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国富论横空出世
<p>自从蚕娘表露心事之后,钱进虽然感觉她待自己更为细心体贴,但也明显的感觉到两人之间已经有一条鸿沟,那就是礼。</p>
<p>对此,钱进也毫无办法,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谈何容易,或许等自己给蚕娘开了裁缝铺之后,她有了自己的营生便不再这么拘谨。</p>
<p>接下来十几天,钱进足不出户,晨间练习钱氏刀法,其余时间便温习科举考试书目。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依钱进看来,这书便是老婆,如果几个月不搭理,这感情便要生分了。</p>
<p>幸得钱进自小便把这些书读了几千遍,再加上这几天每天都摇头晃脑的朗诵‘之乎者也’,终于又找回了以前的感觉,把钱进高兴得连呼“古人诚不欺我也”。</p>
<p>正当钱进闭关苦读的时候,陈雄案也开始在坊间发酵,‘钱进’这个名字也成为坊间最热的话题。许多人纷纷打听他的来历,却发现除了知道他是来自观海城的、年龄十六许,以及是个千户之外,其他的一概不知。</p>
<p>……</p>
<p>二月初八,京城迎来了立春后的第一场雨。</p>
<p>这个冬天只下了两场雪,钱进所担心的严寒也没有持续多久。大地也似乎开始暖和起来,有些松柏树居然早早的长出了嫩芽。若无意外,今年应当是一个丰收之年,这对于陈国百姓来说无异于甘霖。</p>
<p>这一天,也是陈国所有举人参加会试的日子。</p>
<p>所有的考试程序与秋闱一样,考试时间依然是九天,考试内容依然是八股文、陈律和策论。所不同的便是:会试由礼部主持,主考官也要高上几个品级。</p>
<p>改国号为仁武后,这是第一次会试。陛下格外重视,钦点了吏部侍郎安如海为总裁①,翰林院大学士郭广明为副总裁②,礼部侍郎李文焕主持相关流程,还有若干人员协助。考题均由总裁选定,一旦出题印卷后,所有出题批卷的官员便不得再同外界往来。</p>
<p>钱进、金台明、廖东临三人早早的就到了内城的贡院门口。</p>
<p>此时,贡院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官员正在监督搜身。来参加会试的生员已经参加过小考、乡试,对考前这些程序自然熟稔。三人互相劝勉了一番,又约定好汇合的地点,便依次进了龙门。</p>
<p>鸣锣之后,第一场八股文的考卷分发到位。考卷题目便是:“理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就是说理学的目的在于导人向善,在于弘扬正大光明,如此方能达到最完善的境界。</p>
<p>看到这个题目,钱进立马便想到陛下年号为‘仁武’。于是,他便以‘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承题,又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发挥了一下,顺带着把皇帝给吹捧了一下……最后结论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p>
<p>三天后,钱进满脸疲倦之色的走出贡院。见到廖东临和金台明时,发现廖东临也好不到哪里去,两只眼睛乌黑。</p>
<p>金台明倒好,看他神态自若,跟平时没啥两样。三人随便点了些酒菜吃了,然后便各自回家呼呼大睡。</p>
<p>…………</p>
<p>接下来的陈律难不倒钱进,依然是考律条和判案。判案则以一桩命案为考题,要求生员将断案程序、断案依据一一列明,最后还得根据陈律一一列出所犯罪状。这对钱进来说小菜一碟。</p>
<p>《策论》的题目倒是吸引了钱进,考的国库和税赋的关系。</p>
<p>早在平昌府时,文天正得闲便指点钱进科举文章,偶尔也会提及天下大势。有一次文天正便说起了他对国库的担忧,说前些年太仓③岁入银只有两百多万两。钱进当时听了还大吃了一惊,心说皇帝也真够穷的。当然,陈国的税赋大多是以各色米粮、布匹等为主的,银子只是其中一部分。</p>
<p>后来,李首辅入阁拜相,花了三年的时间把全国田亩重新丈量了一遍,把所有的税目合而为一,除秋粮外其他税负全部以银收。这些政令举措有点类似于大明朝的“一条鞭法”,成果也是斐然,陈国也因此得以喘了口气。</p>
<p>钱进前世是学经济的,对西方经济和计划经济两套体系学说都有一些涉猎。于是,策论他便借了亚当斯密④的‘国富论’做标题,把税率和国库收入的关系论述了一下,最后又提了两条技术性的建议:</p>
<p>其一,便是收支两条线,即各省收了税银之后必须全部上缴国库,各地方开支均由国库统一调配。这样,朝廷便可以减少地方贪污,增加国库收入,同时加强皇权对地方的影响力。钱进提出这个建议也是投考官所好,这最大的考官无疑就是龙椅上的那位了。</p>
<p>其二,印大陈宝钞,逐步改银为宝钞流通。发行宝钞的好处在于便于交易,同时也可以增加朝廷金银的储备量。当然,这发行宝钞也必须有一定的经济体量作为支撑。以前在观海城时,市面上便流行钱庄的银票,这是因为观海城南来客商很多,交易发达。内陆省份则不一样,这次钱进自南而北,发现很多地方还有以物易物的情形。</p>
<p>这第一条建议是第二条为前提的。如果不发行宝钞,收支两条线便没有基础,光那些银两的运费就不得了。</p>
<p>当然,一个王朝并不是靠两条建议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p>
<p>陈国最大的矛盾在于民富国穷。当然这里的民不是指老百姓,而是地方豪阀。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农耕经济最主要的财富就是土地,而经过几百年的兼并之后土地已经集中到少数豪阀手里。这些豪阀想进各种法子拒交税赋,国库怎么能不穷?经过李首辅一番革新之后,库银收入虽有改观,但根本矛盾仍然没有解决,土地依然在财阀手里。</p>
<p>钱进对于自己所答也是信心满满,若是这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学说还征服不了这些考官,那只能说他们不识货了。</p>
<p>三科均考完后,钱进回到四合院随便吃了点东西就胡乱往床上一躺,做他的春秋大梦去了。</p>
<p>……</p>
<p>三天后,贡院内帘所,翰林院大学士郭广明拿着一份卷子呈给总裁官安如海,说道:“安总裁,这份策论您得瞅瞅。”</p>
<p>安如海此时案前堆满了封好的试卷,见郭广明说的郑重,于是问道:“答的如何?”</p>
<p>“下官不敢妄自评论。这篇《国富论》似有李首辅的风格,莫不会是他老人家的弟子不成?”</p>
<p>安如海接过卷子从头至尾看了一遍,思忖良久后,说道:“这份策论要么得上上评,要么狗屁不是。为免遗漏贤才,不如先折中给个上评,最后请陛下定夺吧。”</p>
<p>“那就依总裁的……”</p>
<p>注:①总裁:主考官的称呼;</p>
<p>②副总裁:副主考官的称呼。</p>
<p>③太仓:皇宫的库房。</p>
<p>④亚当.斯密:苏格兰经济学家,出生于1723年,著有《国富论》</p>
<p></p>
(https://www.24kxs.net/book/3024/3024380/4255181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