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最后的努力
北辰联邦诞生了,虽然名义上的主席为伊里夫,但伊里夫的身体状况实在太差了,所以担任实际领导人的是约瑟夫。
当北辰联邦走出摇篮后,一路守护它的伊里夫却在每况愈下,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了,体内存留的两颗子弹,如同两只蛀虫,慢慢侵蚀着他的健康。
他出现了严重的动脉硬化,还常伴有头疼和失眠症,长期高强度工作,让伊里夫也撑不住了。
事实上,在北辰联邦诞生之前,他就时常感觉力不从心,他在给玛克西姆的信中坦言:“我早已累得筋疲力尽。”
虽然累,但是费伦之火没有走上正轨,始终让他无法安心,老师交给他的任务他还没有完成,他怎么舍得放下?
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逐渐失去控制,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慢慢侵蚀着他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他清楚知道时间紧迫,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利用这有限的清醒时刻,为费伦之火多做一些事情。
与此同时,伊里夫的病情正在日益恶化。北辰联邦在确立初稿不久,血栓堵塞了他的动脉血管,导致他的右手和右脚出现了轻微瘫痪症状。
尽管接受了医生的精心治疗,但他的身体状况仍然每况愈下,无法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当伊里夫出席费伦之火会议时,一些代表们对他的表现表示担忧。
他们注意到,在演讲过程中,伊里夫的动作变得呆滞而不自然,说话也显得含糊不清,不再像过去那样灵活自如、条理清晰。
更糟糕的是,伊里夫的记忆力似乎也受到了影响。他经常在讲话时突然忘记自己要说的话,或者重复之前说过的内容。这种情况让他感到困惑和不安,同时也引起了周围人的关注和担心。
当时北辰联邦即将成立,围绕加盟国的地位问题产生了分歧。在这个关键时刻,费伦之火内部出现了大国沙文主义倾向,试图打压小加盟国的权利。这种情况让伊里夫感到痛心和失望。
伊里夫得知此事后,强撑着病弱的身体,写信给党中央,强烈要求为小加盟国增加权利。他坚信每个国家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不应该因为大小而受到歧视或压迫。
尽管伊里夫成功地为小加盟国争取到了平等地位的权利,但对于大国沙文主义的存在,他却感到无力改变。
此时,他的双腿已经无法支撑他继续走动,更不用说去改变整个国家的现状。这使得北辰联邦的民族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彻底解决。
然而,伊里夫并未因此而气馁,因为他深知大国沙文主义的最大支持者便是约瑟夫。对于约瑟夫的这种行径,伊里夫感到非常不满。
但此时的约瑟夫已牢牢掌控了委员会,得到了绝大多数委员的支持。能与约瑟夫抗衡的人寥寥无几,其中就包括达维奇和布哈林。
尽管如此,伊里夫却并不想求助于布哈林。原因无他,他担心一旦布哈林掌握权力后会失去控制。若布哈林真的失控,后果将不堪设想,甚至可能导致北辰联邦陷入危机。
在权衡利弊之后,伊里夫决定与达维奇接触。他希望借助达维奇来制约约瑟夫,并与之结成联盟共同对抗约瑟夫。
达维奇创立了赤军,成为了众人皆知的“赤军之父”,他在军队中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不仅如此,达维奇在底层民众之间也享有良好声誉,这使得他拥有与约瑟夫一同竞争的实力。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如今的赤军已直接受党领导,不再像过去那样任由军阀随意调遣。这只能算是一个加分项,并不是掀桌子的底牌。
在伊里夫的支持下,达维奇和约瑟夫成为费伦之火政治舞台上旗鼓相当的对手。
当然,我们不得不怀疑,伊里夫刻意控制了达维奇的实力,避免达维奇的实力过度膨胀。
伊里夫对约瑟夫的性格并不满意,但他对达维奇的思维方式同样感到不满。
达维奇总是在不应该妥协的时候选择妥协,在不应该犹豫的时候表现出犹豫不决。在革命成功之前,他在妥协派和激进派之间摇摆不定;在签署《布列斯特和约》时,他在伊里夫和布哈林之间难以做出决定;而现在,情况依然如此。
达维奇提出了所谓的"靠不住的妥协",他认为约瑟夫毕竟是自己人,应该给予自己的同志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然而,费伦之火不需要这种两面派的行为,北辰联邦更不需要一个犹豫不决、无法果断决策的领导人。
更何况,达维奇提出的所谓“不断革命”理论完全脱离现实,若由他掌权,北辰联邦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当然,达维奇绝无可能掌控权力,他与布哈林截然不同。布哈林在费伦之火颇有人缘,而达维奇则与任何人都难以相处。若他能登上领导之位,那才是奇迹。这正是伊里夫选择达维奇的根本原因。
伊里夫仅仅是希望借达维奇压制一下约瑟夫,迫使他摒弃其大国沙文主义的观念,而非真心认为达维奇是理想的领导者人选。
达维奇提出振兴革命的新纲领,包括遏止新经济政策、实行计划经济、扩大工人阶级民主的一系列具体方针政策。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快步实现费伦之火理想。
然而,这些政策却是已经走不通的路。他们曾经尝试过,但结果却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现在,达维奇又将这些政策提了出来,仿佛是在重复过去的错误。
这条路的确是通往费伦之火主义的直路,但问题在于,现实情况与理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目前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小农经济为主导,这种经济模式根本无法直接适应费伦之火主义的要求。
他们之前已经试过了,结果是碰得头破血流。但达维奇似乎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愿意放弃。
最终,委员会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否决达维奇的提议。
从此以后,达维奇的支持率直线下滑。而他所代表的伊里夫达维奇同盟,也就此彻底结束。
(https://www.24kxs.net/book/2883/2883121/1111086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