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 第425章 建桥

第425章 建桥


李慎还不知道自己被偷家了,还在武厉逻逍遥快活呢,这些天李慎是亲近大自然,也不住在马车上,

就在外面搭帐篷,在帐篷里住,八九月份晚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听着外面蛐蛐的叫声,

空气中只有芬芳,没有尾气,没有雾霾。

怀中躺着美人,说些悄悄话,真是人生一大美事。

只可惜陆定娘和武媚娘没有来,要不躺在女人堆里更加符合李慎的人生观。

就在李慎逍遥自在的时候,他要求的修桥材料也都到了。

李慎早就已经画好了图纸,其实要是那种跨度大的桥梁,李慎也不会建设,什么工程力学啥的李慎也没学过,

不过这种跨度小的李慎自信还是可以的,况且王洪福还把王府负责建筑的两位工匠派来了。

他们虽然也不会什么工程力学的知识,但是经验丰富,盖房,修桥都做过。

在古代这些东西都是靠的经验,师傅带着徒弟,虽然没有固定的名词和运算方式,

但是所有的经验还是都被记录了下来。

两位师傅看了李慎的图纸,并且交流了一下李慎的想法,最后经过建模,两位师傅表示可行,

其实李慎的方法跟后世修建桥梁差不多,用一米见方的铁板插入河水中,然后把里面的水弄出来,清除底部的淤泥,在挖一下,然后再放钢筋,最后用水泥浇灌,

这样一个桥墩就做好了,至于说均匀的问题就是在灌水泥的时候敲击铁板,

正常后世都是两个桥墩一排,李慎为了安全一排三个桥墩,这样桥面也会很宽。

桥面用事先做好的钢筋混凝土桥板放在桥墩上,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李慎准备用几个大型滑轮组,

这也幸好是河面不宽,桥板不是很长,要不然也只能在桥墩上架手脚架铺木板,直接水泥浇筑了。

一切商量完成,李慎开始招募人手,高句丽的人手有的是,现在也不是农忙,

李慎招人的待遇没有钱财,就是供饭,一日三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六个时辰。

一天三餐两顿有肉,每日还给一斤粮食,

这对于现在的高句丽人来说那就相当于高级白领的待遇,而且还能给家人赚一点粮食,

大唐虽然有救济,但是只能吃个半饱,保证饿不死就行,

报名的时候人山人海,只不过李慎的要求就是健壮,这本来就是力气活,而且一家只能有一人加入。

为了赶工,李慎招了上千健壮的劳动力,而且还有健壮一些的妇女负责给这些人做饭。

李慎还特意搞了一个奠基仪式,用绑了红色丝绸的铁锹挖了第一锹土。侍卫们和百姓热烈鼓掌,

一些会画画的百姓画下了这庄严的一刻,贞观十八年八月十八日,大唐帝国皇帝第十子纪王李慎在此地建筑一座利国利民的桥梁。

之后李慎扔掉铁锹,走回干净的地方,扔掉套在鞋上的用丝绸做的鞋套,他的鞋很贵的。

“开工”李慎下达了开工的命令。

~~~~~~~~~~

“报~~~~纪王殿下,这是陛下的密旨。”

李慎正在工地不远的帐篷里喝着茶水,薛仁贵带进来一名百骑进来。

“我阿耶的密旨?”李慎有些狐疑的接过来看了一眼封条,完好无损,没有打开的迹象,

然后转过来看了看正面,李慎就肯定这一定是李世民给他的信,因为正面写着“敕:逆子。”三个字。

李慎一瘪嘴,撕开信封,打开信看了起来。

上面第一句就是痛批李慎,大概意思就是说李慎无能,说李慎胆小怕事,说李慎窝里横,就知道跟自己人争,为什么就不敢跟那些武将干,

问他有什么好怕的,一个小小赵元他都不敢动,还成天说自己是纨绔头子,不知羞耻。

反正前面是把李慎说的一无是处,恨铁不成钢,字里行间的意思就好像是说李慎当时就应该把四位将军都干死才对。

李慎看完上半部,脑袋都疼,他现在都有画面感,李世民站在他面前对他一顿狂喷。

接下来说的就是正事了,但是就几句话而已,第一让他等待后面的二十万大军,然后跟着程咬金一起回前线,不回去就是抗旨,抄家罚没家产。

第二就是让他做好督军一职,一切按照军法军规行事,大元帅无权过问,让他放开手脚帮助李承乾稳住地位。

第三就是整顿军纪,去除军队的不良风气,要按照李慎护卫营的标准执行。

看到最后李慎反过来调过去发现没有了,这让李慎这个气恼,合着正事就这些,剩下的话都是训斥自己的。

而且还要抄家罚没财产,这个爹是不是惦记他很久了,想要找个借口偷家。

叹了一口气,李慎把书信放在蜡烛上点燃,别管是不是密旨,这上面这么多骂自己的话就不能让它存在。

李慎知道李世民肯定不会让自己回去的,所以他才一直留在武厉逻,要不然他早就回长安城了。

这件事李世民早晚都会知道,都不用自己汇报,作为帝王,尤其是李世民这种对国家的掌控这么强的帝王,肯定有自己的情报系统。

只不过李慎现在不知道李世民到底要如何处理赵元这件事,他估计赵元可能要凶多吉少了,

就是因为他才导致李承乾被逼迫,还连带一个督军被气走,李世民能让他活着才怪。

整理好思绪,李慎对着石头说道;

“吩咐下去,加快进度,本王很快就要去阵前了,要在临走时把接下来的事情做完。”

二十天后,桥墩已经修建完成,开始上桥板,整张桥板太重所以李慎选择分开一个桥墩一个,在用架设的滑轮组,一点一点的把桥面挪上去,

整个过程上千人各有分工,十几根小儿手臂粗的绳子被几百人分别拉着,一点一点往前挪。

古人的智慧,再加上李慎现代人的方法,桥板被安稳的放在了第一节桥墩上,李慎看着整个过程,感叹劳动人民的伟大。


  (https://www.24kxs.net/book/3140/3140204/666108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