默默哀叹,这就是被老师关注之后的坏处。

    (本章完)


  (https://www.24kxs.net/book/2799/2799655/1111111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