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项首批援助,到位!
丁伟的助攻还是有用的,让玉米小夫获知了慈父的最新身体情况。
中风之后彻底倒下了,毕竟是70来岁的人了,哪里扛得住。
接下来要在左膀右臂上做文章了。
贝利手握情报组织,又是头号心腹,一旦老头儿不行了,他的权力会非常大。
左膀右臂并非是一条心。
完全可以拉拢马科夫,搞定贝利。
前提是能够获得军队的支持,孤立情报组织。
论继位的顺序,前边已经分析过了,他玉米小夫的顺位排序很低。
低有低的好处,大家都不会把他作为假想敌,反而会想办法拉拢。
一号位的贝利,看似机会最大,但同时也要承受所有人共同对付的压力。
二号位是马科夫,三号位是布加尔代表的军方,四号位是莫洛托夫等主席团的实权,五号位才是他玉米小夫。
现在要做的事情是联络军方,联合马科夫,先把一号位给搞定了。
先把大家共同的对手给干趴下,剩下的再各凭本事。
等待是那么漫长。
丁伟所能做的是持续的在地方拱火,帮忙制造一些政局上的动荡。
乱对玉米小夫有帮助。
心心念念的慈父已经倒在了病床上,难以执掌大权。
很多事情需要贝利等人商量着来。
大家都想坐在这个位置上,除了自身的本领外,也需要拉拢强援。
龙国在半岛打出了赫赫威名,无疑是最好的强援。
有关于工业援助的批条,就成了拉拢盟友的手段。
贝利这个人还是挺有能力的,元帅军衔,又是掌握了情报组织的特务头子。
偏偏还是一位擅长军工,工作能力强,业务能力强的人。
二战时期曾经负责军需,掌握经济运转以及物资调动的大权。
他最大的问题是见不得光的事情太多,名不正言不顺。
历史上从没有干脏事儿的人上位。
类似于我们这边的东厂、西厂,乃至锦衣卫等组织。他们的权利很大,但本质属于依附性质。
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也没有特别合适的政治面貌。
对于他们这个级别的人而言,政治面貌的定位非常重要,决定了你能不能上位。
不是独裁的时期了,需要获得支持,获得选票,才能成功上位。
贝利权力足够,但政治身份上存在较大的缺陷。
如果有龙国给他站队,认可他本人,还是能拉动不少选票的。
这倒是丁伟没有考虑到的一环,贝利竟然也对我们表现出热情。
早就商定的91项重要的工业援助,在之前就已经达成了协议,始终拖着没有交付。
近期的几件事情,也把双方的关系搞得有点紧张。
贝利趁着大权在手,慈父一动不能动的时候,开始率先推动工业援助,缓和双方的局面。
这91项属于重要的工业援助,属于工业建设的骨干部分。
如果按照领域划分的话,包括煤炭25项、石油2项、化工7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5项、机械18项、医药2项,总计91项。
这是生产线+技术+技术指导一起落实,其中光满洲就落实40余项,其他华北、华中地区落实51项。
这才是正儿八经的输血。
等了很久,竟然以这种方式给实现了。
玉米小夫跟贝利争来争去,无所谓,只要援助的工业到手,丁伟举双手支持。
文件签订之后,第一批援助的设备就通过铁路运输到了满洲。
果断动员了最高级别的物流能力,务必用最短的时间,将设备运输到场地。
规划的工厂、发电厂、机械厂轮番接收设备。早就提前在建设厂房,设备拉过来后,直接往厂房内安装。
钟志成喜笑颜开,颇有点老树开花的味道。
电话直接打到了丁伟的办公室。
“老丁,拿到了,拿到设备了。全是崭新的设备,整个生产线都搬过来了。”
“老钟同志,速速安排人员接手,安排称职的厂长给我接管起来。要用最短的时间,把设备安装好,让生产线跑起来。”
工业的味道,机械油的味道,真让人陶醉啊。
白得的好东西,又是整套生产线。拉过来后简单的调试就能生产。
丁伟目前最缺的就是电力,发电站的建设供不上消耗。蘑菇的研究需要持续的消耗大量的电力,离心机、生产、研究都需要持续耗电。
其他的工厂也需要耗费大量电能。
北方发电的主力只能是火力发电,或者天然气发电。
水能条件差一些。
南方水能条件好,这次援助的25个发电厂项目,其中10个在满洲,另外15个在华北跟南方。
水电站成本更低,发电量比较持久,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大型的水轮机运输过来后,解决了建设最核心的问题。
什么叫输血,就是不需要你耗费任何精力,耗费任何钱财,直接把馒头嚼碎了喂到你的嘴巴里。
连嚼都不用嚼了,直接往肚子里咽就行了。
优先提升铁路运力是有先见之明的,工业水平提升上来后,势必需要更庞大的运输能力。
火车要提速,建设要提速。
以前车马远,南北如天堑,走出去就是一辈子。
贯通铁路以后,从南到北,半个月一个月总归是足够的。
丁伟穿越之前,享受惯了高速列车,享受到了几百公里每小时的动车组,对铁路的执着也是很深的。
钟志成从满洲各个厂子抽调骨干,配合毛熊的专家人员,再带一批新的技术工人,杀到新工厂。
条幅跟口号一拉,甩开膀子开干就好了。
石油跟化工的援助,则直接扩充了满洲化工产能。
化工产品、日用品、石油制品等等都需要化工厂,直接扩建几个分厂。
这玩意才是工业的基础,化工厂的机器一开,利润就跟真金白银一样滚滚的流进来。
但有一点,这东西对环境的污染很大。
家乡曾经有个小厂子,厂长吹牛的时候说过,一个月只要开三天,他就能赚钱。
要是一个月连轴开,指不定盈利多少钱呢。
毛熊在援助这一点上,确实当了一回人。
尽管对方提供的技术跟生产线大多是三四十年代的东西,却足以解决我们从无到有的问题。
从无到有这一步解决了,培养了工业的底座后,弯道超车的难度直线降低。
(https://www.24kxs.net/book/2905/2905170/1111059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